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定“国音”尝试: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明海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是中国近代语文改革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后来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读音统一会本想迁就南北和古今,造成一种混合的标准国音,但是简单采用多数表决法,拿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学术问题所制定出来的&qu... 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是中国近代语文改革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后来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读音统一会本想迁就南北和古今,造成一种混合的标准国音,但是简单采用多数表决法,拿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学术问题所制定出来的"国音",终难得到普遍认同。当时参会者大多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章太炎几位门生的极力支持下,没有采用罗马字母,而用中国古代旧有的独体汉字作为注音符号来标注汉字读音,改变了传统的汉字反切法。这一注音符号的功用限定于标注汉字读音上,并没有成为汉字的替代物,这一思路在实践层面决定了近代汉字改革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音统一 国音 注音符号 汉字改革
原文传递
国语运动中的朱希祖及章门弟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元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0,74,共4页
关键词 国语运动 朱希祖 章门弟子 读音统一
下载PDF
关于“旧国音”的史实与价值辩证
3
作者 薄守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今人关于“老国音”的概念并不明确,我们建议复以旧称“旧国音”。在历史上,“旧国音”的政治背景不容忽视,“旧国音”推行的效果不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就中国语言规划的进程而言,“旧国音”对“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都具... 今人关于“老国音”的概念并不明确,我们建议复以旧称“旧国音”。在历史上,“旧国音”的政治背景不容忽视,“旧国音”推行的效果不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就中国语言规划的进程而言,“旧国音”对“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都具有进步意义。我们以名词术语的辩证为契机,重新梳理相关的史实,重估“旧国音”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国音 读音统一 国音字典 语言规划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两种“国语”观——以读音统一会为中心
4
作者 陈希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8期103-115,126,127,共15页
读音统一会审定了国音、制定了辅助汉字表音之用的注音字母,在汉语改革上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体现了知识分子如何构想现代民族国家的国语制度、教育制度等问题。本文以王照和吴稚晖代表的两种国语观为线索,追溯了清末民初的国语... 读音统一会审定了国音、制定了辅助汉字表音之用的注音字母,在汉语改革上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体现了知识分子如何构想现代民族国家的国语制度、教育制度等问题。本文以王照和吴稚晖代表的两种国语观为线索,追溯了清末民初的国语运动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脉络。王照所代表的国语观,从民众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取幅员最阔的京话为国语的标准。而吴稚晖所代表的国语观,则认为中国方言各异,没有一种现成的完备语言可以充当国语的标准,应该以汉字读音为线索,先统一国音,后改良语言,由此产生新的国语。这两种不同的国语观反映了现代国语制度形成时所需要的两个基本面向:以现有的某种活的语言为基础进行标准化,以及将国语看成是全国人公用的表情达意、政治参与的交流工具,而一贯制的近代教育则是形成这一理念的前提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语 读音统一 王照 吴稚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