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汉魏五言的“古意” |
葛晓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2
|
隐喻与比兴——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 |
刁生虎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3
|
汉代以来比兴艺术思维的发展演变 |
刘怀荣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4 |
1
|
|
4
|
陈廷焯的破体辨体论与“沉郁”说 |
赵建章
陈晓宇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 |
郑园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6
|
“兴”与“隐喻”:中西方诗学思维方式的比较探究 |
高宇宣
孙盛涛
|
《菏泽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陆游“南郑词”艺术手法探赜 |
裴佳敏
张华丽
李一涵
|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易象通于比兴”:章学诚比兴诠释的学术史意义 |
厉运伟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3 |
0 |
|
9
|
抒情、政教与“现代生活”——从“诗言志辨”到“抒情传统” |
孙慈姗
|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宓妃考索——兼论《离骚》中“求女”的比兴意义 |
郭令原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11
|
比兴与晚清词学思想的构建 |
杨柏岭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2
|
论王逸《楚辞章句》经学阐释方式及其超越 |
柳宏亚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3
|
传统诗学范畴的重要发展:从“兴”到“兴寄” |
蔡彦峰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4
|
唐代省试诗中的“比兴”手法 |
王群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比兴的原始思维特征 |
王圣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6
|
论刘勰比兴观及其理论意义 |
郭敏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7
|
“隐秀”与《文心雕龙》的文学形象特征论 |
王少良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8
|
从“美刺”到“情理”——论《文心雕龙·比兴》的思想矛盾与文学史意义 |
郭庆财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9
|
《庄子》之想象与《诗经》之“比兴” |
郭梦婕
|
《理论界》
|
2018 |
1
|
|
20
|
詹锳对“意象”和“比兴”的心理学解释略论 |
胡海
王子珺
|
《语文学刊》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