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策
1
作者
于博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69-177,190,共10页
我国社会有着客观存在的德语人才需求,作为人才供给方之一的“双非”地方高校,其开设德语本科专业数量占我国高校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德语本科专业定位模糊、师资队伍建设困难较多、...
我国社会有着客观存在的德语人才需求,作为人才供给方之一的“双非”地方高校,其开设德语本科专业数量占我国高校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德语本科专业定位模糊、师资队伍建设困难较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人才产出状况不甚理想。造成上述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定位的不准确,而准确的专业定位是既可以与“双一流”高校之间形成错位发展、避免无效竞争的出现,又可以打破宿命论立场,为“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寻找突破不利身份地位限制,从而实现变轨超车的有效路径。纾解之策的整体思路为打造应用型德语本科专业,具体实践对策包括:与德语区高校合作开展“3+2”本硕学位贯通培养、与外部伙伴共建“德语人才联盟”协同育人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持以破解教育教学和师资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非”地方高校
德语本科专业
现实困境
纾解之策
原文传递
题名
“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策
1
作者
于博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
出处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69-177,190,共10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编号GH22024)
2024年吉林省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多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社会有着客观存在的德语人才需求,作为人才供给方之一的“双非”地方高校,其开设德语本科专业数量占我国高校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德语本科专业定位模糊、师资队伍建设困难较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人才产出状况不甚理想。造成上述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定位的不准确,而准确的专业定位是既可以与“双一流”高校之间形成错位发展、避免无效竞争的出现,又可以打破宿命论立场,为“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寻找突破不利身份地位限制,从而实现变轨超车的有效路径。纾解之策的整体思路为打造应用型德语本科专业,具体实践对策包括:与德语区高校合作开展“3+2”本硕学位贯通培养、与外部伙伴共建“德语人才联盟”协同育人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持以破解教育教学和师资之困。
关键词
“双非”地方高校
德语本科专业
现实困境
纾解之策
Keywords
“
double
non
”
local
universities
German
language
undergraduate
program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olutions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本科专业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策
于博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