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5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被引量:299
1
作者 徐勇 赵德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qu...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三个自我";第二阶段是以建制村为基础规范规制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四个民主";第三阶段是建制村以下内生外动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有效实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村民自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村民自治 实现形式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被引量:190
2
作者 郁建 兴任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74,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是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边界和保障,德治是较高追求,德治以自治与法治为基石,并对自治与法治形成有力补充。"三治"各有侧重,有优先次序,但更需... 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是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边界和保障,德治是较高追求,德治以自治与法治为基石,并对自治与法治形成有力补充。"三治"各有侧重,有优先次序,但更需要同时发力、交织前进,以能发挥"三治"结合的"乘数效应"。"三治"结合并非自治、法治与德治的简单相加和组合,而要把它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这要求"三治"建设在组织架构上坚持整体论,摒弃还原论;在治理边界上处理好政府统筹和基层社会探索之间的紧张关系,发挥政府助长和能促作用;在治理载体上因地制宜、自主探索,寻找彰显自治活力、法治精神和德治正气的有效载体。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点睛"作用,将这些要素激活,使社会运转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基层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被引量:144
3
作者 张文显 徐勇 +3 位作者 何显明 姜晓萍 景跃进 郁建兴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共3页
自2013年起,浙江省桐乡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合一("三治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经过数年努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 自2013年起,浙江省桐乡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合一("三治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经过数年努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2018年9月20-21日,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嘉兴市委市政府、桐乡市委市政府等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国内十余位社会治理研究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本期刊发一组笔谈纵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六位教授紧紧围绕"桐乡经验"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三治"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三治"结合乃至融合如何可能、"三治融合"研究的新议程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我们期待他们的论述对于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伟大事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基层社会治理 桐乡经验 新议程
下载PDF
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作用互补 被引量:139
4
作者 禇宏启 贾继娥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7,共7页
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管理,核心是社会参与。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足、理性化程度不高、政府宏观统筹不力、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等现实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学校、政府等四类主体在教... 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管理,核心是社会参与。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足、理性化程度不高、政府宏观统筹不力、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等现实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学校、政府等四类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利益相关者的多种利益表达、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的智力支持、学校的自治、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元治理,对于教育治理都有独特贡献,而且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这种功能互补恰恰是教育治理这一"共治"机制之优越性的体现,相对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治理有其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利益相关者 社会组织 学校 政府 共治 自治 元治理
原文传递
《劳动合同法》的十大失衡问题 被引量:114
5
作者 董保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劳动合同法》运行八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下改革的顺利进行。《劳动合同法》实际上将"劳强资弱"的概念改变为"资恶劳善"的观念,并将"劳资冲突极其对立"作为立... 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劳动合同法》运行八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下改革的顺利进行。《劳动合同法》实际上将"劳强资弱"的概念改变为"资恶劳善"的观念,并将"劳资冲突极其对立"作为立法时的逻辑假设,过度强化管制、限制自治,由此产生十大系统性失衡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够"的三大失衡问题、"企业用工成本比较高"的三大失衡问题,以及"立法过度倾斜"的四大失衡问题。企业与劳动者只有互利才能共赢,建议修法时首先回到《劳动法》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分类,建立劳动法适用的豁免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分层,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的排除制度。检视劳动关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劳动关系调整更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管制 自治 失衡 劳动力市场 用工成本 立法
原文传递
教育治理与教育善治 被引量:103
6
作者 禇宏启 贾继娥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0,共5页
教育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使得教育治理走上历史舞台。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衡量教育善治与否有十个标准,即参与度、回应性、透明... 教育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使得教育治理走上历史舞台。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衡量教育善治与否有十个标准,即参与度、回应性、透明度、自由度、秩序、效率、法治、问责、公平、效能。就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言,如果在教育治理中真正做到了多元"共治"、政府"元治"、学校"自治",而且共治、元治、自治都以"法治"为基础,教育善治就水到渠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善治 共治 元治理 自治 法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1
7
作者 陈成文 陈静 陈建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0,I0003,共11页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积极探索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市域社...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积极探索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种以设区的城市区域为空间范围,以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为社会治理主体,以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民规民约为社会治理手段,以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内容,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行动目标,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制度目标的整体性社会发展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的理念、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就必须践行"铸魂""民本""协同""融合""服务""创新"六大理念。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建五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心治与智治并举。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提升风险防控、舆论导控、群众工作、破解难题、资源整合、信息处理等六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自治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三治融合”从原发创新到持续创新 被引量:76
8
作者 张文显 郁建兴 +1 位作者 肖滨 何显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4,共10页
“三治融合”的创新实践2013年源自浙江省桐乡市,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认了这一基层创新经验并将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 “三治融合”的创新实践2013年源自浙江省桐乡市,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认了这一基层创新经验并将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至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已扩展为包括城市和乡村的基层治理体系。2020年9月26-27日,第三届“推进‘三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峰会在桐乡举行,国内十余位社会治理研究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本期刊发一组笔谈纵论“三治融合”从原发创新到持续创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持续创新 桐乡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民族共治论——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事实的认识 被引量:62
9
作者 朱伦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的考察 ,揭示了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民族共治有两个层面 :一是各民族对国家的共治 ;一是有关民族对民族杂居地区的共治。作者认为 ,所谓民族共治 ,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由各... 本文通过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的考察 ,揭示了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民族共治有两个层面 :一是各民族对国家的共治 ;一是有关民族对民族杂居地区的共治。作者认为 ,所谓民族共治 ,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由各民族共同造就的以共和为目标、以权益平衡发展为取向、以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核心的政治结构、运作机制和实现工具。作者指出 ,对民族共治现象进行理论阐释 ,证明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正确认识自治和共治的辩证关系 ,是建立完整的民族政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族际政治 自治 共治
原文传递
嵌入与自治: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 被引量:75
10
作者 汪锦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6,共7页
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角色与社会角色的互动和平衡。在社会治理的变迁中,政府对社会的嵌入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影响着社会自治的进程。本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强化基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使得实践中的政府嵌入和社... 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角色与社会角色的互动和平衡。在社会治理的变迁中,政府对社会的嵌入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影响着社会自治的进程。本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强化基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使得实践中的政府嵌入和社会自治出现新的失衡问题,因此需要在基层治理中重新反思嵌入和自治的策略,即将政府的嵌入性力量作为推进社会自治机制的动力和载体,通过政府嵌入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不断吸纳和鼓励社会自治的力量,来推动一个嵌入与自治更加平衡的社会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自治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自治、法治与德治: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72
11
作者 陈松友 卢亮亮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乡村治理始终是贯穿于三农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中国乡土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自治、法治与德治作为乡村治理探索的成功经验,是亿万乡村农民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乡村共同体...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乡村治理始终是贯穿于三农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中国乡土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自治、法治与德治作为乡村治理探索的成功经验,是亿万乡村农民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乡村共同体提升精神、谋求善治、追求发展的诉求和愿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而三者的“最优融合发展”体现的是乡村治理进程中所坚持的传统与现实、坚守与创新、差异与选择,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体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是,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引导社会协同性力量的广泛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 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传递
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0
12
作者 张广修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5-29,共5页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历史上的村规民约发轫于宋 ,推行于明清 ,清朝中期渐趋成熟 ,清末民初曾在一些地区盛极一时。它们均以封建宗法礼教为指导思想 ,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 ,以...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历史上的村规民约发轫于宋 ,推行于明清 ,清朝中期渐趋成熟 ,清末民初曾在一些地区盛极一时。它们均以封建宗法礼教为指导思想 ,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 ,以稳固乡村社会秩序为目的 ,由乡民自行制定 ,共同遵守 ,并在执行上组织化、制度化 ,民国初期的村规民约还反映出“自治”思想的萌芽。由于历代的推崇 ,村规民约不断发展完善 ,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现代村规民约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秩序 执行 自治 制度化 封建 组成部分 组织化 推行 发展
下载PDF
物业管理自治机构的完善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武双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50,共6页
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中的自治管理机构应设计为:物业区域内的全体区分所有权人(业主)组成一个非法人性质社会团体———业主团体,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团体的执行和代表机关。决策权应归属于权力机关,即通过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 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中的自治管理机构应设计为:物业区域内的全体区分所有权人(业主)组成一个非法人性质社会团体———业主团体,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团体的执行和代表机关。决策权应归属于权力机关,即通过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形式以多数决规则对待决事项予以议决。决议形成之后的具体实施,则交由业主委员会完成。业主团体对外实施具体行为时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分所有 物业管理法 权力机关 代表 业主委员会 自治 完善 团体 事项 开业
原文传递
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 被引量:44
14
作者 朱伦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共18页
现代民族政治意义上的自治产生于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之间的暂时妥协 ,存在着排他性和从属性这一对难解的矛盾。中国等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生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自治观念 ,实际已走上了民族共治的道路。民族共治有其必然性与合理... 现代民族政治意义上的自治产生于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之间的暂时妥协 ,存在着排他性和从属性这一对难解的矛盾。中国等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生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自治观念 ,实际已走上了民族共治的道路。民族共治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它是“后自治”民族政治生活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与民族政治民主和共和“三位一体”的命题。当代民族政治理论应当以共治为核心思想进行构建 ,并赋予自治新的含义 :“民族政治性组织合法”加上“民族政治人格平等” ,应当成为自治的新概念 ,对此可以“当家作主”来界定 ;由这种新自治观出发 ,共治就是一个必然的结论 ,二者的关系也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民族共治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批判各种片面的和非理性民族政治观念的武器 ,而实践价值则在于它是建设多民族统一国家、实现民族关系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理论 自治 共治 民族关系 民主制度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被引量:61
15
作者 张明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4,共8页
新时代治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已具备融合的条件。“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和社会关系变革外部驱动、乡村治理结构内源优化和围绕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生成的新逻辑结构,其实践机制总体包括促... 新时代治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已具备融合的条件。“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和社会关系变革外部驱动、乡村治理结构内源优化和围绕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生成的新逻辑结构,其实践机制总体包括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结构整体优化和实现乡村治理目标系统转化三个维度,具体路径是推动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在建构制度供给与内生秩序的联通机制、形成振兴乡村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设计治理民生化为导向的政策方面深入推进“三治融合”的基层建制。“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体现出自我革新的制度特性、治理价值的全方位性以及实践布局的系统性,具有克服现代社区民主治理悖论的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被引量:61
16
作者 邓建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加强"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面临乡村呈现空心化,乡村主体自治缺位,后备干部资源匮乏,乡村治理权威性减弱,法... 加强"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面临乡村呈现空心化,乡村主体自治缺位,后备干部资源匮乏,乡村治理权威性减弱,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法治保障不健全,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不足以及乡土文化流失严重等困境。以自治为核心内容赋予乡村主体自治,以法治为根本保证夯实乡村法治理念,以德治为内在支撑营造乡村德治氛围,通过"三治合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加强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体系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乔惠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7,共10页
我国的乡村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德治与自治、法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发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需要吸收传... 我国的乡村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德治与自治、法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发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需要吸收传统乡村德治的历史经验,重视乡村精英、家族、乡规民约等要素的作用,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提升乡村治理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德治 自治 法治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微治理:城市社区双维治理困境的回应路径 被引量:54
18
作者 程同顺 魏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131,共9页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场域,始终存在着他治与自治双重向度的治理困境。不同于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微治理既囊括"微自治"空间,又涵盖"微共治"的基点,并通过多元主体的牵引、利益关联的密度、社会资本的运用以及参与机...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场域,始终存在着他治与自治双重向度的治理困境。不同于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微治理既囊括"微自治"空间,又涵盖"微共治"的基点,并通过多元主体的牵引、利益关联的密度、社会资本的运用以及参与机制的复合等内生机理要素的系统运行,有效弥合、回应社区治理中的双维困境。微治理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治理 城市社区 自治 共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责任与自治:美国公立高校和政府的关系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晓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美国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 ,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效用和责任的需求 ,与高等学校对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需要 ,导致了各种矛盾 ,使双方经常处于紧张关系之中。要平衡高校自治与政府要求履行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双方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 在美国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 ,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效用和责任的需求 ,与高等学校对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需要 ,导致了各种矛盾 ,使双方经常处于紧张关系之中。要平衡高校自治与政府要求履行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双方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建立共同合作的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立高等教育 政府 责任 自治
原文传递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优化组合的回顾与评估 被引量:52
20
作者 林丹丹 吴海玮 +1 位作者 吴观陵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新中国 优化组合 评估 传播阻断标准 传播控制标准 长江流域 自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