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遮蔽的文学图景——对1932-1945年东北地区作家群落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晓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5,共6页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晰地绘出其文学地图的经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5年 东北地区 群落 作家 遮蔽 文学史料 文化身份 伪满洲国 心灵史
下载PDF
伪满洲国的金融统治 被引量:7
2
作者 付丽颖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3期27-32,共6页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20世纪初即开始金融渗透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性金融体系。本文从伪满金融体系的经济背景、金融制度建立以及金融体系运作...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20世纪初即开始金融渗透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性金融体系。本文从伪满金融体系的经济背景、金融制度建立以及金融体系运作角度说明日本在伪满金融统治中的指挥地位,论证伪满洲国金融统治的傀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伪满中央银行 金融体系
下载PDF
救赎宗教的困境——伪满统治下的红卍字会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红卍字会,又名道院,1916年兴起于山东。1922年在北京政府登记成为合法社团后,红卍字会发展迅速。红卍字会强调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慈善,倡言"不论政治,不涉党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发现红卍字会无论在思想... 红卍字会,又名道院,1916年兴起于山东。1922年在北京政府登记成为合法社团后,红卍字会发展迅速。红卍字会强调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慈善,倡言"不论政治,不涉党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发现红卍字会无论在思想层面上,还是在组织层面上,都与伪满的统治意向格格不入。红卍字会倡言"不论政治,不涉党派"的慈善活动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来自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质疑。在伪满统治时期,红卍字会失去了自我主张的权利,被迫"去宗教化",将慈善事业变为伪满统治的教化工具。而在南京国民政府节节退败之际,沦陷区内的红卍字会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一面艰难地继续进行救援活动,一面不得不四处申辩,开除附敌分会成员,力求保持政治中立姿态。红卍字会表现出的多面性,使人或视其为宗教团体,或目其作慈善团体,甚至有人称其为"邪教",而红卍字会在历经伪满的政治压抑后,最终不得不放弃政治中立的立场,成为伪满统治的附庸——教化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赎宗教 红卍字会 大本教 伪满 慈善事业
原文传递
伪满洲国强制储蓄政策的经济后果——基于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付丽颖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借助扩展的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伪满洲国强制储蓄政策的经济负效应。强制储蓄政策及其税收性在降低当前消费的同时并未形成消费者的未来消费,导致消费者的终生消费现值下降。在强制储蓄政策下,民族产业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 本文借助扩展的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伪满洲国强制储蓄政策的经济负效应。强制储蓄政策及其税收性在降低当前消费的同时并未形成消费者的未来消费,导致消费者的终生消费现值下降。在强制储蓄政策下,民族产业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金融市场规模萎缩、利润空间的压缩以及伪满洲国政府在民间金融机构中推行强制储蓄措施,使伪满洲国的民族金融业难以维系。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的统制经济体制下,强制储蓄政策虽然带来军事工业及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却导致这些产业利润率的极度恶化。从宏观角度看,强制储蓄政策引起了经济增长减速、虚假充分就业等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伪满中央银行 强制储蓄 国民收入决定 通货膨胀
下载PDF
近代日本人在华中文报纸的殖民话语与“他者”叙事——以《盛京时报》《泰东日报》的伪满洲国“建国”报道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德学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5,共10页
"他者化"叙事是殖民报刊新闻呈现的典型特征,这在近代日本在华所办报纸中有着鲜明体现。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我国东北期间建立的一个附庸伪政权,本文以日本人在华经营的两份重要中文报纸——《盛京时报》与《泰东日报》的伪满... "他者化"叙事是殖民报刊新闻呈现的典型特征,这在近代日本在华所办报纸中有着鲜明体现。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我国东北期间建立的一个附庸伪政权,本文以日本人在华经营的两份重要中文报纸——《盛京时报》与《泰东日报》的伪满洲国"建国"报道为例,力图呈现其霸权话语机制下的"他者化"新闻叙事策略及潜藏于其中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 他者 盛京时报 泰东日报 伪满洲国
原文传递
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的尴尬——关于伪满洲国“新京”建筑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莫畏 《华中建筑》 2007年第6期167-169,共3页
在对伪满洲国“新京”建筑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中,该文从研究的背景、建筑的风格与定位、价值的认定及其研究的推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以及研究对策。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新京”建筑研究
下载PDF
伪满中医十四年发展考略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晓光 陈曦 +2 位作者 吴兴全 冯晶 王喜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68-870,共3页
伪满时期,在日伪政权策略性压制下,东北中医为中医生存展开了顽强的抗争,实证中医效验,力争中医权益,为中医学后续发展保存了力量。研究伪满中医政策,考证伪满汉医会的努力与抗争、伪满政权下的中医考试、伪满政府对中医的改造利用、伪... 伪满时期,在日伪政权策略性压制下,东北中医为中医生存展开了顽强的抗争,实证中医效验,力争中医权益,为中医学后续发展保存了力量。研究伪满中医政策,考证伪满汉医会的努力与抗争、伪满政权下的中医考试、伪满政府对中医的改造利用、伪满医院的中医科发展、伪满中医的学术研究,有助于了解特殊历史时期中医发展状况,为中医学研究提供史料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 中医学 发展状况
下载PDF
1937年伪满国都建设纪念典礼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亦师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27-32,共6页
依据历史文献记述伪满洲国时期"新京"第一期五年计划完成的"国都建设纪念"典礼,揭示了其将建筑和城市建设作为主要展品的政治用意,探讨其仪式次序、路线选择、宣传方式与伪满政治和文化形象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 新京 伪满洲国 国都建设 仪典 政治
下载PDF
伪满后期高等学校读书会的活动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放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伪满时期,很多高等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组织了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宣传抗日救亡。本文分析了伪满高校流通的进步书籍的范围和种类、书籍的来源、读书会的组成与政治倾向等问题。伪满高校读书会是东北青年自发的、极少受国共两党影响的爱... 伪满时期,很多高等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组织了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宣传抗日救亡。本文分析了伪满高校流通的进步书籍的范围和种类、书籍的来源、读书会的组成与政治倾向等问题。伪满高校读书会是东北青年自发的、极少受国共两党影响的爱国进步组织。阅读进步书籍的活动培养了东北青年的民族意识,是对日本奴化教育的最有效抵抗。许多曾在建国大学求学的东北青年刻苦攻读,最终成为新中国学术研究和外交事业的骨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会 抗日救亡 伪满洲国
下载PDF
从“白俄残党”到“苏联公民”——1917—1945年哈尔滨俄侨群体心态的转变过程
10
作者 刘乘林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
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俄侨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俄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俄(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俄侨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俄... 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俄侨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俄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俄(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俄侨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俄国国内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在哈俄侨出于阶级立场等因素,普遍对苏维埃政权持不承认和敌对态度。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爆发逐渐唤醒了一些俄侨的家国情怀,开始承认自己苏联公民的身份。直至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哈尔滨,他们在政治身份和情感认同上最终完成了“白俄残党”向“苏联公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 心态史 中东铁路 伪满洲国
下载PDF
试论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特点
11
作者 李洪锡 吴家泰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0-22,141,共14页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大力推行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以《教育敕语》为准则,全面实行对中国人的中等教育方针与法令;注重日语教育、实业教育以及“日本精神”的灌输;大力实行愚民教育和民族差别教育;控制中等教育教师等等...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大力推行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以《教育敕语》为准则,全面实行对中国人的中等教育方针与法令;注重日语教育、实业教育以及“日本精神”的灌输;大力实行愚民教育和民族差别教育;控制中等教育教师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青年学生灌输其奴化思想,以快速培养大批可供日伪驱使的奴仆,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涉及了中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特点。此等殖民教育政策不仅破坏了中国东北原有的学制以及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北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伪满洲国 中等教育 殖民主义教育 日本帝国主义
下载PDF
复数“他者”:东亚殖民地“看”与“被看”的辩证——梅娘作品“他者”叙事的意义
12
作者 刘晓丽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0-17,131,共9页
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问题具有复杂性而且理论意义重大。通过对日本殖民东亚时期的作家梅娘作品中“他者”叙事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叙事的理论意义在于打破了西欧殖民主义“西方与东方”“自我与他者”的二元结... 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问题具有复杂性而且理论意义重大。通过对日本殖民东亚时期的作家梅娘作品中“他者”叙事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叙事的理论意义在于打破了西欧殖民主义“西方与东方”“自我与他者”的二元结构,它不同于后殖民理论的“逆写帝国”,杰姆逊的“民族寓言”,以及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等理论,打开了思考殖民地“他者”议题新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东亚殖民主义 伪满洲国 梅娘
下载PDF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比较与述评
13
作者 朱文浩 《经济论坛》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已经开始通过计量经济学对维希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掠夺进行量化分析;伪满洲国经济史研究则处在从历史学阐释到经济学量化的转型期,涉及工业金融与企业经营方面的研究尚需开展,在具体研究路径方面亦与前者存在较大差别。理解并借鉴维希法国经济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抗战时期的沦陷区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抗日战争 伪满洲国 维希法国 经济史
下载PDF
日元扩张与伪满货币制度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丽颖 孙汉杰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在介绍了日元在台湾和朝鲜的扩张之后,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渗透与扩张过程进行梳理。指出伪满洲国的货币制度是继台湾和朝鲜半岛后,日本在海外建立的又一殖民地货币体系。伪满洲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为日本侵略者... 本文在介绍了日元在台湾和朝鲜的扩张之后,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渗透与扩张过程进行梳理。指出伪满洲国的货币制度是继台湾和朝鲜半岛后,日本在海外建立的又一殖民地货币体系。伪满洲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为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疏通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元圈 国际货币体系 伪满洲国 货币制度 伪满中央银行
下载PDF
伪满中期金融制度统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玥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58-63,共6页
随着1932—1936年金融制度的初步建立,伪满洲国的金融统制进入新的阶段(1937—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其统制,服务大规模产业开发,在原有金融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强化管制。通过对这一时期政府加强整顿金融机关、深化产金收买... 随着1932—1936年金融制度的初步建立,伪满洲国的金融统制进入新的阶段(1937—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其统制,服务大规模产业开发,在原有金融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强化管制。通过对这一时期政府加强整顿金融机关、深化产金收买、强化资金统制、限制利率水平、严苛汇兑管理、发行摊派公债、强制储蓄等金融制度统制进行阐述,分析伪满政府从完善金融机构制度到加强金融管控,再到强制摊派的"步步为营"的金融制度发展变迁,可以看出伪满中期金融制度统制的强化,揭示了日伪攫取利益的殖民掠夺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金融制度 伪满中央银行
下载PDF
伪满洲国的广播剧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珂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3期12-18,共7页
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异样色彩的一页。当时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广播,它们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当时身处东北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传播本身却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密控制。本文拟从当时的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中,以... 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异样色彩的一页。当时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广播,它们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当时身处东北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传播本身却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密控制。本文拟从当时的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广播剧为视角进行调查取证,梳理广播剧在伪满时期的产生、发展、形式变化的脉络,由此分析考证当时在日本统治监管下的文化传媒的实际状态,为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广播传媒 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双重放送 广播剧
下载PDF
《满洲学童》与“植入式童话”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4,共8页
1932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扶植了一个傀儡国家——伪满洲国。十四年间,日本殖民者和伪满洲国官方,制定了一整套培育"少国民"的方案。为了更有效地"教育"青少年,他们开始创办官方背景的儿童读物,... 1932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扶植了一个傀儡国家——伪满洲国。十四年间,日本殖民者和伪满洲国官方,制定了一整套培育"少国民"的方案。为了更有效地"教育"青少年,他们开始创办官方背景的儿童读物,《满洲学童》应运而生。通过对《满洲学童》杂志及其所刊部分童话的考述,试图以此重现伪满洲国"植入式童话"这一创作现象,并探索殖民者对"少国民"的期待与想象,揭露他们对儿童刊物的把控与设置,还原他们将"五族协和""王道乐土"等元素植入童话的动因,探讨他们利用童话来虚构乐土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满洲学童》 少国民 植入式童话
下载PDF
伪满洲中央银行大楼记
18
作者 吴顺达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6期49-51,共3页
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扶植清朝逊帝溥仪炮制了伪满洲国,为垄断东北经济金融设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1934年4月23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大楼开始建造,1938年建筑只完成了设计的三分之二,并交付使用。其余部分从1984年到1987年修建完成。这... 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扶植清朝逊帝溥仪炮制了伪满洲国,为垄断东北经济金融设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1934年4月23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大楼开始建造,1938年建筑只完成了设计的三分之二,并交付使用。其余部分从1984年到1987年修建完成。这座大楼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日本侵华的历史与解放战争的风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伪满洲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大楼 金融机构
下载PDF
“丰满水电站”的殖民动机与客观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井志忠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4期9-15,共7页
伪满洲国水力电气建设局及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修建的丰满水电站,同时也为日本全面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各种资源,提供了动力基础与工具。本文从规划与设置机构、设计与施工、工程投资与质量、奴役与压榨劳工、垄断与掠夺资源等几个层面,... 伪满洲国水力电气建设局及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修建的丰满水电站,同时也为日本全面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各种资源,提供了动力基础与工具。本文从规划与设置机构、设计与施工、工程投资与质量、奴役与压榨劳工、垄断与掠夺资源等几个层面,对伪满洲国时期的吉林丰满水电站进行了剖析。无论是从丰满水电站修建的历史过程,还是从主要动机及客观效果来看,这一水利工程都充分反映了日本企图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丰满 水电站 垄断 掠夺
下载PDF
伪满洲国的统制经济政策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井志忠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3期20-26,共7页
伪满洲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政策。其中,占据突出位置的是"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北边振兴计划"和"百万户移民计划"。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企图把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qu... 伪满洲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政策。其中,占据突出位置的是"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北边振兴计划"和"百万户移民计划"。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企图把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以获得为进行长期对外战争提供资源及其他的巩固的策源地",为侵略战争造血、输血,进而为日本帝国的政治、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统制 经济政策 资源掠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