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龙2”号冰区表层海水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袁东方 王硕仁 +3 位作者 陈清满 刘志兵 廖周鑫 夏寅月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7,共8页
表层海水采集系统是现代科学考察船装备的基础科考设备,通过连续水样采集,可以为走航观测设备、实验室以及培养容器连续提供表层海水,并获取表层海水pCO2、温度、盐度、叶绿素、营养盐等基础数据。南、北极科考要求表层海水采集系统在... 表层海水采集系统是现代科学考察船装备的基础科考设备,通过连续水样采集,可以为走航观测设备、实验室以及培养容器连续提供表层海水,并获取表层海水pCO2、温度、盐度、叶绿素、营养盐等基础数据。南、北极科考要求表层海水采集系统在南北极浮冰区以及南大洋区域提供实时、高保真以及连续的表层海水。由于极地考察海域的特殊性,表层海水采集系统常会遇到问题,如:在浮冰区经常被碎冰堵塞吸口导致无法正常供应表层海水、海洋生物在管道内附着导致管道污染、海水在输送过程中升温导致无法保持其原位状态、管道生锈污染海水等。为解决上述问题,“雪龙2”号在“雪龙”号的基础上,对防冰堵、海水高保真、实时性、防海生物污染等几个关键技术点进行重点设计,成功建成了一套可在冰区连续运行作业的表层海水采集系统,经过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一个航次实践,大概率降低冰堵情况的发生,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科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 2”号 表层海水采集系统 极地 破冰船
下载PDF
“雪龙”号:国家极地科考的“擎天柱”
2
作者 胡庆明 《新产经》 2017年第8期49-50,共2页
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据'雪龙'号船长朱兵介绍,自7月20日从上海出发,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经中国东海、韩国济州岛附近海域,穿对马海峡、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过阿留申群岛、白令海、白令... 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据'雪龙'号船长朱兵介绍,自7月20日从上海出发,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经中国东海、韩国济州岛附近海域,穿对马海峡、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过阿留申群岛、白令海、白令海峡,已航行3600多海里。科考队副领队兼首席科学家助理何剑锋说,随着'雪龙'号进入北极圈,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国际公海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调查,回收一套沉积物捕获器,并完成四至六个冰站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 极地科考
原文传递
有一匹种公马叫雪龙
3
作者 诗秀 木马 《科学之友》 2010年第11期62-63,共2页
那年夏天,学校搞夏令营活动,我去了巫溪的红石坝。到红石坝的第二天,农场派人领我们到各处参观,下午来到马号。马号前的一排桩子上拴了七八匹高头大马,一下子就把我们镇住了。
关键词 雪龙 公马 体态 饲养人员
下载PDF
中国第一位极地邮使
4
作者 俞奭勋 《世纪》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1998年7月18日,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在破冰船"雪龙"号船上设立邮政支局,11月5日"雪龙"号邮政支局随船启航赴南极正式运行;1999年7月1日"雪龙"号邮政支局又随船首赴北极,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远洋船上设立邮政局... 1998年7月18日,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在破冰船"雪龙"号船上设立邮政支局,11月5日"雪龙"号邮政支局随船启航赴南极正式运行;1999年7月1日"雪龙"号邮政支局又随船首赴北极,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远洋船上设立邮政局,随船赴南、北极开展邮事活动,一项世界纪录就此诞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支局 雪龙 邮电管理局 考察队员 南极 邮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陈志宏的“雪龙”情结
5
作者 李炳刚 《上海企业》 2017年第12期92-95,共4页
陈志宏的"雪龙"情结沪上书画家陈志宏与"雪龙号"、与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的一段佳话,常为人所津津乐道。2013年11月7日,第30次科考队乘坐"雪龙号"出征时,在浦东金桥路办公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特意请陈志宏书写了两幅书法作品.
关键词 陈志宏 雪龙 浦东金桥 极地研究 书法作品 南北极 科考队 情结 极地考察 泰山站
原文传递
人与狼
6
作者 张正直 《短小说》 2007年第8期10-14,共5页
1995年,我下岗了,和弟弟干起贩卖桃果的营生,由于刚出道,缺乏经验,结果血本无归。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弟弟建议我们去新疆库车贩卖白杏,说那里的白杏果顶尖圆,汁浓味甜,特别名贵,贩到内地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弟弟曾在新疆当过兵,对那里的... 1995年,我下岗了,和弟弟干起贩卖桃果的营生,由于刚出道,缺乏经验,结果血本无归。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弟弟建议我们去新疆库车贩卖白杏,说那里的白杏果顶尖圆,汁浓味甜,特别名贵,贩到内地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弟弟曾在新疆当过兵,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雪龙 群狼
原文传递
“雪龙”号船长和伙伴们在南极
7
《航海》 2012年第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船长 领导人员 伙伴们 雪龙 南极
下载PDF
中国“雪龙”再征北极
8
《海洋世界》 2003年第11期6-11,共6页
2003年9月26日,历时74天,安全航行12600海里,航时1010小时,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最北记录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载誉归来。难忘那74个风雨日夜,让我们再度回首——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密集度 北极地方 北极考察 海冰 水文要素 雪龙 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被引量:26
9
作者 郝晓光 朱建钢 +3 位作者 薛怀平 徐汉卿 刘根友 廖小韵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并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显示系统”做好了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世界地图 南半球版 雪龙 实时航迹图 南极考察 实时 航迹 中国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下载PDF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的制作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汉卿 朱建钢 +3 位作者 薛怀平 廖小韵 刘根友 郝晓光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98,共2页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是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制作的成果。极地考察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的科学活动,雪龙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表现雪龙船极地科学考察航行路线的走航图,将成为我国南北极考察活动与社会公众...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是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制作的成果。极地考察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的科学活动,雪龙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表现雪龙船极地科学考察航行路线的走航图,将成为我国南北极考察活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世界地图 南半球版 雪龙 走航图
下载PDF
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及其展望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洛 赵越 +1 位作者 刘建民 韩淑琴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4,共9页
北极航道按其处于地球上的地理方位可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按航线所处的纬度范围则可分为北极低纬航线(北极近岸航线)、北极中纬航线(作为国际常规航线)、北极高纬航线、挺极航线。"雪龙"号于2012年夏季书写了中... 北极航道按其处于地球上的地理方位可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按航线所处的纬度范围则可分为北极低纬航线(北极近岸航线)、北极中纬航线(作为国际常规航线)、北极高纬航线、挺极航线。"雪龙"号于2012年夏季书写了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的航海史。"雪龙"号从东北航道的起点白令海峡开始,沿东北航道抵达冰岛,并沿北极高纬航线返回白令海峡,完成往返穿越北冰洋之旅。据此,本文对北极航道的分类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东北航道的商业航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雪龙"号此次首航东北航道的整个进程和关键问题,同时对中国建立北极航道战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航道 北极航道 雪龙”号 北极战略 北冰洋
下载PDF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实验室的特殊设计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清满 王硕仁 袁东方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为尽可能满足极地科考破冰船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需求,"雪龙2"号通过采用大格局和柔性化两大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内实现"科考为主,运输为辅"的功能定位。采用大格局的实验室,克服船舶实验室面积有限的劣势,... 为尽可能满足极地科考破冰船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需求,"雪龙2"号通过采用大格局和柔性化两大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内实现"科考为主,运输为辅"的功能定位。采用大格局的实验室,克服船舶实验室面积有限的劣势,尽可能满足各学科专业通用的要求,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采用柔性化的设计,均衡各学科专业实验之间的特殊需求;结合移动式集装箱实验室的调配,采取分航段作业模式,拓展实验支撑能力。工程技术上,通过模块化实验台拼装技术、灵活的水电气衔接技术和标准化固定技术等来实现大格局和柔性化的设计理念。有效解决了多重矛盾:现代极地科考破冰船科考与运输需求并存,航程长但调查窗口期较短,实验室种类少、空间小但综合调查涉及学科专业多、对实验室种类空间要求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2”号 科考破冰船 极地 船载实验室 模块化拼装 功能带 柔性布局 标准化固定安装
下载PDF
雪龙在线网络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13
13
作者 艾松涛 鄂栋臣 +5 位作者 朱建钢 李升贵 汪大立 单学武 刘健 雷靖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雪龙"号航行状态、关注极地考察的窗口,并可通过国内专家团队和专业数据产品为"雪龙"号航行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雪龙在线目前已经开发的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游览、计划航线浏览、实际航迹点抽样显示、查询某一天的实际航线、"雪龙"号动态数据曲线图浏览、"雪龙"号历史航迹回放、南极考察队相关新闻发布以及从国内向"雪龙"号传递海冰分布图等;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陆地端到船端的信息传递和船岸双向互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 实时航迹 数据交换 GPS GIS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方法的雪龙号破冰船冰载荷反演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洪宇 胡大士 +1 位作者 孔帅 季顺迎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冰载荷是船舶在冰区航行中承受的最主要载荷。在冰、船碰撞过程中碰撞位置的随机性较强,导致实船冰载、荷识别方程求解存在着不适定性。论文针对雪龙号破冰船第八次北极走航,布放应变传感器阵列监测冰船作用过程中船体结构的响应,结合... 冰载荷是船舶在冰区航行中承受的最主要载荷。在冰、船碰撞过程中碰撞位置的随机性较强,导致实船冰载、荷识别方程求解存在着不适定性。论文针对雪龙号破冰船第八次北极走航,布放应变传感器阵列监测冰船作用过程中船体结构的响应,结合船体结构参数,建立测点位置和冰载荷作用位置跨区域的冰载荷反演数学模型,并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冰载荷。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冰载荷。将反演的冰载荷与国外相近破冰工况下破冰船承受的冰载荷进行对比,验证了论文使用的方法具有工程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破冰船 冰载荷反演 不适定性 TIKHONOV正则化
下载PDF
“雪龙2”号南极首航破冰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刚 唐文勇 +3 位作者 王庆凯 赵炎平 马乔一 李志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990,共10页
为在自然条件下实尺度测试“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2019年11月“雪龙2”号在南极首航期间,中国在南极考察站——中山站附近普里兹湾固定冰区,首次自主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破冰试验。通过选取破冰区域、实地测量冰雪厚度、钻采冰芯测量冰温... 为在自然条件下实尺度测试“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2019年11月“雪龙2”号在南极首航期间,中国在南极考察站——中山站附近普里兹湾固定冰区,首次自主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破冰试验。通过选取破冰区域、实地测量冰雪厚度、钻采冰芯测量冰温度和盐度、切取完整冰坯并加工冰梁,完成了冰弯曲强度试验和艏艉双向破冰时的实船数据测量,首次获取了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的弯曲强度力学特性,成功验证了“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雪龙2”号现场破冰试验,并根据测量的海冰特性和船舶破冰航行数据对其艏向破冰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摸索了一套在极地冰区开展破冰船破冰试验的方法,同时也对现场破冰试验中需要改进的方向提出了思考,可为我国新的破冰船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冰船 极地科考船 海冰 破冰试验 冰载荷 雪龙2号
下载PDF
牛A-FABP与SREBP1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乐 彭燮 +3 位作者 刘扬 付常振 王洪宝 昝林森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3,共6页
A-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SREB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是动物体内参与脂肪沉积和脂质合成的重要基因。为了研究这两种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FABP和SREBP1在荷斯坦牛1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并进... A-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SREB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是动物体内参与脂肪沉积和脂质合成的重要基因。为了研究这两种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FABP和SREBP1在荷斯坦牛1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比较了这两个基因在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脂肪、肌肉和肝脏的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FABP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组织,SREBP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脂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最高。A-FABP基因在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秦川牛的肌肉和肝脏(P<0.05),而在脂肪组织中,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该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SREBP1基因在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秦川牛的肌肉和肝脏(P<0.05),而在脂肪组织中,秦川牛表达量显著高于雪龙黑牛(P<0.05)。由于A-FABP和SREBP1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且它们的表达量在脂肪沉积能力不同的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故推断这两种基因在牛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脂肪的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牛肉的形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ABP基因 SREBP1基因 QRT-PCR 秦川牛 雪龙黑牛 表达谱
下载PDF
维西雪龙山变质岩带岩石类型及原岩恢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光 刘继顺 +2 位作者 苏之良 杨松 何明球 《云南地质》 200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应用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云南维西雪龙山变质岩带(大宝山矿区)岩石进行原岩恢复认为:变质岩带的角闪质岩石均为副变质岩。同样是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类型却不尽相同,表明此套变质岩形成于动荡、构造运动强烈的... 应用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云南维西雪龙山变质岩带(大宝山矿区)岩石进行原岩恢复认为:变质岩带的角闪质岩石均为副变质岩。同样是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类型却不尽相同,表明此套变质岩形成于动荡、构造运动强烈的海陆交互相环境,由火山活动、强烈侵蚀、快速堆积而形成的一套杂砂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次火山岩组成,后期经历复杂强烈变质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带 岩石类型 地质调查 地球化学 雪龙 原岩恢复
下载PDF
雪龙船实时航迹图中的技术处理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薛怀平 徐汉卿 +3 位作者 朱建钢 廖小韵 刘根友 郝晓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结合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网上实时跟踪服务。本文详细论述了“实时航迹图”的投影转换原理、图幅坐标与屏幕坐标的映射、航迹线剪裁、网上建立“实...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结合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网上实时跟踪服务。本文详细论述了“实时航迹图”的投影转换原理、图幅坐标与屏幕坐标的映射、航迹线剪裁、网上建立“实时航迹图”及利用可视化组件实现网上“实时航迹图”web应用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船 实时航迹图 坐标映射 WEB应用 INTRAWEB
下载PDF
雪龙山变质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光侯 张金良 陈四君 《云南地质》 1998年第1期17-26,共10页
雪龙山变质带由古—中元古代工江岩组、中梁子岩组、阿马普岩组及四十驮岩组和白龙里吾巴片麻岩、大宝山片麻岩,以及印支期叠加的箐口塘等两个糜棱岩带所组成。经历了以晋宁期为主,叠加了华力西期、印支期等多期变质,产生了三期结晶... 雪龙山变质带由古—中元古代工江岩组、中梁子岩组、阿马普岩组及四十驮岩组和白龙里吾巴片麻岩、大宝山片麻岩,以及印支期叠加的箐口塘等两个糜棱岩带所组成。经历了以晋宁期为主,叠加了华力西期、印支期等多期变质,产生了三期结晶面理,主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中压区域动力热流递进变质;受到了同变质期和叠加了喜马拉雅期多期构造变形。原岩为古—中元古代大陆边缘增生复理石建造和钾质花岗岩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 变质带 岩群 岩组 糜棱岩带 变质岩
下载PDF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宇浩 戚学祥 +3 位作者 唐贯宗 刘金科 张超 李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1-2183,共13页
大宝山铜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矿化围岩到矿石:1)∑PGE、δRh逐渐增加,PPGE/IPGE、Pd/Ir、Pt/Ir和δPt逐... 大宝山铜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矿化围岩到矿石:1)∑PGE、δRh逐渐增加,PPGE/IPGE、Pd/Ir、Pt/Ir和δPt逐渐降低。在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岩、矿石中Os、Ir、Ru和Pd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而矿石Rh正异常、Pt负异常明显不同于围岩。在δRh-Cu和∑PGE-Cu关系图上,Cu含量与δRh和∑PGE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δPt-Cu关系图上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δCe逐渐减小,Eu和Nb、Ta、Sr、Hf、Zr的亏损程度逐渐增大,矿石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存在不规律性的变化。这些特征揭示出大宝山铜矿矿石与围岩在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矿区内矿体呈脉状、受顺糜棱面理发育的脆韧性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强度较弱、规模小和矿区内新生代同构造岩浆岩脉发育,以及主要矿石矿物δ34S值主要集中在+1.3‰~-5.2‰之间,部分落在-8.2‰~-12.8‰范围的特点,说明大宝山铜矿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新生代岩浆期后热液,围岩的贡献很小。大宝山铜矿与矿区内新生代同构造岩浆岩脉同为雪龙山韧性剪切带隆升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岩浆分异产生的含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流体混合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明显的改变,促使成矿物质沿构造破碎带晶出形成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微量元素 大宝山铜矿 雪龙山构造带 维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