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悬浮何以发生?——基于“指标干扰区”的组织学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飞 江可盈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在基层治理场景中,政策悬浮是一个屡被观察到的现象,但直面此议题的学术研究却付之阙如,政策悬浮何以发生仍是未解之谜。以M镇基层治理场景为观察对象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干扰区”是促发政策悬浮的结构化和稳态化机制。基层治理... 在基层治理场景中,政策悬浮是一个屡被观察到的现象,但直面此议题的学术研究却付之阙如,政策悬浮何以发生仍是未解之谜。以M镇基层治理场景为观察对象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干扰区”是促发政策悬浮的结构化和稳态化机制。基层治理中的指标驱动不仅引发悬浮型政权“再生产”,也导致基层政府在政策在地化践行过程中产生行为偏差,由此形成的悬空式地方转译和脱嵌式政策执行破坏了双向有效性,催生“指标干扰区”,引致在驱使基层政府主动靠拢科层的同时,既难以将国家意志中的民生信号准确传导至乡村社会,也难以使政策在地化践行充分观照民众诉求,呈现出“文本为实、品质为虚”的悬浮形态。由于“指标干扰区”具有制度化、体系化和情境化等三重组织学特征,其在促发政策悬浮之外的连带效应同样不可忽视。就此而言,“指标干扰区”这一组织学解释不仅有助于洞悉中国情境下政策悬浮的发生机制,也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学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政策悬浮 “指标干扰区” 政策转译 政策执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