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非一事辨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宏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2,共9页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qu...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入蜀,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蹻 庄豪 夜郎
下载PDF
蜀、蜀锦、蜀江的含义及其源流考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君平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1-3,8,共4页
介绍了蜀、蜀锦、蜀江的含义并对其源流进行了探讨和考析,指出日本收藏的蜀江锦即是来自中国四川成都的蜀锦。
关键词 丝绸
下载PDF
说甲骨文中的蜀国地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勇 《殷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0-12,51,共4页
甲骨文中的“蜀”,学者多谓此即古代巴蜀之蜀。然四川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与中原相距遥远,殷商时代考古文化面貌亦与中原相异,不像是甲骨文中与殷商王朝联系颇为紧密的蜀方国。通过对文献和商周甲骨金文的深入研究表明,殷周甲骨金文所见... 甲骨文中的“蜀”,学者多谓此即古代巴蜀之蜀。然四川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与中原相距遥远,殷商时代考古文化面貌亦与中原相异,不像是甲骨文中与殷商王朝联系颇为紧密的蜀方国。通过对文献和商周甲骨金文的深入研究表明,殷周甲骨金文所见之蜀当在今河南长葛市,与四川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并非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望 长葛
下载PDF
五尺道即石牛道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宏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道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 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道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中入蜀道路,也就是汉以降所称的"石牛道"、"金牛道"。川、滇二省相关的考古发掘资料,也能为本文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结论可使西南古史研究中的某些谜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尺道 石牛道秦 褒斜道
原文传递
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学认知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子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3-27,共5页
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历史文献较早定义的"天府",为秦的崛起和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基础。秦人和蜀人合作开通蜀道这一重大的历史贡献,值得中国古代交通... 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历史文献较早定义的"天府",为秦的崛起和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基础。秦人和蜀人合作开通蜀道这一重大的历史贡献,值得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者关注。蜀道交通体系具有完备的构成,集聚着诸多伟大发明,承载了丰厚的历史信息。蜀道因此可以看作包容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交通线路。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应当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 统一 交通 文化
下载PDF
论蜀绣文化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昌明 《文史杂志》 2013年第2期6-9,共4页
蜀绣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绣的“蜀”,是古时对川西平原的称呼;蜀绣的“绣”,即是用丝绒或丝线在布帛上刺成花纹图案。所谓“蜀绣”,概言之,即是在蜀地所特有的刺绣技术和活动,它也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 蜀绣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绣的“蜀”,是古时对川西平原的称呼;蜀绣的“绣”,即是用丝绒或丝线在布帛上刺成花纹图案。所谓“蜀绣”,概言之,即是在蜀地所特有的刺绣技术和活动,它也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蜀绣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华阳国志》中,就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华阳国志》 川西平原 花纹图案 刺绣品 丝线
下载PDF
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绍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89,共4页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系的民族,而“越”是指濮越族系的民族。“西南夷”中的氐羌族系与现今的藏缅语族有关,濮越族系与现今的壮侗语族有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基本没有改变,即今西南地区除了苗瑶语族的民族外,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民族基本上仍是当地的主要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 地望 民族
下载PDF
《牧誓》蜀、濮地望新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书灿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重新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周原甲骨卜辞之"蜀"即《牧誓》之蜀,西周初年其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牧誓》之濮,西周金文中屡见,根据专家研究,即南国子,西周初年濮族大致位于楚、豫之间江汉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誓》
下载PDF
试论菱形眼睛形象为蜀族族徽
9
作者 冉宏林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菱形眼睛形象器物目前只见于古蜀地区,在三星堆遗址的祭祀用器中常见于祭司或神职人员的小腿部,所在位置较为固定,加之菱形眼睛形象与眼睛崇拜密切相关,且与“蜀”字含义高度吻合,据此可将菱形眼睛形象视为蜀族族徽。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铜菱形眼形器 祭祀 族徽
原文传递
一个应当纠正的历史错误——关于刘备“汉”政权被篡改为“蜀”的内幕及其还原历史真实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三国时期的历史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历史。人们习惯将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分别称为魏、蜀、吴;或者是曹魏、蜀汉、孙吴。影响很大的90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让刘备的人马扛着“蜀”字大旗跑来...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三国时期的历史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历史。人们习惯将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分别称为魏、蜀、吴;或者是曹魏、蜀汉、孙吴。影响很大的90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让刘备的人马扛着“蜀”字大旗跑来跑去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称谓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魏、吴分别是曹氏政权和吴氏政权的国号,而刘氏政权的国号是“汉”而非“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氏政权 历史 刘备 《三国演义》 还原 内幕 篡改
下载PDF
蜀鸡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广宏 《文史杂志》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说文》 《毛传》 《诗》 字形
下载PDF
益州战略与吴蜀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金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益州战略是孙权鼎足江东、图取天下的重要战略,也是刘备跨有荆益、谋取天下的基本战略。赤壁之战一结束,孙、刘均着手实施益州战略,围绕着略取益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由于复杂的三国政治、军事、地理形势等因素的作用,孙... 益州战略是孙权鼎足江东、图取天下的重要战略,也是刘备跨有荆益、谋取天下的基本战略。赤壁之战一结束,孙、刘均着手实施益州战略,围绕着略取益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由于复杂的三国政治、军事、地理形势等因素的作用,孙吴基于国力与联盟的考虑,默许刘备集团占据益州,但要求以取得荆州作为补偿,双方终于爆发了以形式为荆州之争而实质为益州之争延续的军事斗争。夷陵之战后,吴蜀立足现实,各自修正了立国方略,重新建立联盟关系,形成了新型益州战略。这一新型益州战略充满矛盾和统一,给吴蜀关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战略 关系 三国
下载PDF
释“蜀”、“叟”:三星堆柱目人铜面像的解谜(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清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用新的“文字考古”方法 ,考出“蜀”“叟”字的“古文” ,并接合古籍中的“文字资料”考证古蜀人蜀地的变迁史 。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青铜人面像 “叟” 文字考古 文化 甲骨文
下载PDF
略论诸葛亮的法治—廉政思想及其成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席萍安 《文史杂志》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诸葛亮 法治 廉政思想 中国 官员考核
下载PDF
韦庄入蜀仕蜀考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世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韦庄于乾宁四年奉使入蜀,后仕蜀为掌书记,前蜀时,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他的一生行迹基本清晰,但其入蜀仕蜀的情形各本记述有异。结合韦庄的诗歌创作及相关史实考辨,韦庄仕蜀并非出于本心。
关键词 韦庄 应聘 羁留 王建
下载PDF
“蜀”“蚕丛”“青铜立人”新释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晓斧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甲骨文“蜀”字,上部目是蚕丛的面部特征,下部虫是蚕丛的身份特征。用“虫”称蜀并非对蜀人的贱称。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应是饕餮,蜀人称之为“抖”。青铜大立人亦是蚕丛形象。
关键词 蚕丛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关系
下载PDF
从“蜀”和“蜀道”试论李白《蜀道难》之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昌林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33-39,共7页
李白《蜀道难》源与流研究,是当代李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地理学上的蜀道为基础,从交通发展史角度来看,《蜀道难》的诞生源于传统的"蜀"的地域观念的认同以及对蜀道交通发展史实的肯定。
关键词 李白《道难》
下载PDF
魏蜀吴襄阳争战论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新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襄阳
下载PDF
三国·蜀经学发展考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运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90,共6页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师承融合今古文之经学;经学特点以今文为主,多元并存;经学发展由鼎盛走向衰微,由一元走向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发展 渊源 特点
下载PDF
简论巴蜀僚人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家烈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53,共7页
"賨"人即"板楯蛮",亦即"渝州蛮",与"僚人"同源於"濮人"族系。成汉政权,实为流民中的賨人所建。《晋书》所载,李特"其先廪君之苗裔也"实为史误。"引獠入蜀"。确... "賨"人即"板楯蛮",亦即"渝州蛮",与"僚人"同源於"濮人"族系。成汉政权,实为流民中的賨人所建。《晋书》所载,李特"其先廪君之苗裔也"实为史误。"引獠入蜀"。确系一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以至史不绝书。但谓"蜀本无獠",是李寿"引獠入蜀"后蜀地方有"僚人"之说不确,且自牂牁引入的僚人,不仅进入蜀地,而是广布於巴蜀大地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僚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