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考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琪 张义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建设了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了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内容,深化了多类型的教育务实性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重...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建设了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了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内容,深化了多类型的教育务实性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重视双边高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框架和发挥教育交流合作的外交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双方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制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教育为媒深化双边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教育交流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经贸成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帅 翟崑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24-39,共16页
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 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效硕果累累,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成功典范。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已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双方在既有合作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在不同层面对双边合作提出新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项下的经贸合作通过改善既有经贸合作和挖掘新增长点的形式,成为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不断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中国—东盟传统基建合作潜力巨大、新兴数字合作方兴未艾、合力引领绿色经济机遇叠加。但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正在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双方应在深化现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密切产业合作,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可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多领域、多层次,合力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动力机制,携手推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经贸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公共卫生合作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圣荣 马晚晨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4期60-78,151,152,共21页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合作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新冠疫情 全球治理
下载PDF
“东盟方式”的理论阐释、演进动态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戴轶 赖征世 刘晓婧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国际组织制度,该制度低于“欧盟方式”的高度集权化、高强度的组织行为能力和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力,高于一般性的仅具有外交平台功能的国际组织论坛。“东盟方式”为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在一个差异化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说“东盟方式”比“欧盟方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方式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广西的使命与服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斌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双方友好关系深化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国家层面对东盟关系的向好愿望。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服务国家战略使命、面向东盟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家层面多重政策也指明广西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 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双方友好关系深化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国家层面对东盟关系的向好愿望。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服务国家战略使命、面向东盟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家层面多重政策也指明广西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政策和周边外交战略格局的特性。广西与东盟之间坚实的人文基础、显著的往来成效和双方民众认可是最稳固的基础支撑,也奠定了其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战略使命。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下,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份,应发挥其应有的比较优势,高质量地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建设。目前,广西在服务这个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陆路海运江河交通网络不完善、通道物流水平较低等“硬联通”问题,“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合作政策机制障碍等“软联通”问题,交流质量仍不够高和交流不够畅等“心联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快完善江河海陆空基础网络建设,做实“硬联通”;通过深化务实合作促发展,改善“软联通”;携手东盟共建命运与共的美好家园,加深“心联通”的展望,以期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广西 战略定位 服务功能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守军 范存祺 郑执浩 《当代亚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99,158-159,共32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缺陷短板。不同于周边其他大国,日本—东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与鲜明的特征表现,可作为参照国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试图构建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分析框架,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运用GDELT数据库、赫斯特指数算法进行分析,挖掘当前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可借鉴经验,并尝试在理论层面围绕“认同协商”“面子协商”和多元外交来探讨未来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机制。文章认为,应当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以经贸合作搭桥,以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背景知识”为着力点,重视国家间情感变化的影响因素,宣讲“好中国”的“活”故事,形成多元文化要素互动渗透机制,推介中国真实形象,增加国家和民族间文化认同度,切实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共同体,以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情感话语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赫斯特指数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深度合作的推进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义民 孙杰 《当代职业教育》 2023年第5期78-85,共8页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一带一路”走向深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经贸合作的需求。但是双方在深度合作过程中面临着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主体凝聚...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一带一路”走向深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经贸合作的需求。但是双方在深度合作过程中面临着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主体凝聚力不强、合作政策支持零散化和合作方式单一化等困境。为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深度合作,需明确合作目的,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之中;强化主体责任,完善职业教育合作网络;整合政策工具,形成适宜合作的支持环境;丰富合作方式,凸显合作的品牌化效应等策略,这对于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就、经验与展望
8
作者 彭兴智 黄宝莹 王雯琳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现实基底、挑战与展望
9
作者 郑颖瑜 雷小华 黄李莉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22-35,共14页
为应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与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需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与东盟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合作、网络安全合作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 为应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与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需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与东盟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合作、网络安全合作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双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备现实基底,但仍面临数字鸿沟、数字治理规则标准碎片化、网络安全威胁加剧、东盟对华战略疑虑等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应从区域、次区域、双边多个层面形成合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增进网络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建立相互协调的互联网治理合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合作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治理
下载PDF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成效与展望(2013—2023):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斌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成效日渐显著,主要体现在多元化交流格局的形成、经常性交流平台和机制的建立、人文交流“重心”的逐步下移和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成效日渐显著,主要体现在多元化交流格局的形成、经常性交流平台和机制的建立、人文交流“重心”的逐步下移和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中国与东盟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升级的目标框架下,需要以“增信心”“聚众心”“筑同心”为目标,以聚焦重点工程合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打造命运与共的家园图景等为抓手,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从而提升东盟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接受度、信任度和亲密度,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民心相通
下载PDF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十年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悦 李正阳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71,157,共20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显著,经贸关系跨越式发展,新领域合作快速推进,人文交往渠道持续拓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合作典范。东南亚国家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双方战略理念高度契合的原因,也是东南亚国家精英维护以“发展”为基础的政权合法性驱动的必然结果。当然,出于国家需求的不同以及对债务偿还能力、平衡外交、国内结构性治理弱点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考量,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接受程度和形式各不相同。未来,双方可从深化既有共建成果、将各领域倡议落到实处、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等三个方向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周边外交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东南亚“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庚全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通过强化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文化相通从而形成“情感或情绪的同频共振”,这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战略互信基础。目前东南亚地区汉语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足、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导致汉语... 通过强化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文化相通从而形成“情感或情绪的同频共振”,这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战略互信基础。目前东南亚地区汉语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足、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导致汉语教育的效果总体不理想。鉴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受地缘结构和时间条件的限制,确保语言教学资源和平台能够及时得到更新,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视点的需要,建议加快构建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模式,其构建路径包括:建立适应学习者要求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数据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需求导向型教学模式,建立学习者、教师和远程教育机构多元交互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相关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量,打造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国际中文教育师资队伍和跨学科团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 国际中文教育 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数字化面向与路径优化
13
作者 黄景文 方豆豆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最成功的区域合作... 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最成功的区域合作之一。在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教育数字化合作也将成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推进教育数字化合作符合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具有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等广阔的合作前景。迈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和“一带一路”金色十年,可以通过突出优势,着力加强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丰富教育内容建设,加强教育数字化的相关系列标准制定和加强中国教育数字化案例库建设等引领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多点发力,通过推进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和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资金、技术、人才和数据等要素支持,助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优化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健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保障机制,防范化解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风险,不断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教育国际合作 教育数字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研究: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46-51,共6页
学界关于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背景、机制功能和合作模式等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较为薄弱、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可持续性研究有待深化。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研究还须在聚焦人文社会实践因素的基础... 学界关于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背景、机制功能和合作模式等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较为薄弱、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可持续性研究有待深化。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研究还须在聚焦人文社会实践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合作与交流路径,开创共同体研究的文化与外交视角,以此拓宽中国和东盟区域发展研究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共同体 高等教育共同体 中国-东盟 教育国际合作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交流与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RCEP背景下再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系统透视:基础条件、历史成就与挑战识别
15
作者 何洪敏 杨达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在丰富《国际战略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的各项科研过程中,立足于时下的经济协议营商大背景来分析国家对外交往的相关理念,将对《国际战略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重要的前沿支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丰富《国际战略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的各项科研过程中,立足于时下的经济协议营商大背景来分析国家对外交往的相关理念,将对《国际战略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重要的前沿支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位。30年的对话关系,不仅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胜似亲密家人、是铁杆兄弟、更是革命同志,还共同促进双方合作关系成为地区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典范。而2020年RCEP的签订将成为中国-东盟新关系的助推剂,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也有望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继续深化和推进。双方就政治军事对话、经济贸易投资和思想文化互鉴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多次探索,并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机制和交往协议。然而,当下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再度回流,区域内多方力量博弈以及东盟内部国家对华认知分化等诸多问题,将对双方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巩固双方关系的建设性力量,将矢志不渝地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推进中国-东盟纵深经贸关系、巩固区域安全合作网络、增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中国 东盟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广西如何更好地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6
作者 葛红亮 汪子秋 《东南亚纵横》 2022年第3期31-39,共9页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如今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展友好对话与合作的核心指南。在实践中,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实施离不开中国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有效服务。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南亚陆海相连的省...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如今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展友好对话与合作的核心指南。在实践中,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实施离不开中国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有效服务。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南亚陆海相连的省区,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友好往来和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广西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有基础和优势,又面临着挑战,如何将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将是广西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开创新路径所需要回答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区位优势 开放发展 广西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东盟合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理群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6期99-110,156,157,共14页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先行区和重点区,东盟则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03年以来,中国—东盟长期保持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并朝着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公平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经济和金...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先行区和重点区,东盟则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03年以来,中国—东盟长期保持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并朝着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公平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萎靡下行,对中国—东盟的社会人文合作、经济合作以及政治与安全合作造成冲击与挑战,但是,通过识变求变应变,疫情也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韧劲和活力,双边团结合作共同抗疫,成为推动双边经贸逆势增长且行稳致远的强大助力。疫后时代,推动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加强人文教育交流,以及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将是推动双边合作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东盟合作 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