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惊诧美学:早期电影和(不)轻信的观众 被引量:42
1
作者 汤姆.甘宁 李二仕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115,共9页
论文寻找第一手史料,重新解读了电影诞生起第一次及早期放映活动影像所引起的观众反应的神话叙述,特别指出了观众所谓的惊恐,其实是对应了一次现代化的震惊体验。这份复杂的观众反应融合了对现代化的电影放映活动有所认知和难有参照的... 论文寻找第一手史料,重新解读了电影诞生起第一次及早期放映活动影像所引起的观众反应的神话叙述,特别指出了观众所谓的惊恐,其实是对应了一次现代化的震惊体验。这份复杂的观众反应融合了对现代化的电影放映活动有所认知和难有参照的既震惊又兴奋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反应 电影 早期 美学 放映活动 活动影像 现代化 震惊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电影:一种震惊与循流的文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汤姆·甘宁 刘宇清(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作者将现代性引入早期电影的讨论中,将早期电影命名为"吸引力电影",并针对大卫·波德威尔与查利·凯尔的批评进行了反驳,提出电影与现代性关联的内在必然性。
关键词 现代性 电影 文化 震惊 吸引力 早期
原文传递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被引量:24
3
作者 陆晓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这种审美经验还强调通过超现实感官体验和情感契合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深陷其中的心理状态。前者带给观众的是"震惊",而后者则是"沉浸"。以此为基础,意欲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范畴中获得传播能量的新主流电影还要在审美特质中选取最大公约数,通过审美的普遍价值来凝聚最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观众,并利用类型结合与虚实交融,最终为观众提供打破固有认知的复合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震惊 “沉浸” 审美融合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鞍钢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发展模式 “华盛顿共识”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 21世纪 成功经验 高级顾问 高盛公司 中国学者 政府部门 震惊 危机
原文传递
期待现实重新“主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曹征路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6,共9页
关键词 “主义” 2004年 期待 现实主义作家 “主旋律” “纯文学” 文学创作 评奖活动 现实生活 文学刊物 批评家 出版社 李建军 文章 作品 旗帜 震惊 风骨 写实 虚构 中篇 长篇
原文传递
“震惊”与历史创伤的强度——阎连科小说叙事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31,共10页
阎连科的小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年来,他的每部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又锐利无比。近年的布克奖、龚古尔奖之类的国际文学大奖,总对阎连科高看一眼,其总能屡屡入围进入最后角逐。虽然最后未能如愿,但已经很能说明他在国际上不容忽视... 阎连科的小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年来,他的每部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又锐利无比。近年的布克奖、龚古尔奖之类的国际文学大奖,总对阎连科高看一眼,其总能屡屡入围进入最后角逐。虽然最后未能如愿,但已经很能说明他在国际上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小说艺术方面,评价阎连科显得相当困难。通常人们会说,他的小说狠、硬,甚至激烈直露。这与西方经典文学推崇的微妙、精巧相去甚远;也与中国小说所提倡的白描、淡雅不是一个路数。即使以相当宽容多元的美学趣味来衡量阎连科的小说,也依然会让相当多的人感到阎连科的小说对阅读构成的非同寻常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阎连科 方法探讨 历史创伤 强度 震惊 经典文学 龚古尔奖
下载PDF
顾城之死 被引量:7
7
作者 唐晓渡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5,共9页
关键词 顾城 震惊 诗人
下载PDF
于“震惊”中“循流”:电影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跨媒介改编 被引量:8
8
作者 邓慧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124,共9页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风靡,传统电影的跨媒介改编被推向了大众影像消费的前沿。本文基于“后赛璐珞”改编理论,认为短视频化的电影是传统电影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改编形式。数字媒介技术将电影从电影院等传统空间抽离出来,并将之嵌入新兴的...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风靡,传统电影的跨媒介改编被推向了大众影像消费的前沿。本文基于“后赛璐珞”改编理论,认为短视频化的电影是传统电影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改编形式。数字媒介技术将电影从电影院等传统空间抽离出来,并将之嵌入新兴的互联网空间中,带来了本雅明所谓的现代性文化的“震惊”体验。随着线性的旁白叙事和非线性的溯源式叙事模式的引入,这种解构力量所带来的“震惊”体验被约束和控制,促成了短视频化的影像叙事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惊 “循流” 短视频 “后赛璐珞改编” 现代性 数字媒体
原文传递
杨贵妃的被误解与杨贵妃形象的被理解 被引量:6
9
作者 康保成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6-94,共9页
关键词 杨贵妃 形象 误解 女主人公 本来面目 震惊 玄宗 诗文
原文传递
利奥塔的崇高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胜利 《兰州学刊》 2006年第3期92-95,共4页
利奥塔从宇宙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有限性,认识到工具理性不过是物质复杂化的转换器和动力。科技和资本的合谋使人处于非人化境地。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说,崇高是对不可呈现的东西的呈现。崇高感是震惊,在震惊的瞬间摆脱非人化状态恢复自我... 利奥塔从宇宙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有限性,认识到工具理性不过是物质复杂化的转换器和动力。科技和资本的合谋使人处于非人化境地。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说,崇高是对不可呈现的东西的呈现。崇高感是震惊,在震惊的瞬间摆脱非人化状态恢复自我感觉。它显示了在机械化的宇宙复杂化过程中人生存在的奥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崇高 后现代 感觉 瞬间 震惊
下载PDF
审美经验迁转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在当代的美学趋向中,审美经验的迁转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现象。传统美学中的那种以“审美无利害”为经典命题的自律论已在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的背景中遭到了广泛的解构。如果说人们对原来的艺术品是以“韵味”为主要的审美经验,而现... 在当代的美学趋向中,审美经验的迁转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现象。传统美学中的那种以“审美无利害”为经典命题的自律论已在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的背景中遭到了广泛的解构。如果说人们对原来的艺术品是以“韵味”为主要的审美经验,而现在则是以“震惊”为其主要的审美经验;对于以往的那种脱离了人的身体感的抽象审美意识而言,身体介入成为当今审美经验的普遍方式;传统美学追求整体的形式感,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而电子媒体的图像,则给人以“超真实”的幻像。审美经验研究取代了美的本质的追问,同时,审美经验自身的迁转是美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韵味 震惊 身体介入 仿真
下载PDF
西方颓废派文学中的“疾病”隐喻发微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希 蒋承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80,共11页
19世纪中叶以降,在由浪漫主义自由理念衍生出的"反自然"和"反道德"观念的引导下,西方作家对各类"反常"话题的热情持续升温,而"疾病"则处于此种美学兴趣的中心。与借助科学的客观视角审视、刻... 19世纪中叶以降,在由浪漫主义自由理念衍生出的"反自然"和"反道德"观念的引导下,西方作家对各类"反常"话题的热情持续升温,而"疾病"则处于此种美学兴趣的中心。与借助科学的客观视角审视、刻画病理学层面上的"疾病"的自然主义文学不同,波德莱尔、于斯曼等颓废派作家将更多精力用于发掘与彰显"疾病"在构筑新的美学理念和精神主题等方面的独特潜质和优势。颓废派作家以迷恋"疾病"的颓废者形象建构了颓废派文学最为鲜明独特的标识。他们通过确立"疾病"之于布尔乔亚式"健康"的优越地位,彰显其蔑视、疏离和反叛平庸化的布尔乔亚大众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精英立场;他们在逾越常规的非理性生命状态中探索和创造崭新的美,带来了开启"反思"的"震惊"效应,由此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的审美范式;他们将从浪漫派的"忧郁"发展而来的神经质的"怨怒"作为颓废主人公的情感底色,以精神分裂作为其常见的病理学症状,以"反自然"的行为与心理作为其唯美-颓废生活的特征,精确地描绘出以啜饮自由感为唯一生存理想的颓废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颓废派 疾病 反叛 震惊 自由
原文传递
震惊中外的上海摊贩抗争运动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胜祥 《党史纵横》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1946年12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国民党当局,惨无人道,不顾民众死活,致使国统区人民饥寒交迫。自今年7月起,又对上海之摊贩实行打压,禁止经营。上海摊贩及各界民众奋起反抗,至11月30日止,当... 1946年12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国民党当局,惨无人道,不顾民众死活,致使国统区人民饥寒交迫。自今年7月起,又对上海之摊贩实行打压,禁止经营。上海摊贩及各界民众奋起反抗,至11月30日止,当局出动大批警察武力镇压,迫害抗命之群众,当日有小贩七名中弹毙命,受伤者甚众”。12月2日,该报继续援引路透社的消息:“全日军警向群众开枪至少在一百排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运动 抗争 中外 震惊 《解放日报》 武力镇压 国民党
原文传递
经验的贫乏与文化创伤——论本雅明的震惊体验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和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17-1222,共6页
在本雅明看来,震惊(shock)是现代人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感受和体验,也是现代艺术作品的一种美学风格或追求。震惊体验的产生与现代人经验的贫乏和贬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本雅明而言,他一方面希望通过拯救贫乏和贬值的经验,来救赎... 在本雅明看来,震惊(shock)是现代人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感受和体验,也是现代艺术作品的一种美学风格或追求。震惊体验的产生与现代人经验的贫乏和贬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本雅明而言,他一方面希望通过拯救贫乏和贬值的经验,来救赎艺术和现代人的心灵;但另一方面,他又在极力地推崇现代艺术的震惊体验,希望从中发掘革命的潜能。本雅明对震惊体验的认识与当代人文社科界的文化(创伤)记忆理论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艺术及文化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经验 震惊 文化记忆
下载PDF
特朗普遇刺震惊世界全球呼吁结束两极分化
15
作者 Alan Crawford 程玺(译)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24年第11期4-6,共3页
除了对唐纳德·特朗普遇刺事件表示震惊和愤慨之外,全球许多领导人的声明中还传达了另一层信息:改变势在必行。从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到安倍晋三(Shinzo Abe),政治暗杀屡见不鲜:仅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发生了两位... 除了对唐纳德·特朗普遇刺事件表示震惊和愤慨之外,全球许多领导人的声明中还传达了另一层信息:改变势在必行。从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到安倍晋三(Shinzo Abe),政治暗杀屡见不鲜:仅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发生了两位肯尼迪(Kennedy)家族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安倍晋三 两极分化 震惊 肯尼迪
原文传递
震惊·姿势·免疫:本雅明论“文明综合症”
16
作者 黄念然 王子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姿势。“震惊的姿势”实际上是真正姿势的丧失。面对“文明综合症”,本雅明不仅深入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体姿势所呈示出的身心困境,而且以其精准而独到的眼光发掘、展示了现代艺术中对病毒震惊具有抗体的“现代性英雄”图谱,并为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开出了免疫学药方:以“姿势的震惊”对抗“震惊的姿势”。他对“姿势的震惊”的解放潜力的发掘,以及对权力和资本侵袭下“文明综合症”的形成之因和治愈之路的思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震惊 姿势 免疫 文明综合症
下载PDF
青春如蜕:第六代的成长电影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5-79,74,共5页
第六代导演热衷成长叙事,致力于营造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电影空间。青春成长在第六代电影中呈现为一种残酷的狂欢状态,一方面是个体不无虚无感的自我放纵,以及陷身于城市空间所造成的超现实幻觉;另一方面青春个体又遭遇成长的挫折,在各... 第六代导演热衷成长叙事,致力于营造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电影空间。青春成长在第六代电影中呈现为一种残酷的狂欢状态,一方面是个体不无虚无感的自我放纵,以及陷身于城市空间所造成的超现实幻觉;另一方面青春个体又遭遇成长的挫折,在各种意识形态秩序的映照下长大成人。第六代的青春影像最终展示的是一个商业时代的现代性寓言:在震惊体验中分裂的世界和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成长电影 青年文化 震惊 主体
下载PDF
被驯化的奇观:VR电影的吸引力与叙事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52,共8页
本文试图从汤姆·甘宁(Tom Gunning)提出的"吸引力电影"(The Cinema of Attraction)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当代VR影像从初期奇观化的媒介狂欢向叙事的回归,考察吸引力与叙事逻辑背后的理论源流。吸引力与叙事,不仅仅存在于... 本文试图从汤姆·甘宁(Tom Gunning)提出的"吸引力电影"(The Cinema of Attraction)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当代VR影像从初期奇观化的媒介狂欢向叙事的回归,考察吸引力与叙事逻辑背后的理论源流。吸引力与叙事,不仅仅存在于表层文本之中,而且根植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现代性转向之内。研究这种吸引力的演变逻辑,对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大时代症候之下的新兴媒介,预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甘宁 吸引力 震惊 叙事性 本雅明
原文传递
瞬间体验的生产及其悖论——从机械复制艺术到新媒介文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别君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9,共7页
自现代性展开以来,对“加速”的追求同样渗透于文艺领域,媒介技术变革所引发的加速运动深刻改写着文艺形态及其体验。以此为线索,便能够发现伴随着机械复制艺术到新媒介文艺的范式转换引发的后果是,“瞬间体验”从“震惊”到“融入”得... 自现代性展开以来,对“加速”的追求同样渗透于文艺领域,媒介技术变革所引发的加速运动深刻改写着文艺形态及其体验。以此为线索,便能够发现伴随着机械复制艺术到新媒介文艺的范式转换引发的后果是,“瞬间体验”从“震惊”到“融入”得以持续推进,并逐渐占据当代人媒介审美经验的中心。然而,通过“加速学”对其辨析发现,瞬间体验至少包含着身体缺席与在场、知觉扩延与截除以及注意力聚焦与分散三个层面的悖论。“瞬间”以速度清除连续性,因此,强调个体保持“沉思”与“减速”的能力,便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 震惊 融入 加速 悖论
原文传递
从灵韵到虚无:文学生产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书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文化研究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以及外部的新技术和体制力量,强制推行其文化策略,导致经典生产发生范式的转换。借用本雅明和尼采的思想,其转换路径分别是:从灵韵到震惊,从震惊到虚无。这种经典策略广泛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娱乐需求... 文化研究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以及外部的新技术和体制力量,强制推行其文化策略,导致经典生产发生范式的转换。借用本雅明和尼采的思想,其转换路径分别是:从灵韵到震惊,从震惊到虚无。这种经典策略广泛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娱乐需求,但它不可能实现文学经典的乌托邦建构,而只是经典生产中的一场造反运动,是文化市场化和经济文化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 范式转换 灵韵 震惊 虚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