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两个事实 |
王金福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2
|
关于“两个马克思”的问题 |
王金福
汪晓媛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3
|
马克思与宗教和宗教艺术 |
李思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3
|
|
4
|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之管窥 |
常守柱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5
|
论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 |
范墨昌
王金福
|
《河北学刊》
|
1988 |
0 |
|
6
|
恩格斯世界观转变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
牛旭光
|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
1989 |
1
|
|
7
|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
陶富源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8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变发展——巴黎《手稿》读书笔记之四 |
汤龙发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4 |
0 |
|
9
|
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 |
宫凤鸣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0
|
《基督教的本质》没有使马克思“成为费尔巴哈派” |
赖金良
|
《浙江学刊》
|
1985 |
0 |
|
11
|
创见在于认真的研究——简评《早期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
晓姜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8 |
0 |
|
12
|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之探寻与解读 |
梁栋
|
《西部学刊》
|
2019 |
0 |
|
13
|
思想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于立东
刘彩生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费尔巴哈派”与“中间环节”的再审视 |
张云阁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唯物史观的萌芽 |
黎克明
徐超眉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6
|
也谈《基督教的本质》与马克思、恩格斯——与董仲其同志商榷 |
郑伟建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7
|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考察 |
杨纯富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8
|
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特质和分期 |
尹继佐
黄万盛
|
《学术月刊》
|
1983 |
0 |
|
19
|
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 |
张国华
王金福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马克思何时成为“费尔巴哈派”的思考 |
何迈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