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材料、新问题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翔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7-111,共15页
根据音乐构成的形态特征,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可分为以钟磬为代表的先秦乐舞时期、以丝竹为代表的汉唐歌舞伎乐时期、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剧曲音乐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本文讨论的即是歌舞伎乐时期的音乐文化问题。秦汉魏晋时期,是... 根据音乐构成的形态特征,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可分为以钟磬为代表的先秦乐舞时期、以丝竹为代表的汉唐歌舞伎乐时期、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剧曲音乐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本文讨论的即是歌舞伎乐时期的音乐文化问题。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歌、舞、器独立发展又能结合在一起为清商乐演奏的新的艺术时代,即歌舞伎乐时期的前期;来自先秦的自由民、士阶层的市井之乐,亦从原来的乐在官府跨到了乐在市井、乐在庄园。到了汉以后,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王侯将相、豪门贵族都养伎乐班子,这时的音乐是活的,辞也是活的,声与辞的关系更是活的。秦汉以后,在雅乐活动中仍然用俗乐为内容,只是到了隋、唐以后,雅乐与俗乐逐渐分离,宋以后成了相互对立的概念。歌舞伎乐的后期———南北朝后期、隋、唐是以俗乐二十八调为主的歌舞伎乐阶段。歌舞伎乐前期以清商三调大曲为主,后期发展成俗乐二十八调歌舞大曲,其最大特点是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造成歌舞伎乐达到极盛后宋代又步入了衰落阶段。随着市民经济的发展,表演场所也从深宫庭院转向勾栏、瓦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乐舞 歌舞伎乐 剧曲音乐 清商乐 清商三调 二十八调 雅乐 俗乐
下载PDF
“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21,共17页
“开皇乐议”是隋初朝廷以改作雅乐为题的一场讨论。郑译、万宝常、苏夔、何妥等各自提出了看法 ,一时众说纷纭、是非混乱。隋文帝最终作出“黄钟一宫”的选择。在各种看法的后面是音乐文化观念的不同及个人间利益的争斗 ;“黄钟一宫”... “开皇乐议”是隋初朝廷以改作雅乐为题的一场讨论。郑译、万宝常、苏夔、何妥等各自提出了看法 ,一时众说纷纭、是非混乱。隋文帝最终作出“黄钟一宫”的选择。在各种看法的后面是音乐文化观念的不同及个人间利益的争斗 ;“黄钟一宫”迎合了隋文帝的“好符瑞”思想。其中 ,郑译提出的乐学理论兼容中外民族音乐基本乐理的特点 ,在当时及后来的音乐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皇乐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 音乐实践 基本乐理 民族音乐 雅乐 隋文帝 朝廷 统治集团 封建社会 思想
原文传递
俗乐的双重定位:与礼乐对应/与雅乐对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项阳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106,共18页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俗乐可双重定位:与礼乐对应,与雅乐对应。礼乐观念确立,便有俗乐观念与之对应。礼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而俗乐则在世俗日常多种场合为用,这是礼乐制度确立后乐之为用的两条主导脉络,俗乐是礼乐之外的概念;典籍中...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俗乐可双重定位:与礼乐对应,与雅乐对应。礼乐观念确立,便有俗乐观念与之对应。礼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而俗乐则在世俗日常多种场合为用,这是礼乐制度确立后乐之为用的两条主导脉络,俗乐是礼乐之外的概念;典籍中"俗乐"一词晚出,隋文帝将太常用乐分为雅、俗二部,这是礼乐下一层级的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观 俗乐 对应 雅乐 中国传统社会 礼乐制度 隋文帝 世俗
原文传递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晓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2-91,共10页
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 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乐 清乐 词乐 中和之美 大乐议 曲调 燕乐 古代音乐 歌曲创作 雅乐音阶 中道 《诗说》 姜夔
原文传递
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钱志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基本功能的俗乐艺术系统。从音乐史角度来 看,汉乐府是战国至秦汉雅乐衰微、俗乐逐渐发展的产物。本文尽量联系音乐史的发展规律, 从音乐的娱乐本质着眼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文章主要分三...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基本功能的俗乐艺术系统。从音乐史角度来 看,汉乐府是战国至秦汉雅乐衰微、俗乐逐渐发展的产物。本文尽量联系音乐史的发展规律, 从音乐的娱乐本质着眼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一、周乐完 成体系后俗乐的继续发展造成战国音乐的雅俗冲突;二、雅乐在汉代衰微的音乐本身的原因, 汉代祭祀、典礼之乐的雅俗性质问题,雅乐在汉代的保留情况;三、汉乐府俗乐艺术的构成及 其综合性娱乐艺术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乐 俗乐 汉乐府 汉代 典礼之乐
下载PDF
乐舞文化和舞蹈史学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景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我国的舞蹈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独具特色的中华乐舞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它以人体自身为载体,记录了诸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折射... 我国的舞蹈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独具特色的中华乐舞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它以人体自身为载体,记录了诸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折射着民族心理的深层文化意蕴,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把握其本质规律,还须作更深入的探索。在即将面对的新世纪中,各种舞蹈文化的接触交流必然更加频繁和广泛,其间会有相互的吸收融合,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较量和挑战,舞蹈史学者有责任完善自身,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华乐舞文化的发展作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乐舞 雅乐 俗乐 民族歌舞
下载PDF
周代礼制的嬗变与雅乐内涵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秀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5-170,共6页
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与雅乐体系的发展与成熟相一致,与《诗》文本的结集和形成相一致。雅乐作为周代典礼制度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典礼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决定了雅乐的艺术构成,而典礼制度的发... 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与雅乐体系的发展与成熟相一致,与《诗》文本的结集和形成相一致。雅乐作为周代典礼制度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典礼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决定了雅乐的艺术构成,而典礼制度的发展变化,带来了雅乐内涵的变化。典礼、雅乐和《诗》三者同源同构,三位一体,共同构筑起周代礼乐文化的整体框架。三者关系的解构,同时也意味着周代文化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乐制度 雅乐 新声
下载PDF
魏晋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怀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8-102,共5页
关键词 魏晋 乐府官署 乐府歌诗 鼓吹乐 雅乐
原文传递
雅乐含义及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耀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本文通过对“雅”字义的分析,探讨了先秦“雅乐”的含义,依据文献与考古材料,从礼制文化角度追溯了雅乐的久远历史,对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作了概略性描述。
关键词 雅乐 先秦音乐 礼乐文化
原文传递
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 被引量:13
10
作者 项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12,共14页
本文以明代《太常续考》为研究个案,结合多种文献对吉礼大中小祀用乐之不同进行辨析,重在对大祀所用雅乐从多层面进行解读,以把握雅乐本体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 《太常续考》 吉礼 祭祀 雅乐 解读
下载PDF
清中和韶乐考辨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万依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6-76,共11页
清代宫廷音乐,在《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中。分为祭祀、朝会、宴飨、导迎、行幸五类,每类下又分若干乐种,每个乐种都有特定的乐器组成的乐队,特定的乐章名称、歌词格式、曲调风格、记谱方法及使用场合。各乐种及乐队在使用时虽有重叠和交... 清代宫廷音乐,在《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中。分为祭祀、朝会、宴飨、导迎、行幸五类,每类下又分若干乐种,每个乐种都有特定的乐器组成的乐队,特定的乐章名称、歌词格式、曲调风格、记谱方法及使用场合。各乐种及乐队在使用时虽有重叠和交叉,但其各自的特点却不变。中和韶乐即在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雅乐 《周礼》 孔子 乐器 考辨 祭祀 乐种 古乐 行幸
原文传递
析《新雅乐》系列作品的创作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殷子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新雅乐,是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哈辉在2006年组织创作的全新概念化音乐,并联合国内顶尖的音乐人林海、张亚东等人在2009年推出了新雅乐系列作品的首张专辑《关雎》。这张专辑备受瞩目的关键除了在音乐上的多种创新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立... 新雅乐,是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哈辉在2006年组织创作的全新概念化音乐,并联合国内顶尖的音乐人林海、张亚东等人在2009年推出了新雅乐系列作品的首张专辑《关雎》。这张专辑备受瞩目的关键除了在音乐上的多种创新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立意之深远,使得新雅乐成为了象征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符号。在此文中,笔者意图通过分析新雅乐系列作品创作的多个方面,并结合古典音乐美学中的诸多问题,探究作品特殊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乐 雅乐 审美 歌唱 古典
下载PDF
隋唐五代雅乐稗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朋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51,共9页
雅乐作为封建时代宫廷音乐的主流,在创作、表演和理论等方面,均为音乐文化宝库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它的存在与发展,曾经积极地促进了古代宫廷音乐的变革。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雅乐现象”。
关键词 雅乐 西域乐舞 隋唐五代雅乐 音乐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韩国及欧美学者对流传在韩国的古代中国音乐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宫宏宇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104,共12页
中国音乐在朝鲜半岛的流传 ,在国内音乐学界还没有受到充分的注意 ,本文除对韩国和欧美学者对唐传音乐在韩国的研究做一简要介绍外 ,还将提供一些详细的书目索引。全文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一、韩国民族音乐学研究情况述略 ;二、中韩两... 中国音乐在朝鲜半岛的流传 ,在国内音乐学界还没有受到充分的注意 ,本文除对韩国和欧美学者对唐传音乐在韩国的研究做一简要介绍外 ,还将提供一些详细的书目索引。全文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一、韩国民族音乐学研究情况述略 ;二、中韩两国音乐史料的比较研究 ;三、雅乐在韩国 ;四、宋代词乐在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民族音乐学 雅乐 音乐史 词乐 流传 美学 学者 史料 欧美
原文传递
从中越音乐的比较看越南宫廷音乐初期史的形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维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3,共8页
越南宫廷乐的初期史是怎么形成的。当时受到中国什么影响,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结果等, 在东方音乐史上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对此,本文以中越两国同类的音乐乐种的比较、研究为切口。 通过越南廷乐的形成来看越南在接纳中国音乐中... 越南宫廷乐的初期史是怎么形成的。当时受到中国什么影响,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结果等, 在东方音乐史上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对此,本文以中越两国同类的音乐乐种的比较、研究为切口。 通过越南廷乐的形成来看越南在接纳中国音乐中的一个文化触变 (acculturation)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乐 大乐 小乐 细乐 女乐 接纳 变衍 文化触变
下载PDF
唐代太常乐章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晓晖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6-21,共6页
唐太常乐章是唐代太常寺管理的郊庙仪式乐歌。大常乐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代雅乐的诸多信息:祭祀仪式、雅乐宫调、大常管理机制、雅乐歌辞创作等等。雅乐乐章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祀天、祭地和享庙诸种仪式,而且包涵着这一时代具体的音乐... 唐太常乐章是唐代太常寺管理的郊庙仪式乐歌。大常乐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代雅乐的诸多信息:祭祀仪式、雅乐宫调、大常管理机制、雅乐歌辞创作等等。雅乐乐章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祀天、祭地和享庙诸种仪式,而且包涵着这一时代具体的音乐内容。本文拟探讨唐代雅乐乐章的创作、表演、宫调模式以及被结集记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章 雅乐 太常寺 宫调 音乐内容 创作 表演 乐歌 唐代 歌辞
下载PDF
“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 “雅” “俗” 社会分工 艺术加工 雅乐 行为规范 思想观念
下载PDF
孔子音乐思想综论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四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他所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要求“乐”为“仁”服务,提倡的是“雅乐”,反对的是“郑声”,主张的是用音乐教化民众。他用自己建立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企图维护将要崩溃的... “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他所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要求“乐”为“仁”服务,提倡的是“雅乐”,反对的是“郑声”,主张的是用音乐教化民众。他用自己建立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企图维护将要崩溃的封建领主和旧的礼乐制度,想用音乐与“礼”“仁”“中庸”来为巩固贵族集团统治政权做出些成绩,整饬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音乐思想 “仁” 雅乐 “郑声”
下载PDF
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焉树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71,共3页
音乐的雅俗之分古已有之 ,但与今天的含义并不相同 ;来自民间的俗乐是音乐发展的源头 ,它不断被提炼升华为雅乐的过程就是音乐史的过程 ;民间也可以直接产生高雅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 雅乐 俗乐 高雅音乐 通俗音乐
下载PDF
唐代风雅十二诗谱的节奏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野 《音乐研究》 1987年第4期11-12,共2页
周代风雅诗歌,汉初尚能传唱,以后逐渐失传。三国时,曹操平定刘表,得汉朝雅乐郎杜夔,请他传授古乐。夔已年老,只记得《鹿鸣》、《驺虞》、《文王》、《伐檀》等四篇的唱法。晋以后已无传者。但风雅诗歌仍然不绝如缕,历代均有演唱,看来多... 周代风雅诗歌,汉初尚能传唱,以后逐渐失传。三国时,曹操平定刘表,得汉朝雅乐郎杜夔,请他传授古乐。夔已年老,只记得《鹿鸣》、《驺虞》、《文王》、《伐檀》等四篇的唱法。晋以后已无传者。但风雅诗歌仍然不绝如缕,历代均有演唱,看来多属拟作。现存传谱中,以宋、赵彦肃所传唐开元(公元713~714)乡饮酒礼所用的“风雅十二诗谱”最早。此谱原载宋《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元·熊朋来《瑟谱》亦有转录,两者大同小异,可能各有所本。对于这些作品,过去常以“假古董”一语加以否定,是很不妥当。辜无论其音调是否毫无所据,但至少可视作唐人对古诗歌唱法的理解,也是很值得加以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处理 诗歌 熊朋来 古人 唐代 歌唱法 大同小异 雅乐 传者 唐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