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客家民俗“锣花舞”仪式音声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罗钢芹
-
机构
广东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
基金
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粤台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GD18CYS05)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2020年招标课题《两岸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0KYKT18)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禳灾的客家民俗仪式,常常出现在客家人的宗族祭祀和节日庙会等活动中。"锣花舞"仪式文本的建构是南北文化互动的结果,仪式文本的多元性体现了客家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作为一种客家传统文化,"锣花舞"仪式中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在宣扬客家文化、规范客家传统道德观念和乡村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锣花舞"仪式音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符号",给予了客家民众精神上众多的期许,同时在客家族群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认同功能。
-
关键词
“锣花舞”
客家民俗
仪式音声
文化认同
文化解读
-
Keywords
Luo-hua(Gong-Flower)Dance
Hakka folk custom
ritual sound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客家“锣花舞”仪式音声的互文性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罗钢芹
-
机构
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
基金
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粤闽赣边区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1YJA760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梅州客家传统礼俗仪式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GD20XYS29)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客家民俗跳觋仪式音乐调查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KYKT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互文性”是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主要指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引用、套用、影射、重写等相互关系。从“互文性”理论出发,结合民族音乐学“局内与局外”“共时与历时”等研究视角来看,客家“锣花舞”仪式音声文本是汉畲文化语境下构成的一种复合型音声文本,并且在文本的互文性建构中呈现出“现象文本”与“生产文本”,“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的二重变奏特征。在“互文性”理论中的“源文本”与“承文本”关系中,客家“锣花舞”仪式的文化内核始终是中原汉族文化,其仪式音声文本的“互文性”建构,最终目的是实现客家族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关键词
“锣花舞”
客家
仪式音声
汉畲文化
互文性
文化认同
-
分类号
J722.29
[艺术—舞蹈]
-
-
题名客家民俗“锣花舞”仪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 3
-
-
作者
罗钢芹
-
机构
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粤台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GD18CYS05)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2018年招标课题“客家礼俗仪式音乐研究—以梅州市为重点”(项目编号:18KYKT06)
嘉应学院2018年重点立项课题“梅州客家民俗仪式音乐调查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8SKZ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消灾的客家民俗仪式,至今仍活跃在客家人的驱邪、祭祖、庙会等礼仪活动中,为客家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客家人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祈求家族兴旺、平安健康的心理。"锣花舞"仪式中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给予客家人许多心理期许,同时也在客家族群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本文立足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锣花舞"仪式的过程、文化属性、人类学意义等进行分析和阐释。
-
关键词
“锣花舞”仪式
客家民俗
文化符号
文化人类学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