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 被引量:100
1
作者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90,共15页
传统的格义借用本土的概念来解释外来佛学的术语,近代的反向格义是以西方的哲学概念解释中国本土的术语。传统的格义是普及性、启蒙性、工具性的,是权宜之计;而近代反向格义却是研究性、专业性的,是主流的或正统的方法。对反向格义的利... 传统的格义借用本土的概念来解释外来佛学的术语,近代的反向格义是以西方的哲学概念解释中国本土的术语。传统的格义是普及性、启蒙性、工具性的,是权宜之计;而近代反向格义却是研究性、专业性的,是主流的或正统的方法。对反向格义的利弊得失应该进行严肃的反思和讨论。西方哲学概念的体系是对立二分的,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成对的概念体系有重要不同。将物质和精神、实然和应然的概念引入对老子之道的定义或解释,难免陷入困境。在用反向格义的方法来解释中国的哲学术语时,对其困难和局限应该有自觉的意识和说明。此外也不妨尝试用描述的方法来解释古代的哲学术语,从而避免以西方现成概念来对应中国哲学术语时方枘圆凿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格义 中国哲学 方法论 老子
原文传递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与中国传统哲学 被引量:87
2
作者 李平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9-1261,共13页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中国传统哲学最为本源的基础在于道家,而不在于儒家。以"道"、"阴阳"、"悟"为核心内容,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哲学,提倡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与整合;...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中国传统哲学最为本源的基础在于道家,而不在于儒家。以"道"、"阴阳"、"悟"为核心内容,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哲学,提倡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与整合;西方哲学是关于知识的哲学,主张科学与艺术的分离,因此东西方哲学有着根本的差异。但是,正是由于东西方哲学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双方又可互补,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包括西方科学哲学)是相生相克的阴阳关系。中国传统哲学必需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传统哲学不能放弃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绝不能将其所谓"西方科学化"。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对中国本土管理研究都必要,但两者的重要性是非对称的,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应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主,以西方哲学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管理研究 传统哲学 阴阳
下载PDF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被引量:85
3
作者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6-994,共9页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3)追求理性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被引量:55
4
作者 高清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 ,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 ,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 ,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 ,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 ,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 ,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 ,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 ,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 ,由此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悟道” ,通过“道”的把握来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追求。实际上 ,哲学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世界 (这是科学的任务 ) ,它只是一种如何在现存世界贯穿人的观点、人的态度、人的理想的标尺 ,以及如何进一步升华人性、提高人生价值的精神意境。在这点上 ,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优越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特质 价值 中国 传统哲学 形而上学 人性 概念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与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中报道动词及英译为例 被引量:62
5
作者 刘泽权 闫继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英文语料库中前56回的报道动词及3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通过"道"的最频繁报道形式"(某人)道"的翻译,考察3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策略。结果表明,译者对报道动词的选择受报道方式和话语...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英文语料库中前56回的报道动词及3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通过"道"的最频繁报道形式"(某人)道"的翻译,考察3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策略。结果表明,译者对报道动词的选择受报道方式和话语内容等多方面影响,数据统计结果印证了报道动词反映译者风格、翻译策略呈显化趋势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策略 语料库 动词
下载PDF
“中国元素”论 被引量:52
6
作者 成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X期61-64,共4页
如果把"中国元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就容易把中国文化符号化和庸俗化。首先要把"中国元素"感性认识提高到正确的学理层面,创建一个较深层次、可供同行借鉴价值的"中国元素学"学科创新基础理论体系。"... 如果把"中国元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就容易把中国文化符号化和庸俗化。首先要把"中国元素"感性认识提高到正确的学理层面,创建一个较深层次、可供同行借鉴价值的"中国元素学"学科创新基础理论体系。"中国元素"本质是特有地域的国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中国元素"应定位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上。"中国元素"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常常会在潜意识中遇到来自传统文化内在的阻力,通过传统精神心理结构对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从创造学方面入手,以中立的角度、国际化意识进行现代诠释创意、科技与经济创新价值的应用。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结合在不同的样态中来论证,只有文化和知识创新,才能找到真正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 民族精神 创新文化
原文传递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廷国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道之学;“逻各斯”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逻各斯”发展出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辞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论。通过...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道之学;“逻各斯”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逻各斯”发展出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辞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论。通过对作为中西哲学之源的“道”和“逻各斯”这两个概念回溯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而且可以找到中西哲学对话的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逻各斯”
原文传递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42
8
作者 胡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1-55,共5页
文章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研究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的文化渊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尤其是"道"乃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的"逻各斯"... 文章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研究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的文化渊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尤其是"道"乃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的"逻各斯"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理性与辩论术则是低语境文化的发源之处,并预言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走向彼此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跨文化交际 逻各斯
下载PDF
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传燧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11,共4页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传统 现代
原文传递
“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46
10
作者 申凤 李亮 翟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3,共11页
近年来,以"稀路网,大街区"为特征的传统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受到批判,而基于新城市主义规划观念的"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新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应用。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经验为依据,从路网规划、道... 近年来,以"稀路网,大街区"为特征的传统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受到批判,而基于新城市主义规划观念的"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新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应用。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经验为依据,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静态交通三方面对"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进行技术探讨,并对新城市主义在国内城市的适用性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路网 小街区” 路网规划 路设计 昆明呈贡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被引量:36
11
作者 韦凤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31,共10页
一 “道”在宋人的意识中代表着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极其神圣的字眼,故而宋人是不轻易以“道”许人的。唯独陶渊明享有“知道”、“闻道”、“见道”的盛誉。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化模式 精神境界 人的意识 “知 宋人
原文传递
老子之“道”的整体性特征及其作为管理依据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42
12
作者 沈伟华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1期75-76,共2页
老子之'道'所呈现的整体性特征是其作为一种终极的形上存在所蕴含的一系列特殊性质中的重要一面。'道'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贯彻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与之相应的是,现代社会中管理的战略化趋势同样要求管理者在为组织... 老子之'道'所呈现的整体性特征是其作为一种终极的形上存在所蕴含的一系列特殊性质中的重要一面。'道'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贯彻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与之相应的是,现代社会中管理的战略化趋势同样要求管理者在为组织制定目标时采取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老子之'道'足以成为现代组织之管理者可资利用的一种思想和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管理依据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被引量:37
13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0,160,共17页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的普适性 的时空化 与器 文化竞争
原文传递
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32
14
作者 谢重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笔者应用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祗的功能能够互相渗透、交叉混淆、移易改动的原理,并根据妈祖信仰具有极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广泛需要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能够不断革新,在现... 笔者应用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祗的功能能够互相渗透、交叉混淆、移易改动的原理,并根据妈祖信仰具有极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广泛需要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能够不断革新,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拥有巨大信众、发挥重要作用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精神满足 文化认同 社会功能 仁爱精神 和平 德体系 文化资源
下载PDF
“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32
15
作者 汤一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0-44,共5页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中的“道始于情 ,情生于性”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 ,它揭示了以家庭亲情为本的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产生的根据。本文进而分析了这一命题所蕴含的先秦儒学的“性静情动”说较之以往的“性善情恶”
关键词 哲学 郭店竹筒 《性自命出》 先秦儒家伦理 "性静情动"说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文化 风水
下载PDF
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 被引量:31
17
作者 关树东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辽朝在州县系统实行五道制 ,道统辖京府州县。直到近一二十年 ,方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本文指出五道制的始作俑者是今本《辽史》的编纂者。元代史官认定辽朝州县分隶五京道 ,一是受前代以五京为中心排列州县的编...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辽朝在州县系统实行五道制 ,道统辖京府州县。直到近一二十年 ,方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本文指出五道制的始作俑者是今本《辽史》的编纂者。元代史官认定辽朝州县分隶五京道 ,一是受前代以五京为中心排列州县的编纂体例的误导 ,二是受《辽史》本纪有关记载的误导。实际上 ,辽朝实行府、节镇州—防、刺州—县三级行政制度 ,并踵唐五代惯例 ,以道指称节度使辖区 ,有时或指直隶朝廷、宫卫的防、刺州。辽朝效法宋朝的转运使路制 ,在州县地区相继建置了八个专司理财的路。这种理财路 ,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考证了八路的建置时间、职官设置及其职责。指出八路计司官的遴选 ,反映了辽朝选官用官制度的若干原则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州县制度 “路” 行政制度 职官制度
原文传递
早期道家“自然”观念的两种形态 被引量:33
18
作者 叶树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8,共11页
关于道家的"自然"观念,现有的一些阐释容易忽视不同情境下意义的变化,难免会笼统而论,由此带来判断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它语义的含混有关,为此需要先清理语义的模糊性。其中分析"自然"的不同成因是辨别其义的... 关于道家的"自然"观念,现有的一些阐释容易忽视不同情境下意义的变化,难免会笼统而论,由此带来判断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它语义的含混有关,为此需要先清理语义的模糊性。其中分析"自然"的不同成因是辨别其义的关键,由此将会发现道家"自然"具有两种形态,它们的内涵各有不同,并且与"道""无为"等概念也表现出不同的关系。一种是强调外界无干涉,意谓自己如此、不受他者影响;在此一方"无为"是另一方"自然"的原因,具体到道物关系则是说道"无为"而万物"自然"。另一种是强调内心无智故,意谓原本如此、不是有意造作;在此"自然"与"无为"描述同一对象的表现,可一并说明"道"的性状。在它最早出现之际即老子思想中,"自然"表现为第一种形态,另一形态则是在庄子思想中开始出现,自此以后二者并行共存。概言之,此二者分别体现了道家哲学在不同方面的诉求:一是反对他者干涉,以保障活动的自发性;一是反对自我造作,以保持活动的本然性。厘清了"自然"的不同形态,对它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才能进行更清楚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无外力 无意识 无为
原文传递
明式家具的“道”、“器”之美及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31
19
作者 吴江 陈振益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1,303,共3页
首先讨论了“道”、“器”的辨证关系以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证了明式家具中所体现的“道器合一”思想,最后讨论了明式家具设计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审美 明式家具 现代设计
下载PDF
“中庸”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岳川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50,共18页
"中庸"是中国思想中最具有辩证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层面,中庸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意义。关于"中庸"的含义,虽然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它在古代政治文化中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思想,在今天世界精神生态... "中庸"是中国思想中最具有辩证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层面,中庸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意义。关于"中庸"的含义,虽然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它在古代政治文化中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思想,在今天世界精神生态危机中同样具有调整人心寻求正途的普世性价值。中庸的本意应为中道和常道,即日用常行之"礼",正因为如此,中庸之道须臾不可离。人只有遵循自然,获得道行,才能最后得到教化和提升。然而,施行"中庸"绝非易事,必须具备优秀的素质和坚毅的心志,以平常心去践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中庸"认为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就叫做教化。"中庸"是一种实践,强调从细微处着眼,从慎独做起。"中庸"所提倡的价值操守是坚守节操、宁死不变,行正道而不悔,素位而行、安于所守。"中庸"具有"中和"的生命意识、成己成物的内外一体性、至诚无息的精神超越性、与时俱进的文化超越意识、至诚之道的天地境界、天人相喻的文化意义。从更为全面的文化视野出发考察"中庸"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尽量减少历史赘加物带来的种种文化误读,尊重东方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从中感悟中国文化创新与守成的本体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礼” 人性 实践 超越性 普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