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恒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1期40-46,共7页
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高恒文鲁迅《"题未定"草》之七,是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文中所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以及对陶潜的评价,今天已成为定论并常常被引用。但是,我们似乎一直忽略了鲁迅这篇文章对朱光潜的批评... 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高恒文鲁迅《"题未定"草》之七,是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文中所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以及对陶潜的评价,今天已成为定论并常常被引用。但是,我们似乎一直忽略了鲁迅这篇文章对朱光潜的批评这一事实本身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静穆 周作人 朱自清 文学观 《述酒》 《文学杂志》 革命文学 陶渊明
下载PDF
功夫在陶外与功夫在陶内——20世纪陶学研究论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云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1期11-33,共23页
关键词 陶渊明 陶渊明研究 《陶学史话》 静穆 朱光潜 《陶渊明集》 《形影神》 20世纪 梁启超 文学史
下载PDF
关于朱光潜“静穆”说的论争及其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钟优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论争由 2 0世纪 30年代持续到 90年代 ,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领域影响较大。鲁迅在“静穆”说提出之后即予以批评 ,认为陶潜决非完全超于政治和世俗的“田园诗人”、“山林诗人” ,他还向往激烈的反抗。...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论争由 2 0世纪 30年代持续到 90年代 ,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领域影响较大。鲁迅在“静穆”说提出之后即予以批评 ,认为陶潜决非完全超于政治和世俗的“田园诗人”、“山林诗人” ,他还向往激烈的反抗。建国后 ,朱光潜由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对自己的文艺思想进行反思 ,对鲁迅的批评虚怀接纳 ,引发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之后对“静穆”说的看法学界趋于统一。 90年代 ,有人对鲁迅的意见及建国后对“静穆”说的一系列批评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肯定“静穆”说 ,因为在民族危急、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年代推崇“静穆”会麻痹青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静穆 陶潜 文艺思想 美学思想 历史环境 民族精神 学术人格 鲁迅
原文传递
“热烈”与“静穆”的背后——鲁迅与朱光潜论争的美学、文化根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学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1,共8页
1935年,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发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一文,高度称赞钱起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认为它在“静穆”里抵达了永恒,就如同华兹华斯的《独刈女》一样,又如同陶渊明的诗歌一样。... 1935年,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发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一文,高度称赞钱起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认为它在“静穆”里抵达了永恒,就如同华兹华斯的《独刈女》一样,又如同陶渊明的诗歌一样。古希腊人把“静穆”看作是诗歌的极境。“静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陶渊明浑身都是静穆,所以他是伟大的诗人。为此,鲁迅这年年底写了《“题未定”草(七)》,以其一贯的犀利质疑、反驳朱光潜的“静穆”说,认为朱光潜的“静穆”是以偏概全,没有顾及到诗歌全篇,也没有考虑到陶渊明全部诗歌和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 朱光潜 文化根源 鲁迅 美学 《中学生》 陶渊明 华兹华斯
下载PDF
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本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4,共6页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声音中,隐藏着颇值得读者重视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叙述者的声音也引导着读者去领会隐含作者对于人物的态度及相应的价值判断,表达了作者对新的历史时期父权制之下妇女命运的深远忧虑和对"文化人"身份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 鲁迅研究 生存体验 朱光潜 批评 诞辰 纪念 趣味
下载PDF
试析西方雕塑艺术的动感美
6
作者 唐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2期80-81,共2页
试析西方雕塑艺术的动感美□唐建雕塑是静态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以静态的艺术造型立于现实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雕塑的生命亦复如此。静态的雕塑可以而且应该蕴含和显示动态的美,并引起人们... 试析西方雕塑艺术的动感美□唐建雕塑是静态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以静态的艺术造型立于现实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雕塑的生命亦复如此。静态的雕塑可以而且应该蕴含和显示动态的美,并引起人们动态的意觉或联想。一现实世界展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一顷刻 雕塑史 静穆 《拉奥孔》 《变形记》 试析 罗丹 动态过程 动作姿态
下载PDF
阐释的张力--朱光潜对“静穆”说的文化“误读”现象探微
7
作者 董亭亭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3-78,共6页
朱光潜评价陶潜时提出的“静穆”说是对尼采阿波罗日神“观照”的一种文化误读,不过这种误读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在阐释学“视界融合”视域下,“静穆”说形成了由阐释对象、影响者和接受者构成的三重视界重叠。从朱光潜学贯中西的学术理... 朱光潜评价陶潜时提出的“静穆”说是对尼采阿波罗日神“观照”的一种文化误读,不过这种误读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在阐释学“视界融合”视域下,“静穆”说形成了由阐释对象、影响者和接受者构成的三重视界重叠。从朱光潜学贯中西的学术理想和自身的性情、文化人格进行分析,可对朱光潜的“静穆”说误读现象做出合理阐释,进而在一个更大的阐释循环内,肯定朱光潜为中国文论融汇中西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静穆 文化误读 视界融合 阐释张力
下载PDF
21世纪陶学几个热点问题述评
8
作者 钟优民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21世纪陶学的新热点包括:陶渊明当代价值,桃源梦与中国梦,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建设,陶渊明文化传承,陶学与接受美学,陶渊明颠覆性评论,陶诗"静穆"说论争,陶渊明与高校教学。当下的陶学热还反映在学术讨论活跃和新论新著剧增上。
关键词 陶学 陶渊明当代价值 中国梦 "静穆"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讨论
9
作者 李慧明 钟优民 《鞍山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持续至今,在中国文学和文艺学领域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朱先生在《文艺报》发表文章对“静穆”说作出深刻反省后,“静穆”说的肯定论在大陆完全销声匿迹,论坛上...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持续至今,在中国文学和文艺学领域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朱先生在《文艺报》发表文章对“静穆”说作出深刻反省后,“静穆”说的肯定论在大陆完全销声匿迹,论坛上形成否定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肯定论再度浮出水面,与主宰论坛的否定论不时碰撞出丝丝火花,讨论顿生新的波澜,反映出世纪之交人们对陶渊明进一步的想像与阐释。这种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能否立足乃至进而取代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取决于讨论一方的主观愿望,还取决于其论证是否人情入理和周详细密。今年是这场论争的七十周年和朱先生反省“静穆”说的五十周年,故关于“静穆”说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为此,特就讨论中的有关焦点略作梳理,以吸引更多论者参与探索,将讨论深入开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 朱光潜 陶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思想解放运动 意识形态 历史条件 《文艺报》
原文传递
论朱光潜评陶诗“静穆”说─—兼答钟优民先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云 《九江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17-22,共6页
朱光潜关于“陶潜浑身是静穆”说,曾受到鲁迅的批评。沉默若干年后的朱光潜,对自己的“静穆”说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修正和阐发。对此,陶学家恐有疏漏,仍停在鲁迅的批评上,就失之公允。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陶渊明 静穆 诗歌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也谈朱光潜的“静穆说”
11
作者 巩青燕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第6期67-69,共3页
本文着重从朱光潜及其文艺理论的历史性去认识历来备受争议的"静穆说",得出朱光潜"用他的人生实践他的美学理论"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静穆说"的命运即是朱光潜一代美学大师的命运。
关键词 朱光潜 静穆
原文传递
善,“前进的圈子”——功利律——鲁迅美学思想学习札记(二)
12
作者 小玉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4期54-59,共6页
鲁迅对我国无产阶级美学的奠基作用之二,就是扭转艺术“超功利”的错误方向(同时也反对“纯功利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审美批评的另一重要标准:“进步的圈子”,即“功利律”.当然,鲁迅对艺术功利律的认识,也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早年... 鲁迅对我国无产阶级美学的奠基作用之二,就是扭转艺术“超功利”的错误方向(同时也反对“纯功利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审美批评的另一重要标准:“进步的圈子”,即“功利律”.当然,鲁迅对艺术功利律的认识,也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早年,鲁迅曾反对“梁启超学派”把文学夸大成“政治之神”的“纯功利说”.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超功利 学习札记 美学思想 遵命文学 静穆 牛尾 纯功 忧喜 诗力
下载PDF
吴云“鲁迅批评朱光潜'静穆'说”的提法欠妥.
13
作者 韩振义 《鞍山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吴云 鲁迅 朱光潜 静穆 陶潜 陶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