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技术的伦理边界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思琳 《智能制造》 2021年第5期51-55,共5页
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风险并存的态势。厘清机器人技术的伦理边界问题将有助于在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前提下使得技术最大程度的给人类带来福祉。通过对机器人认知、理解、表达、情绪管理和肢体协调能力五大“类人... 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风险并存的态势。厘清机器人技术的伦理边界问题将有助于在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前提下使得技术最大程度的给人类带来福祉。通过对机器人认知、理解、表达、情绪管理和肢体协调能力五大“类人”性内涵,以及表现为其产生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属于人的一种技术实践并且其自身的发展将有利于建设人本身三个方面的“属人”性内涵解析,可以得出现阶段的机器人并不能作为道德行动主体而存在的结论。因此,机器人技术的伦理边界应划线于人类自身,借助底线伦理对设计者、投资者、思想传播者和立法者进行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 类人 “属人” 底线伦理
下载PDF
律师职业人工智能化的限度及其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立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90,共9页
当前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关系的讨论存在一种过度泛化的倾向。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影响的幅度和效果会因行业性质的差异而存在不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虽然会对律师行业的结构性变革、法律服务市场的重塑以及全球... 当前关于人工智能与法律关系的讨论存在一种过度泛化的倾向。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影响的幅度和效果会因行业性质的差异而存在不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虽然会对律师行业的结构性变革、法律服务市场的重塑以及全球律师资源的再分配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它还不可能从整体上完全替代人类律师。人工智能在从产品属性向类人类属性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包括难以具有人类所特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感,认知范围存在有限性,运算模式和认知逻辑相对固定等。更何况,法律人工智能在现实中还要面对数据模型的可靠性、数据共享、法律监管、执业泛化等客观问题。不过,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法律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国可以借助本次技术机遇来解决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深度参与全球法律服务市场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律师职业 法律服务 类人类属 结构影响
原文传递
试析《共产党宣言》蕴涵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岚 《理论月刊》 2006年第7期14-16,共3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社会人格出发,将《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社会人格定位于“类人道主义”,并以此为依据从整体上解读了《共产党宣言》所蕴涵的教育思想,认为其中所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类人道性教育...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社会人格出发,将《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社会人格定位于“类人道主义”,并以此为依据从整体上解读了《共产党宣言》所蕴涵的教育思想,认为其中所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类人道性教育”。然后,按照历史的发展的逻辑探讨了《共产党宣言》中所蕴涵的资本主义异化教育和无产阶级人民性教育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社会人格 类人教育 异化教育 人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