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承、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内在机制及功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5,共11页
传承与建构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含的两大概念及行为系统。传承与建构在整个音乐文化行为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及"同时并存、一体两面、二元背反、此消彼长"依存关系,并且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出... 传承与建构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含的两大概念及行为系统。传承与建构在整个音乐文化行为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及"同时并存、一体两面、二元背反、此消彼长"依存关系,并且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较大的理解和解释性差异。在人文科学和艺术社会学系统中,该类研究相对于与音乐本体、文本分析及表演研究相关的"内部研究",带有所谓的"外部研究"性质。仅从社会个体来看,其自身文化传承、建构过程中即蕴含着某种以主观意义性方式呈现和能够采用主体民族志方式表达的个体"内化、客体化和外化"一般运行规律,包含并涉及了"惯例化、制度化、正当化"这一乐人音乐文化概念模式及其形塑过程;而群体性的传承与建构行为过程中则包含了"非遗、节庆、创作"暨"传承、建构、创新"的分段呈现与对应关系,并且融入了官方、学界与民间的"共谋"与学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作为学者,主要从中面对两种任务:应该为"非遗"的民间传承和建构继续呐喊和大声呼吁,为"非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竭尽全力;有必要对于多方"共谋",群体建构带来的,已经对"非遗"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种种现实,积极地从民族志调查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去关注、记述和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文化建构 身份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 内化、客体化与外化
原文传递
广西“非遗”美食打油茶的历史起源与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丽诗 《歌海》 2021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打油茶是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地区的一种地缘性饮茶习俗,是当地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广西"非遗"美食的重要代表。在文旅融合新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油茶文化进行更详细严谨的溯源,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进行... 打油茶是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地区的一种地缘性饮茶习俗,是当地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广西"非遗"美食的重要代表。在文旅融合新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油茶文化进行更详细严谨的溯源,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促进广西油茶文化、"非遗"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油茶 历史起源 传承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对“非遗”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阳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7期35-37,共3页
在融媒体环境下,“非遗”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有口皆碑,不仅是因为“非遗”本身就拥有着独特的魅力,还因为短视频平台对“非遗”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进而使“非遗”传播状况能够快速转变。虽然... 在融媒体环境下,“非遗”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有口皆碑,不仅是因为“非遗”本身就拥有着独特的魅力,还因为短视频平台对“非遗”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进而使“非遗”传播状况能够快速转变。虽然短视频平台在不断商业化地传播“非遗”,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内容碎片化、同质化、套路化的弊端,但也在无形当中将“非遗”拉进了人们的视野,从侧面推动了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短视频 传承
下载PDF
“文创”视阈下辽宁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4
作者 苏文灏 《辽宁丝绸》 2024年第3期1-2,25,共3页
“文创”视域下辽宁地区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旨在通过“传承保护”与“文创开发”两个研究方向使当前阶段的满族民间刺绣技艺形成更为有效且具备长远发展视角的传承途径,并拉近满族民间刺绣技艺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研... “文创”视域下辽宁地区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旨在通过“传承保护”与“文创开发”两个研究方向使当前阶段的满族民间刺绣技艺形成更为有效且具备长远发展视角的传承途径,并拉近满族民间刺绣技艺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研究成果让大众了解且喜爱满族民间刺绣艺术。同时将满族民间刺绣技艺与文创开发进行融合研究,使满族民间刺绣艺术更加贴近于社会生活,实现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并存,让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当代文化的审美范畴,并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宝贵的灵感与创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研究 满族民间刺绣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满族“非遗”传承路径
5
作者 魏琪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满族人世代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为吉林省“非遗”传承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然而,满族“非遗”传承仍然存在文化传承氛围不足、...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满族人世代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为吉林省“非遗”传承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然而,满族“非遗”传承仍然存在文化传承氛围不足、应用新媒体传播力度不够、创造性转化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满族“非遗”传承可以从充分利用“非遗+旅游”多元化传播、拓展满族“非遗”内涵以及注重“非遗”人才培养等文旅融合双向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促进满族“非遗”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满族 传承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基于“非遗”传承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研究——以“鲁班锁”结构设计为例
6
作者 肖利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2期70-72,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学科主题学习越发受到重视。以“非遗”传承为背景,以“鲁班锁”结构设计为例,探讨基于“非遗”传承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套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在内的跨学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学科主题学习越发受到重视。以“非遗”传承为背景,以“鲁班锁”结构设计为例,探讨基于“非遗”传承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套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在内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旨在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方法,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跨学科主题学习 “鲁班锁” 结构设计 实施策略
下载PDF
论手工技艺的创新与传承 被引量:6
7
作者 长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创新是手工技艺永远的主题,而规模化产业化使手工艺品质量粗糙雷同、技艺简单化同质化。作者提出,当下手工技艺的创新内涵发生了转换:设计创新,从功能、造型到装饰适应现代生活;回归绿色,不应只为展览不为民用,而应将回归民用作为生产重... 创新是手工技艺永远的主题,而规模化产业化使手工艺品质量粗糙雷同、技艺简单化同质化。作者提出,当下手工技艺的创新内涵发生了转换:设计创新,从功能、造型到装饰适应现代生活;回归绿色,不应只为展览不为民用,而应将回归民用作为生产重点,同时制作以博物馆、豪富为购买对象的高档手工艺品;当下保护"非遗"的重点也发生了转换,应抢救濒危,恪守流程,确保核心,设计创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材料和工艺传统,造型与功能创新。此之谓"借古开新,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设计创新 回归绿色 传承 抢救濒危 恪守流程 确保核心
原文传递
“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互助模式构建思路探析
8
作者 邵灵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构建“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助模式,旨在保护和发扬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同时,创新传播方式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方法:文章采用在... 目的:构建“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助模式,旨在保护和发扬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同时,创新传播方式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方法:文章采用在学校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课程的方法,并深入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以构建“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之间的互助机制。同时,将“非遗”项目与现代元素、其他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以拓宽“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研究路径。针对实施“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互助模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吸引更多人保护和传承“非遗”;另一方面,“非遗”的传承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增强其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结论:构建“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助模式,是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教育机构、社区及公众需要共同努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 互助模式 可持续发展 传播
下载PDF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9
作者 邱逢邹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非遗”传承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并探索其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以及在高职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法:首先深入分析“非遗”传承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重点探索... 目的:研究“非遗”传承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并探索其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以及在高职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法:首先深入分析“非遗”传承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重点探索其在弘扬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培养专注坚持的工作品质、塑造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的作用。接着,提出一系列基于“非遗”传承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措施,即开发“非遗”传承校本课程、打造实践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完善导师制度等具体措施。结果:基于以上实践措施,高职学生在“非遗”传承活动中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产生深刻认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还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这些活动也加强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结论:“非遗”传承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美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美育课程更应发挥其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高职美育改革中促进“非遗”传承和高职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高职美育课程应进一步加强与“非遗”传承的结合,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美育课程
下载PDF
表演者视角下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鑫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9期80-85,共6页
傩,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祭祀活动,最早用于宫廷除病消灾。千百年来,傩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今日中国南方各地区丰富多彩的傩文化。南丰傩舞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傩舞品类,在申遗成功后被各类专家学者所重视,对其进行不... 傩,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祭祀活动,最早用于宫廷除病消灾。千百年来,傩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今日中国南方各地区丰富多彩的傩文化。南丰傩舞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傩舞品类,在申遗成功后被各类专家学者所重视,对其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对南丰傩舞的研究多围绕“非遗保护”“文化内涵探究”等理论层面,而南丰傩舞舞台化创作和表演相关的文章却“寥若晨星”,因此笔者从表演者视角出发,探寻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丰傩舞 傩舞表演 传承 职业舞者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的传承构想——以开发利用“广西戏曲艺术”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在地方民俗旅游中具有深远意义。曲艺可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能为旅游开发所用的曲艺人才。这不仅为旅游产品增添地方色彩,提高文化含量,也能较好地传承保护地方非物质文... 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在地方民俗旅游中具有深远意义。曲艺可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能为旅游开发所用的曲艺人才。这不仅为旅游产品增添地方色彩,提高文化含量,也能较好地传承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传承 戏曲艺术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文化记忆视域下“非遗”传承的媒介革新与空间重塑研究
12
作者 孙蜜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城镇化、市场化挤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存空间,与此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电子媒介革新,也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文化生态失衡、文化失忆现象愈演愈烈,民族的精神内核因此受到挑战。文章在文化记忆理论... 城镇化、市场化挤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存空间,与此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电子媒介革新,也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文化生态失衡、文化失忆现象愈演愈烈,民族的精神内核因此受到挑战。文章在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将研究对象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论证文化记忆与“非遗”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二者在实践范畴与理论范畴上具有同构性,从传播媒介革新更新文化记忆的记忆方式和存储方式角度,梳理文化传播媒介演变历程,分别是口头媒介阶段、文字媒介阶段、印刷媒介阶段以及电子媒介阶段。通过阐释文化记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探寻“非遗”传承与传播的现代化路径,旨在保护“非遗”的传承机制,丰富“非遗”的传播路径,维系支撑民族生存的精神内核。文章提出,在媒介革新的现代化体系背景下,应借助电子媒介对于社会框架的建构作用,通过重构文化形态,强化“非遗”文化传播力以及重塑文化空间,激活文化记忆生命力等对策,重塑文化空间,在网络空间重新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与传播场域,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与传播。但是,经由网络塑造的文化空间存在传播信息体量庞杂、有效信息筛选机制缺失、产权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仍须持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传承 ”传播 媒介变革 空间重塑
下载PDF
海洋强国视域下非遗调顺网龙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13
作者 金蕊 陈泽舒 +1 位作者 彭维 王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7期117-122,共6页
该文以“调顺网龙”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调顺网龙的社会价值及海洋龙文化,发现调顺网龙具有发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阐述其对海洋精神的凸显,分析其富有激情浪漫的海洋文化审美意蕴、蕴含的浓郁海洋文化特色。可见调顺网龙承载着积极... 该文以“调顺网龙”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调顺网龙的社会价值及海洋龙文化,发现调顺网龙具有发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阐述其对海洋精神的凸显,分析其富有激情浪漫的海洋文化审美意蕴、蕴含的浓郁海洋文化特色。可见调顺网龙承载着积极的时代意蕴,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旨趣,蕴藏着文化深意,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发展海洋文化、强化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着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实现海洋文化自信。最后,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顺网龙的传承与保护提出3点可行办法,进一步阐述调顺网龙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顺网龙 海洋文化 海洋龙文化 文化自信 海洋强国 传承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视听”的“静态图像”转换--潮阳英歌舞融入少儿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14
作者 陈泽妮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潮阳英歌舞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进一步推进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因此文章致力于研究潮阳英歌舞文化融入少儿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加强潮阳的少儿群体与本土文化的沟通与连接,为潮阳英歌舞文化传承创造契机。方法:文章... 目的:潮阳英歌舞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进一步推进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因此文章致力于研究潮阳英歌舞文化融入少儿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加强潮阳的少儿群体与本土文化的沟通与连接,为潮阳英歌舞文化传承创造契机。方法:文章采用访谈法调查潮阳的少儿群体对潮阳英歌舞文化的认知情况,探讨潮阳英歌舞文化融入少儿美术课程的可行性,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潮阳英歌舞文化融入少儿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结果:潮阳英歌舞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且拥有诸多值得挖掘的美术资源。此外,潮阳的少年儿童对潮阳英歌舞的表演时间地点、舞蹈道具、乐器以及征集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课程方面,少儿美术课程设计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课程所使用的美术材料具有综合性,这为潮阳英歌舞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通过潮阳英歌舞融入少儿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潮阳英歌舞有了进一步了解,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认同,并能够积极思考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结论:潮阳的少儿群体对潮阳英歌舞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少儿美术则应在少儿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潮阳英歌舞文化融入少儿美术课程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从“理解”到“认同”再到“保护与传承”的情感渗透递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潮阳英歌舞 少儿美术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文化生态壁龛”视角下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传承困境与反思
15
作者 字卿(文/图) 刘卓群(文/图) 肖李(文/图)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第4期80-87,共8页
“文化生态壁龛”理论所涵盖的不再仅仅指自然环境条件,而且还包括各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文化条件。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民间技艺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而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传统文化在精英文化的深度渗透下,如何... “文化生态壁龛”理论所涵盖的不再仅仅指自然环境条件,而且还包括各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文化条件。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民间技艺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而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传统文化在精英文化的深度渗透下,如何实现由“原生态”进入“衍生态”的合理的发展模式,以“文化生态壁龛”理论出发,可以通过建构在当下适其生存的文化生态条件,即包括对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手艺人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认知的转变、传承物经济与艺术价值的有效衔接,以此来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碗窑 土陶制作技艺 文化生态壁龛 传承
原文传递
现代学徒制与“非遗”联姻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保平 朱锋 《河南农业》 2019年第21期11-13,44,共4页
通过列举几个引入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院校近几年来进行“非遗”传承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结合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制约与挑战,并提出了破解的思路与对策,以期能助推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 通过列举几个引入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院校近几年来进行“非遗”传承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结合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制约与挑战,并提出了破解的思路与对策,以期能助推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传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试析全景敞视中不同主体的“非遗”视觉差——以汶川羌族羊皮鼓舞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建峰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4,共8页
流传于汶川地区的羌族羊皮鼓舞是“通灵”“展演”与“历史记忆”三位一体的地方文化,在羌族人眼中有法事之舞与表演之舞的区分。但在国家“非遗”语境中,以其具备的“表演”特征,将之列为传统舞蹈类国家“非遗”项目。基于凝视理论的... 流传于汶川地区的羌族羊皮鼓舞是“通灵”“展演”与“历史记忆”三位一体的地方文化,在羌族人眼中有法事之舞与表演之舞的区分。但在国家“非遗”语境中,以其具备的“表演”特征,将之列为传统舞蹈类国家“非遗”项目。基于凝视理论的研究视角对之进行解析显示,国家与地方社会在全景敞视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因各自视见的不同形成了视觉差,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主体对文化的定义与文化再生产,也影响着“非遗”传承保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鼓舞 全景敞视 视觉差 传承 凝视理论
原文传递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以云南壮剧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琉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8,共3页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传承是要靠人来进行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认识到"非遗"...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传承是要靠人来进行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认识到"非遗"深厚的文化魅力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非遗”保护传承的启示与对策——以汕尾渔歌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凤龙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汕尾渔歌保护传承历程显示:政府主导推动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动力,必须继续发挥主体作用。面对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理性看待传统文化时,要回归渔歌本身、展现渔歌本真之美,而具体路向则可走艺术化和大众化道路。
关键词 传承 汕尾渔歌 个案 启示 对策
下载PDF
民族文学中“非遗”的民族志书写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兴禄 何佩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2,共9页
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综合信息库,它留下了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珍贵民族志资料。许多民族文学有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书写,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描叙更为突出,这种书写不但具有民族志的特征,而且具有非物... 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综合信息库,它留下了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珍贵民族志资料。许多民族文学有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书写,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描叙更为突出,这种书写不但具有民族志的特征,而且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的价值。这既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路径,也可视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别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民族志书写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