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民俗“锣花舞”仪式音声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罗钢芹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禳灾的客家民俗仪式,常常出现在客家人的宗族祭祀和节日庙会等活动中。"锣花舞"仪式文本的建构是南北文化互动的结果,仪式文本的多元性体现了客家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作为一种客家传...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禳灾的客家民俗仪式,常常出现在客家人的宗族祭祀和节日庙会等活动中。"锣花舞"仪式文本的建构是南北文化互动的结果,仪式文本的多元性体现了客家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作为一种客家传统文化,"锣花舞"仪式中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在宣扬客家文化、规范客家传统道德观念和乡村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锣花舞"仪式音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符号",给予了客家民众精神上众多的期许,同时在客家族群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认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舞 客家民俗 仪式音声 文化认同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客家“锣花舞”仪式音声的互文性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钢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互文性”是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主要指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引用、套用、影射、重写等相互关系。从“互文性”理论出发,结合民族音乐学“局内与局外”“共时与历时”等研究视角来看,客家“锣花舞”仪式... “互文性”是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主要指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引用、套用、影射、重写等相互关系。从“互文性”理论出发,结合民族音乐学“局内与局外”“共时与历时”等研究视角来看,客家“锣花舞”仪式音声文本是汉畲文化语境下构成的一种复合型音声文本,并且在文本的互文性建构中呈现出“现象文本”与“生产文本”,“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的二重变奏特征。在“互文性”理论中的“源文本”与“承文本”关系中,客家“锣花舞”仪式的文化内核始终是中原汉族文化,其仪式音声文本的“互文性”建构,最终目的是实现客家族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舞 客家 仪式音声 汉畲文化 互文性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客家民俗“锣花舞”仪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3
作者 罗钢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消灾的客家民俗仪式,至今仍活跃在客家人的驱邪、祭祖、庙会等礼仪活动中,为客家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客家人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祈求家族兴旺、平安健康的心理。&...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消灾的客家民俗仪式,至今仍活跃在客家人的驱邪、祭祖、庙会等礼仪活动中,为客家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客家人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祈求家族兴旺、平安健康的心理。"锣花舞"仪式中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给予客家人许多心理期许,同时也在客家族群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本文立足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锣花舞"仪式的过程、文化属性、人类学意义等进行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舞”仪式 客家民俗 文化符号 文化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