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犯罪的特质性与立法技术——基于“双层社会”形态的考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伟 熊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法评价,仍无法完整契合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因此,网络刑法立法应当注重网络空间的“双层社会性”、犯罪行为的“技术多元性”,分别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多元化、类型化样态,来塑造刑法立法的预防性规则和调和性规则,以逐一化解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双层社会” 网络犯罪 刑法立法
下载PDF
反思波兰尼《大转型》的九个命题 被引量:12
2
作者 包刚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21,共12页
本文把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九个命题,然后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视角对他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学术分析与批评。尽管《大转型》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科学著作,但它并不是一部逻辑严密和论证严谨的著作。波兰尼提出... 本文把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九个命题,然后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视角对他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学术分析与批评。尽管《大转型》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科学著作,但它并不是一部逻辑严密和论证严谨的著作。波兰尼提出的很多理论命题在逻辑和论证上均存在瑕疵。波兰尼的贡献在于以其特有的方式指出了自由市场经济与工业革命的问题,但波兰尼的危险在于指引了一条经济上由于去市场化而难以实现增长与绩效、政治上由于强化的集体控制而无力捍卫个人自由的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兰尼 大转型 嵌入与脱嵌 双向运动 市场社会
下载PDF
制造分身:现代性主体的自我危机与分离想象
3
作者 施畅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制造分身”是现代性主体在应对自我危机时的流行想象,在早期现代性文化中体现为伦理主体的自我分裂,在晚期现代性文化中体现为功绩主体的自我复制。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希望将自己的邪恶一面分离出去,而20世纪中... “制造分身”是现代性主体在应对自我危机时的流行想象,在早期现代性文化中体现为伦理主体的自我分裂,在晚期现代性文化中体现为功绩主体的自我复制。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希望将自己的邪恶一面分离出去,而20世纪中叶以来科幻电影的主角更希望复制出另一个自我为本体打工。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固性,早期现代性的伦理主体借助分裂人格来制造分身,精神分析学家将其视作压抑社会环境下的自我防御,但这也容易令个体走向最终的毁灭。为了保持自身的开放性,晚期现代性的功绩主体借助基因克隆、意识上载等媒介技术制造分身,借此利用、盘剥甚至奴役分身。分离出另一个自我,看似好处不少,但终究难逃分身犹如幽灵一般的纠缠与反噬。流行文化中的分身叙事暴露了现代人关于“自我分离”的迷思。面对过度饱和又支离破碎的自我,个体所采取的“自我分离策略”只能暂时缓解而无法彻底解除现代性主体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身 自我危机 后人类 虚拟数字人 功绩社会
原文传递
双创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实现路径和内在逻辑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小平 刘洪岩 陈宝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双创对于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作用,揭示其实现路径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双创通过优化社会制度安排、强化社会政策供给、催化社会人才成长,正在形成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为社会治理... 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双创对于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作用,揭示其实现路径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双创通过优化社会制度安排、强化社会政策供给、催化社会人才成长,正在形成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为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新动力;通过增强社会个体活力、组织活力和生态活力,为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新活力;通过促进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扩散,营造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氛围,提高社会成员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双创是新时代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有力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社会 制度创新 路径 逻辑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5
作者 李萍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着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进入新时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双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着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进入新时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双减”时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深入解读“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内涵,探究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协同育人 意义 策略
下载PDF
双重穿透:历史和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军亚 谢怡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6,共7页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而言,中国的国家构建需要完成双重穿透:一是穿透地方,秦以来废封建、行郡县体制的确立开始,历经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消除来自地方多元分散的权力中心对集中的国家权力的威胁,从而确立了国家权力体系内部“中央和地...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而言,中国的国家构建需要完成双重穿透:一是穿透地方,秦以来废封建、行郡县体制的确立开始,历经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消除来自地方多元分散的权力中心对集中的国家权力的威胁,从而确立了国家权力体系内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二是穿透社会,消除外在于国家权力体制的乡村社会内生权威对国家权力的阻隔和威胁,解决“国家权力进入社会之中”的问题。前者虽然早于欧洲近两千年而开始,但由于未能实现第二层穿透,使得中国的国家构建始于早期,却折于半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穿透 历史和社会 国家建构
原文传递
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余平 邓婷 冯思垚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6-90,共5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原则、...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原则、服务社会原则,要通过思想观念建设——对策措施建设——实践反馈的不断优化循环的路径与对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素质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服务社会 互动交流
下载PDF
自然价值论对人类主体的双维度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欧文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罗尔斯顿在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论,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罗尔斯顿在自然价值论中对人类采取了"双维度"... 罗尔斯顿在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论,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罗尔斯顿在自然价值论中对人类采取了"双维度"的定位,既肯定了人类主体在自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高于一切主体性价值。自然价值论对我们在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中心论 双维度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系统价值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地方高校“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龑 刘建州 +5 位作者 刘玲玲 周杨帆 刘晓梅 林学军 谈桂元 唐琳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21-23,共3页
建设"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对地方高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建设"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面临着来自观念、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机制和外部资源支持... 建设"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对地方高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建设"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面临着来自观念、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机制和外部资源支持等多方面的挑战与困难。为此,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协力突破"双师型"实验室教师队伍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相互融通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 地方高校 服务社会 实验室教师队伍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逻辑、动力与路径研究
10
作者 韩剑锋 张春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3-27,124,共6页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态势错综变化,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态势错综变化,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特征的必然抉择以及新发展阶段诸多优势的战略安排,要紧紧围绕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新时代推动构建双循环的形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建议,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 经济社会
下载PDF
经济扩张与社会保护——从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看美国霸权体系
11
作者 郑英琴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9-44,共6页
波兰尼提出了"双向运动"的概念,他认为,国家政策摇摆于经济扩张收益与社会保护成本的制衡之间;资本扩张与秩序维护形成了体系层面的"双向运动",霸权国则扮演了"体系中的政府"这一角色。国际体系的"... 波兰尼提出了"双向运动"的概念,他认为,国家政策摇摆于经济扩张收益与社会保护成本的制衡之间;资本扩张与秩序维护形成了体系层面的"双向运动",霸权国则扮演了"体系中的政府"这一角色。国际体系的"双向运动"的矛盾焦点,在于经济扩张的同时如何维护国际层面及国内层面的秩序。美国霸权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相当娴熟的策略与技巧,利用国际多边机制使其成本外部化且将收益内部化,但美国的霸权也未能彻底克服"双向运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存在着软肋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兰尼 “双向运动” 国家 社会 美国霸权
下载PDF
解读《论语》中“孝”的现实意义
12
作者 袁益梅 《创新》 2011年第2期82-84,128,共3页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一切道德品质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切和爱戴。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家庭美德的建设,影响社会公德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意义 外延和内涵 双向性 个人修养 家庭美德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弃儿及其前景 被引量:66
13
作者 葛新斌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7-40,共4页
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显示出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农村社会弃儿命运的一幅侧影。农村教育被双重边缘化的不幸遭遇,只有在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尤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艰难过程中,才可能得到缓解和最终消除。而这必将经历一个极其... 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显示出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农村社会弃儿命运的一幅侧影。农村教育被双重边缘化的不幸遭遇,只有在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尤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艰难过程中,才可能得到缓解和最终消除。而这必将经历一个极其漫长和痛苦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现代化进程 双重边缘化 二元结构 前景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 被引量:84
14
作者 马骏 《公共行政评论》 2010年第1期3-34,共32页
论文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以及一种国家与社会互相构建的逻辑,分析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及其现在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从经济改革直到最近的治理转型,中国的国家重建主要是在市场化运动这个单... 论文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以及一种国家与社会互相构建的逻辑,分析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及其现在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从经济改革直到最近的治理转型,中国的国家重建主要是在市场化运动这个单向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的。然而,进入21世纪后,国家重建不得不在市场化运动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双向运动"的张力中展开。这就是挑战之所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重构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建 经济改革 社会变迁 中国 双向运动 国家与社会 市场化 治理转型
下载PDF
双层社会背景下的刑法解释 被引量:51
15
作者 陈洪兵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7,共10页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正逐步走向交叉融合,"双层社会"正逐步形成,传统犯罪发生的场域,也由"现实物理空间"一个平台,发展为"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两个平台。有关"网络空间"是...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正逐步走向交叉融合,"双层社会"正逐步形成,传统犯罪发生的场域,也由"现实物理空间"一个平台,发展为"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两个平台。有关"网络空间"是否属于《刑法》中"公共场所"的争论,充分暴露出传统物理社会的一元化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双层社会背景下的法益保护要求。为适应双层社会背景下的法益保护要求,应当认为《刑法》中"公共场所"的含义具有相对性,不应将其局限于人的身体可以自由出入的现实物理空间。不宜将网络游戏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中的"数据",而应认为属于财物,非法获取之,构成盗窃罪等财产犯罪。将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其他方法",限于物理性地毁坏生产资料的立场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定罪的"南京反向炒信案"判决,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社会 刑法解释 公共场所 虚拟财产 破坏生产经营罪
原文传递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 被引量:48
16
作者 韩天骄 苏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8,共7页
学校教育提质是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根本举措。该文基于“双减”背景,首先,阐释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即学校教育提质是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 学校教育提质是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根本举措。该文基于“双减”背景,首先,阐释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即学校教育提质是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修复和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良好教育生态”为核心目标;以提升“课堂教学、作业管理与设计、课后服务水平、教育管理与评价”等质量为具体内容。其次,澄清学校教育提质的价值,即重塑育人观,以“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构育人格局,共创良好教育生态;重塑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以共生理论作为研究路向,在阐明家校社协同育人共生系统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整合家校社优势资源,凝聚学校教育提质合力;深化家校社共生关系,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政策法规与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营造安全有序的共生环境,作为实现学校教育提质的路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学校教育提质 共生理论 家校社协同共育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遭遇的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46
17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36,67,共6页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织困境。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形成育人共识,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畅通沟通渠道,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明确分工职责,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规范协同组织。“双减”背景下破解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家校社协同信任机制,促进家校社形成育人共识;建立家校社协同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开展高效沟通;建立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社发挥育人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组织机制,促进家校社组织规范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新时期政权下乡与双层治理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行政能力;一些农村地区通过自治单位下沉的方式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这些农村地区形成了行政与自治有机衔接的双层治理结构,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双层治理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国家与农民利益一致化,外在条件是国家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的提高。将双层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解释资源输入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下乡 双层治理结构 行政下乡 村民自治 国家与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双轨合一”培训模式下住院医师的抑郁症状和知觉压力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小艳 谢明萱 +2 位作者 祖雄兵 张戴林 李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0-1456,共7页
目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以下简称“双轨合一”)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本研究旨在调查“双轨合一”模式下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型研究生和从社会招录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社会规培生)... 目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以下简称“双轨合一”)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本研究旨在调查“双轨合一”模式下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型研究生和从社会招录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社会规培生)的抑郁症状及知觉压力情况,并探讨抑郁症状与知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30例(其中专业型研究生235名和社会规培生95名),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评估和对比专业型研究生和社会规培生的知觉压力及抑郁症状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专业型研究生和社会规培生抑郁症状与知觉压力的相关性,比较二者的压力来源。结果:在被调查的235名专业型研究生中,148名(63.0%)存在抑郁症状,162名(68.9%)知觉压力升高,主要压力为学业压力、科研压力和就业压力。在95名社会规培生中,52名(54.7%)存在抑郁症状,58名(61.1%)知觉压力升高,主要压力为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专业型研究生抑郁症状评分与知觉压力评分均较社会规培生显著增加(分别t=2.110,P=0.036;t=2.810,P=0.005)。不同性别间住院医师的CPSS和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968,P=0.334;t=0.462,P=0.644)。抑郁症状与知觉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4,P<0.001)。结论:住院医师(包括专业型研究生和社会规培生)存在抑郁症状与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在“双轨合一”的培训模式下,专业型研究生抑郁症状与知觉压力水平均高于社会规培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合一 住院医师 专业型研究生 社会规培生 抑郁症状 知觉压力
下载PDF
“双主体半熟人社会”: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重构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绍军 任毅 卢义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02,共8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的移民村落是一个在差序格局主导之下的结构完整、关系网络紧密的熟人社会共同体;而在嵌入的外迁社区空间,生成了由水库移民与迁入地原住民组成的"双主体半熟人社会"。首先,"社会样态类型化"是"理想型"研究工具,"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建构是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样态的理论化;其次,水库移民"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社会样态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外迁移民和原住民群体组成的"事实"和"心理"同构的"双主体";在关系维度表现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以"双主体"间内部"熟人化"为基础的"半熟人社会";最后,基于S外迁社区"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空间重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空间的考察,认为外迁社区的空间治理需理解其社会样态,把握社会样态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双主体半熟人社会 外迁社区 空间重构 社会样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