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传:一种法式热情 被引量:4
1
作者 弗朗索瓦丝·西莫内-特南 朱燕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1期126-139,290-291,共15页
本文阐释了菲利普·勒热讷的'自传契约'概念提出之后在法国研究界引发的相关争论,梳理了这些论战的发展脉络。由此质疑各种概念的提出都有其局限性,而勒热讷在他的自传研究展开之初提出的'自传空间'实际具备了多重... 本文阐释了菲利普·勒热讷的'自传契约'概念提出之后在法国研究界引发的相关争论,梳理了这些论战的发展脉络。由此质疑各种概念的提出都有其局限性,而勒热讷在他的自传研究展开之初提出的'自传空间'实际具备了多重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契约 自我虚构 自传空间
原文传递
如何“自我暴露”——从《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看虹影自传体小说的文体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大胆暴露了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是个人“隐私”或“家丑”的那些黑暗和屈辱的记忆,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虹影式的“自我暴露”是一种建立在“自传契约”基础上的写作实践,其挑战禁忌的勇气将近百年自传体小说的写作传统... 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大胆暴露了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是个人“隐私”或“家丑”的那些黑暗和屈辱的记忆,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虹影式的“自我暴露”是一种建立在“自传契约”基础上的写作实践,其挑战禁忌的勇气将近百年自传体小说的写作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虹影的“自我暴露”也突破了“个人秘史”的狭小天地和女性意识的“私语”空间,表现出独特的现实品格和丰厚的历史内涵,贯彻着鲜明的小说精神。因此,虹影创作所代表的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文学观念的跨界的文体实践:是一种建立在“自传契约”之上的小说,也是一种贯彻着小说精神的自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自传体小说 自我暴露 自传契约 文体实践
下载PDF
论罗伯-格里耶的新自传契约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玉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罗伯-格里耶的"传奇故事"三部曲从意义和真实两方面反抗传统的自传契约。新契约不能完全用"自我虚构"来定义,它逃脱了后现代的束缚,但又没有掉进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本质论。文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传,也不完全是虚... 罗伯-格里耶的"传奇故事"三部曲从意义和真实两方面反抗传统的自传契约。新契约不能完全用"自我虚构"来定义,它逃脱了后现代的束缚,但又没有掉进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本质论。文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传,也不完全是虚构小说,而是兼有两者的特征。文学种类的"无界化"和"新小说"以来的阅读都促成了新契约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格里耶 传奇故事 自传契约 虚构小说
原文传递
格拉斯的《剥洋葱》体裁刍议
4
作者 王滨滨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年第1期74-80,共7页
《剥洋葱》是自传吗?既像又不像。到底自传这种文学体裁如何界定?它和自传体小说或其他相邻的文学体裁又如何区分?本文试图用自传理论来分析《剥洋葱》这部作品的体裁,看看它与传统的自传有什么不同。
关键词 自传 自传体小说 回忆录 自传理论 勒热讷 自传契约
原文传递
从勒热纳自传契约看《红楼梦》的“自传说”
5
作者 张同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传记学者勒热纳认为,自传是"实有之人"的个人史,并且凡自传须有自传契约。自传契约与读者约定作者所述皆为真实,在文本内对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同一性加以确定,并最终指向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而《红楼梦》开篇则是小说契约,... 传记学者勒热纳认为,自传是"实有之人"的个人史,并且凡自传须有自传契约。自传契约与读者约定作者所述皆为真实,在文本内对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同一性加以确定,并最终指向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而《红楼梦》开篇则是小说契约,首先声明它将"真事隐去",通篇乃"假语村言",此其一;其二,《红楼梦》的作者迄今尚不确知,现有已知文献不能证明曹雪芹乃"实有之人",曹雪芹或许是作者的化名、笔名甚至仅仅是小说中的虚构姓名;其三,即使假定曹雪芹为作者,曹雪芹、石头和贾宝玉或"金陵十二钗"也不具有同一性,因而《红楼梦》不是自传;其四,作者与人物不仅不具有同一性,而且不存在相似性,因而《红楼梦》也不是自传体小说。从而表明,《红楼梦》的"自传说"根本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自传契约 《红楼梦》 自传
下载PDF
论“新自传契约”自传理论话语模式的文体学价值
6
作者 王成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5,共7页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法涵盖和解释后现代自传文本的相关规约。"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能展示自传的文类本质属性,它不固步自封其纪实边界,更不惜借助小说的虚构来揭示自我的真实。换句话说,菲力普·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多的是从伦理层面强调了作者的真诚计划和真实表白,而"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则是从文体学的实践层面坦率指出了自传的种种写作事实,是对自传本体的形而上的文体思辨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勒热纳 自传契约 罗伯-格里耶 自传契约 真诚计划 文体诗学
下载PDF
罗莎·查塞尔自传中的记忆书写和身份建构
7
作者 归溢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82-88,共7页
罗莎·查塞尔是西班牙"27年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选取其自传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创伤记忆书写和个性发展记忆书写两个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研究传主如何通过自传完成其流亡者和女作家身份的建构,同时探讨女作家如何让自... 罗莎·查塞尔是西班牙"27年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选取其自传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创伤记忆书写和个性发展记忆书写两个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研究传主如何通过自传完成其流亡者和女作家身份的建构,同时探讨女作家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参与西班牙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建构,并成为揭示西班牙女性边缘社会地位的代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查塞尔 自传 自传契约 记忆书写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罗兰·巴尔特自述》:“反自传”的自写实践
8
作者 秦宵 《法国研究》 2016年第3期70-76,共7页
《罗兰·巴尔特自述》是一次不同于传统自传写作模式的自写实践,集中体现了巴尔特的断片美学和文学追求。在这部"反自传"的作品中,巴尔特采用与日本俳句同质的断片方式进行写作,通过主体的裂痕和身体的书写,颠覆了传统自... 《罗兰·巴尔特自述》是一次不同于传统自传写作模式的自写实践,集中体现了巴尔特的断片美学和文学追求。在这部"反自传"的作品中,巴尔特采用与日本俳句同质的断片方式进行写作,通过主体的裂痕和身体的书写,颠覆了传统自传,体现了独特的自我认知、自我书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尔特自述》 自传契约 自传 断片书写 主体裂痕
下载PDF
自传文学视野下《马克·吐温自传》解读
9
作者 姜贵梅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6,共2页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传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末期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随后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作品流传于世。传主们通过书写人生,留下文字供后人评判,也通过自传来认识自我、探索人性,正是因为自传...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传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末期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随后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作品流传于世。传主们通过书写人生,留下文字供后人评判,也通过自传来认识自我、探索人性,正是因为自传文体的特殊魅力,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人著书立传,自传的写作和自传文学理论日益繁荣起来。19世纪末,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开始尝试书写自传,并不断探索自传书写的新的形式和内容,终于在临终前留给后人一部独具一格的《马克·吐温自传》。本文将立足于自传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这部伟大的著作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契约 身份 自传
原文传递
自传契约与小说契约:菲利普·勒热讷自传理论话语模式论
10
作者 王成军 徐瑾 《法国研究》 2014年第4期51-59,共9页
法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勒热讷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卢梭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传文本为分析前提的理论建构。他坚守自传文类不能混同于小说的红色底线,为自传文类正名,为自传文体立法。面对以罗伯-格里耶为... 法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勒热讷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卢梭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传文本为分析前提的理论建构。他坚守自传文类不能混同于小说的红色底线,为自传文类正名,为自传文体立法。面对以罗伯-格里耶为代表的法国"新自传"对"自传契约"的挑战,勒热纳初期一度反映强烈,不无忽略了"新自传"在理念及形式上对传统自传的"新的互补"价值。我们认为,勒热讷的"自传契约"是有关传统自传秩序的原理之一,我们必须维护之。我们不能因为新的自传种类的出现,而把小说的秩序原理混同于自传的。事实上,我们应该发展勒热讷"自传契约"的内涵,用"新自传契约"来概括后现代自传的秩序原理,唯有如此,自传这一文学类型才能趋向丰富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勒热讷 自传契约 法国新自传 话语模式
下载PDF
“自我虚构”对自传的继承与发展——以杜布洛夫斯基作品《儿子》为例
11
作者 赵晓帆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0-12,共3页
1977年,杜布洛夫斯基作品《儿子》的出版宣告了自我书写新类型“自我虚构”的诞生。自此,以“自我虚构”为特征的文学创作俨然成为当代法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然而,“自我虚构”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使得如何对其进行定义成为法国... 1977年,杜布洛夫斯基作品《儿子》的出版宣告了自我书写新类型“自我虚构”的诞生。自此,以“自我虚构”为特征的文学创作俨然成为当代法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然而,“自我虚构”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使得如何对其进行定义成为法国文学界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以“自我虚构”的开山之作《儿子》为研究对象,以“自传契约”为理论指导,通过文本细读对《儿子》与自传在写作层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自我虚构”对自传的继承与发展,厘清自我书写从自传到“自我虚构”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虚构” 自传 自传契约 《儿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