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与“诗”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唐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政 “以议政”
下载PDF
《大地》的“史”性和“诗”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春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4-121,共8页
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三部曲"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地》第一部中,"史"性和"诗"性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史"性使其拥有厚重的内容,"诗"... 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三部曲"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地》第一部中,"史"性和"诗"性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史"性使其拥有厚重的内容,"诗"性使其具备艺术魅力,二者的共同构成使作品获得持久生命力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史” “真实”
下载PDF
中国诗学本体流变论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书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本体 言志 言情 言灵
下载PDF
萧疏之美与中国电影色彩的诗画性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静 《华中学术》 2020年第1期257-265,共9页
孔孟儒家色彩观强调"绘事后素",老庄哲学奉"无为"为最高智慧。中国电影汲取了古典色彩美学的菁华,视萧疏、素净为至高追求。古代诗画中物象有限,意味无穷,以山岑、瘦水、流云、疏木为代表的形象备受青睐,形成意象... 孔孟儒家色彩观强调"绘事后素",老庄哲学奉"无为"为最高智慧。中国电影汲取了古典色彩美学的菁华,视萧疏、素净为至高追求。古代诗画中物象有限,意味无穷,以山岑、瘦水、流云、疏木为代表的形象备受青睐,形成意象合一的美学认知。"萧疏"之色氤氲出清逸冷寂的东方意境,常显影于中国电影中。本文通过对四个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枯淡之色、虚静之色、中性之色、寂寥之色等色之意蕴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方式,以厘清萧疏之色在画幅内有限空间与画幅外无限空间的双向维度上发出的诗画性影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疏 中国电影色彩
原文传递
欧美华人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的个性化话语
5
作者 宋晓英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生命移植的特殊经历使得欧美华人女性作家有着更多性别、文化、语言的敏感。这种敏感使她们的写作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和艺术感受,其穿透岁月的“诗”性回望、至诚求真的“挚”性写作与精辟冷静的“智”性表达共同构成一种个性化的话语方... 生命移植的特殊经历使得欧美华人女性作家有着更多性别、文化、语言的敏感。这种敏感使她们的写作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和艺术感受,其穿透岁月的“诗”性回望、至诚求真的“挚”性写作与精辟冷静的“智”性表达共同构成一种个性化的话语方式,给现代汉语写作增添了新鲜的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华人 自我书写 写作 “挚”写作 “智”写作
下载PDF
从《毛诗序》说开去
6
作者 谢晓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1-42,54,共3页
儒家诗教说对后世的创作和文艺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诗言志”、“诗缘情”、“前刺说”,历代文人、批评家、统治者各取所需 ,赋予这种诗教说诸多禁锢并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 ,“兴观群怨”是诗歌社会功能的全面总结。现代... 儒家诗教说对后世的创作和文艺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诗言志”、“诗缘情”、“前刺说”,历代文人、批评家、统治者各取所需 ,赋予这种诗教说诸多禁锢并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 ,“兴观群怨”是诗歌社会功能的全面总结。现代文人、批评家应赋予这种诗教说以新的内涵和意义 ,任何文学 ,包括诗歌 ,其创作及文艺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是尚真崇厚 ,“言志”、“缘情”融为一体 ,知人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序》 言志 前刺说
下载PDF
一部情理性、兼容性、诗质性并美之力作——王志清《王维诗传》特色论略
7
作者 李金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8-140,F0003,共4页
王志清是王维研究领域硕果甚丰的名家之一,新作《王维诗传》,在考索辨正的情理性、诗史互证的兼容性与语言表述的诗质性诸方面特色鲜明,破旧立新,贡献卓异。此部力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蕴含可贵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王维传》 情理 兼容 意义
下载PDF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诗化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从诗化艺术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所焕发出来的诗的韵味。结合典型实例,解读该部小说所蕴含的诗的音乐性、诗的修辞性、诗的象征性三大品质,从而论证该部作品是一部极富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佳作。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的音乐 的修辞 的象征
下载PDF
高蹈乎八荒之表 抗心乎千秋之间——康德、叔本华与《人间词话》
9
作者 佘德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受康德、叔本华等美学思想的影响,《人间词话》在寻求西方近代美学与中国诗学相契合方面作了最早有意且有益的尝试。它不仅拓宽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视野,在诗的质性规定、创作目的及创作规律等理论问题上亦不乏有别于中国传统诗论并趋近于... 受康德、叔本华等美学思想的影响,《人间词话》在寻求西方近代美学与中国诗学相契合方面作了最早有意且有益的尝试。它不仅拓宽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视野,在诗的质性规定、创作目的及创作规律等理论问题上亦不乏有别于中国传统诗论并趋近于西方近代美学的新颖而深邃的洞见。但由于历史及个人的原因,它也存在不少二律背反的矛盾现象乃至理论认识上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质规定 静观 目的 形式 意象 普遍有效 生发
下载PDF
唐代“凌波”“生尘”步态形塑及其诗画互文
10
作者 戴一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74,共11页
顾本《洛神赋图卷》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文字表述转译为女性优美步态图像化呈现,同时展现了洛神由水上移到陆地的态势。唐代出行图中女性形象描绘当承接了顾画女性步态特征,完成了从神女到人女的转变。唐代诗人从对表现主体选择和... 顾本《洛神赋图卷》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文字表述转译为女性优美步态图像化呈现,同时展现了洛神由水上移到陆地的态势。唐代出行图中女性形象描绘当承接了顾画女性步态特征,完成了从神女到人女的转变。唐代诗人从对表现主体选择和对“尘”的审美体认两方面对“凌波”“生尘”步态描绘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并与唐代出行图中的女性步态“互文”。“凌波”“生尘”对女性美的艺术表现,跨越了不同艺术品类,与社会风尚和时代审美趣味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赋图卷》 凌波 生尘 步态 画互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