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始口述版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惠 高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亲历座谈会的作家日记、回忆记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毛泽东原始口述版《讲话》“引言”提请参会者讨论的应为六个问题,而非公开发表时的五个问题,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问题,而是将文艺问题置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特定的政治、军事、经济语境中去考量,并与参会者进行轻松和谐的现场互动。“结论”虽不及公开发表时语言严谨、逻辑严密,却颇为生动风趣,现场感极强。《讲话》由口头演讲转化为公开发表的文字文本,不仅意味着语言形态、意涵的变化,历史现场的变动,而且也呈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动态发展轨迹。考察原始口述版《讲话》,有助于完整呈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回忆录 口述史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版及其价值初探
2
作者 王勇安 张艺瑜 李孜璇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3-62,77,共11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中国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意义深远且重大。延安及各解放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版活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中国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意义深远且重大。延安及各解放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版活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党领导的出版事业的发展。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及解放区的出版过程,并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出版活动在开创党的文艺出版事业、确立党的出版发行理念,以及在出版发行创新方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初版版本 出版意义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书写新时代 讴歌新英雄——纪念毛泽东的《讲话》发表80周年
3
作者 刘文斌 陈贝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12,364,共12页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向当时从国统区来到延安的进步文艺工作者指出,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人民大众当权的时代”。他告诫这些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向当时从国统区来到延安的进步文艺工作者指出,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人民大众当权的时代”。他告诫这些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努力书写新时代,热情讴歌新英雄,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讲话》中的上述思想,对当下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 习近平 新时代
原文传递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惠 高锐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6期192-205,共14页
自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至今已整整八十个年头。八十年来,《讲话》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回顾八十年来《讲话》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学习宣讲、... 自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至今已整整八十个年头。八十年来,《讲话》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回顾八十年来《讲话》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学习宣讲、异化教条、反思质疑、理性阐释、拓展深化五个发展阶段,围绕七大研究热点,出现四次研究热潮,产生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原始史料挖掘不够、海外接受影响研究薄弱、《讲话》与延安时期文献互文性关注不足、国际交往对话研究意识缺乏等问题。全面盘点八十年来《讲话》研究现状、热点及主要成果,凸显成就,明确拓展维度,对于深入研究《讲话》颇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研究史 拓展维度
下载PDF
传承与重构:从“人民性”到“新人民性”——以《讲话》精神的文学史流变为视角
5
作者 张继红 刘金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87,F0003,共8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注,确证了以文学的方式重述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性的意义,彰显了“新人民性”的正义价值,这是对延安文艺“人民性”内涵的传承与重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资源,《讲话》所开创的“人民性”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传承和流变,为“人民性”的当代价值呈现提供了阐释的可能性。因此,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构《讲话》精神之于新世纪“底层文学”中“新人民性”价值的当代意义,是探寻“人民文艺”乃至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性” “新人民性” 精神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