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北上广如此受青睐?——基于个体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童玉芬 王莹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6,共8页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另外,与实际收入囊中的现金收入相比,不同流入地的工资水平,即收入的预期对其选择流入地的影响更大,这说明不同地区巨大的工资收入差距是流动人口向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集聚的重要原因。流动人口个体在北上广较高的支出并没有抑制其流入,说明政府与其通过提高生活成本抑制其流入,不如通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从而引导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选择 成本收益分析 超大城市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2
2
作者 戴永立 陶俊 +3 位作者 林泽健 谢绍东 曹军骥 张仁健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25-2932,共8页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M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大气污染 能见度 可吸入颗粒物 相对湿度
原文传递
中国超大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 被引量:67
3
作者 程琳 李锋 邓华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94-6203,共10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十几年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超大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般特征以及差异值得关注。研究以中国1995年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9个超大城市为研...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十几年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超大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般特征以及差异值得关注。研究以中国1995年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9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和广州),对各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在1995年至2008年这一阶段的利用动态度进行分析。然后以用地结构和谢高地等[1]提出的大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为基础估算了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且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为证明研究结果可信,对每种用地类型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依赖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超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主要缩减地类为农田和水体,增长地类为建设用地、林地和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1995年总体范围为4996—8854元/hm2,排序为广州>武汉>哈尔滨>南京>西安>天津>北京>上海>重庆,2008年范围为4746—8777元/hm2,排序为广州>哈尔滨>西安>上海>重庆>北京>武汉>南京>天津,各城市均值由1995年的7189元/hm2降到2008年的6987元/hm2。人均享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1995年总体范围为284—7983元/人,排序为哈尔滨>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南京>天津>重庆>上海,2008年范围为305—4538元/人,排序为哈尔滨>重庆>西安>广州>武汉>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各城市平均值由1995年的1677元/人降到2008年的1230元/人。超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致特征是人均享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主要减弱的生态系统服务为水文调节和粮食生产,增强的服务为娱乐文化和废物处理,而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结构9个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用地 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中国超大城市碳排放达峰的影响因素及组合情景预测——基于门限-STIRPAT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勇 许子易 张亚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84-4292,共9页
城市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超大城市的碳达峰研究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全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等6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能源强度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STIRPAT模型,首先确定6... 城市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超大城市的碳达峰研究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全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等6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能源强度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STIRPAT模型,首先确定6个超大城市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然后对27种情景下的各城市碳排放达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各城市碳排放起到正向促进效应,人口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能源强度,人均GDP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②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阶段性变化特征.③北京、上海和重庆在高能源强度下降率的情景下,已经达峰;天津、除最宽松的高-高-高情景外的广州和深圳会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如果能源强度以中速率下降,6个城市碳排放不能保证一定能在2030年前达峰.如果能源强度以低速率下降,6个城市均不能在2030年前达峰.本研究有利于明确超大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其他城市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峰具有借鉴意义,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碳排放达峰 门限-STIRPAT模型 情景预测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郁 李凌冰 魏程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9,96,共10页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治理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对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内涵和概念性要素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进而以上海为例,从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剖析当前我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薄弱...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治理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对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内涵和概念性要素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进而以上海为例,从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剖析当前我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环节,探讨有效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路径,为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超大城市 实现路径 城市治理
下载PDF
超大城市的互动治理及其机制建构——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文钊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1,共10页
互动治理正在成为治理研究的新范式,它强调不同治理主体之间通过有效互动实现善治。为探索超大城市如何通过互动治理解决面临的城市病和治理难题,结合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从机制建构的角度推动超大城... 互动治理正在成为治理研究的新范式,它强调不同治理主体之间通过有效互动实现善治。为探索超大城市如何通过互动治理解决面临的城市病和治理难题,结合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从机制建构的角度推动超大城市的互动治理,使得互动治理从一种理念转化为行动。将"接诉即办"看作是超大城市的治理实验,从"技艺-人工品"分析范式出发,讨论"接诉即办"通过反馈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披露机制、学习机制、认同机制等实现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真正实现合作生产、整体政府、合作治理和合作制组织的治理追求,大大提升了超大城市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的有益探索。"接诉即办"既是从小切口出发推动超大城市互动治理,也是中国特色超大城市互动治理的典型做法,未来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互动治理 城市治理 接诉即办 政务热线 12345热线
原文传递
链接市民与城市: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热线问政与政府回应——基于北京市12345政务热线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金旭 王宁 孟天广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共13页
大数据时代,热线问政成为超大城市感知城市演变、吸纳市民诉求、回应治理痼疾的新生机制。从政府回应性理论视角探讨了热线问政在连接市民与城市、重塑政府回应性的关键机制,并以北京市12345政务热线的海量实时数据为例,分析了超大城市... 大数据时代,热线问政成为超大城市感知城市演变、吸纳市民诉求、回应治理痼疾的新生机制。从政府回应性理论视角探讨了热线问政在连接市民与城市、重塑政府回应性的关键机制,并以北京市12345政务热线的海量实时数据为例,分析了超大城市热线问政过程中的市民诉求与政府回应之特征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基础民生、基本民生和发展民生是北京市民对城市治理的主要诉求类型,不同类型的市民诉求具有鲜明的时空规律;政府回应在属地和部门分工上均显著存在。Logit回归表明,市民的诉求议题、时空特征、承办单位以及诉求属地的行政面积、人口密度、市民参与、人口复杂度和组织复杂度等,都显著影响着热线问政的政府回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热线问政 政府回应 民诉求 超大城市
原文传递
海上丝绸之路超大城市空间扩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禹丝思 孙中昶 +3 位作者 郭华东 赵相伟 孙林 吴孟凡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81,共13页
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11个超大城市为例,基于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MSS/TM/ETM+/OLI和HJ-1卫星CCD数据,利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方法提取20世纪70年代到2015年的城市不透水层,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 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11个超大城市为例,基于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MSS/TM/ETM+/OLI和HJ-1卫星CCD数据,利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方法提取20世纪70年代到2015年的城市不透水层,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最大斑块指数LPI(Largest Patch Index)、斑块密度PD(Patch Density)和欧几里得最邻近距离ENN(Euclidea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分析了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面向对象的SVM分类方法能够高效提取城市不透水层;平均总精度高于87.9%,平均Kappa系数高于0.87;过去40余年,各超大城市的面积扩张了4—13倍,中国和印度的超大城市扩张最快,广州、上海超过12倍;各城市以"中心—边缘"或"沿海—内陆"的方向扩张,表现为"扩散—聚集—再扩散"的扩张模式;总体来看,沿线的城市化进程仍处于上升期。本研究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超大城市 面向对象的SVM 不透水层 景观格局 城市
原文传递
北上广深城市人口预测及其资源配置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勇 解延京 +1 位作者 刘荣 张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2-366,共15页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人口增长下的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本文以适度人口为切入点,利用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超大型城市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同时利用...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人口增长下的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本文以适度人口为切入点,利用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超大型城市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同时利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市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并基于适度人口规模测算和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对各市部分资源的配置、规划情况进行倒逼分析,提出人口增长下的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发现:(1)在可能—满意度水平为0.6的条件下,北上广深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分别为2152.69万人、2309.68万人、1498.93万人和1352.19万人,均未超出政府规划红线;(2)预测结果显示,北上广深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均将超出适度人口规模和政府规划红线,表现为适度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常住人口规模;(3)从适度人口角度出发,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居住满意度前提下,为应对未来人口增长,2035年北京发电量和公园绿地面积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倍以上;上海发电量、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营运车辆分别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27倍、2.22倍和2.35倍;广州能源供应量和发电量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深圳能源供应量、发电量和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本文有利于为协调大型城市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适度人口 人口增长 可能—满意度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北京“接诉即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敏捷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20
10
作者 于文轩 刘丽红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5,共8页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被誉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北京模式”。已有研究围绕“接诉即办”改革的前因后果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却尚未从中观层面出发对其何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进行充分的解释和研究。本研究引入公共行政学...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被誉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北京模式”。已有研究围绕“接诉即办”改革的前因后果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却尚未从中观层面出发对其何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进行充分的解释和研究。本研究引入公共行政学领域新兴的“敏捷治理”理论视角来分析和预测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发展。研究指出北京“接诉即办”体现了包括以用户为中心、拥抱变化、模糊灵敏组织、复杂性分解、技术赋能等敏捷治理的核心要素。同时,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尚有一些值得完善的方面,而“敏捷治理”框架可以为北京“接诉即办”的未来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治理 敏捷治理 接诉即办 行政改革
原文传递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与评价体系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峥 刘芸 李成龙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第6期77-81,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赋予了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也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全球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科技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赋予了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也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全球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创新增长极。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已经具有建设国家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比较优势。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城市发展 国际交往 科技创新资源 全球城市 创新竞争力 地区生产 超大城市 全球影响力
下载PDF
风险视域下的超大城市社区韧性:结构、梗阻与进路——基于W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治理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罗强强 陈涛 明承瀚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4,共9页
基于W市16个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社区韧性结构体系及其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由组织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居民韧性、技术韧性五个维度构成,表征了克服风险情境中超大城市治理负荷的应然能力。... 基于W市16个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社区韧性结构体系及其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由组织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居民韧性、技术韧性五个维度构成,表征了克服风险情境中超大城市治理负荷的应然能力。然而,实践中超大城市社区应急治理往往面临社区自治体系超载、应急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制度运转欠佳、集体行动力发散、数字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梗阻。完善社区应急组织的整合性、强化社区应急设施的平衡性、增强社区应急制度的协调性、激发社区居民应急的行动力、提升社区应急技术的智治性,是构建社区韧性体系,保障超大城市善治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社区韧性 应急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2 位作者 顾宗倪 唐蜜 张培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基于此,文章以上海超大城市为例,基于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及驱动力分析模型,对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呈现明显的"S"型结构,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同时,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计划属性。②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由蔓延式-跳跃式向填充式扩展模式演变的特征。微更新、微改造、替换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常态。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市场力逐渐取代行政力成为影响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环境的不景气及依靠投资带动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空间扩展 标准差椭圆 微更新 微改造 精明增长 填充式扩展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归因与防范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华丽 项美康 薛耀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79,共6页
为了科学评价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从人口状况、能力指标和脆弱性指标着手,建立超大城市公共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7—2016年的部分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17个指标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公共安全水平的重要... 为了科学评价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从人口状况、能力指标和脆弱性指标着手,建立超大城市公共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7—2016年的部分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17个指标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公共安全水平的重要因子。同时,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公共安全事件风险源和5个潜在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上海公共安全状况存在明显改善,且地区经济与人口因子、公共城建与生态能力因子是影响上海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最主要的2个因素;汽车交通事故、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盗窃、殴打他人是扰乱城市公共安全最突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公共安全 评估体系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整体智治: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目标选择和体系构建 被引量:20
15
作者 蒋俊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9,154,共11页
我国超大城市正面临治理要素庞大与能力不足、治理场景快速变动与治理模式变革滞后、社会形态的异质性与治理模式单一、社会问题的跨界性与条块分割、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管理的模糊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整体智治从整体性治理、... 我国超大城市正面临治理要素庞大与能力不足、治理场景快速变动与治理模式变革滞后、社会形态的异质性与治理模式单一、社会问题的跨界性与条块分割、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管理的模糊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整体智治从整体性治理、智能化治理和全周期治理三个维度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识别、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治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治理、从条块分割到部门协同、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有效转变是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目标选择。构建横向互动、纵向贯通、数据共享、流程优化的新体系,探索形成智能化、精准化和全周期的整体智治新模式,是我国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智治 超大城市 城市治理 数字化 全周期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动态模拟与政策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童玉芬 王莹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不断膨胀,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以及带来的城市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仅具有超大城市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首都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不断膨胀,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以及带来的城市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仅具有超大城市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首都所在城市的特点。本文在厘清北京人口增长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政策模拟,考察不同政策导向对未来北京市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按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展,未来北京人口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3 000万人,2050年将接近5 000万人,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2单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调控人口作用有限。3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挤出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人口调控效果明显。4户籍制度的适度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人口规模,但对人口总量的减少并没有起到作用。5与单纯采用一种政策调整相比,多种调控政策并举调控人口的效果更佳。由此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决不能搞"大而全"和千城一面,尤其不能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不顾后果和不择手段地追求GDP。否则城市人口规模的无序扩大就很难避免,也很难治理。对于北京而言,发挥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才有利于人口的有序发展。另外,政府在人口调控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但也不能对人口调控进行大包大揽,取代市场。政府要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出台相应的系列综合性调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对人口调控起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政策仿真模拟 系统动力学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应用逻辑、重要议题与未来突破 被引量:21
17
作者 薛泽林 孙荣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型升级,其核心要义是实现民心治理。立足于当下人工智能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技术特征,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紧扣重构政府与社会各主体连接,提升治理...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型升级,其核心要义是实现民心治理。立足于当下人工智能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技术特征,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紧扣重构政府与社会各主体连接,提升治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个切入点;确立包含云端计算和边缘计算的体系设计;建立起包含转变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思路,引入多主体参与智能化应用开发,创新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模式的完整政策体系。未来,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还需落实民生公共服务供给的加法,做好政府非法定职能的减法,发挥人工智能提升治理能级的乘数效应,运用除法思维找到共治的最大公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超大城市 精细化治理 赋能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流动老人的主观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升 黄造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4,共7页
基于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序次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属性因素、流动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经济状况因素和客观健康因素对"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中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男性... 基于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序次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属性因素、流动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经济状况因素和客观健康因素对"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中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男性、年龄较低及非农业户籍的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较好;流入时间较短、持有照顾晚辈及务工经商等明确决策对流动老人的主观健康认知有正效应;已婚有配偶、朋友多的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经济支持充足的流动老人更易形成正向主观健康认知;锻炼时间长、经常参加体检、没有慢性病的流动老人更易形成正向的主观健康认知。整体而言,尽管"北上广深"的流动老人健康状况较好,但仍需持续关注影响主观健康的复杂经济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人 超大城市 主观健康 健康自评 人口流动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木永跃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生并出现了多个超大型人口规模城市。超大城市不仅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地理空间,而且是形塑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结构的基本场域。当前,超大城市面临日趋严...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生并出现了多个超大型人口规模城市。超大城市不仅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地理空间,而且是形塑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结构的基本场域。当前,超大城市面临日趋严重的以"城市病"为表征的结构化问题,而流动人口的"植入"无疑催生并加剧了超大城市的资源紧张与承载负荷,并使超大城市出现以"空间分异、边缘化聚居、社会结构断裂、风险裂变与放大"为表现形态的系统性社会风险。科学研判并有效处置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问题,不仅是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流动人口 社会风险 城市治理
下载PDF
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归属感研究——以深圳上步村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74,共6页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和制定相应政策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中村 外来人口 归属感 社区 深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