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傣族“象”文化研究及现代设计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贾鸿英 沈雷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在傣族文化中,象因体型高大力量威猛,象征着力量与王权;同时与“吉祥”中的“祥”字发音相同,被赋予“祥瑞”之意。“象”文化起源于人类造神时代,久远且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在傣族文化中,象因体型高大力量威猛,象征着力量与王权;同时与“吉祥”中的“祥”字发音相同,被赋予“祥瑞”之意。“象”文化起源于人类造神时代,久远且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回归传统民族文化之中,更多的传统文化有待更深入地挖掘。文章以傣族“象”文化为例,概述傣族“象”文化,从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及现代工艺技术等方面,系统地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丰富服装设计方法,为改善国潮服装发展现状,延展“象”文化分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创新 服装设计:文化发展 图案设计 服装工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架构的演变对中国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凡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7,共5页
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经历了远古“天人合一”的象数文化模式,近古的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直感文化体系,和目前的儒家、道家、佛家、基督和科学五大文化主潮相克相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阴阳同体的“华夏—世界文化统一体”三大阶段。与此... 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经历了远古“天人合一”的象数文化模式,近古的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直感文化体系,和目前的儒家、道家、佛家、基督和科学五大文化主潮相克相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阴阳同体的“华夏—世界文化统一体”三大阶段。与此相适应,中国译学也必将由原来的评点感悟的传统模式逐步发展为既重直感体悟、又重科学求证的多元并存、互补共生的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译学研究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直感文化 华夏一世界文化统一体 译学研究 互补共生
原文传递
论《故事新编》的象数文化结构及其在鲁迅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4-77,共4页
1932年,鲁迅编选了《自选集》。在《自选集》序言中,鲁迅回顾自己的所有创作,自认为只有5种:即《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这一回顾确实包括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5种著作中,《呐喊》(1923年、1930年)、... 1932年,鲁迅编选了《自选集》。在《自选集》序言中,鲁迅回顾自己的所有创作,自认为只有5种:即《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这一回顾确实包括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5种著作中,《呐喊》(1923年、1930年)、《彷徨》(1920年)、《野草)(1927年)、《朝花夕拾》(1928年)完成于鲁迅居住北京以及厦门、广州时期,其时尚属中年;《故事新编》(1936年)完成于鲁迅居住上海时期,其时已属晚年了。5种著作的前4种各两两相对,后一种收束之,似有总结一生所学之象。理解鲁迅晚年的整体文化思想,《故事新编》有重要的意义。在鲁迅编选《自选集》的1932年当时,《故事新编》实际仅完成3篇,即《补天》(原名《不周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创作 文化 《补天》 两两相对 《呐喊》 30年 小说 《朝花夕拾》 《奔月》
下载PDF
王阳明《象祠记》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振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8,共5页
龙场悟道,王阳明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全副精神用于宣讲"良知"之学,此种弘道经历,对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象祠记》是阳明居黔弘扬良知之学的一个鲜活的缩影。这篇珍贵文献的重要历史价值就... 龙场悟道,王阳明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全副精神用于宣讲"良知"之学,此种弘道经历,对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象祠记》是阳明居黔弘扬良知之学的一个鲜活的缩影。这篇珍贵文献的重要历史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象祠"的缘起、圣人传统与象祠文化精神、象祠文化与阳明心学诸多思想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祠记》 文化 心学传统
下载PDF
服装设计中的“象”文化符号与模型思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琪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3-85,共3页
立足于传统文化中的"象"文化探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易经意象中已经存在的"象"作为设计原型或灵感来源,将这些图像作为服装设计的素材,完成服装设计中的立意和立象,让中华文化的... 立足于传统文化中的"象"文化探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易经意象中已经存在的"象"作为设计原型或灵感来源,将这些图像作为服装设计的素材,完成服装设计中的立意和立象,让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文化符合 模型”思维
下载PDF
缅甸象崇拜文化产生的原因探析
6
作者 刘吉仙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1年第4期31-33,共3页
自然界中,动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使人们对动物产生不同的情感。大象这种动物与缅甸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缅甸人民喜欢大象,并形成了独特的象崇拜文化。缅甸象崇拜文化的产生主要... 自然界中,动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使人们对动物产生不同的情感。大象这种动物与缅甸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缅甸人民喜欢大象,并形成了独特的象崇拜文化。缅甸象崇拜文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山川地域、宗教信仰以及统治阶级的推崇这几方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崇拜文化 元素 原因
下载PDF
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论云南傣族的象文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岩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4,共6页
云南傣族的象文化产生有3个原因:傣族地区盛产大象,傣族先民崇拜大象,象是傣族先民的战争利器和农耕助手。象文化表现在傣族壁画、雕塑、音乐、舞蹈、织锦、陶器、建筑、地名之中。它不断与傣族的宗教信仰发生互动,适应和兴盛于各个历... 云南傣族的象文化产生有3个原因:傣族地区盛产大象,傣族先民崇拜大象,象是傣族先民的战争利器和农耕助手。象文化表现在傣族壁画、雕塑、音乐、舞蹈、织锦、陶器、建筑、地名之中。它不断与傣族的宗教信仰发生互动,适应和兴盛于各个历史阶段,并被当代文明所吸收、利用,溶汇于当代文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文化 宗教信仰 现代文明
下载PDF
侗族神话与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开顺 石佳能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65,24,共6页
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意象文化心理阶段、类象文化心理阶段和道象文化心理阶段。当然,由于文化的不可割断与分离性,这种种阶段的后一阶段都包括着前一种文化心理阶段的作用,并且,某个民族也不可能只是某一... 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意象文化心理阶段、类象文化心理阶段和道象文化心理阶段。当然,由于文化的不可割断与分离性,这种种阶段的后一阶段都包括着前一种文化心理阶段的作用,并且,某个民族也不可能只是某一种单纯的文化心理。就侗族文化心理的结构来看,主要是幻象文化心理和意象文化心理。侗族神话传说对这两种文化心理的形成,有渊源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侗族文化 原型 神话传说 文化 女性文化 价值取向 前喻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漫谈当今外来词的吸收与规范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丽芳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词也以不可阻挡之势大量涌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同时对原有的汉语词汇系统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关键词 外来词 汉民族 洋名 汉语言 规范工作 汉语词汇 译名 内部规律 托福 文化
下载PDF
唐朝象文化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0
作者 管家庆 朱文朴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深入挖掘唐朝象文化和分析现代象形艺术品,探讨唐朝象文化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研究象文化与陶瓷的融合,为日用陶瓷领域的审美与实用性功能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现代日用陶瓷与古代象文化进行研究... 目的:深入挖掘唐朝象文化和分析现代象形艺术品,探讨唐朝象文化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研究象文化与陶瓷的融合,为日用陶瓷领域的审美与实用性功能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现代日用陶瓷与古代象文化进行研究,探索唐朝象文化的象征意义,发现现代日用陶瓷同质化现象,概述仿生原理,分析唐文化在现代陶瓷中的应用,探析仿生设计方法,然后分析大象艺术品的仿生设计方法,分析将唐朝象文化运用到日用陶瓷的可行性,揭示仿生设计在当代艺术品中的运用原则。结果: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运用唐朝象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还能赋予产品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强调设计应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注重体现审美品位和人性化特征,通过借鉴历史文化,探索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结论:唐朝象文化的引入赋予了现代设计历史底蕴,丰富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研究象文化与陶瓷的结合,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艺术品位,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这为将大象形态成功运用到日用陶瓷设计中奠定了实证基础,也为日用陶瓷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陶瓷 唐朝 文化 仿生设计
下载PDF
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探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开顺 石佳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5,共5页
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探源廖开顺,石佳能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意象文化心理阶段、类象文化心理阶段和道象文化心理阶段。当然,由于文化的不可割断与分离性,这种种阶段的后一阶段都包括着前一种文化心... 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探源廖开顺,石佳能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意象文化心理阶段、类象文化心理阶段和道象文化心理阶段。当然,由于文化的不可割断与分离性,这种种阶段的后一阶段都包括着前一种文化心理阶段的作用,并且,某个民族也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侗族文化 原型 女性文化 神话传说 原型意 价值取向 前喻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文化传播的载体:从结绳记事到抽象文化的物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生 杨永军 《新东方》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传播载体 “物化” 文化传播 文化 结绳记事 文化载体 人类思维 记录文化 信息记录 传播信息
下载PDF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博 《西部蒙古论坛》 2018年第3期65-72,共8页
大象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动物,而蒙古民族是发轫于温带草原的游牧民族,二者本无过多交集。但元王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大象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象文化"。蒙古统治者不但没有排斥这一陌生遥远的外来文... 大象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动物,而蒙古民族是发轫于温带草原的游牧民族,二者本无过多交集。但元王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大象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象文化"。蒙古统治者不但没有排斥这一陌生遥远的外来文化,反而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接纳和继承了这一文化,并在结合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一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文化,从而促进了蒙元时期文化的繁荣。这不仅体现了蒙元时期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更体现了蒙元政权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文化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文化 元朝 蒙古族 历史动物地理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视阈下的泰国象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红宇 《普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50,共3页
泰国象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泰国文化的图腾,是泰国人民的精神象征。为此,从生态伦理学角度先解析泰国象文化内涵,再探究传统泰国象文化的生态伦理的优秀思想,然后指出当前泰国象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总结出构建人象和谐的... 泰国象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泰国文化的图腾,是泰国人民的精神象征。为此,从生态伦理学角度先解析泰国象文化内涵,再探究传统泰国象文化的生态伦理的优秀思想,然后指出当前泰国象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总结出构建人象和谐的生态伦理观,才是解决泰国大象危机的必然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文化 文化 生态理论学
下载PDF
自由与良心:天则11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海若 《中国工商》 2004年第9期64-67,共4页
1993年7月26日,也许历史终将铭记这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别的日子。北京西单达智胡同的三味书屋,天则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茅于轼、张曙光、盛洪、樊纲、唐寿宁与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的主创者们见证了这一切。这一天距离邓小平199... 1993年7月26日,也许历史终将铭记这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别的日子。北京西单达智胡同的三味书屋,天则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茅于轼、张曙光、盛洪、樊纲、唐寿宁与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的主创者们见证了这一切。这一天距离邓小平1992年春天南巡讲话,刚刚过去一年多,中国人基本还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则经济研究所 良心 自由 1993年 1992年 开放进程 中国改革 三味书屋 有限公司 南巡讲话 市场经济 茅于轼 张曙光 文化 邓小平 中国人 北京 盛洪 樊纲
下载PDF
论南泰人中的象文化
16
作者 李超 《学术探索》 2000年第5期83-86,共4页
本文通过对西南泰人中象文化的论述,阐述了大象在西南泰人的历史及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读者看到西南泰这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民族群在征服和使用大象这个陆地上最大动物时的一幅幅有趣画面。
关键词 文化 中南半岛 西南泰人 崇拜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气象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17
作者 杨飞飞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93-94,共2页
气象文化传播是国家气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气象科技当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我们应该挖掘、整理,借助新媒体环境进而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理念进行传播,为传播气象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担当社... 气象文化传播是国家气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气象科技当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我们应该挖掘、整理,借助新媒体环境进而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理念进行传播,为传播气象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担当社会责任提供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传播 文化 新媒体时代 事业 文化软实力 互联网技术 主流价值观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象论——兼述一种“表现学”构想
18
作者 周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98-105,共8页
“象”,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思维结晶和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艺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象文化”,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乃至整个文明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民族思... “象”,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思维结晶和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艺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象文化”,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乃至整个文明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民族思维、文化和文明,具有浓重的“象本位”的倾向和色彩。然而,在中国当代相关学术领域中,“象”这一核心范畴及概念体系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尤其是其更新发展的可能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黑格尔说:“知识只有作为科学或体系才是现实的,才可以被陈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规定性 西方哲学 再现 民族思维 直观 文化 黑格尔
下载PDF
建设气象文化 当好人民公仆
19
作者 张世英 李德善 《紫光阁》 2009年第8期43-44,共2页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气象文化建设,以坚定的信念引领事业.以高尚的精神凝聚队伍,以先进的文化营造氛围,发挥文化建设与气象科技的互动作用,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文化 人民公仆 中国气 精神力量 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 互动作用 科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