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臧知非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简《史律》更丰富了对这一传统的认识。二者的差异在于,汉朝的教育是官、私并举,儒法互通,从而奠定了中国政治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史律 史书 儒法互通
下载PDF
国家认同的建构:秦“以吏为师”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雅雯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6,M0003,M0004,共14页
“以吏为师”是秦帝国发展史上一项极具特色的文化政策,备受学界瞩目。综观过往研究,学界对“以吏为师”政策的渊源与负面影响多有探讨,而对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却鲜有考察。在兼并战争时期,社会治理层面的“以吏为师”与整合社会风俗,消... “以吏为师”是秦帝国发展史上一项极具特色的文化政策,备受学界瞩目。综观过往研究,学界对“以吏为师”政策的渊源与负面影响多有探讨,而对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却鲜有考察。在兼并战争时期,社会治理层面的“以吏为师”与整合社会风俗,消弭新黔首与秦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有关,关乎秦国本土与征服地政治秩序的统合。秦甫一统,“以吏为师”则转型为一项文化专制政策。秦王朝通过限制儒家思想和民间私学发展,拆解以民间私学为支撑的社会网络,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以及基层社会秩序的整合。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秦“以吏为师”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国家认同的建构。从秦二世而亡的结果来看,这一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汉朝以降,“以吏为师”的传统为儒家士大夫继承与修正,形成了“亦师亦吏”的循吏群体,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吏为师 国家认同 社会治理 文化专制
原文传递
两汉“以吏为师”皇权专制主义本质探析
3
作者 刘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3-87,共5页
两汉时期的帝制中国属于皇权专制社会,"以吏为师"是汉代统治者追求思想统一的一种施政方式,其终极目的就是维护皇权专制,贯彻皇帝意志。汉承秦制以后,汉代帝王有意识地将儒家的德治思想贯彻到"以吏为师"的具体实践... 两汉时期的帝制中国属于皇权专制社会,"以吏为师"是汉代统治者追求思想统一的一种施政方式,其终极目的就是维护皇权专制,贯彻皇帝意志。汉承秦制以后,汉代帝王有意识地将儒家的德治思想贯彻到"以吏为师"的具体实践中。以德教民促进了忠孝观念对全体国民的控制;用儒学来控制学人,用官禄来诱引学人,用师道权威来压倒学人,是汉统治者针对知识群体进行思想专制的一种手段。"以吏为师"的皇权专制主义本质表明,思想统一其实是对个性思想的吞噬,最理想的统治莫过于对人心的控制。当今社会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应该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吏为师 皇权专制 思想专制
下载PDF
里耶秦简中“以吏为师”的实物证据
4
作者 赵瑞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8,共3页
秦代曾颁发“以吏为师”的政令,施行的情况却于史无征。里耶秦简编号为J1⑨1-J1⑨12的12支简,简背面都抄有一条相同的公文,此种现象既非正式公文的形式,也不会是留存档案的资料,可以认为是学习抄写公文的练习简,故而是目前仅见的... 秦代曾颁发“以吏为师”的政令,施行的情况却于史无征。里耶秦简编号为J1⑨1-J1⑨12的12支简,简背面都抄有一条相同的公文,此种现象既非正式公文的形式,也不会是留存档案的资料,可以认为是学习抄写公文的练习简,故而是目前仅见的“以吏为师”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以吏为师 实物证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