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持人语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昌良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期6-10,共5页
当下,“功能写作”引起了较多教师的关注,它从系统功能理论出发,立足于功能的考量,整体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功能性的言语表达,系统观照作者、语篇与读者几者间的关系。功能写作鼓励学生将写作当作“语用”的手段,让写作内容作为一种... 当下,“功能写作”引起了较多教师的关注,它从系统功能理论出发,立足于功能的考量,整体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功能性的言语表达,系统观照作者、语篇与读者几者间的关系。功能写作鼓励学生将写作当作“语用”的手段,让写作内容作为一种交往载体,作者要具备读者精神。从语用学理论、欣赏型探究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以及元认知等视角探索“功能写作”话语下的“读者精神”涵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写作 读者精神 多元审视
下载PDF
一个具体的读者:作文之首要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卫星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期11-13,共3页
写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为读者而创作、而存在的。写作在本质上应当基于阅读,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有"读者精神"。功能性写作教学中,"读者精神"的培养,当从"基于写作的阅读"开始;"读者精神"的涵育,... 写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为读者而创作、而存在的。写作在本质上应当基于阅读,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有"读者精神"。功能性写作教学中,"读者精神"的培养,当从"基于写作的阅读"开始;"读者精神"的涵育,还要在作文讲评中体现;"读者精神"的涵育,最终是要让学生"和自己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精神 言语交往 对话
下载PDF
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杜诗评点价值和方法的新批评透视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克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3,共6页
对金圣叹《杜诗解》采用八股时文的章法结构分解杜诗,前人有腰斩之讥,今人对其价值也认识不足。金圣叹的批解在以文本为中心、细致分解文本方面类似于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但金氏的解读与新批评的细读又有很大不同,明显地体... 对金圣叹《杜诗解》采用八股时文的章法结构分解杜诗,前人有腰斩之讥,今人对其价值也认识不足。金圣叹的批解在以文本为中心、细致分解文本方面类似于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但金氏的解读与新批评的细读又有很大不同,明显地体现出一种中国传统"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式的文心追索和读者体验精神,可称之为"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的这种细读批评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注入了理性分析的血液,它以其充满现代智慧、科学分析的方法和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重视,是现代诗学建构和当代文学批评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杜诗解 情感体验 读者精神 文本细读
下载PDF
“读者精神”:学生自觉写作意识的唤醒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季 黄伟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
写作目的不清、对象不明,这是写作的先在性、根本性问题。许昌良老师采用"读者精神"培养的多元视角来探究这一根本问题,他提出的"读者精神"的涵育不但消解了写作中长期困扰学生的正确定位"读者"问题,而且在"读者精神"涵育的过... 写作目的不清、对象不明,这是写作的先在性、根本性问题。许昌良老师采用"读者精神"培养的多元视角来探究这一根本问题,他提出的"读者精神"的涵育不但消解了写作中长期困扰学生的正确定位"读者"问题,而且在"读者精神"涵育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话—交往"式过程性写作,对当下作文教学当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精神 读者定位 “对话—交往”式写作
下载PDF
金圣叹对《水浒》的“症候阅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宗胜 吴子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98-603,共6页
金圣叹对于《水浒》的删削,包括对宋江的"改写"和对小说的"腰斩";这些删改是金氏"读者精神"的积极参与,实为金圣叹的"症候阅读"。"症候阅读"激发出了文学文本内部的能量,强化了小说... 金圣叹对于《水浒》的删削,包括对宋江的"改写"和对小说的"腰斩";这些删改是金氏"读者精神"的积极参与,实为金圣叹的"症候阅读"。"症候阅读"激发出了文学文本内部的能量,强化了小说评点的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删削《水浒》 读者精神 症候阅读
下载PDF
“作者意识”与“读者精神”的互动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晔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期17-19,共3页
作者意识重在明确"我是谁",凸显作者立场;读者精神强调清楚"为谁写",体现读者需求。如果将二者集于一身,通过人文相生,确认自我的存在,主客交融,体悟他者的情思,推敲调适,优化过程的品质,四面开花,通向更多的可能,就能实现文章写作... 作者意识重在明确"我是谁",凸显作者立场;读者精神强调清楚"为谁写",体现读者需求。如果将二者集于一身,通过人文相生,确认自我的存在,主客交融,体悟他者的情思,推敲调适,优化过程的品质,四面开花,通向更多的可能,就能实现文章写作与接受(生产与消费)两端的有效互动、和谐对接,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体验,促成"个体的人的自我实现"和"人与世界的友好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意识 读者精神 写作 互动构建
下载PDF
为华人文化而默默耕耘的长青书局
7
作者 小丁 《出版参考》 1997年第22期14-15,共2页
出生大陆的台湾出版家刘冰先生,1978年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创办了长青书局。最初,前半部供应读者精神食粮,后半部开设一小型印刷厂。书刊业务开始是卖文艺小说和武侠小说,以及字典类的一般性读物,杂志最早以香港各种周刊较为畅销,后来开始... 出生大陆的台湾出版家刘冰先生,1978年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创办了长青书局。最初,前半部供应读者精神食粮,后半部开设一小型印刷厂。书刊业务开始是卖文艺小说和武侠小说,以及字典类的一般性读物,杂志最早以香港各种周刊较为畅销,后来开始代理台湾出版各类杂志,向全美各地华文分店批销。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文化 地华 台湾出版 读者精神 大陆版 武侠小说 杂志架 图书 美国加州 印刷厂
下载PDF
谈期刊品牌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伯海 《出版参考》 2003年第7期12-12,共1页
什么是期刊品牌?品牌就是指期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的特定形象。只有这样的期刊产品,才能成为读者精神的伴侣、心灵的恩物,使读者趋之若鹜。
关键词 期刊品牌 品牌期刊 个性化 中国期刊协会 “这一个” 期刊产业 优势定位 期刊媒体 读者精神 智力产品
下载PDF
也谈《听潮》的艺术魅力
9
作者 张经武 《湖南教育(上旬)(A)》 2000年第1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艺术魅力 抒情诗 修辞格 小夜曲 读者精神 意境美 借景抒情 声音美 啼哭声 浏阳市
下载PDF
新闻出版署提出制定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的原则和重点
10
作者 柯真 《出版参考》 1995年第23期3-3,共1页
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制定和报送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的通知》。要求在制定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时,要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内容;要坚持按照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按照核定的出书范围安排出版计划;要坚... 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制定和报送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的通知》。要求在制定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时,要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内容;要坚持按照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按照核定的出书范围安排出版计划;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优质的图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绝不容许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要注重调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掌握读者精神生活的多方面正当要求,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和重点 新闻出版署 图书出版 图书市场 出版计划 翻译图书 读者精神 文艺类图书 划时 少儿读物
下载PDF
也说几句
11
作者 柏芸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6年第1期157-157,共1页
也说几句柏芸中国文坛,实在是太容不得批评了。张颐武的《后新时期的人间喜剧》(载《文学自由谈》95年第2期)一文,不过对张承志稍作批评,仅为一家之言而已,但石舒清的文章(载《文学自由谈》95年第3期)兜头就来一句:"早... 也说几句柏芸中国文坛,实在是太容不得批评了。张颐武的《后新时期的人间喜剧》(载《文学自由谈》95年第2期)一文,不过对张承志稍作批评,仅为一家之言而已,但石舒清的文章(载《文学自由谈》95年第3期)兜头就来一句:"早就料到张承志要遭人骂了。"一副先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流行文化 垮掉的一代 自由谈 文体意义 托尔斯泰 文学本体 读者精神 后新时期 文艺创作
原文传递
“生读者之精神”--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关键概念命题研究之四
12
作者 周淑婷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金圣叹认为"才子"(读者)的阅读不同于"小人"读者之处,即在于"才子"(读者)的阅读具有"生读者之精神"的特质。"读者之精神"是读者的能动创造性精神,表现为读者的自由选择精神和自由创... 金圣叹认为"才子"(读者)的阅读不同于"小人"读者之处,即在于"才子"(读者)的阅读具有"生读者之精神"的特质。"读者之精神"是读者的能动创造性精神,表现为读者的自由选择精神和自由创造精神。自由选择精神即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作品。自由创造精神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是把文字解读为形象,把语象转化为文学形象,这是读者进一步建构作品的基础。其二为读者要根据小说作品提供的召唤结构填补空白,在作者写就的作品基础上继续建构出所有的作品事实。其三为读者根据作品的言外之意进行想象发挥,充分把握小说的审美意蕴和思想情感内涵。其四为读者就小说的内容安排和形式表达提出质疑、批判、否定等,从而进行反思性阅读,反向性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圣叹文字 妙处不传 《西厢记》文字 读者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