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球钻探取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谦 高辉 +2 位作者 谢兰兰 谭松成 段隆臣 《钻探工程》 2021年第1期15-34,共20页
“嫦娥5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与采样返回,揭开了我国月球采样的序幕。面对当前月球(未来深空)探测的需求,钻进技术作为能够获取深层地质样品的最常用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地球环境下的常规钻探机具与工艺在面对月球(太空)环... “嫦娥5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与采样返回,揭开了我国月球采样的序幕。面对当前月球(未来深空)探测的需求,钻进技术作为能够获取深层地质样品的最常用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地球环境下的常规钻探机具与工艺在面对月球(太空)环境时并不能直接进行应用。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各国月球钻探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调研与分析,具体包括真实月壤的性能及模拟月壤的研发、月球环境对钻进的影响、月球钻探机具结构和月球钻探规程的探索等几个方面;并对未来月球钻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嫦娥计划 钻探取样技术 钻探机具 月球采样
下载PDF
“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伟仁 于登云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2013年12月14日,"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北纬44.12°、西经19.51°的虹湾着陆区,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转移并完成互拍,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与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 2013年12月14日,"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北纬44.12°、西经19.51°的虹湾着陆区,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转移并完成互拍,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与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简述"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研制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工程研制中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3号 月球软着陆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月球的构造演化:嫦娥月图解释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福勤 李春来 +8 位作者 邹永廖 刘建忠 刘建军 郑永春 苗来成 王世杰 林杨挺 刘敦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基于月球研究资料的整理、综合及嫦娥1月图影像的实例解读和解释,本文介绍并总结了月球的构造及演化研究的若干概念、研究思路和新的观点。通过纲要性勾画,描绘月球不同类型和阶段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月面... 基于月球研究资料的整理、综合及嫦娥1月图影像的实例解读和解释,本文介绍并总结了月球的构造及演化研究的若干概念、研究思路和新的观点。通过纲要性勾画,描绘月球不同类型和阶段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月面建造历史和月球演化的历史进行了修正,将月球演化按照其特点三分为冥、古、新月宙/界,并提出建立南海纪/系的主张;以东海Hevelius抛射建造(/东海群)分析为例,主张建立构造-建造综合分析思路;从抛射建造与月面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掘积系统的概念、掘积系统内外带之间划分的新标志即蚀积盂及其所组成的捩侵蚀带(TSZ);在月球表面形貌构造区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月盆、月海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综合,提出月球晚期大轰击(LHB)所造成的月盆开掘期间,具有"轰击漂移"现象,并推测月球LHB过程中出现准对跖翻转;通过对古老月陆区所保存的线性构造解读和构造形迹的组合关系分析,尝试性地提出在冥月宙月球岩浆洋(LMO)演化晚期可能存在单板模式的月全球构造。月球构造演化从初始阶段的LMO所驱动的内动力体制转向冲击造成的外动力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积系统 轰击漂移 准对跖翻转 月全球构造 嫦娥工程
下载PDF
模拟月壤研究及其在月球探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贾阳 申振荣 +2 位作者 党兆龙 王琼 陶灼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在月壤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模拟月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阐述了服务于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科学探测仪器标定、着陆器组合缓冲性能试验、巡视器移动试验、月表采样试验等研制任务的模拟... 在月壤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模拟月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阐述了服务于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科学探测仪器标定、着陆器组合缓冲性能试验、巡视器移动试验、月表采样试验等研制任务的模拟月壤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包括模拟月壤原料选取及制备工艺,模拟月壤试验场的铺设方法等,结合载人登月等任务需求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嫦娥工程 模拟月壤 月壤制备
下载PDF
中国VLBI网测站参数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鹂 李金岭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介绍了利用OCCAM软件处理中国VLBI网(CVN)4台站常规天体测量与大地测量观测资料的解算方案,包括参数设置、模型选取和数据编辑等。通过单次实验解算和联合平差,获得了ITRF2000下参考历元J2010.0时昆明和北京站cm级的站坐标及mm级每年的... 介绍了利用OCCAM软件处理中国VLBI网(CVN)4台站常规天体测量与大地测量观测资料的解算方案,包括参数设置、模型选取和数据编辑等。通过单次实验解算和联合平差,获得了ITRF2000下参考历元J2010.0时昆明和北京站cm级的站坐标及mm级每年的站速度。解算值相对于嫦娥一号工程期间采用值的推算值,坐标改正最大至51.9cm,速度改正最大至11.5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测站坐标 OCCAM软件 ITRF 嫦娥工程 联合平差 深空探测
原文传递
中国月球地形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曾兴国 左维 +5 位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任鑫 严韦 刘宇轩 高兴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78,共9页
月球地形制图是了解月球形貌构造,开展月球工程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自从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正式步入月球与行星制图研究的行列。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月球探测与地形制图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中国嫦娥工程中在月... 月球地形制图是了解月球形貌构造,开展月球工程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自从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正式步入月球与行星制图研究的行列。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月球探测与地形制图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中国嫦娥工程中在月球地形制图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月球地形制图标准体系建设、月球地形制图产品研制、月球地形制图理论及技术研究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在月球地形制图领域开展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月球地形制图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并探讨了下一步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可为中国未来的月球地形制图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与行星制图 地形图 月球影像 嫦娥工程
原文传递
论嫦娥工程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7
作者 蔡高强 刘功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前,中国关于嫦娥工程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权属制度、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以及专利申请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但随着中国国防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嫦娥工程的市场化运作,现有专利保护制度忽视了科研单位专利权的保护,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 目前,中国关于嫦娥工程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权属制度、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以及专利申请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但随着中国国防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嫦娥工程的市场化运作,现有专利保护制度忽视了科研单位专利权的保护,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乏力,且存在管理机构协调性差、专利申请程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完善嫦娥工程专利保护制度需从明确专利权属方面入手,激励项目承担者的创新积极性,同时健全专利管理和转化机制,发挥航天专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带动作用,并通过完善国际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配套法律,提高嫦娥工程专利的国际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工程 专利保护 知识产权 专利管理机制 专利申请程序
下载PDF
环月卫星可见时段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杰 郑勇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0,共3页
根据"嫦娥一1"的探测任务特点,其将在绕月段运行至少1年,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个阶段内环月卫星的可见时段及地面站的布设问题。文中阐述了可见时段的计算原理,对两种不同的地面站(局域和全球)布设方式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根据"嫦娥一1"的探测任务特点,其将在绕月段运行至少1年,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个阶段内环月卫星的可见时段及地面站的布设问题。文中阐述了可见时段的计算原理,对两种不同的地面站(局域和全球)布设方式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全球布站较局域布站对环月卫星的可见时段明显增长,便于对环月卫星进行测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工程 环月卫星 可见时段 地面站
原文传递
嫦娥工程数据接收分系统
9
作者 宋永淳 郑兵 《遥测遥控》 2007年第S1期94-97,共4页
嫦娥工程是我国发展深空探测走出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为和平应用空间资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嫦娥工程中较完整地采用了CCSDS标准数据结构。文中介绍嫦娥工程数据接收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组成以及目前的进展状态。
关键词 嫦娥工程 数据接收分系统 CCS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