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被引量:
37
1
作者
张济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了居民委员会的这些特性 ,使之踏上新政权设定的体制轨道 ,强化了它们的国家属性。上海基层社会大量的无组织的“非单位人”由此而成为国家可以调控的政治力量 ,国家统合社会之路开始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居民委员会
基层政治动员
国家社会一体化
非
单位
人群
都市社会
政治功能
计划经济机制
原文传递
组织互动与权力重塑--对计划经济时期上海街道联管组的制度分析
2
作者
林盼
朱妍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10,共23页
本研究基于档案资料,以20世纪60年代上海街道设置的生产生活联合管理组为案例,呈现街居这一行动主体在生产动员和日常管理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条块”之间的边界摩擦。上海设立街道联管组的初衷是将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的社会群...
本研究基于档案资料,以20世纪60年代上海街道设置的生产生活联合管理组为案例,呈现街居这一行动主体在生产动员和日常管理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条块”之间的边界摩擦。上海设立街道联管组的初衷是将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的社会群体纳入正式组织架构,使得基层的“社会性”服膺于国家的政治理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街道联管组在行政上受制于条块关系,在功能上出现经济生产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冲突,受限于不同主体的多元化激励结构,未能真正实现对“非单位人群”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本研究呈现了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在理解新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时,需要重视科层式的正式机构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方式,进一步关注那些看似边缘的群体对正式制度和权力的限制与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制
街道联管组
“
非
单位
人群
”
“条块”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被引量:
37
1
作者
张济顺
机构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文摘
195 0年代前半期 ,上海居民委员会在一系列政治动员中扮演了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角色 ,这种独特的作用源自于阶级错杂、行动取向多元的近代上海社会特质。通过基层社会的整顿和社会生活计划供应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利用并成功地改造了居民委员会的这些特性 ,使之踏上新政权设定的体制轨道 ,强化了它们的国家属性。上海基层社会大量的无组织的“非单位人”由此而成为国家可以调控的政治力量 ,国家统合社会之路开始畅通。
关键词
上海
居民委员会
基层政治动员
国家社会一体化
非
单位
人群
都市社会
政治功能
计划经济机制
分类号
D6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组织互动与权力重塑--对计划经济时期上海街道联管组的制度分析
2
作者
林盼
朱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10,共23页
基金
“上海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历史考察(1949—1978)”(23BZS161)。
文摘
本研究基于档案资料,以20世纪60年代上海街道设置的生产生活联合管理组为案例,呈现街居这一行动主体在生产动员和日常管理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条块”之间的边界摩擦。上海设立街道联管组的初衷是将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的社会群体纳入正式组织架构,使得基层的“社会性”服膺于国家的政治理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街道联管组在行政上受制于条块关系,在功能上出现经济生产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冲突,受限于不同主体的多元化激励结构,未能真正实现对“非单位人群”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本研究呈现了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在理解新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时,需要重视科层式的正式机构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方式,进一步关注那些看似边缘的群体对正式制度和权力的限制与重塑过程。
关键词
单位
制
街道联管组
“
非
单位
人群
”
“条块”关系
Keywords
the work unit system
subdistrict-level joint management team
non-institutionalized population
tiao-kuai relationship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张济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7
原文传递
2
组织互动与权力重塑--对计划经济时期上海街道联管组的制度分析
林盼
朱妍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