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圈地区“重复地震”及其在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精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李宇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7-827,共11页
根据Schaff和Richards[1]对"重复地震"的定义,利用波形相关识别出首都圈地区2002~2006年发生的"重复地震事件".对宽频带/甚宽带和短周期记录,分别采用0.5~5.0Hz、1.0~5.0Hz带通滤波,识别出859例"重复地震&q... 根据Schaff和Richards[1]对"重复地震"的定义,利用波形相关识别出首都圈地区2002~2006年发生的"重复地震事件".对宽频带/甚宽带和短周期记录,分别采用0.5~5.0Hz、1.0~5.0Hz带通滤波,识别出859例"重复地震"事件,占总数约24%.假定"重复地震对"间的距离小于1km,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系台网定位误差所致,而相应的震相走时差为人工拾取误差,给出了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结果显示观测条件较好的首都圈东北部地区平均定位精度约为5km;西南部地区约为13km,是观测条件有待改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地震定位 地震台网 首都圈
下载PDF
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被引量:39
2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用Schaff和Richards(2004)给出的中国及邻区“重复地震对”的结果,即假定“重复地震对”之间的距离小于1km,而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X是地震台网定位误差的结果,评估了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台... 用Schaff和Richards(2004)给出的中国及邻区“重复地震对”的结果,即假定“重复地震对”之间的距离小于1km,而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X是地震台网定位误差的结果,评估了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台网的定位误差平均为10km的数量级。X值的空间分布显示青藏高原、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东部等地区是定位精度需要改善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地震定位 地震台网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龙泉 刘桂萍 +1 位作者 马宏生 华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震相读取误差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根据上述方法原理,利用大姚地区重复地震观测该地区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并且显示在2003年大姚6.2级、6.1级地震前出现了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波形互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大姚地震
下载PDF
重复地震及其在人工探测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建民 王宝善 +2 位作者 葛洪魁 陈棋福 陈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家在重复地震(Doublet)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天然重复地震数量少,区域分布有限,观测被动等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人工震源信号的可重复性。由于人工震源位置已知,可随时主动激发,提出以此构建精确的... 本文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家在重复地震(Doublet)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天然重复地震数量少,区域分布有限,观测被动等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人工震源信号的可重复性。由于人工震源位置已知,可随时主动激发,提出以此构建精确的人工重复地震,对于提高重复地震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利用人工重复地震进行大尺度的地震探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DOUBLET 重复 人工重复地震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估算丽江-宁蒗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乐 陈棋福 +3 位作者 钮凤林 付虹 刘瑞丰 侯燕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925-2932,共8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6年的波形资料来研究丽江-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了丽江和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在研究时段内76%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南部的丽江地区;震源深度分...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6年的波形资料来研究丽江-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了丽江和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在研究时段内76%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南部的丽江地区;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92组相似地震对和7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基于两组"重复地震"估算出深部约23km处的滑动速率约为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以及同时期GPS资料结果相符,可能是真实的构造运动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宁蒗断裂带 重复地震 滑动速率
原文传递
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发震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谭毅培 邓莉 +1 位作者 曹井泉 单连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13-4125,共13页
震群发震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基于观测现象对不同发震机理模型的分析和讨论是研究焦点.本文以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地震事件,得到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再... 震群发震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基于观测现象对不同发震机理模型的分析和讨论是研究焦点.本文以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地震事件,得到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再通过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地震事件在记录台站的震相到时,依据标定的震相到时,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精定位,基于地震精定位结果分析震群的震中扩展特征.最后通过波形互相关系数和破裂面重合程度检测震群中是否存在重复地震活动.通过计算共检测到目录遗漏地震事件103个.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发震构造为北东向断层,震中扩展表现出迁移速率先快后慢的两阶段线性扩展特征.震群活动期间共检测到两组重复地震活动,其中第一组发生在震中扩展的第一阶段,第二组发生在震中扩展的第二阶段.在三种常见的震群发震机理模型——级联触发模型、断层慢滑动模型和流体侵入模型中,断层慢滑动模型能够解释我们观测到的重复地震活动和震中线性扩展现象,因此认为此次滦县震群活动可能伴随断层的慢滑动,断层慢滑动可能对滦县震群的触发和持续活动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地震精定位 遗漏地震检测 发震机理 滦县震群
下载PDF
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分析“重复地震”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宇彤 吴忠良 +1 位作者 蒋长胜 李广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96,共14页
将Schaff和Richards所选的通过远震波形相关得到的分布在辽宁地区的23对"重复地震",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辽宁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并与Schaff和Richards的结果进... 将Schaff和Richards所选的通过远震波形相关得到的分布在辽宁地区的23对"重复地震",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辽宁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并与Schaff和Richards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辽宁区域台网得到的"重复地震"对辽宁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远震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与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有一定差别,它们只有部分交集.但是,从总体上评估辽宁区域台网的定位能力和震相拾取误差,用两种方法得到的"重复地震"所给出的评估结果无实质差别尽管用区域台网得到的"重复地震"似乎效果更好.基于"重复地震"之间在理论上距离应小于1km的工作假定,可以得到辽宁区域台网地震目录中的定位误差在5km之内,平均为2km;Pg震相的拾取误差94%在±1s之间,Sg震相的拾取误差88%在±1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相关 重复地震 区域台网 辽宁岫岩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乐 陈棋福 +1 位作者 钮凤林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38-4148,共11页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到时差来约束震源位置一致性的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识别出11组重复地震,并利用连续波形资料进行了重复地震完整性的初步测试,同时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资料的双差法来完成研究区背景地震和重复地震位置的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存在明显缺震层,其与壳内的低速低阻层相吻合.利用重复地震的地震矩和重复间隔,估算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孕震深部的滑动速率为3.0~10.2mm·a^-1,显示研究区不同地震构造区的深部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南段 重复地震 深部滑动速率 地震定位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多尺度相似地震快速识别方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东北端余震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伟涛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52-1962,共11页
相似地震是具有相似波形记录的一组地震,往往以地震丛集的方式发生.而重复地震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地震,一般具有相近的震源机制解和几乎重合的破裂面积.对相似地震特别是重复地震的研究是我们认识断层的结构和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 相似地震是具有相似波形记录的一组地震,往往以地震丛集的方式发生.而重复地震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地震,一般具有相近的震源机制解和几乎重合的破裂面积.对相似地震特别是重复地震的研究是我们认识断层的结构和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距离概念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相似地震识别方法,可以利用单个台站对其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快速的相似地震和重复地震识别.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东北端的余震序列,获得了该地区相似地震的分布图像,并对其中存在的重复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相似性 余震序列 重复地震 聚类分析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深浅部变形及启示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棋福 李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917-1933,共17页
概述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近10年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深浅部变形研究结果,通过较为系统的综合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的基本共识为: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形态和速度结构均十分复杂,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由多次子事件构成的十分复杂破裂... 概述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近10年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深浅部变形研究结果,通过较为系统的综合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的基本共识为: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形态和速度结构均十分复杂,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由多次子事件构成的十分复杂破裂过程,其主要滑动量在深浅部都有展布.综合分析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深浅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孕震深处的滑动速率约为浅部的2~3倍,以重复地震分析给出的深部滑动速率估算的汶川地震复发间隔约为500~4500 a.针对探测程度十分有限的大陆内部断裂带,应充分发挥重复地震的原位探测优势,集成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和地质地貌学的各自优势进行深浅部构造变形的有效探测分析,对断裂闭锁段和深浅构造变形差异显著地区的强震危险性尤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深部变形 重复地震 强震危险性 复发间隔
原文传递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秀薇 闻则刚 +2 位作者 刘锦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11,共9页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4年阳江4.9级地...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前信宜台、湛江台、肇庆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阳江4.9级地震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估算北京平原地区隐伏断裂深部的活动速率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乐 陈棋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8-519,共12页
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01—2006年的波形资料分析北京平原地区隐伏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35组相似地震对和2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针对研究区... 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01—2006年的波形资料分析北京平原地区隐伏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35组相似地震对和2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针对研究区内台站分布稀疏和低信噪比波形记录的现状,在波形相似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在子采样条件下的S-P相对到时差(dSmP)和相对到时拾取误差来对相似地震震源位置的一致性进行强约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波形意义上重复地震的识别方法。基于4组"重复地震"估算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在不同孕震深度处的滑动速率为1.0~1.2mm/a,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地表以下9.4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1.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重复地震 滑动速率 北京平原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黏弹性模拟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棋福 华诚 +1 位作者 李乐 程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29-4137,共9页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龙...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龙门山断裂带周围是相对容易发生应变积累的地区,其5~19km深度也是高应力聚集成核区,随时间推移的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引发强震.本模拟分析证实了重复地震观测所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存在深浅活动速率差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出乎预料的汶川MW7.9地震的孕育机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应充分利用重复地震这一天然的"地下蠕变计(subsurface creepmeter)"来探测深部构造变形的活动,为强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原位(in situ)观测"约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深部滑动速率 重复地震 黏弹性
下载PDF
从波速比变化看汶川与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艳娥 王林瑛 +1 位作者 宋美卿 陈丽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7,共7页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波速比 单台单震法 重复地震
下载PDF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2 位作者 周晓峰 叶庆东 吕苗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11,370,共13页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243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灌县—安县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呈减弱趋势;地震震源的优势分布深度为5—15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地震呈高角度向西倾斜分布;地震震中沿NE向分布,与龙门山前山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内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的WNW向到ENE向转换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互相关 重复地震 双差定位 灌县-安县断裂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3 位作者 程鑫 韩立波 陈安国 倪红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为参考对象,使用前人提出的滑动窗口谱振幅比方法计算其它7个重复地震与该地震的尾波Qi。值的变化量△Qc-1,结果发现在2009年的3次重复地震尾波Qc-1值的变化量△Qc-1比2008年和2010年有明显增大,即尾波Qc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降低,2010年后恢复;若换算成Qc值的变化其增幅可达11%~21%.然而在2009年霍山窗及附近地区并未发生中强地震,而是伴随尾波Qc值增加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结合地球动力学知识和前人对中国大陆东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时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c值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震前地震孕育导致的尾波Qc值变化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受到大陆西部物质东移和应力向东传递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霍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变化,因而引起尾波Qc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重复地震 尾波Qc值变化 滑动窗口谱振幅比
下载PDF
“重复地震”在江西省及邻区测震台网定位精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非非 邓辉 +1 位作者 郑斌 梁帅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南及邻区定位精度优于赣北及邻区,宜春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定位精度
下载PDF
波形相关意义“重复地震”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宇彤 蒋长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47,共13页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在提高定位和震相识别精度、断层结构、震源物理及地震预测研究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值得关注的应用潜力。本文对有关"重复地震"的最新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评估定位精度 断层深部滑动速率
下载PDF
广东地区重复地震识别及其在台网定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晓静 吕作勇 《华南地震》 2017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地震震相到时和波形资料,首先对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选出在MC震级0级以上的3 969个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在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相关系数大于0.8的两个事件为重复地...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地震震相到时和波形资料,首先对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选出在MC震级0级以上的3 969个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在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相关系数大于0.8的两个事件为重复地震对,共识别出广东地区的重复地震1 612个,占总数的41%。根据前人"重复地震震中位置间的差异约为四分之一优势波长"的研究成果,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的震相拾取误差和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广东地震台网的震相拾取误差约80%在0.3 s内,约70%在0.2 s内,40%多在0.1 s内;内陆定位误差较小,这与该地台站密集、方位分布较好有关,而沿海定位误差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相关 震相拾取精度 定位评价 地震台网
下载PDF
运用尾波干涉技术监测2014年盈江双震期间地壳介质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卓 高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1-2428,共8页
2014云南盈江区域5月下旬接连发生了M_S5.6和M_S6.1级两个地震(双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这次的盈江双震及其余震序列呈明显的时空聚集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波形互相关计算方法,挑选了盈江双震期间研究区内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 2014云南盈江区域5月下旬接连发生了M_S5.6和M_S6.1级两个地震(双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这次的盈江双震及其余震序列呈明显的时空聚集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波形互相关计算方法,挑选了盈江双震期间研究区内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地震序列持续期间地壳介质的物性变化.结果显示,在距离震源区较近的台站发现了盈江地震期间走时延迟的变化特征,随着流逝时间的不同,走时延迟变化复杂不一,这种变化可能源于不同路径上散射体的不同变化.其中,S波早期的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可能是震源区附近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所引起.研究发现,在两个主震之间和第二个主震之后走时延迟变化的特点不同,可能表示因不同地壳应力变化导致的介质性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双震 地震重新定位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 地壳介质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