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启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论语》
孔子思想
“学”
基本态度
“时”
《庄子·逍遥游》
下层社会
“
而
”
字
问题分析
第一篇
原文传递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 ,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 ,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间
"
而
"
字
复指代词
功能分化
连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被引量:
10
3
作者
董莲池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5-29,11,共6页
在先秦汉语里,有一类“主而谓”是处在假设分句位置上的,如:“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对于这类“而”字,学者们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般认为它能表示假设,和“如”的作用基本相同。特别是近些年来,有一些学者...
在先秦汉语里,有一类“主而谓”是处在假设分句位置上的,如:“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对于这类“而”字,学者们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般认为它能表示假设,和“如”的作用基本相同。特别是近些年来,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通假这个角度来解释这类“而”的作用,如朱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云:“这类表假设关系的‘而’似可认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分句
主谓
复指
假设连词
“
而
”
字
通假
字
先秦汉语
主语
知礼
代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7,共7页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李荣一九九七年二月下旬,在汕全方言第九届上,作者散了本文的提纲。三月作特,因行文方便,带“汝”字,以及安徽休的“字”字舆非比“剑”字。目照不改。本字的重新是输方式。有即是,即短,不究...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李荣一九九七年二月下旬,在汕全方言第九届上,作者散了本文的提纲。三月作特,因行文方便,带“汝”字,以及安徽休的“字”字舆非比“剑”字。目照不改。本字的重新是输方式。有即是,即短,不究段落匀。有的方言第二身代用,未必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方言志
“尔”
“
字
”
韵母
方言
字
“二”
方言研究
“
而
”
字
日母
字
原文传递
主谓间“而”字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龙鸿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主而谓”结构在古汉语中十分普遍。本文试图从古代汉语 (以先秦汉语为主 )“主而谓”结构的语法形式着眼 ,考察“主而谓”结构的语法意义 ,并对主谓间“而”字的来源及发展作一探讨 ,以期对主谓间“而”
关键词
"主
而
谓"结构
古代汉语
语法
"
而
"
字
语法形式
意义
来源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中的连动结构──《庄子》语言分析之一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耿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连动结构
《庄子》
古代汉语
动作行为
语言分析
动词性词语
“
而
”
字
现代汉语
偏正关系
结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论语》一书看上古汉语连词“而”的用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谢质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99-108,共10页
连词“而”字,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它的用处很大,用法很多。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可用‘而’字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几乎可以说,问题不是何处可用‘而’字,而是何处不可用‘而’字。”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样一个故...
连词“而”字,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它的用处很大,用法很多。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可用‘而’字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几乎可以说,问题不是何处可用‘而’字,而是何处不可用‘而’字。”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 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而
”
字
谓语
《论语》
上古汉语
季氏
用法
分句
语助词
主语
句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简文字拾零
被引量:
3
8
作者
徐在国
《江汉考古》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战国楚简
包山楚简
“
而
”
字
江陵九店
楚文
字
《经传释词》
楚帛书
东周墓
中华书局
1995年7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书词典是提高大型语文辞书质量的基础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运益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90-92,共3页
《汉语大字典》(以下作《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下作《大词典》),同属语文性质,虽然一是字典,一是词典,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都提出了古今兼顾、源流并重的编写意图。《大字典》和《大词典》的编写,所依据的资料,除了历...
《汉语大字典》(以下作《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下作《大词典》),同属语文性质,虽然一是字典,一是词典,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都提出了古今兼顾、源流并重的编写意图。《大字典》和《大词典》的编写,所依据的资料,除了历代辞书外,就是历代典籍和现代书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书词典
语文辞书
《大词典》
《左传》
《论语》
《现代汉语词典》
“
而
”
字
《史记》
《墨子》
《辞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虚词“而”之用法小议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雪君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年第2期27-28,共2页
“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助词。《辞源》关于虚词“而”的用法共列三类十种;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助词。《辞源》关于虚词“而”的用法共列三类十种;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共列三类十三种,每种之下又分条细释,可谓详尽。又足见其意义之丰富。不过.作为代词或者助词用的“而”字于浅易文言文中较为少见.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一般不成为难点;作为连词的“而”字却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用法灵活多变,其语法意义极其繁复.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
而
”
字
用法
文言文教学
《说文解
字
》
商务印书馆
《辞源》
中学语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观茶论》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赵佶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283-286,290,共5页
关键词
蒸压
《茶经》
非人力
“有”
字
《说郛》
阴阳相济
“
而
”
字
“不知”
张宗祥
竹筷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子》“而”字用法辨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陈志明
晋月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对《孙子》一书中“而”字的用法作了认真辨析。
关键词
《孙子》
“
而
”
字
单句
复句
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语言之气到哲学之气
被引量:
2
13
作者
申小龙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3-199,共7页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不同,前者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后者以“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世界的本原是非形非质而贯通于一切形质之中的“气”。“气”是无形的存在,万物之形由气变化而来。如庄子所云:“...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不同,前者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后者以“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世界的本原是非形非质而贯通于一切形质之中的“气”。“气”是无形的存在,万物之形由气变化而来。如庄子所云:“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篇》)“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张载也认为一切可见之象都是气。“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更重要的是,“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具有运动性。《谷梁传·庄公三年》云:“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杨士勋疏引徐邈言:“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则传所谓天,盖名其冲和之功。”这种“冲和之功”,即气的运行。张载亦云:“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纲组,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正蒙·太和》)“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组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申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正蒙·参两》)这正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自然观
“
而
”
字
“气”
语言学研究
《左传》
助词
《周易》
《尧典》
气的运行
原文传递
《孟子》中目的句式的变换分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2-84,59,共4页
目的和手段相对,所以表示目的的句式往往同时述说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手段与目的在句式中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吕叔湘先生指出:“目的也有专用的表示法。文言里最普通的是用‘以’字。”但他举的例子却仅仅是如下的句式: 式Ⅰ[手段+“以...
目的和手段相对,所以表示目的的句式往往同时述说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手段与目的在句式中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吕叔湘先生指出:“目的也有专用的表示法。文言里最普通的是用‘以’字。”但他举的例子却仅仅是如下的句式: 式Ⅰ[手段+“以”+目的] 在古代汉语的表达法中,当然不限于此式。现试以《孟子》之例释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句
“以”
字
《孟子》
变换分析
句式变换
盂子
“
而
”
字
伊尹
连结手
表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
15
作者
葛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葛玮马建忠仿西洋“葛郎玛”作《文通》,既概括出汉语与西语的通性,又从大量的汉语材料中归纳出其自身的特点,不少真知的见已成学界定论。本文以说明问题为指归,按原书次序,对《马氏文通》中富有...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葛玮马建忠仿西洋“葛郎玛”作《文通》,既概括出汉语与西语的通性,又从大量的汉语材料中归纳出其自身的特点,不少真知的见已成学界定论。本文以说明问题为指归,按原书次序,对《马氏文通》中富有创造性的内容撮其大要,进行评述、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研究
“之”
《文通》
接读代
字
成分分析法
宾语前置
变换分析
“
而
”
字
外动
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
16
作者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91-95,共5页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郭齐中华书局出版的《二程集》,是《二程全书》唯一的整理本。该书标点工作欠细致,如其中的《河南程氏文集》共十二卷,不过十几万字,而比较明显的标点失误就有数一处,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一般性标点...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郭齐中华书局出版的《二程集》,是《二程全书》唯一的整理本。该书标点工作欠细致,如其中的《河南程氏文集》共十二卷,不过十几万字,而比较明显的标点失误就有数一处,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一般性标点不当。现仅就《河南程氏文集》部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本
标点
国子监
提点刑狱
“
而
”
字
礼部
道不远人
《易》
以此为限
等于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批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郝维平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经传释词》
“也”
古汉语虚词
马建忠
“之”
“
而
”
字
中国语言
语法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
18
作者
胡加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5-18,共4页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胡加奇二、副词、介词、连词以及复音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测试例题】1.下列例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衡数以法绳之②妻习氏常谏不可③妻辄不听④恒见汝父称...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胡加奇二、副词、介词、连词以及复音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测试例题】1.下列例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衡数以法绳之②妻习氏常谏不可③妻辄不听④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A.①B.②④C.③D.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
“所以”
复音虚词
“以”
字
现代汉语
转折连词
“每”
“立即”
“
而
”
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之”和“而”被忽略的用法
19
作者
王道明
《语文知识》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高一语文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的“之”和“而”的一个用法被忽略了,至今在诸多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及各类参考书、练习题中都未见到正确的说法,或回避,或误说。笔者想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参考
“之”
字
“
而
”
字
用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20
作者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
而
”
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不施
而
攻守之势异也”
过失
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启谦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论语》
孔子思想
“学”
基本态度
“时”
《庄子·逍遥游》
下层社会
“
而
”
字
问题分析
第一篇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方有国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文摘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 ,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 ,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 。
关键词
主谓间
"
而
"
字
复指代词
功能分化
连词
Keywords
between subject and predicate
Er(
而
)
the pronoun to indicate repeatedly
the split of the function
conjunc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被引量:
10
3
作者
董莲池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5-29,11,共6页
文摘
在先秦汉语里,有一类“主而谓”是处在假设分句位置上的,如:“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对于这类“而”字,学者们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般认为它能表示假设,和“如”的作用基本相同。特别是近些年来,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通假这个角度来解释这类“而”的作用,如朱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云:“这类表假设关系的‘而’似可认为‘如’
关键词
假设分句
主谓
复指
假设连词
“
而
”
字
通假
字
先秦汉语
主语
知礼
代词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荣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7,共7页
文摘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李荣一九九七年二月下旬,在汕全方言第九届上,作者散了本文的提纲。三月作特,因行文方便,带“汝”字,以及安徽休的“字”字舆非比“剑”字。目照不改。本字的重新是输方式。有即是,即短,不究段落匀。有的方言第二身代用,未必就...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方言志
“尔”
“
字
”
韵母
方言
字
“二”
方言研究
“
而
”
字
日母
字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主谓间“而”字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龙鸿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文摘
“主而谓”结构在古汉语中十分普遍。本文试图从古代汉语 (以先秦汉语为主 )“主而谓”结构的语法形式着眼 ,考察“主而谓”结构的语法意义 ,并对主谓间“而”字的来源及发展作一探讨 ,以期对主谓间“而”
关键词
"主
而
谓"结构
古代汉语
语法
"
而
"
字
语法形式
意义
来源
发展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中的连动结构──《庄子》语言分析之一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耿光
机构
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连动结构
《庄子》
古代汉语
动作行为
语言分析
动词性词语
“
而
”
字
现代汉语
偏正关系
结构关系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论语》一书看上古汉语连词“而”的用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谢质彬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99-108,共10页
文摘
连词“而”字,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它的用处很大,用法很多。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可用‘而’字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几乎可以说,问题不是何处可用‘而’字,而是何处不可用‘而’字。”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 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关键词
“
而
”
字
谓语
《论语》
上古汉语
季氏
用法
分句
语助词
主语
句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简文字拾零
被引量:
3
8
作者
徐在国
出处
《江汉考古》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战国楚简
包山楚简
“
而
”
字
江陵九店
楚文
字
《经传释词》
楚帛书
东周墓
中华书局
1995年7月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书词典是提高大型语文辞书质量的基础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运益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90-92,共3页
文摘
《汉语大字典》(以下作《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下作《大词典》),同属语文性质,虽然一是字典,一是词典,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都提出了古今兼顾、源流并重的编写意图。《大字典》和《大词典》的编写,所依据的资料,除了历代辞书外,就是历代典籍和现代书面、...
关键词
专书词典
语文辞书
《大词典》
《左传》
《论语》
《现代汉语词典》
“
而
”
字
《史记》
《墨子》
《辞源》
分类号
H1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虚词“而”之用法小议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雪君
出处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年第2期27-28,共2页
文摘
“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助词。《辞源》关于虚词“而”的用法共列三类十种;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共列三类十三种,每种之下又分条细释,可谓详尽。又足见其意义之丰富。不过.作为代词或者助词用的“而”字于浅易文言文中较为少见.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一般不成为难点;作为连词的“而”字却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用法灵活多变,其语法意义极其繁复.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
而
”
字
用法
文言文教学
《说文解
字
》
商务印书馆
《辞源》
中学语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观茶论》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赵佶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283-286,290,共5页
关键词
蒸压
《茶经》
非人力
“有”
字
《说郛》
阴阳相济
“
而
”
字
“不知”
张宗祥
竹筷子
分类号
I269.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子》“而”字用法辨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陈志明
晋月爱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山西省电力工业局党校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文摘
本文对《孙子》一书中“而”字的用法作了认真辨析。
关键词
《孙子》
“
而
”
字
单句
复句
辨析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语言之气到哲学之气
被引量:
2
13
作者
申小龙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3-199,共7页
文摘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不同,前者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后者以“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世界的本原是非形非质而贯通于一切形质之中的“气”。“气”是无形的存在,万物之形由气变化而来。如庄子所云:“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篇》)“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张载也认为一切可见之象都是气。“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更重要的是,“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具有运动性。《谷梁传·庄公三年》云:“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杨士勋疏引徐邈言:“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则传所谓天,盖名其冲和之功。”这种“冲和之功”,即气的运行。张载亦云:“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纲组,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正蒙·太和》)“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组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申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正蒙·参两》)这正指出?
关键词
《尚书》
自然观
“
而
”
字
“气”
语言学研究
《左传》
助词
《周易》
《尧典》
气的运行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孟子》中目的句式的变换分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觉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2-84,59,共4页
文摘
目的和手段相对,所以表示目的的句式往往同时述说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手段与目的在句式中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吕叔湘先生指出:“目的也有专用的表示法。文言里最普通的是用‘以’字。”但他举的例子却仅仅是如下的句式: 式Ⅰ[手段+“以”+目的] 在古代汉语的表达法中,当然不限于此式。现试以《孟子》之例释之。
关键词
目的句
“以”
字
《孟子》
变换分析
句式变换
盂子
“
而
”
字
伊尹
连结手
表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
15
作者
葛玮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文摘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葛玮马建忠仿西洋“葛郎玛”作《文通》,既概括出汉语与西语的通性,又从大量的汉语材料中归纳出其自身的特点,不少真知的见已成学界定论。本文以说明问题为指归,按原书次序,对《马氏文通》中富有创造性的内容撮其大要,进行评述、总...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研究
“之”
《文通》
接读代
字
成分分析法
宾语前置
变换分析
“
而
”
字
外动
字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
16
作者
郭齐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91-95,共5页
文摘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郭齐中华书局出版的《二程集》,是《二程全书》唯一的整理本。该书标点工作欠细致,如其中的《河南程氏文集》共十二卷,不过十几万字,而比较明显的标点失误就有数一处,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一般性标点不当。现仅就《河南程氏文集》部分的...
关键词
中华书局本
标点
国子监
提点刑狱
“
而
”
字
礼部
道不远人
《易》
以此为限
等于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批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郝维平
出处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经传释词》
“也”
古汉语虚词
马建忠
“之”
“
而
”
字
中国语言
语法意义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
18
作者
胡加奇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5-18,共4页
文摘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胡加奇二、副词、介词、连词以及复音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测试例题】1.下列例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衡数以法绳之②妻习氏常谏不可③妻辄不听④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A.①B.②④C.③D.②...
关键词
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
“所以”
复音虚词
“以”
字
现代汉语
转折连词
“每”
“立即”
“
而
”
字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之”和“而”被忽略的用法
19
作者
王道明
机构
江苏苏州二高
出处
《语文知识》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文摘
高一语文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的“之”和“而”的一个用法被忽略了,至今在诸多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及各类参考书、练习题中都未见到正确的说法,或回避,或误说。笔者想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参考
“之”
字
“
而
”
字
用法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20
作者
杨旭芳
机构
云南省大理州下关一中
出处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文摘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关键词
《过秦论》
“
而
”
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不施
而
攻守之势异也”
过失
秦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
李启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6
原文传递
2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董莲池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
李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7
原文传递
5
主谓间“而”字探析
龙鸿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庄子》中的连动结构──《庄子》语言分析之一
张耿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论语》一书看上古汉语连词“而”的用法
谢质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楚简文字拾零
徐在国
《江汉考古》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专书词典是提高大型语文辞书质量的基础
李运益
《辞书研究》
CSSCI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古汉语虚词“而”之用法小议
陈雪君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大观茶论》
赵佶
《农业考古》
199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孙子》“而”字用法辨析
陈志明
晋月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从语言之气到哲学之气
申小龙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原文传递
14
《孟子》中目的句式的变换分析
张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
葛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谈《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批评
郝维平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六)
胡加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之”和“而”被忽略的用法
王道明
《语文知识》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