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类型电影的空间影像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地域文化为表达核心的地域文化类型电影,成为中国本土导演实现艺术表达转向的关键,电影的地域叙事美学也从“第五代”导演符码化的民族与乡土符号隐喻,发展为“第六代”导演倾向于长镜头纪实风格的微观地域原生态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地域文化为表达核心的地域文化类型电影,成为中国本土导演实现艺术表达转向的关键,电影的地域叙事美学也从“第五代”导演符码化的民族与乡土符号隐喻,发展为“第六代”导演倾向于长镜头纪实风格的微观地域原生态书写。尽管地域文化类型电影在与“好莱坞”等国际大片的票房竞争中尽显劣势,但随着“东方主义”语境在影视领域内的建构,本土电影浓厚的地域符号标志,一度成为西方学者眼中的“东方奇观”,得以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斗争中实现突围,并尝试用地域与民族的话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类型电影 “第五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 空间影像 全球化语境
下载PDF
“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艺术探索策略中的元电影意识 被引量:5
2
作者 程波 马晓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不断进行的艺术探索中,隐含着一种对电影本体进行反身性观照的策略,并在密切的互文性中表现出一种元电影意识。他们这些带有元电影意识的电影文本往往以叙事层次的打破及主体性的确立,实现&qu... 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不断进行的艺术探索中,隐含着一种对电影本体进行反身性观照的策略,并在密切的互文性中表现出一种元电影意识。他们这些带有元电影意识的电影文本往往以叙事层次的打破及主体性的确立,实现"现实"中的"我"的主体意识表达,通过反身性意识中电影本体的凸显,实现从"我"到"元"的美学意识转换,而在"大我"与"大电影"文化意识的自觉践行中,最终实现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达与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新生代导演 元电影意识 电影本体 反身性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内容表现的“日常性”与文本表达的“作者性”——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风格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璿 陈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有着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日常性"类似的特征,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征则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性"相似。前者是存在主义哲学思...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有着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日常性"类似的特征,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征则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性"相似。前者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而后者则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挣脱"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宏大历史叙述"方式后自由表达的结果。当然,由于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传承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致使"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艺术境遇方面与二者相比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当我们在共时的层面将他们进行横向审视时,仍然能够发现其"日常性"与"作者性"方面的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作者性 第六代导演 电影风格
下载PDF
略论"第六代"的"先锋"意义
4
作者 李大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第六代"的作品主要有这样两大类:其一是,表现青年"自我"、张扬青年"个性"主题的一类。其二,是体现某种"先锋"精神的一类。同大众所熟悉的"第五代"相比较,"第六代"是完全... "第六代"的作品主要有这样两大类:其一是,表现青年"自我"、张扬青年"个性"主题的一类。其二,是体现某种"先锋"精神的一类。同大众所熟悉的"第五代"相比较,"第六代"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先锋":"第五代"的最鲜明艺术特征一是"空间对于时间的获胜",二是宏大叙事的、关心并靠拢主流意识形态的创作态度;三是追求民族化的风格。而"第六代"他们并不讲究光与影、场景与造型的象征艺术,也没有"第五代"所钟情的对喜丧歌舞等大场面的渲染,而是特别注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讲述的方式通常是王朔式的,既漠视主流意识形态又极端"个人化",因而可以说,"第六代"基本上是后现代主义和纪实主义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 “先锋” 个人化 后现代主义 纪实性
下载PDF
城市生活本身何以是艺术?——以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电影为聚焦
5
作者 林玮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19-329,374,共12页
现代城市生活进入艺术话语体系,是现代性社会的典型特征。它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那时,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传媒与现代城市生活近乎同步兴起。这可以城市生活电影为例,它以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的现代性幻境可以分为“拟象”和“兴象”两... 现代城市生活进入艺术话语体系,是现代性社会的典型特征。它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那时,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传媒与现代城市生活近乎同步兴起。这可以城市生活电影为例,它以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的现代性幻境可以分为“拟象”和“兴象”两个层面,前者侧重纪实性特征,是启蒙现代性的“真”之显现;后者偏向艺术化表达,是审美现代性的“美”之凝练。日常生活变成艺术的关键在于“拟象”层面,它具有明显的居间意义。解析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生活电影,必须牢牢把握文本的拟象层面,努力抵达文本的兴象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第六代导演 城市生活电影 拟象 兴象
原文传递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特征——边缘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对所体验的世界还原
6
作者 肖雪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第六代"导演拍摄影片的题材选择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影片中所呈现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很多人是我们以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多不涉及的边缘人,电影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边缘化 普通人 世界还原
下载PDF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
7
作者 贾晓春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13,共3页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思想成长、基本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撞击、转向,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分裂转变的80年代。他们以完全迥异于前几代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和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来...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思想成长、基本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撞击、转向,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分裂转变的80年代。他们以完全迥异于前几代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和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来关注和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美学风格 客观真实
下载PDF
“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旭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
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在电影观念、美学风格、创作思维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第六代导演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与媒介环境、师承源流、主体精神等方面对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进行对比分析,探析了新... 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在电影观念、美学风格、创作思维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第六代导演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与媒介环境、师承源流、主体精神等方面对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进行对比分析,探析了新力量导演的新美学暨"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以及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与第六代导演受到国际电影研究界的较大关注不一样,他们走向世界还需要一段路程,但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体力量,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力量导演 第六代导演 电影工业美学 走向世界
原文传递
流行文化的困境——《任逍遥》中的后现代性与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4期10-14,共5页
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以中等工业城市中无业少年的生活为题材 ,触及到当前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在题材、叙事手法、声音运用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后现代美学的一些特征 ,但是 ,电影所表现的生活内涵则表达了另一层意义 :既现实... 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以中等工业城市中无业少年的生活为题材 ,触及到当前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在题材、叙事手法、声音运用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后现代美学的一些特征 ,但是 ,电影所表现的生活内涵则表达了另一层意义 :既现实中的生存压力和对生活的意义的追寻并非可以被流行文化任意消解。影片以其对原生态生活的表现对中国如后现代论者张颐武等人的有关论断提出质疑 ,暗示了中国后现代话语的内在虚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性 后政治 第六代导演 流行文化 弱势群体 犬儒主义 非中心化
下载PDF
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培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8,共7页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艺术处理未能很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电影 人性美 人情美 艺术个性 审美心理 电影评论 艺术处理 思想内涵
下载PDF
风格的代际转移: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倍 郭柳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3期72-85,共14页
将计量学方法应用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的研究中,可以把风格的代际转移进行一定程度的可视化呈现。第五代电影风格更统一,青睐宏大叙事与深刻主题,表现的人物或异于常人充满英雄色彩,或是帝王将相,整体节奏也较快。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电... 将计量学方法应用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的研究中,可以把风格的代际转移进行一定程度的可视化呈现。第五代电影风格更统一,青睐宏大叙事与深刻主题,表现的人物或异于常人充满英雄色彩,或是帝王将相,整体节奏也较快。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风格更加多元,很难用简洁确切的语言进行概括。然而,生活化叙事、较长的镜头以及平凡甚至边缘的人物可以概括大多数第六代导演的作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电影学 第五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 电影风格
下载PDF
代际更替视角下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内卷化现象 被引量:5
12
作者 孟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7,共10页
近三十年来,第六代导演逐步从中国电影生态域的边缘游弋至中心,完成了新一轮的代际更替。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第六代导演新作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趋势,表现为叙事话语的精细化和意义生产的收缩化。内卷化是一种利弊并存的现象,积极方面... 近三十年来,第六代导演逐步从中国电影生态域的边缘游弋至中心,完成了新一轮的代际更替。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第六代导演新作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趋势,表现为叙事话语的精细化和意义生产的收缩化。内卷化是一种利弊并存的现象,积极方面在于精致的叙事使得第六代在审美上更具有可接受性,消极方面则体现在意义的减损引发第六代的危机。第六代日益突出的内卷化现象归因于代际更替的演进规律、作者观念的自我抵牾和商业力量的过度侵蚀构筑的固化边界,而以作者立场对社会现实进行描述与阐释是第六代抵抗内卷化趋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更替 第六代导演 内卷化
下载PDF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话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正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影像 边缘 碎片 摇滚 时尚化
下载PDF
第六代电影导演对历史的阐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耀农 童业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6-140,共5页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真实与虚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与第五代导演将历史寓言化、距离化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真实与虚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与第五代导演将历史寓言化、距离化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现实生活。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导演将自己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电影导演 真实与虚构 历史美化
下载PDF
从边缘出发——简论第六代导演的叙事手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国华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影坛出现并表现出强劲的力量。他们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改变审视社会的方式,从边缘出发,用自己的镜头语言书写着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边缘叙事成为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实施“文化突... 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影坛出现并表现出强劲的力量。他们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改变审视社会的方式,从边缘出发,用自己的镜头语言书写着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边缘叙事成为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实施“文化突围”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后现代 边缘 叙事
下载PDF
历史的个体化:中国第六代导演对历史的影像书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童业富 武湘梅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8-96,共9页
与中国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寓言化不同,第六代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等影像策略,有效地... 与中国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寓言化不同,第六代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等影像策略,有效地打破了被官方垄断的历史记忆,在话语的"颠覆"与"包容"中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历史 个体化 影像策略 “颠覆”与“包容”
下载PDF
对第六代导演如何提高创作水准问题的探讨
17
作者 陈培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9,共6页
该文在全球化语境下,对第六代导演如何提高创作水准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应当重视挖掘民族生活深厚的文化意蕴,在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冲撞中,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意义;要努力表现民族性格的积极面,展现我们民族... 该文在全球化语境下,对第六代导演如何提高创作水准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应当重视挖掘民族生活深厚的文化意蕴,在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冲撞中,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意义;要努力表现民族性格的积极面,展现我们民族素质升华、提高的进程;在借鉴外国电影技巧时,要注意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既要重视影像造型,又要重视情节化叙事;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带有民族个性与创作个性的情感,展示人类共同的人性美,并且对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艺术趣味加以引导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创作水准 文化意蕴 人物形象 审美心理 审美需求
下载PDF
以丑为美——第六代导演独特的书写方式
18
作者 陈礼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电影和文学有一种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审美属性。但是,在第六代导演那里,从黯淡的色彩、边缘的小人物、无言的结局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审美属性被置换成了"审丑属性",以丑为美成为第六代导演独特的书写方式。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书写方式 以丑为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