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限的消失 狂欢的开始——弗吉尼亚·伍尔夫《幕间》的“狂欢化”解读
1
作者 马彦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49-453,共5页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依据,分析《幕间》中的"狂欢化"因素,包括历史剧与观...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依据,分析《幕间》中的"狂欢化"因素,包括历史剧与观众的互动、历史剧中的戏仿以及小说中的文字游戏,从中暗示伍尔夫在环境的影响下小说创作形式的改革及其对完善英国文学、唤起人们社会责任感所做的最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幕间》 狂欢化 历史剧 戏仿 文字游戏
下载PDF
《幕间》与伍尔夫对艺术接受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洪灵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5,共7页
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论,聚焦她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尤其是其中舞台演出这一写作线索,探讨她对读者或称为艺术接受者作用的认识。她在接受者由精英化趋向大众化的时代,将他们作为动态的聚合体看待,强调他们的主体性与能动... 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论,聚焦她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尤其是其中舞台演出这一写作线索,探讨她对读者或称为艺术接受者作用的认识。她在接受者由精英化趋向大众化的时代,将他们作为动态的聚合体看待,强调他们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以及与作者和文本的交融关系。本文在展开其对艺术接受的整体性思考的同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间》 艺术接受 弗吉尼亚·伍尔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