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的含义 被引量:257
1
作者 俞孔坚 《时代建筑》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3)景观作为系统,(4)景观作为符号。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景观设计 风景 建筑艺术 城市环境
下载PDF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 被引量:69
2
作者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 2018年第9期10-20,共11页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利系统中择址建设城市,并对城市内外已形成的大地肌理进行改造和点缀,实现山水环境的风景化。这种独特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方式造就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中国传统国土景观,并形成了山、水、田、城一体的景观系统。今天,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汲取古代经验,保护国土上遗留下来的古代水利、农业、村落和城市遗产,并寻求与古代经验兼容并蓄的新的山水人居建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景观 农业 水利 陂湖 运河 城市 风景
下载PDF
专家与公众景观审美差异研究及对策 被引量:57
3
作者 俞孔坚 吉庆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以大量心理统计实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专业人员与公众在景观审美趣味及景观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揭示了目前存在的园林风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景观保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根源。由此,提出了专业人员的相应对策,以... 本文以大量心理统计实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专业人员与公众在景观审美趣味及景观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揭示了目前存在的园林风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景观保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根源。由此,提出了专业人员的相应对策,以保证我们的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审美 园林
下载PDF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角媛梅 肖笃宁 郭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5,共5页
景观具有"风景"、"自然综合体"、"异质性镶嵌体"等多种含义,是风景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并成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以其多学科基础而获得了强... 景观具有"风景"、"自然综合体"、"异质性镶嵌体"等多种含义,是风景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并成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以其多学科基础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使景观生态学面临强烈的分化危机;景观生态学的整合是未来景观生态学的唯一出路,实现整合的根本途径是景观生态学综合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包括景观的复杂性、全球环境问题、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文化等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笔者以绿洲景观为例,对绿洲景观的综合研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生态学 地理学 GIS 地理信息系统 风景
下载PDF
遗产活化、原址价值与呈现方式 被引量:51
5
作者 吴必虎 王梦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共3页
一、遗产活化"保留风景"的哲学思考在"2018中国旅游风景大会"上,笔者曾经提出"四个风景"理论框架,其中一道"风景",即"保留风景",就是强调"我们已经知道的风景,要把它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是这个传承是在利用的前提下"。我... 一、遗产活化"保留风景"的哲学思考在"2018中国旅游风景大会"上,笔者曾经提出"四个风景"理论框架,其中一道"风景",即"保留风景",就是强调"我们已经知道的风景,要把它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是这个传承是在利用的前提下"。我们知道,文物界一直高呼"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口号,对此我们并不认可,保护和利用应当同时讲,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现方式 活化 遗产 保护和利用 价值 中国旅游 风景 传承
下载PDF
风景断想 被引量:45
6
作者 段义孚 张箭飞(翻译) 邓瑗瑗(翻译) 《长江学术》 2012年第3期45-53,共9页
风景,作为一个习惯用法认可的独特概念,是各种不同视点的融合。本文分别从儿童认知、科学与风景、艺术与风景、建筑与风景等层面界定风景的内涵以及关联意义,证明风景是一种心灵和情感的建构。
关键词 风景 儿童 科学 艺术 建筑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 被引量:31
7
作者 傅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戏仿(parody)”已经成为类型片电影的特殊风景,它走出了单纯“滑稽模仿”的藩隅,孕生出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更是作者深层思想情感与思维方式的抽象显现,成为当代最具意图性和分析性的艺术... 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戏仿(parody)”已经成为类型片电影的特殊风景,它走出了单纯“滑稽模仿”的藩隅,孕生出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更是作者深层思想情感与思维方式的抽象显现,成为当代最具意图性和分析性的艺术手法,构筑出大众文化狂欢的美学风景。戏仿之风从电影艺术开始,已经蔓延到文学和其他艺术领域,本文对其传统美学渊源和现实基础,做了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仿 中国电影 周星驰 滑稽模仿 写作技巧 思维方式 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 大众文化 电影艺术 现实基础 美学渊源 类型片 分析性 意图性 风景 单纯 出新
下载PDF
声音的风景:国外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一、文化研究中听觉问题的被发现人的审美判断、文化阐释活动都建立在感官感知的基础上。古今中外很多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均将视觉和听觉并列为最主要的感官认知。(1)柏拉图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国外 风景 声音 审美判断 文化阐释 听觉 哲学家
原文传递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峥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双语教学 高校教育 课程改革 人才特征 外语 优势 弊端 风景 可行性 计算机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学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筱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22,共9页
美与美学引言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术,什么是艺术?有关这些问题的看法,不仅社会上思想混乱,甚至在哲学界也争论不休。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作家,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在他所著的《哲学辞典》美的辞条(法文原... 美与美学引言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术,什么是艺术?有关这些问题的看法,不仅社会上思想混乱,甚至在哲学界也争论不休。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作家,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在他所著的《哲学辞典》美的辞条(法文原版为 Beau 英译本为 Beautiful)中,他发表了如下的意见(本文不打算长篇引用他的原话,只想把他的意思概括地介绍如下):“美是什么?如果你去问一个雄的癞哈蟆,它会回答美就是他的雌癞哈蟆,两只鼓出来的大圆眼睛,黄肚皮等等;如果你去问一位几内亚黑人,他就认为美是皮肤漆黑发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园林 美学
下载PDF
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滨谊 《城市规划汇刊》 CSCD 1990年第4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风景 环境 资源 管理 质量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诧异“风景”的美学统一:余华的海外接受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江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145,共12页
迄今为止,余华和莫言可以说是海外影响最出色的两位中国当代作家,如果说莫言是本土性、民族性见长的世界写作,那么余华则是极简化的人类性、世界性写作。他们的写作特点都有效地融入了世界文学。因此莫言获得二。一二年诺贝尔文学奖... 迄今为止,余华和莫言可以说是海外影响最出色的两位中国当代作家,如果说莫言是本土性、民族性见长的世界写作,那么余华则是极简化的人类性、世界性写作。他们的写作特点都有效地融入了世界文学。因此莫言获得二。一二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笔者在为莫言高兴的同时也为余华感到深深地惋惜。和其他当代作家一样,相对于日渐深入系统的国内研究,余华的海外传播研究目前也并不充分。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民族国家、文化语境中的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这种跨语境的传播更加普遍和快速,要求我们应该具备一种跨语境的研究视野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当代文学 外接 学统 风景 诺贝尔文学奖 传播研究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亚龙湾一道亮丽的风景:三亚喜来登酒店设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卫钧 张耕 孙勃 《建筑创作》 2004年第8期112-128,共17页
关键词 酒店设计 亚龙湾 三亚 风景 游客 国内外 沙滩 大海 美丽 气候
下载PDF
回归自然文化的风景园林艺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建宁 马会岭 《风景园林》 2005年第3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自然文化 园林艺术 全球经济一体化 风景 回归 文化艺术 改革开放 本土文化
下载PDF
风景感知和视角——论沈从文的湘西风景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箭飞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本文依据文化风景学理论,通过细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和《湘西》中的湘西风景描写,分析和阐释作者如何感知和表呈寻常风景的诗意,如何在外在人和内在人两种观景视角之间转换以及视角变化所引起的风景表呈的差异。
关键词 风景 感知 视角 表呈
原文传递
自然之声与人类心声的共鸣——论自然文学中的声景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5,157-158,共6页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初用于音乐领域,后来扩展到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领域。近来,"声景"一词也被用于自然文学之中,即人们从"声景"的角度来欣赏评述自然文学作品。在自然文学作品之中,作者不仅在用...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初用于音乐领域,后来扩展到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领域。近来,"声景"一词也被用于自然文学之中,即人们从"声景"的角度来欣赏评述自然文学作品。在自然文学作品之中,作者不仅在用笔书写自然,而且也在用耳聆听自然,用心体验自然。因此,他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含有风景、声景及心景(soulscape)的多维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风景 心景 自然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黄山的成山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照华 李德东 +2 位作者 潘颖 黄丹峰 梁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黄山是否存在过冰川是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反对者的证据之一是黄山的海拔高度不能满足终年积雪的要求。这种认识源于地理学家对黄山成山过程的推测,没有考虑黄山岩体和区域地质演化所反映的成因信息。黄山岩体为一个主要由4个岩性单元... 黄山是否存在过冰川是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反对者的证据之一是黄山的海拔高度不能满足终年积雪的要求。这种认识源于地理学家对黄山成山过程的推测,没有考虑黄山岩体和区域地质演化所反映的成因信息。黄山岩体为一个主要由4个岩性单元组成的早白垩世复式小岩基,从早到晚、由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温泉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云谷寺连续不等粒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狮子岭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贡阳山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这种结构变化表明黄山地区发生过同侵位剥蚀作用,暗示岩浆侵位深度越来越小,受挤压构造力的驱动。与此相应,狮子岭单元的钾长石斑晶定向排列和云谷寺单元中的原生节理垂直于相邻两单元的接触界面,暗示黄山花岗岩具有强力侵位的特点。因此,黄山岩体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而不是前人推测的伸展环境。这种认识与区域构造变形和盆地分析的证据一致,暗示黄山地区曾经处于挤压造山环境,具有造山带型厚陆壳。对比岩浆起源深度和现今地壳厚度,可以合理地推测,晚白垩世以来黄山地区地壳减薄了约14~29km,其地貌响应约为1.94~4.18km。据此,黄山在早白垩世的海拔高度可能达到2693~4776m。因此,黄山形成于地壳沉陷过程中的差异侵蚀,而不是地壳的阶段式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黄山 风景 地貌 冰川 岩石圈减薄
下载PDF
“风景”与李睿珺电影中的西部乡村真实呈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文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0,共5页
中国当代电影史上,首次大规模将镜头转向西部乡村风景的是第五代导演,他们通过展示黄土地的贫瘠风景,寻求"不同于社会主义时期建构的历史和现实的新的真实意义"。近三十年后,80后新生代导演李睿珺重回西部乡村,却规避所谓&qu... 中国当代电影史上,首次大规模将镜头转向西部乡村风景的是第五代导演,他们通过展示黄土地的贫瘠风景,寻求"不同于社会主义时期建构的历史和现实的新的真实意义"。近三十年后,80后新生代导演李睿珺重回西部乡村,却规避所谓"民族文化"的标签,转而关注中国西部乡村中"人"的真实生存状态,透过别样的风景,重新建构起电影中的真实。本文选择李睿珺的"土地三部曲",分析其电影中的风景如何作为诗意审美、主体隐喻以及现代性批判而呈现真实,进而超越人物和情节,对重建中国西部乡村的现实影像产生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睿珺 新生代 风景 西部乡村 真实
原文传递
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与瑞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荣彬 《南方文物》 2002年第2期115-116,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央苏区 革命文物 风景 兴起 韶山 旅游资源 是非 永恒 丰富 持续
下载PDF
“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琳桂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5期151-153,共3页
“农家乐”旅游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农业与旅游二者合一,作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了我国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农家乐”旅游被无节制、无规划的开... “农家乐”旅游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农业与旅游二者合一,作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了我国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农家乐”旅游被无节制、无规划的开发,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并呼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家乐”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旅游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的关系,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可持续发展 “农家乐”旅游 可持续发展道路 农村生态环境 旅游经济效益 眼前利益 负面影响 生态效益 正确处理 生态平衡 旅游业 增长点 学术界 农业 度假 观光 风景 人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