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1
作者 方福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78-580,共3页
本文从遗传分析、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概述了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整合分析的重要性,并就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和鉴定、与糖尿病临床表型相关的"组学"... 本文从遗传分析、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概述了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整合分析的重要性,并就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和鉴定、与糖尿病临床表型相关的"组学"数据资料分析以及分子和(或)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遗传分析 生物功能 研究 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暴露组-脂质组关联研究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血清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风险分析
2
作者 陈倩倩 由蕾 +4 位作者 管朋维 方成男 秦望舒 刘心昱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环境暴露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污染是其不可小觑的健康...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环境暴露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污染是其不可小觑的健康风险因素。为了探究环境暴露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风险及暴露效应,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的靶向暴露组学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HPLC-HRMS)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分别分析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暴露特征和内源性脂质代谢物的扰动,结合暴露组-脂质组关联分析,在脂代谢水平上探究环境暴露引起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及暴露效应。研究发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体内外源性化学物质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氟虫腈砜(fipronil sulphone)、马拉硫磷二羧酸(malathion dicarboxylic acid)和邻苯二甲酸单环己酯(monocyclohexyl phthalate)与单纯性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氟虫腈砜(fipronil sulphone)、安赛蜜(acesulfame potassium)、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一酸(PFUnDA)和4-羟基二苯甲酮(4-hydroxybenzophenone)以及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DBPOB)与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患者的脂代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神经酰胺(Cer)、甘油三酯(TG)和甘油二酯(DG)显著升高,这些DG和TG的酰基碳数分别为32~40和35~60,且两者均表现为多不饱和的脂质分子的变化为主。大多数的脂质效应标志物与外源性化学物质残留呈正相关,并与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可以为环境化学物质暴露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联与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暴露 脂质 关联研究
下载PDF
全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质控、分析流程和可视化
3
作者 樊娟娟 吉昕宇 +3 位作者 沈思鹏 张汝阳 魏永越 陈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28,共8页
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遗传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外界和内在环境因素对基因产生修饰作用,导致基因表达水平或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对多种表型或疾病结局产生影响,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其中,DNA的甲基化修饰已被证实与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 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遗传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外界和内在环境因素对基因产生修饰作用,导致基因表达水平或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对多种表型或疾病结局产生影响,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其中,DNA的甲基化修饰已被证实与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全基因组尺度的甲基化检测所产生的高维度基因组学数据,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基因组层面整体和局部的表观遗传修饰情况,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数据,总结该类组学数据的质控流程,常见表观遗传组学关联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思路,以及基于SAS JMP Genomics 10软件的主要结果的可视化实现,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表观遗传关联研究 数据质控 统计分析策略 可视化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0
4
作者 孙安会 袁肇凯 +1 位作者 夏世靖 张月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系统生物学是目前研究生命复杂体系比较公认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其整合的思想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等不谋而合,将系统生物学与证本质研究相结合,有望从完整的疾病分子机制角度解释&qu... 系统生物学是目前研究生命复杂体系比较公认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其整合的思想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等不谋而合,将系统生物学与证本质研究相结合,有望从完整的疾病分子机制角度解释"证""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的概念,可以更好地阐明证候的实质,使证候得到客观、定量的描述,实现证候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也是中医药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 中医证候 研究 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其运用现状 被引量:22
5
作者 陶嘉磊 袁斌 汪受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82-2985,共4页
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名词,在中医理论框架内占有重要地位。提高证候辨识度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围绕此核心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从证候外在表现之宏观以及体内物质变化之微观两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部分成果。当前应... 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名词,在中医理论框架内占有重要地位。提高证候辨识度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围绕此核心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从证候外在表现之宏观以及体内物质变化之微观两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部分成果。当前应该在现有的数据挖掘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基础上进行适当革新、反复验证,逐步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证候特点的技术方法,进而为中医证候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技术方法 证候规范化 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油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丰林 谢海 +4 位作者 游昌乔 蒋帅 彭果 周苹 郭新红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25-431,共7页
本文主要从茶油主要成分及质量评价体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油茶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品种选育及栽培、油茶油脂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油茶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研究植物激素在... 本文主要从茶油主要成分及质量评价体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油茶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品种选育及栽培、油茶油脂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油茶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研究植物激素在油茶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开发安全高效的刺激剂,对油茶的丰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菌肥能调节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多功能生物菌肥的开发和利用,将提高油茶产量。将构建油茶遗传转化体系与多组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研究油茶油脂合成代谢途径,可以为油茶分子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研究 植物激素信号调控 生物菌肥 资源利用
下载PDF
生物学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丹 王颖莉 +3 位作者 杜晨晖 裴香萍 尚彩玲 詹海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4-222,共9页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根基,深入研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良品种、保证中药产量和规范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鉴别方法从表观出发,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普遍偏低。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根基,深入研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良品种、保证中药产量和规范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鉴别方法从表观出发,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普遍偏低。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易操作、高灵敏度、结果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涉及野生与栽培品区分、中药替代品研究、中成药鉴别、优良品种标记育种、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建立和组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其中组学研究由于分析目的不同分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又分为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3个亚领域。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组学研究还包括叶绿体基因组学、线粒体基因组学、核基因组学、质体基因组组学。其中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小、保守性好;而线粒体基因组变异性强且结构复杂;核基因组数据复杂、核内部不含核糖体,导致翻译过程中会有时空差异,即使多次重复地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当前药用植物研究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组学研究仍有不足的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该文依次介绍了细胞学、分子标记、组学研究技术在药用种质资源鉴定中的特点和应用,为后续进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别、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细胞研究 DNA分子标记 研究
原文传递
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宁 郑晓珂 +3 位作者 王秋红 匡海学 冯卫生 牛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795,共8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肾源性水肿大鼠体内的代谢网络及桑白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利用UPLC-QTOF-MS检测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肾源性水肿大鼠体内的代谢网络及桑白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利用UPLC-QTOF-MS检测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对生物标志物水平量化处理后,应用Me V软件进行热度图绘制和聚类分析。结果模型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表现出明显的氨基酸代谢亢进。由41个与模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富集得到了7条显著受到干扰的代谢途径:苯丙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经桑白皮干预后,模型大鼠的各项生化指标及多数生物标志物水平均有回调趋势,即代谢紊乱、肾功能损伤和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肾源性水肿模型的发病机理与氨基酸分解代谢加速有关,桑白皮可通过调节相应代谢而对模型产生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肾源性水肿 代谢研究 热度图 代谢通路
下载PDF
EMS与NaN_3对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诱变的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福永 郑娇 +2 位作者 何芳 何文俊 李利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6-9,共4页
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分别以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中油821、中双9号)和3个芥菜型油菜品种(金油王2号、品系153和154)成熟种子进行诱变。以未处理组为对照,比较了诱变当代(... 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分别以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中油821、中双9号)和3个芥菜型油菜品种(金油王2号、品系153和154)成熟种子进行诱变。以未处理组为对照,比较了诱变当代(M1)种子的发芽率和子代(M2)株高、叶色、花色、种皮颜色和花粉育性等生物学性状。结果发现,随着诱变剂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系)M1代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且相同处理条件下芥菜型油菜的平均发芽率要低于甘蓝型油菜;在M2代中初步筛选出28个甘蓝型油菜和38个芥菜型油菜的株高、叶色、花色等性状的突变体,为今后油菜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 甘蓝型油菜品种 芥菜型油菜 诱变剂 BRASSICA JUNCEA BRASSICA napus Mutagenic Effect 发芽率 处理时间 成熟种子 甲基磺酸乙酯 生物性状 研究 株高 种皮颜色 遗传改良 叶色 时间 不同浓度 花色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组在口腔精准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欣 何金枝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627,共9页
现代医学已从"以疾病为导向"转至"以患者为导向",开启了以个体化医疗为目标的精准医疗时代。人体的生理功能不但由自身基因组决定,还受共生菌群即人类微生物组的塑造与影响。目前,人类微生物组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简... 现代医学已从"以疾病为导向"转至"以患者为导向",开启了以个体化医疗为目标的精准医疗时代。人体的生理功能不但由自身基因组决定,还受共生菌群即人类微生物组的塑造与影响。目前,人类微生物组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解析组成成员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开始深入分析其对复杂疾病发病、诊断及治疗的贡献,这些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成为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助力。本文着重介绍口腔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口腔微生物组在疾病早期风险预警、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性运用,讨论了口腔微生物组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潜力,以及整合口腔微生物组信息,实现精准医疗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精准医疗 研究 精准预警 精准诊断 精准治疗 精准疗效评估
下载PDF
精准医学发展趋势及医学人才的教育改革探索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亚玲 易昕睿 +2 位作者 马金虎 刘珺 方皓舒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24-27,共4页
作为一种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精准医学是根据个体基因差异、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在组学研究、队列试验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精准医学的普及将全面影响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种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精准医学是根据个体基因差异、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在组学研究、队列试验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精准医学的普及将全面影响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随着精准医学的普及以及对医学人才教学的改革,精准医学教育时代即将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 研究 大数据处理 临床医专业 教育 改革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游泳能力的潜质评估表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昱民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年第4期17-19,共3页
儿童青少年游泳能力的潜质评估表设计,拓展了项目教练员评定内容,结合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从成才需求、设计思路、指标设计、等级评分和评定要求5个方面预估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现状与发展潜质。潜质评估表为表型组学分课题研究提... 儿童青少年游泳能力的潜质评估表设计,拓展了项目教练员评定内容,结合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从成才需求、设计思路、指标设计、等级评分和评定要求5个方面预估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现状与发展潜质。潜质评估表为表型组学分课题研究提供了运动型数据,通过表型、基因型和运动型三大特征开展跨尺度研究,探索青少年选材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研究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 运动潜质评估 评估表设计
下载PDF
魏斯氏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长蕾 文宇萍 +1 位作者 李冠洋 金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7-234,共7页
对魏斯氏菌属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耐酸特性、抑菌特性、产胞外多糖特性、益生特性、组学研究及其在食品与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为魏斯氏菌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魏斯氏菌 分离鉴定 特性研究 研究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应懿 陈挥昂 +1 位作者 谢青 赖荣陶 《肝脏》 2022年第12期1258-1263,共6页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机制不清,病理生理学特点不明,其诊断仍基于排除其他肝损伤原因。目前临床仍然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传统肝脏生物标志物作为肝损伤的临床指...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机制不清,病理生理学特点不明,其诊断仍基于排除其他肝损伤原因。目前临床仍然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传统肝脏生物标志物作为肝损伤的临床指标,仍缺乏特异性的DILI生物标志物。本文将传统的临床肝损伤指标,潜在的基于蛋白组学、转录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DILI新型生物标志物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诊断 生物标志物 研究
下载PDF
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组学”发展之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舒 蔡红兵 +1 位作者 孙学刚 吕志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2,共2页
证候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核心,证候复杂性决定了简单还原论方法难以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基因时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展示生命一般过程的同时也注重个体差异,其整体观、个体观、动态观与中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各组学在生命研... 证候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核心,证候复杂性决定了简单还原论方法难以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基因时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展示生命一般过程的同时也注重个体差异,其整体观、个体观、动态观与中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各组学在生命研究中对象不同、各有侧重,"组学"联用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更切合证候研究的需要,从而完整阐释证候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证候 中医
下载PDF
乳源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莹 陈璟瑶 +5 位作者 赵军英 余晓雯 杨轶涵 胡聚峰 姜铁民 陈历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06-413,共8页
乳源外泌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功能囊泡,直径大约在30~200 nm,为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由动物乳腺上皮细胞分泌。乳源外泌体含有许多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最近研究发现乳源外泌体具有介导细胞交流、促进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 乳源外泌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功能囊泡,直径大约在30~200 nm,为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由动物乳腺上皮细胞分泌。乳源外泌体含有许多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最近研究发现乳源外泌体具有介导细胞交流、促进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可通过离心、化学、免疫亲和等方法从乳中分离,并对其形态、大小、特异性物质进行鉴定。本文综述了乳源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分离及鉴定方法、蛋白组学、脂质组学、RNA组学研究,期望对乳源外泌体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外泌体 生物功能 研究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药源性肝损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丹平 杨苏芬 《海峡药学》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药源性肝损害(DILI)一种非常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新药研发失败或上市后从市场撤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肝损害评价指标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而不能为DILI的发生提供早期、及时和可靠的信号。寻找和验证新的高... 药源性肝损害(DILI)一种非常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新药研发失败或上市后从市场撤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肝损害评价指标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而不能为DILI的发生提供早期、及时和可靠的信号。寻找和验证新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DILI生物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害 肝毒性 生物标志物 研究
下载PDF
细菌在多环芳烃降解中的应用及修复增效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净 徐晓芳 +2 位作者 黄文慧 纪丽莲 许晓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4,共13页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难以消除的有机污染物,因其“三致”效应被广泛关注。利用细菌代谢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是目前解决多环芳烃污染的常用方案之一。文章对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及其特点,降解分子机制,生物修复增强策略以及...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难以消除的有机污染物,因其“三致”效应被广泛关注。利用细菌代谢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是目前解决多环芳烃污染的常用方案之一。文章对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及其特点,降解分子机制,生物修复增强策略以及组学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细菌降解多环芳烃研究中的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细菌降解多环芳烃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修复 细菌 增效策略 研究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杜雪莹 张戴尧 +3 位作者 曾欣影 许馨月 蒋岚 莫绪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799,共4页
代谢组学作为最新的组学研究工具,能够动态测量生理状态的变化,有望成为研究和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诊疗和手术结局的有力工具。通过监测和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预后,代谢组学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方法。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代谢 临床实践 研究 手术结局 动态测量 围术期 生理状态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阎利 刘颖 +5 位作者 张华北 陈建斌 李志琛 梅伟群 钱佳丽 欧阳建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DN的情况普遍,本研究应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筛选DR伴DN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DN的情况普遍,本研究应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筛选DR伴DN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DR、DN共病的机制和共同的干预靶点。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解放军第903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差异表达蛋白质 糖尿病肾病患者 研究 差异蛋白质 生物过程 相互作用网络 ECM 大量白蛋白尿 微血管并发症 富集分析 增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