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论”,寻觅“自然与人的和谐” 被引量:9
1
作者 林俊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8,共5页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有关论述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 ,根据分析对传统的“天人合一论”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关键词 “天合一论” 自然 和谐
下载PDF
《大象》 西双版纳的生命史诗与当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2
作者 张薇 《人与自然》 2024年第8期120-120,F0003,共2页
2024年1月,杨志军长篇小说《大象》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和新星出版社出版。杨志军通过书写人与大象、大象与自然、自然与人、人与人的生命史诗,展现了漫长艰难的人性救赎与求索“人之为人”的理想之旅,从西北到西南纵横数千里,从青藏高原... 2024年1月,杨志军长篇小说《大象》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和新星出版社出版。杨志军通过书写人与大象、大象与自然、自然与人、人与人的生命史诗,展现了漫长艰难的人性救赎与求索“人之为人”的理想之旅,从西北到西南纵横数千里,从青藏高原走到青岛海洋,如今跋涉在云南雨林,穿行在北回归线,杨志军绘就了一幅“人”的精神长卷。《大象》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小说,更是一部重建当代人文精神的扛鼎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星出版社 扛鼎之作 当代文精神 之为 北回归线 自然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下)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孔阳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6期11-17,共7页
(三)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什么对象能够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呢?我们说,整个大千世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都是人类的对象。它们都是马克思说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或者“自然的人化”。这不是说,自然化成了人,或... (三)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什么对象能够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呢?我们说,整个大千世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都是人类的对象。它们都是马克思说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或者“自然的人化”。这不是说,自然化成了人,或者人化成了自然,而只是说,自然与人发生了关系,打上了人的烙印,著上了人的色彩,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力量对象化 自然 自然 自然 马克思 对象世界 自然现象 自然 社会现象 自然
下载PDF
风景之死——1990年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与自然 被引量:6
4
作者 傅元峰 《扬子江(评论)》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我真是有种绝望,我们这种人总归是回不到自然去了,我们老是说回归自然,这口号正说明我们和自然的距离。"这种极端无奈的情绪出自一位女作家,她继承的叙事血统里,有上辈人在红色审美系统中感受到的人和自然的割裂,她自身则经... "我真是有种绝望,我们这种人总归是回不到自然去了,我们老是说回归自然,这口号正说明我们和自然的距离。"这种极端无奈的情绪出自一位女作家,她继承的叙事血统里,有上辈人在红色审美系统中感受到的人和自然的割裂,她自身则经历了80年代诗性救赎的幻灭和90年代物质主义大潮中诗性自然的再度沦陷。这句话包含着对自身境况的忧思,但更多的是关于自然之死的深度绝望。红色审美系统在80年代已经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失去了往昔的喧哗,但它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所有审美领地的控制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后现代性 诗性特征 中国文学 意识形态 自然 审美 物质主义 文化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与柳宗元、刘禹锡论自然与人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鄂培 竺士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32-39,共8页
本文对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脉络及其两个基本理论模式(孟子的天人合一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观)作了论析,作者认为,如能将天人合一观和“明于天人之分”观两者综合起来,建立一个“天人合一”———“明于天人之分”新的天(... 本文对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脉络及其两个基本理论模式(孟子的天人合一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观)作了论析,作者认为,如能将天人合一观和“明于天人之分”观两者综合起来,建立一个“天人合一”———“明于天人之分”新的天(自然)人观,这或许将是从宏观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道德普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柳宗元 中国古代哲学 “天” 之分 自然 刘禹锡 荀子 “天合一”思想
原文传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信息中心、指挥中心
6
作者 王振军 +1 位作者 周涵滔(摄影) 杨超英(摄影) 《当代建筑》 2024年第8期34-36,共3页
本项目凭借其所处的显赫位置和本身具备的重要枢纽功能,成为新机场区域内仅次于航站楼的、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设计试图用“信息链”的概念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信息中心(ITC)与指挥中心(AOC)连接起来,将技术、自然与人结合起来,向大家展... 本项目凭借其所处的显赫位置和本身具备的重要枢纽功能,成为新机场区域内仅次于航站楼的、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设计试图用“信息链”的概念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信息中心(ITC)与指挥中心(AOC)连接起来,将技术、自然与人结合起来,向大家展示出该建筑智能、有机、人文的特性,以及大气、理性、质朴、可靠的建筑“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中心 指挥中心 信息链 机场区域 自然 航站楼 枢纽功能
下载PDF
寓居自然 井原俊之访谈录
7
作者 井原俊之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5期101-102,共2页
id+c:请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创立的COCHI建筑事务所。井原俊之:COCHI建筑事务所创立于2014年,目前设有设计部和木工部2个职能部门,并有4名设计师、1名木工和1名财务行政人员。虽然公司规模并不大,但所有员工各司其职,长时间的共同协作,... id+c:请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创立的COCHI建筑事务所。井原俊之:COCHI建筑事务所创立于2014年,目前设有设计部和木工部2个职能部门,并有4名设计师、1名木工和1名财务行政人员。虽然公司规模并不大,但所有员工各司其职,长时间的共同协作,更磨合出彼此之间的融洽和信任。事务所的企业理念是将建筑作为纽带,将自然与人、建筑联系起来,以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理念 建筑事务所 自然 财务行政 各司其职 木工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城市湿地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翔 《中国商界》 2008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它的景观规划也就显的尤其的重要。好的城市湿地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湿地只有在生态保护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开发才能成为真正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景...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它的景观规划也就显的尤其的重要。好的城市湿地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湿地只有在生态保护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开发才能成为真正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景观。优秀的城市湿地景观能够反映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文化、美学价值,有明显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质与生态多样性特质,能激发人们的历史感及空间美感,是最具魅力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湿地景观 生态基础设施 自然 自然生态 文化特质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美学价值 旅游资源 历史感 空间美感 景观规划 和谐统一 地域特征 性特质 开发
下载PDF
孟荀互补的天人观——自然与人关系的最佳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曲爱香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18,26,共6页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 ,强调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思想 ,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由于二者的互补性 ,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 ,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一...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 ,强调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思想 ,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由于二者的互补性 ,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 ,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即把改造自然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既不能片面强化人对自然的索取 ,又不能停止生产 ,以此建立起人与自然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自然
下载PDF
自然与人的神性感应——满都麦与普里什文生态文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晓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里什文对自然“亲人般关注”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时空,体现出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和生态道德,开启了各自民族生态文学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都麦 普里什文 自然 生态文学 工业批判 爱的救赎
下载PDF
状游西部 宾利汽车中国2023非凡之旅
11
作者 安睿轲 《汽车之友》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大漠黄沙披锦绣长河日落起烟波。自古以来,中国西北的荒漠一直是诗人笔下灵感的源泉,不仅仅源于黄沙之上那份亘古的孤独,更发自于古人在恶劣环境下书写的浪漫,在看似人类的禁区中,其实蕴藏着自然与人的独特相处之道。从古至今在这里留... 大漠黄沙披锦绣长河日落起烟波。自古以来,中国西北的荒漠一直是诗人笔下灵感的源泉,不仅仅源于黄沙之上那份亘古的孤独,更发自于古人在恶劣环境下书写的浪漫,在看似人类的禁区中,其实蕴藏着自然与人的独特相处之道。从古至今在这里留下的痕迹,都是融入自然的非凡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处之道 自然 融入自然 黄沙 恶劣环境
原文传递
自然与人居的艺术交响——世界奇特的城市
12
《中华手工》 2023年第11期72-74,共3页
你最喜欢哪座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因为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底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各地奇特的城市,体会不同的人文风情。请看这张图,它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会——拉普拉... 你最喜欢哪座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因为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底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各地奇特的城市,体会不同的人文风情。请看这张图,它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会——拉普拉塔,你看,它像不像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为什么有这样方正的布局呢?这就要从拉丁美洲被殖民开始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情 拉普拉塔 文环境 城市气质 自然 拉丁美洲 阿根廷
下载PDF
假山之假 环秀山庄假山画意下的掇山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文康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91,共13页
一假山之“假” 作为传统文人在造园实践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园林叠山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互通的理想山水。童离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讲到:“石难固定而具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叠之巧,盖半天然、半人工之物也。”这样一种介于人工... 一假山之“假” 作为传统文人在造园实践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园林叠山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互通的理想山水。童离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讲到:“石难固定而具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叠之巧,盖半天然、半人工之物也。”这样一种介于人工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物是对自然的超越,它所指向的是文人心中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明代王世贞在《弁山园记》中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山 环秀山庄 自然 画意 江南园林 传统文 王世贞 山水
原文传递
乐山净土
14
作者 陆辞 《中国宝玉石》 2023年第5期96-97,共2页
设计旨在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山峦的曲线层叠和部分不抛光的设计代表了自然山景的层次和悠然之美。与之相对,黄金部分采用了抽象的直线线条,与山峦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坚韧,以使整体设计更符合现代审美。这种对比同时也具有线条的呼... 设计旨在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山峦的曲线层叠和部分不抛光的设计代表了自然山景的层次和悠然之美。与之相对,黄金部分采用了抽象的直线线条,与山峦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坚韧,以使整体设计更符合现代审美。这种对比同时也具有线条的呼应,创造了和谐的美感。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审美的表现,更是对生命和情感的诗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表达 和谐共生 自然 整体设计 现代审美 鲜明对比
下载PDF
门的文化符号研究
15
作者 张芳 《炎黄地理》 2023年第5期16-18,共3页
最初,门以其防卫功能受到人们的关注,门是人在自然界中建立自我保护的一种屏障,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强调自然与人统一的文化观念和“比兴”思维的诗学传统的影响下,门超越了实体的物质功能,有了丰富的文化意味,门的书写中融入了人回归... 最初,门以其防卫功能受到人们的关注,门是人在自然界中建立自我保护的一种屏障,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强调自然与人统一的文化观念和“比兴”思维的诗学传统的影响下,门超越了实体的物质功能,有了丰富的文化意味,门的书写中融入了人回归童年纯真美好的集体无意识。门对空间进行划分,提醒人们时间、空间的转变,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门将空间进行分割,成为自我和世界区分的一种标志。而门的开关的基本特征,成为与主体精神心态相呼应的一种象征,开门与主体接纳万物、开放的心态对应,闭门与主体的退居自守、与世隔绝对应,门的状态是“心灵”和“宇宙”关系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味 自我保护 集体无意识 文化符号 诗学传统 类智慧 自然 心理体验
下载PDF
有效学术评价的前提:自然与人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於兴中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1,共3页
学术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牵涉所做研究的水平高低及其重要性。一项研究可能具有以下几种价值。第一是思想价值,即所做的研究是否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这一层次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第二是学术价值。针对某一个概念,某一个... 学术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牵涉所做研究的水平高低及其重要性。一项研究可能具有以下几种价值。第一是思想价值,即所做的研究是否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这一层次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第二是学术价值。针对某一个概念,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种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自然 思想价值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西湖飞东峰的石窟艺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伯敏 《文物》 1956年第1期22-26,共5页
杭州西湖,固以湖山的秀丽优美著称,环湖诸山的石窟造像,也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些凿刻在巉岩石壁间的造像,虽然遭到长时期自然与人为的毁坏,但仍有不少遗像至今犹保存完好。这是古代雕塑家辛勤创造的业迹,是中国雕塑史上不... 杭州西湖,固以湖山的秀丽优美著称,环湖诸山的石窟造像,也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些凿刻在巉岩石壁间的造像,虽然遭到长时期自然与人为的毁坏,但仍有不少遗像至今犹保存完好。这是古代雕塑家辛勤创造的业迹,是中国雕塑史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西湖的石窟造像艺术,在年代与数量上,固然不及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但作为研究中国五代、宋、元时期造像艺术来说,仍有重要的价值,是应该予以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造像艺术 杭州西湖 五代 元代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自然 作品 宋代
原文传递
风景本身就是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铮 《艺苑》 2006年第11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自然风景 摄影家 摄影作品 当代景观 风光摄影 亚当斯 自然 城市景观 自然
下载PDF
对自然的歌唱与冥想——论张炜散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亚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一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融入野地》开篇之首就以宣言式的语声透露了张炜的情绪及其精神与价值的立场,而这又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取向。“野地”是张炜对城市之外土地的称呼,意在标示与“被修饰过的”一... 一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融入野地》开篇之首就以宣言式的语声透露了张炜的情绪及其精神与价值的立场,而这又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取向。“野地”是张炜对城市之外土地的称呼,意在标示与“被修饰过的”一词的对立。从张炜散文整体创作倾向来看,这个“野地”即是相对于城市文明而言的“大自然”。对自然与人的思考似乎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他的创作,成为他默想、回忆与追溯的对象,成为他时而柔情似水时而长歌当哭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散文 《融入野地》 “大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 生世界 生命感觉 自然 成年 创作取向 创作倾向
下载PDF
自然图景的人学意旨及生态重建——“我们需要怎样的自然观”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小青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秉承知识论思维而对自然的认识构成自然图景。然而自然观念作为人对自然的抽象,总是人基于现实生存的自然经验和体悟,是人的主体性明晰的表现。自然观念的主体性必定通过生存于现实的具体人的体验,即一种个性化得以表现,因此自然图景蕴... 秉承知识论思维而对自然的认识构成自然图景。然而自然观念作为人对自然的抽象,总是人基于现实生存的自然经验和体悟,是人的主体性明晰的表现。自然观念的主体性必定通过生存于现实的具体人的体验,即一种个性化得以表现,因此自然图景蕴涵着对人性的眷顾和人性的理解。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将使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有着更多的人类内涵,并表现为一种生态自然观念确立和实践时,自然图景才真正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图景 自然 神秘自然 神圣自然 机械自然 生态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