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司马迁的“大历史”史观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留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大历史 究天人之际 自然史 历史观 《史记》 通古今之变 董仲舒 六家 社会史
下载PDF
司马谈与《史记》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高鑫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之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 ,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成文论作。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 ,是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不仅反映了司马谈的学术思想 ,而且也反映了司马谈的史学思...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之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 ,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成文论作。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 ,是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不仅反映了司马谈的学术思想 ,而且也反映了司马谈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史记》能成为千古不朽之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史记》 六家
下载PDF
先秦农家思想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森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9-56,共8页
先秦农家虽被史书列为十家之一,但因其成套著作遗失,因而后世论及者甚少,解放以来关于农家的论文也极寥寥。农家虽无专著流传,但它对我国农业发展曾有过巨大影响,其散见于典籍之中的论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而且其主要理论... 先秦农家虽被史书列为十家之一,但因其成套著作遗失,因而后世论及者甚少,解放以来关于农家的论文也极寥寥。农家虽无专著流传,但它对我国农业发展曾有过巨大影响,其散见于典籍之中的论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而且其主要理论沿用至今,尚在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对先秦农家的思想进行探索,应该成为整理古代思想资料的任务之一。 先秦农家,在汉初并未得到重视,因此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不及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家 农家 司马谈 古代思想 农业发展 发展水平 汉初 班固 史书 典籍
下载PDF
论司马谈由道而儒的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桐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2-107,共6页
论司马谈由道而儒的转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司马谈为西汉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两千年来学者们的一致看法。认真研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并考察司马谈在元光以后的行事,我认为司马谈在后期完成了由... 论司马谈由道而儒的转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司马谈为西汉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两千年来学者们的一致看法。认真研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并考察司马谈在元光以后的行事,我认为司马谈在后期完成了由道而儒的思想转变.讲清这一转变,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孔子作《春秋》 六家 《史记》 受命改制 《易传》 《易》 春秋公羊学 窦太后 思想转变
下载PDF
从《史记·循吏列传》看司马迁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海洋 陈永庆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司马迁 政治思想 循吏 《史记》 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 六家 法制思想 韩非子 与民争利
下载PDF
司马迁的侠义精神
6
作者 李世萼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司马迁 侠义精神 《史记》 游侠列传 人格理想 李长之 侠义思想 司马谈 《列子》 六家
下载PDF
精神、手法有同老子——读《韩非子·说林》
7
作者 杨旭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7-39,53,共4页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啻有《解老》、《喻老》以己意释五千言,而举凡论说均有与老子合者。老子无为,是为有为;韩子用世,以求胜人:择计为用,此其大同。难怪有人说:《老子》实兵家之书,《韩子》为策士之作。又,老子说理,取喻成譬,韩子论策,敷事成教,其手段盖有伺然者。由是,于太史公,遂服膺不已。 近读韩子《说林》,愚以为韩子意与老子合者,概有如有诸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太史公 手法 五千言 六家 《老子本义》 《随园诗话》 庄子 《史记》 马识途
下载PDF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再评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对司马迁及《史记》褒抑不一的众多评议中 ,尤以班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论断最为著名。先哲时贤 ,或认为班氏误将司马谈之言等同于司马迁之意 ,或以为司马氏父子价值取向不同 ,“黄老”“六经”异学 ,多持批评否定之态度。... 在对司马迁及《史记》褒抑不一的众多评议中 ,尤以班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论断最为著名。先哲时贤 ,或认为班氏误将司马谈之言等同于司马迁之意 ,或以为司马氏父子价值取向不同 ,“黄老”“六经”异学 ,多持批评否定之态度。尽管从汉武帝时代已经开始崇扬儒学 ,但黄老政治依然在社会诸方面保持强劲的影响。具体言及司马氏父子的思想价值取向 ,虽然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但总体而言 ,司马氏父子还是推崇“黄老”之学的。降至东汉时期 ,儒学完全占据政治统治地位 ,而这一变化正是班固批评司马迁及《史记》的主要动因。细绎班氏之语 ,从中寻觅两汉思潮变化的轨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班固 黄老 六经 价值取向 儒学 司马谈 六家
下载PDF
论墨家思想的要指“强本节用”
9
作者 武倩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2期95-96,共2页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对先秦至汉初诸子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总结与评价,指出了各家要指所在,将墨家思想的要指总结为"强本节用"。司马谈对墨家思想及要指的评判,不仅仅是从学术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治国角度出发而作出的...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对先秦至汉初诸子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总结与评价,指出了各家要指所在,将墨家思想的要指总结为"强本节用"。司马谈对墨家思想及要指的评判,不仅仅是从学术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治国角度出发而作出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家 墨家 强本节用 治国角度
下载PDF
1997年中国秦汉史研究综述
10
作者 孙家洲 邬文玲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8年第9期2-11,共10页
在几代学人的共同耕耘下,本年度的秦汉史研究,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一批选题新颖、质量上乘的学术论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应值得学术界共同珍惜的是,形成了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如官... 在几代学人的共同耕耘下,本年度的秦汉史研究,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一批选题新颖、质量上乘的学术论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应值得学术界共同珍惜的是,形成了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如官僚制度与政治文化研究步步深入,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综述 秦汉史 秦封泥 司马迁 地方行政制度 《史学月刊》 中国史研究 秦汉时期 六家 《西北大学学报》
原文传递
司马谈的先秦诸子学
11
作者 阎静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5-136,共2页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兼具学术、政治的双重意义,集中体现了其先秦诸子学的造诣。从学术上而言,它开创性地将先秦诸子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准确把握各家学说宗旨,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兼具学术、政治的双重意义,集中体现了其先秦诸子学的造诣。从学术上而言,它开创性地将先秦诸子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准确把握各家学说宗旨,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政治上而言,司马谈欲以道家融合百家,并推崇黄老之学,隐约其辞地反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六家 先秦诸子学
下载PDF
从古书体例辨“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12
作者 胡海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班固对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总体评价,因将司马迁与其父的思想混为一谈而颇受指摘。晚近学者以为,《史记》中表现了道家思想倾向,故有班说。但这种解释较为笼统。本文从古书体例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太史公自序... 班固对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总体评价,因将司马迁与其父的思想混为一谈而颇受指摘。晚近学者以为,《史记》中表现了道家思想倾向,故有班说。但这种解释较为笼统。本文从古书体例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太史公自序》承载着《史记》叙录的功能,并且是一篇以司马迁和司马谈为主要人物的合传。《论六家要指》一文具有"经说"体的结构特征,极有可能是司马氏父子的合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论六家要指》是《太史公自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它反映了汉初思想的总体状况和司马迁的家学渊源,是对《史记》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起点。所以,从古书体例来看,"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用在司马迁身上,不失为一个正确而又精当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古书体例 《太史公自序》 六家
下载PDF
《论六家要指》思想体系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
13
作者 李若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3-129,共7页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是一个综合创新的思想体系。在司马谈融摄五家的道德家整体思想图景中,万民居于最下之阴阳家层次,被天象与律令的主客观双重必然性所束缚,此即秦汉墓葬中大量日书与律令同出的思想史意义。百官居于中层之儒墨层次,...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是一个综合创新的思想体系。在司马谈融摄五家的道德家整体思想图景中,万民居于最下之阴阳家层次,被天象与律令的主客观双重必然性所束缚,此即秦汉墓葬中大量日书与律令同出的思想史意义。百官居于中层之儒墨层次,实则整合荀墨,既以天人相分破阴阳家之天象必然性,但又以荀子之顺天合墨子之敬天明鬼,以兼摄阴阳家,神道设教。君则居于最上之名法层次,执道生法,治吏不治民。汉代以来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核心,实际上是司马谈融摄五家的道德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六家 道德家 融摄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大历史”史观
14
作者 黄留珠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大历史 究天人之际 历史观 《史记》 自然史 六家 社会史 董仲舒 通古今之变
下载PDF
浅谈《论六家要指》对司马迁学术融通思想的影响
15
作者 姚雪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7-88,共2页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对司马迁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史记》 六家 学术融通思想
下载PDF
谈司马迁道家思想的进步性
16
作者 李世萼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36-44,共9页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司马迁的思想中,道家思想占有主导的地位,正如白寿彝同志所说;“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其主导思想则是道家思想”。不过,司马迁的道家思想并不等同于老庄思想,而有他自己的独特性,...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司马迁的思想中,道家思想占有主导的地位,正如白寿彝同志所说;“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其主导思想则是道家思想”。不过,司马迁的道家思想并不等同于老庄思想,而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体现着他思想的进步性。司马迁道家思想的进步性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其思想实质、处事为人方面,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道家思想 刘邦 进步性 项羽 《史记》 陈平 张良 汉武帝 六家
下载PDF
和──中华文化的生机
17
作者 张俊相 《华夏文化》 1994年第3期13-14,共2页
和──中华文化的生机张俊相和,指不同因素的统一。与和相反的是同,同,指相同因素的统一。中国古代哲人多尚和而鄙同,认为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而同则只能毁弃事物,其中有深刻的辩证意识。与此相应,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也是... 和──中华文化的生机张俊相和,指不同因素的统一。与和相反的是同,同,指相同因素的统一。中国古代哲人多尚和而鄙同,认为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而同则只能毁弃事物,其中有深刻的辩证意识。与此相应,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也是和而不同的。这可以追溯到三代及其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艺文志 儒家 六家 百家争鸣 不同流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而不同 道家 内圣外王之道
下载PDF
简评《明儒学案》研究中的两种观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贵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78-80,共3页
本文搜检资料,对流行的两个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明儒学案》一书,在内容上仅限于明代理学,算不上“完善的学术史”;在体例上,学案体最迟在宋代即已出现,黄宗羲正是在各种学术史体例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使之完善,提出了“学案体”这... 本文搜检资料,对流行的两个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明儒学案》一书,在内容上仅限于明代理学,算不上“完善的学术史”;在体例上,学案体最迟在宋代即已出现,黄宗羲正是在各种学术史体例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使之完善,提出了“学案体”这一本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案 本语 明代理学 史体 继灯录 六家 圣学宗传 学术史研究 释普济 申培公
下载PDF
司马迁父子思想异同之剖析
19
作者 朱枝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55-59,共5页
司马迁父子的思想观点是相通的,还是截然相反的?历代评论者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没有作出完全符合司马迁父子思想实际,令人满意的回答。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深入的分析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一、历代对司马迁父子思想的评论司马迁撰《史记》... 司马迁父子的思想观点是相通的,还是截然相反的?历代评论者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没有作出完全符合司马迁父子思想实际,令人满意的回答。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深入的分析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一、历代对司马迁父子思想的评论司马迁撰《史记》,成而“藏之名山”,到汉宣帝时,才由其外孙祖述其书,公诸于世。此书一问世,即遭到一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与批评。最早的要算是扬雄,认为“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迄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见《汉书·扬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非颇谬 太史公 汉武帝时代 《太史公自序》 封禅书 历代学者 六家 立身行道 修旧起废 令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