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457
1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65,共17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功能综合的视角构建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并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系统整合空间功能价值量核算函数群,通过纵横对比的方法确定空间功能主导类型。研究区实证分析表明,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分类体系较好反映了不同地类的功能类型;空间主导功能的识别也与不同地类的功能匹配;同时也发现三生空间的整体毗邻性较低、空间功能的互补和融合性较差的问题;三生空间功能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市 土地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 景观功能 功能识别 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地区机动车污染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50
2
作者 谢绍东 张远航 唐孝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5,38,共5页
北京、广州和上海近 1 0多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1 6 4 % ,1 6 5%和 1 3 4 % ,这些城市大约 80 %的CO和 4 0 %的NOx 来自于机动车排放。其结果是导致城区大气环境近 1 0a来NOx 浓度逐年上升 ,已成为广州和北京等少数特大... 北京、广州和上海近 1 0多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1 6 4 % ,1 6 5%和 1 3 4 % ,这些城市大约 80 %的CO和 4 0 %的NOx 来自于机动车排放。其结果是导致城区大气环境近 1 0a来NOx 浓度逐年上升 ,已成为广州和北京等少数特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街道大气环境中NOx 和CO日均浓度远远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其污染程度比城区整体环境更为严重 ;已存在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 ,预测表明城区未来大气环境中O3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机动车的排放量。因此 ,我国城市地区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污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城市地区 中国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 被引量:145
3
作者 方创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主体的战略引领地位进一步提升,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功能作为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 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主体的战略引领地位进一步提升,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功能作为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凸显。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的基本方向为:本土化建群与全球化建群相结合,推动建设双循环型城市群;以圈鼎群与以群托圈相结合,形成都市圈鼎托型城市群;留足生态空间优化三生空间,建设既富又美的美丽型城市群;强化创新驱动与低碳引导,建成碳达峰与碳中和型城市群。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的综合效应体现在:巩固提升城市群的核心战略地位,适度调控强大的吸管效应;优化重组城市群"5+5+9"的空间组织新格局,全面提升高度一体化效应;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和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引领效应;高度关注边境地区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的稳疆固边效应;依托金融中心,强化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聚财敛财效应;充分放大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带动效应;突出关注城市群空间扩展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 都市圈 综合效应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敏感区定义、类型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83
4
作者 达良俊 李丽娜 +1 位作者 李万莲 陈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在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敏感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敏感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作为广义生态敏感区,将用于分割城市组团、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建设敏感区也纳入了生态敏感区范畴。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以及对周边的... 在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敏感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敏感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作为广义生态敏感区,将用于分割城市组团、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建设敏感区也纳入了生态敏感区范畴。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以及对周边的影响作用,将城市区域生态敏感区归类为:自然保护型、环境改善型、用地控制型、污染影响型和资源储备型五种类型。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对新区内生态敏感区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促进新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区 城市区域 定义与类型 上海浦东新区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87
5
作者 王莉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2,共10页
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发挥了主要作用。本文分析我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2000~2010年间中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中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 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发挥了主要作用。本文分析我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2000~2010年间中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中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明显上升。这对护理机构建设的专业性、护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预测我国城市地区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市场发展空间,2015—2050年,我国失能老年所需床位数和护理人员数都将大大增加。针对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区 机构养老 失能老人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雨洪模拟与LID效果评价--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6
6
作者 常晓栋 徐宗学 +1 位作者 赵刚 杜龙刚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93,共10页
随着城市洪涝灾害的不断加剧,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正逐渐成为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本文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并针对流域尺度排水区下垫面特征... 随着城市洪涝灾害的不断加剧,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正逐渐成为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本文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并针对流域尺度排水区下垫面特征设置相应的LID措施组合,在各种重现期降水情景下设置不同LID措施组合的比例并进行相应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LID组合措施对高频暴雨的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削减率可高达66.2%和49.4%,而对低频暴雨径流总量削减率仅为11.5%,洪峰流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LID措施对研究区高频暴雨径流过程削减效果显著,而对低频暴雨削减效果较差,以上结果可为研究区的防洪排涝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城市 雨洪模拟 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 清河
原文传递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79
7
作者 王玲凤 施跃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最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 城市空巢老人 社会支持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发展和都市区的形成 被引量:61
8
作者 谢守红 宁越敏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 ,出现了都市区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市区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 ,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了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 ,出现了都市区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市区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 ,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了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空间演变特征 ,阐述了中国都市区现象的出现及其发展前景 ,并对中国都市区的概念、界定标准以及都市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城市空间 都市区 都市区规划
原文传递
厦门冬春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78
9
作者 徐慧 张晗 +1 位作者 邢振雨 邓君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冬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1.13×10-9和7.17×10-9,春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24.88×10-9和11.27×10-9,且均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通过B/T值探讨城区和郊区VOCs的来源发现,机动车和溶剂挥发是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郊区VOCs除了局地源的贡献外,还受到外来污染物扩散传输的影响.城、郊区的主要VOCs包括丙烯、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这10种组分对两地VOCs的贡献表现为春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2.83%和53.74%)高于冬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1.57%和45.83%).城、郊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析显示,芳香烃的相对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烯烃,烷烃最小.C3、C4类烯烃和苯系物是厦门城区和郊区活性较高的物种,对臭氧的贡献较大.比较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VOCs的平均MIR值可知,郊区VOCs的活性高于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城区 郊区 臭氧生成潜势 厦门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空间评价 被引量:71
10
作者 王洋 王少剑 秦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8-2238,共11页
土地城市化在中国快速而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支撑与制约角色越来越明显,但目前对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框架依然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土地城市化率的概念与测度方法,并确定其阈值。以中国656个城市的城... 土地城市化在中国快速而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支撑与制约角色越来越明显,但目前对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框架依然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土地城市化率的概念与测度方法,并确定其阈值。以中国656个城市的城区为研究单元,以2000年和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基本数据,采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城市化率、城市土地扩展面积和城市土地扩展速度分别评价了中国城市的土地城市化规模、水平、绝对进程和相对进程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分析了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类型对土地城市化进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近10年来,中国城市总体土地城市化率提高近一倍,由"金字塔式"等级分布逐渐转为"钥匙式"的分布格局;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较大,但城区面积更大,使其土地城市化率的数值较低。2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群的城市土地扩展面积最大,呈现出行政等级式分异和空间集聚式分异的空间格局;城市土地扩展速度呈现出沿海城市群与其他城市分异的空间格局。规模越大的城市,土地城市化进程越明显。3近10年来中国土地城市化进程的两大核心用地增长类型是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规模越大的城市,工业用地增长的驱动作用越显著;中西部地区和中小规模城市以居住用地增长为核心,沿海城市群和重要交通轴线城市以工业用地增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市化率 土地城市化进程 城市建设用地 城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对城市化研究中某些城市与区域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42
11
作者 胡序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试图澄清当前在我国城市化研究中一些常被误解的城市与区域概念。论述了城乡地域的本质区分 ,分析了城市与城镇概念的异同 ,探讨了城镇地域范围的界定 ,对城市与区域概念的混淆进行澄清 ,最后分别对城镇地域、组合型城市、城市群、都市... 试图澄清当前在我国城市化研究中一些常被误解的城市与区域概念。论述了城乡地域的本质区分 ,分析了城市与城镇概念的异同 ,探讨了城镇地域范围的界定 ,对城市与区域概念的混淆进行澄清 ,最后分别对城镇地域、组合型城市、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地域 都市区 中国 区域概念 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 被引量:62
12
作者 刘小平 黎夏 +2 位作者 陈逸敏 刘涛 李少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5-707,共13页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一种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强有力工具,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选择模型(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ABMRL),将多智能体建...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一种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强有力工具,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选择模型(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ABMRL),将多智能体建模的方法应用于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行为和地价动态变化的研究中,旨在探索与模拟居民在居住选择过程中的复杂空间决策行为,以及居民之间、居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ABMRL模型由表征各类居民的多智能体层和表征地理环境的元胞自动层组成,对应人地关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类与自然环境。该模型认为居民迁居的动力源于内部的经济社会压力和外部的居住环境刺激。利用ABMRL模型模拟和验证了居住空间分异、圈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绅士化等经典城市理论,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模拟了该区域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和地价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复杂系统 城市 区位选择 居住分异 广州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兰州市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56
13
作者 方淑波 肖笃宁 安树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84-2290,共7页
中尺度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针对区域的实际生态安全问题展开,处于各尺度生态安全概念的核心地位.作为特殊的区域,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定性、定量相结... 中尺度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针对区域的实际生态安全问题展开,处于各尺度生态安全概念的核心地位.作为特殊的区域,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景观格局研究,生态价值评估以及社会经济驱动分析为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保障体系、生态缓冲体系以及生态过滤体系所构成,经过分析,认为生态缓冲体系的建设成为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城市未来扩展格局的定量分析成为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安全级别的判别函数,根据不同的响应,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化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尺度 城市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
下载PDF
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李亦纲 曲国胜 陈建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5,共6页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具有丰富的二维成图和三维显示功能,实例的应用也说明本软件是分析城市第四系构造格架和演化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钻孔数据 层序分层 三维建模
下载PDF
2013年夏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典型城市O_3来源识别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浩 李莉 +12 位作者 黄成 安静宇 严茹莎 黄海英 王杨君 卢清 王倩 楼晟荣 王红丽 周敏 陶士康 乔利平 陈明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高速推进以及大气活性物质的大量排放,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秋季节面临严峻的以高浓度O3为典型特征的光化学污染问题.然而,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反应过程使得其来源识别变得十分复杂,因此针对高浓度O... 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高速推进以及大气活性物质的大量排放,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秋季节面临严峻的以高浓度O3为典型特征的光化学污染问题.然而,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反应过程使得其来源识别变得十分复杂,因此针对高浓度O3的控制途径仍不清楚.本文以2013年7月长三角地区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强度高的高浓度O3污染过程为研究案例,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型中耦合的臭氧来源追踪方法(OSAT),采用物种示踪的方法对长三角3个代表性城市上海、苏州、杭州近地面O3的污染来源开展了模拟研究,探讨了4个源区(上海、浙北、苏南和长距离输送)、7类排放源(工业锅炉和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电厂、生活源、流动源、挥发源和天然源)对上海、苏州和杭州城区地面O3的浓度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长距离输送以及区域背景产生的O3约在20×10-9~40×10-9(体积分数)之间;加上上海及苏南、浙北地区排放的前体物在长三角城区地区二次生成O3,可使O3上升至40×10-9~100×10-9(体积分数)乃至更高.模拟时段内日间8 h O3浓度的地区贡献分析结果显示,长距离传输对于上海、苏州、杭州的浓度贡献分别为42.79%±10.17%、48.57%±9.97%和60.13%±7.11%;上海城区O3来源中,上海本地污染贡献平均为28.94%±8.49%,浙北地区贡献约19.83%±10.55%;苏州城区O3来源中,苏南地区贡献约26.41%±6.80%;杭州城区O3来源中,浙北地区贡献约29.56%±8.33%.从各受点日最大O3小时浓度贡献来看,长距离传输贡献比例显著下降(35.35%~58.04%),而本地污染贡献上升.区域各类污染源贡献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对O3污染贡献最为突出的几类污染源分别是工业锅炉和窑炉(浓度贡献约18.4%~21.11%)、生产工艺过程(19.85%~28.46%)、流动源(21.30%~23.51%)、天然源(13.01%~17.07%)和电厂排放(7.08%~9.75%).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来源追踪 长三角 城区 OSAT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冯健 刘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106,共14页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经历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重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重构存在明显差别,城市人口空间重构过程的相似性特征减弱而差异性特征增强。对中...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经历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重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重构存在明显差别,城市人口空间重构过程的相似性特征减弱而差异性特征增强。对中国城市工业和商业空间重构的分析表明,郊区化和离心化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因子与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社会区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区构成则经历了由单一到混杂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典型的同质性特点,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而90年代末的模式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异质性特征突出,而且带有多中心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 社会区 郊区化 多中心 转型期
下载PDF
First flush of storm runoff pollution from an urban catchment in China 被引量:52
17
作者 LI Li-qing YIN Cheng-qing +1 位作者 HE Qing-ci KONG Ling-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Storm runoff pol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urban catchment with an area of 1.3 km^2 in Wuhan City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eaks preceded the flow peaks in all of 8 mo... Storm runoff pol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urban catchment with an area of 1.3 km^2 in Wuhan City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eaks preceded the flow peaks in all of 8 monitored storm events. The intervals between pollution peak and flow peak were shorter in the rain events with higher intens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an those with lower intensity. The fractions of pollution load transported by the first 30% of runoff volume (FF30) were 52.2%-72.1% for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53.0%-65.3%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40.4%-50.6% for total nitrogen (TN), and 45.8%-63.2% for total phosphorus (TP), respectively. Runoff pollu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non-raining days before the rainfall. Intercepting the first 30% of runoff volume can remove 62.4% of TSS load, 59.4% of COD load, 46.8% of TN load, and 54.1% of TP loa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all the storm ev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trolling the first flush is a critical measure in reduction of urban stormwate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flush stormwater pollution urban area rainfall pattem RUNOFF
下载PDF
城市火灾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38
18
作者 易立新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4期90-94,共5页
在对火灾危险和火灾风险两个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 ,运用德尔非 ( Delphi)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指数、城市火灾抗灾指数、城市火灾风险指数的概念 ,设计了一套指标科学、内涵明晰、操作性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在对火灾危险和火灾风险两个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 ,运用德尔非 ( Delphi)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指数、城市火灾抗灾指数、城市火灾风险指数的概念 ,设计了一套指标科学、内涵明晰、操作性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城市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设计
下载PDF
京津唐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增长格局以及水环境效应 被引量:53
19
作者 匡文慧 刘纪远 陆灯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6-1496,共11页
不透水地表(Impervious Surface Area,ISA)时空格局是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交互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过程—区域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导致的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区域尺度不透水地表遥感信息... 不透水地表(Impervious Surface Area,ISA)时空格局是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交互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过程—区域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导致的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区域尺度不透水地表遥感信息的获取是上述研究面临的重要瓶颈问题。本研究嵌入中国LUCC信息改进了基于MODISNDVI与夜间灯光指数(DMSP-OLS)提取不透水地表信息的方法,反演了2000年与2008年京津唐城市群2期250m不透水地表信息,进而分析其变化的时空格局,结合子流域单元与河流污染物监测数据评价其对海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结论表明:受环渤海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等政策的影响,京津唐城市群在21世纪初8年不透水地表沿着城—乡梯度带、城市交通廊道及海岸带高速增长。城乡建设用地不透水地表增长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由于北京市受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产业发展不断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与河北唐山、廊坊、秦皇岛三市具有更快的不透水地表增长速度。京津唐城市群城市高密度的不透水地表分布对于海河流域地表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不透水地表的增长加剧了流域河流水质的污染程度。同时也发现,子流域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与COD、NH3-N浓度均值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水环境 城市 遥感 京津唐城市群
原文传递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郑继承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评估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均衡状态。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和修正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动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特征。结果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物力、人力及财力的非均衡综合指数都... 目的评估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均衡状态。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和修正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动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特征。结果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物力、人力及财力的非均衡综合指数都超过了0.4,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失衡现象十分突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状态越来越严重,主要由于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结论应构建统一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财政投入制度,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对口帮扶机制,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全民参与性,以有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回归均衡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城市 农村 均衡性 泰尔指数 修正加权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