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6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 被引量:223
1
作者 曹现强 李烁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18-28,共11页
"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 "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获得感"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重中之重,以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为保障。"获得感"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破口,解决了发展质量、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问题。"获得感"是发展、改革的动力源。推动包容性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提高公民"获得感"三个不同层面但又紧密相关的途径:发展是前提,改善民生是主要内容,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获得感"落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全面深化改革 共享 包容性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 被引量:194
2
作者 王浦劬 季程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颖(概念)工具,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在我国权威文本的原初语境中,"获得感&q...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颖(概念)工具,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在我国权威文本的原初语境中,"获得感"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正价值和人民收益考量等主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凝练表达,本文据此定义"获得感"的内涵。之后镜鉴"相对剥夺感"理论的比较研究路径,按照来源,将"获得感"区分为空间维度的"横向获得感"与时间维度的"纵向获得感",并基于2004/2009/2014年全国公民价值观与1991/1996/2000国际社会公正项目调查数据,给出了"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纵向获得感"的测量方案。实证研究显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民的"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纵向获得感"在10年之内都在稳步上升,并呈现"纵向获得感">"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的稳定模式。显然,这一模式有助于理解供给不平衡的转型社会为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同时,人民的"横向获得感"呈现差序格局,集中表现为与亲近群体比较的高"横向获得感"、与陌生群体比较的低"横向获得感"。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与日本两国人民"横向获得感"分布的相似性,原因可能在于儒家文化圈的影响。最后,趋势分析在排除世代更替影响因素后,确认各出生世代人群"获得感"都在稳步提高,最终使社会整体"获得感"水平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横向获得 纵向获得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0
3
作者 文宏 刘志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共18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可持续增长,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发展趋势与区域差距,基于对获得感内涵...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可持续增长,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发展趋势与区域差距,基于对获得感内涵的界定,细分不同维度的获得感,利用CSGS调研数据,对我国人民获得感进行时序比较。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获得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维度的获得感呈现复杂的态势,人民获得感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要实现人民获得感的有效增长,需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主要矛盾 趋势 差距 时序比较
下载PDF
“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28
4
作者 张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02-407,共6页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求务实,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真正实惠。要实事求是地解释"获得感",就要从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得到满足的社会认知角度理解"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好现实问题并规避社会的物化现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获得感",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实事求是
下载PDF
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17
5
作者 谭旭运 董洪杰 +1 位作者 张跃 王俊秀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5-217,M0007,共24页
获得感是检验社会发展成果、评价社会治理成效和民众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本文基于CSS 2013数据库,探索获得感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共享五维度的获... 获得感是检验社会发展成果、评价社会治理成效和民众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本文基于CSS 2013数据库,探索获得感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共享五维度的获得感概念结构,证实了获得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探索获得感概念结构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有利于确定获得感指标和编制测量工具,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政策的制定和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生活满意度 获得共享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 被引量:116
6
作者 黄冬霞 吴满意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2,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主要由心理层面的获得感、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和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主要由心理层面的获得感、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和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其形成机理包括"期望——参与——满足——认同"的内生机制和"期望——整合——优化——共建"的外生机制,是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深度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 内涵 构成 形成机理
原文传递
获得感是社会发展最优衡量标准——兼评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13
7
作者 郑风田 陈思宇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6-17,共12页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这个较为新颖的词汇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中央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群众讨论的焦点。本文...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这个较为新颖的词汇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中央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群众讨论的焦点。本文多角度分析论述为什么获得感是最优的社会发展衡量标准,并分析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异同,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等。同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道路,对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幸福 包容性发展 剥夺
下载PDF
如何测量“获得感”?——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例 被引量:81
8
作者 吕小康 黄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获得感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对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与基本权益的普惠性的一种主观体验。以时间节点和参照群体为参照,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维度进行中国社会整体上的获得感测量,... 获得感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对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与基本权益的普惠性的一种主观体验。以时间节点和参照群体为参照,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维度进行中国社会整体上的获得感测量,是一种可行的路径。以2006至2015年间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中的纵向比较题为例,说明基于纵向比较的获得感测量模式,将之归结为个人发展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公正感和政府工作满意度四个维度,发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获得感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今后的研究可利用其他数据并建构不同维度进一步探索获得感的测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社会心态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下载PDF
实际获得、公平认知与居民获得感 被引量:72
9
作者 黄艳敏 张文娟 赵娟霞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59,共11页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发获得感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获得感对于收入的响应服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印证了现实困境中获得感的"钝化"效应;社会地位流动通过双重渠道作用于获得感;公平认知框架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存在诱导效应。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的生成也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基础触发路径与认知诱导路径下实际获得与公平信念的交互作用,形成获得感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实际获得 公平认知 定序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0
10
作者 周海涛 张墨涵 罗炜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9,共6页
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4万余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学生群体在参与机会、认同程度、满足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城乡学生在成就水平感知上有显著差异;学生获得感与学习力高度相关。学生情绪适应性与参与机会相关... 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4万余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学生群体在参与机会、认同程度、满足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城乡学生在成就水平感知上有显著差异;学生获得感与学习力高度相关。学生情绪适应性与参与机会相关度最高,学习实力与认同程度相关度最高,学习动力与成就水平、满足状况相关度最高。建议民办高校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帮扶家庭经济条件稍差学生,调适城镇学生成就目标设定,着力改善学生的满足状况,全面增强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 获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0
11
作者 王恬 谭远发 付晓珊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32,共13页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均得分为61.84分;同时,居民获得感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重庆市居民获得感最高,平均得分达到68.13分,广东省居民的获得感最低,平均得分仅为55.12分。东部和东北地区除了广东省、天津市和辽宁省外,其他地区居民的获得感超出中部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2)获得感因群体而异,个人的阶层状况、家庭收入、年龄、户口、民族、健康、政治面貌、工作和子女数量影响居民获得感的高低,这说明以“共享”为发展理念之一的发展方式还需深化。(3)居民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幸福感,但幸福感主观性强,容易掩盖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在不同群体间分配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幸福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人获得感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董洪杰 谭旭运 +1 位作者 豆雪姣 王俊秀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8-473,共6页
获得感是一个具有心理内涵与时代特色的新生概念。为了探究获得感的结构内涵,通过自由联想法形成量表的初始项目,先后进行两次预测并根据结果修订量表。然后对量表进行正式施测并检验其信效度,同时采用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幸福倾向... 获得感是一个具有心理内涵与时代特色的新生概念。为了探究获得感的结构内涵,通过自由联想法形成量表的初始项目,先后进行两次预测并根据结果修订量表。然后对量表进行正式施测并检验其信效度,同时采用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幸福倾向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的获得感是个体对获取自身需求满足的内容、实现途径与所需条件的认知评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包括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和获得分享五个维度。信效度分析表明,编制的中国人获得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用于相关的社会心理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获得结构 获得量表
下载PDF
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被引量:68
13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8,共5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归宿,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其战略意义是确保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归宿,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其战略意义是确保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路径是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根本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全面小康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安排 获得
原文传递
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被引量:66
14
作者 程仕波 熊建生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6,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教育对象对自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获得的精神利益及其对该获得内容的积极主观体验。其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第一,获取: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精神利益;第二,映射:得到的精神利益与自身心...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教育对象对自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获得的精神利益及其对该获得内容的积极主观体验。其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第一,获取: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精神利益;第二,映射:得到的精神利益与自身心理预期的关联;第三,行动:得到的精神利益与客观现实的契合检验。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可以通过促进优质供给与主动求取的双边互动,促成努力发掘与预期调节的内外贯通以及久久为功与机制托底的刚柔并济三种方式来努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 生成过程 提升方式
原文传递
民生公共服务的国民“获得感”:测量与解析——基于MIMIC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5
15
作者 阳义南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37,189,共22页
目前还缺少测量人民"获得感"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论文使用CGSS2013年数据,从便利性、充足性、普惠性、均等性四个方面测量了8项民生公共服务带给民众的"获得感"。全国简单均值2. 98、加权因子值9. 54,只... 目前还缺少测量人民"获得感"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论文使用CGSS2013年数据,从便利性、充足性、普惠性、均等性四个方面测量了8项民生公共服务带给民众的"获得感"。全国简单均值2. 98、加权因子值9. 54,只有最大值的60%。这说明民众"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MIMIC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体、基本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教育等7项民生公共服务的供给短板对"获得感"的影响显著为负,短板每增加1分,获得感将分别降低0. 75%、0. 53%、0. 50%、0. 41%、0. 33%、0. 23%、0. 23%。收入增长能带来更高的"获得感",高收入、低收入群体的民生服务"获得感"更高,但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相对更低;社会公平、机会公平对"获得感"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增强"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民生 幸福 获得 社会保障
下载PDF
民众获得感“钝化”的成因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63
16
作者 辛秀芹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很多人却感觉不到获得感的提升,即出现了获得感"钝化"问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 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很多人却感觉不到获得感的提升,即出现了获得感"钝化"问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呈阶梯状层级分布。我们可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分析获得感"钝化"的原因。从增加实实在在的获得、保护相对公平感、建立人民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增强社会认同等方面入手,化解获得感"钝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钝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下载PDF
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分析——基于6省市的调查 被引量:63
17
作者 孙远太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1,共4页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获得 影响分析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 被引量:58
18
作者 王易 茹奕蓓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出,体现了对教育对象实际获得和主观感受的关注。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着力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出,体现了对教育对象实际获得和主观感受的关注。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着力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把握"教"与"学"的需求共契,推进"供"与"需"的双边参与,发挥"得"与"感"的同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 内在需要 实际获得 主观体验
原文传递
以大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被引量:58
19
作者 房广顺 李鸿凯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2期56-61,共6页
增强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课程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握好四个重要维度,即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使学生学有所得... 增强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课程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握好四个重要维度,即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聚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体验过程的培育引导,积极构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范式,主动开发和拓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获得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测量与现状——兼论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57
20
作者 郑建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103,127,128,共17页
美好生活是个体基于一定生活标准对其当下生活状态所形成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结果,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群众的主导需求。本研究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测量人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核心变量指标,开发和编制了测量中... 美好生活是个体基于一定生活标准对其当下生活状态所形成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结果,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群众的主导需求。本研究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测量人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核心变量指标,开发和编制了测量中国公民美好生活感知的调查问卷;并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201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对美好生活感知的评价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在各分量表及具体维度的得分比较上,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同时,有关“三感”关系的模型检验结果还发现:获得感是幸福感形成的重要基础,安全感同时发挥了中介和调节的影响作用,在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扮演了“连接器”和“催化剂”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获得 安全 幸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