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说开去——浅谈英汉语中的“通感”现象
1
作者
薛晓萍
《龙岩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2-72,82,共2页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通感”这一现象及其使用领域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了“通感”在表现文学艺术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通感
修辞手法
比较
英语
汉语
感觉移借
文学艺术
"
红杏
枝头
春意闹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谈起——兼论读诗与解诗
2
作者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宋祁
词
《玉楼春》
“
红杏
枝头
春意闹
”
艺术规律
通感
结构特点
表现手法
读诗方法
解诗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说开去——浅谈英汉语中的“通感”现象
1
作者
薛晓萍
出处
《龙岩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2-72,82,共2页
文摘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通感”这一现象及其使用领域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了“通感”在表现文学艺术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通感
修辞手法
比较
英语
汉语
感觉移借
文学艺术
"
红杏
枝头
春意闹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H3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谈起——兼论读诗与解诗
2
作者
马良信
机构
湘南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文摘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关键词
诗歌
宋祁
词
《玉楼春》
“
红杏
枝头
春意闹
”
艺术规律
通感
结构特点
表现手法
读诗方法
解诗方法
Keywords
poetry
careful thinking
artistic laws
transferred epithet
wonder of unreasonablenes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说开去——浅谈英汉语中的“通感”现象
薛晓萍
《龙岩师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谈起——兼论读诗与解诗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