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战争文学与中国 被引量:6
1
作者 黑古一夫 侯冬梅 《日本研究》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明治时期诞生的日本帝国主义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五十一年间一直战火硝烟弥漫。而在日本文坛,一些与战争密切关系的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了日本战争文学的历史。在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作家在无法实现"... 明治时期诞生的日本帝国主义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五十一年间一直战火硝烟弥漫。而在日本文坛,一些与战争密切关系的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了日本战争文学的历史。在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作家在无法实现"反战和平"的时代,被组成笔部队直接加入到战争协力的国策中去。笔部队等征用作家们在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大量炮制的战争文学多数俱为日军侵略战争摇旗呐喊之作,鲜有具备文学价值的佳作。根据自身的战争(战时)体验捕捉战争的真相,在此基础之上站在尊重人类的立场剖析战争的非人性的战争文学只能在战争结束以后,当人们普遍获得表现自由、思想自由的权利以后才能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战争文学 部队 征用作家 战争协力作品
下载PDF
从《战线》看战争报告文学的女性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顾蕾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战线》是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成员参加武汉会战的成果,也是性别与政治结合的体现。这部女性书写的男性神话严格地区分国民和非国民、男性和女性,对日本士兵和中国女性的态度与描写方式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性别意识。军部利用... 《战线》是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成员参加武汉会战的成果,也是性别与政治结合的体现。这部女性书写的男性神话严格地区分国民和非国民、男性和女性,对日本士兵和中国女性的态度与描写方式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性别意识。军部利用女性作家的影响力煽动帝国女性用劳动、生育等方式报答男性付出的牺牲,而女性作家则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服务于国家权力。女性的野心随着帝国的野心一起膨胀,将男性的战线内化为女性自身的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芙美子《战线》 女性 政治 战争 部队
原文传递
笔征:作为一种侵略——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笔部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立军 《当代社科视野》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的武装部队在中国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文学界和一些日本的思想家、作家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发动"笔征",在侵华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从战前的宣...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的武装部队在中国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文学界和一些日本的思想家、作家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发动"笔征",在侵华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从战前的宣传,到战争的酝酿、发动,以及战后的反思,日本的文学界不是歌颂真、善、美,而是公然宣扬假、恶、丑,或颠倒黑白为侵华战争歌功颂德,或为侵华战争的罪恶百般狡辩。这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极其肮脏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战争 文化侵略 部队
下载PDF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历史事实与隐秘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广 孙玉红 陈飞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128,共11页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德川幕府时代通过文艺手段渗透侵华思想,甲午战争暴露军国主义殖民掠夺野心,侵华战争企图吞噬中国独立思想和社会意识。日本"文化人"充当对华教育侵略的主体,在野"文化人"周密策...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德川幕府时代通过文艺手段渗透侵华思想,甲午战争暴露军国主义殖民掠夺野心,侵华战争企图吞噬中国独立思想和社会意识。日本"文化人"充当对华教育侵略的主体,在野"文化人"周密策划,在朝"文化人"理论助推,"军队作家"摇旗呐喊。"笔部队"助力"枪部队",成为对华教育侵略的主要手段。日本内阁选拔御用文人组成军国主义文艺思想战团,编造"侵华文学",助力武力侵略,粉饰战争罪恶。战前"正义化"侵华意识,战时"合理化"侵华行为,战后美化侵略本质,这是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隐秘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侵略 历史事实 文化人 部队 “正义化”-“合理化”-“美化”
下载PDF
“笔部队”中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的小说与战地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童晓薇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名噪一时的流行作家,有多次前往中国战场的经历,并作为女性杰出代表入选1938年第一批"笔部队",被称为"笔部队"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在海军班一如既往地扮演"女性"角色,突...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名噪一时的流行作家,有多次前往中国战场的经历,并作为女性杰出代表入选1938年第一批"笔部队",被称为"笔部队"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在海军班一如既往地扮演"女性"角色,突出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和作用;林芙美子则用激烈的方式在中国战场演出了一场新的放浪记。两人用不同的方式自觉地将女性话语和人生诉求融入军国主义话语中,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与普通女性不同,她们成为战争协助者并不是受制于国策话语而做出的完全被动的选择,其文学创作反映出的思想缺陷和浅薄认知与她们的战场报告意趣相投,是她们在战争爆发后与军国主义话语一拍即合、轻易地滑落到战争协助陷阱中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吉屋信子 林芙美子 两点红
原文传递
侵华日军中“笔部队”的“文学报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广民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一批为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高唱赞歌、涂脂打气;为日本国民战争狂热鼓噪喧嚣、推波助澜;为天皇笔战、为天皇献身的法西斯作家——"笔部队"。他们包括长期在军队服役并直接参与作战的"军人作家"...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一批为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高唱赞歌、涂脂打气;为日本国民战争狂热鼓噪喧嚣、推波助澜;为天皇笔战、为天皇献身的法西斯作家——"笔部队"。他们包括长期在军队服役并直接参与作战的"军人作家";受日本内阁情报派遣到侵华前线体验战争的"从军作家"及受报社、杂志社派遣或自愿赶赴前线的"民兵"。"笔部队"的这些作家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扭曲的"大亚洲主义"和狭隘的"文学报国"思想支配下,本着"吾为君书,吾为君亡"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投身于侵略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战争文学 从军作家 大亚洲主义 文学报国
下载PDF
抗战时期朱光潜在巴蜀的美学研究与进步文化活动
7
作者 苏宁 赵以保 《文史杂志》 2021年第5期32-38,共7页
朱光潜抗战时期在四川的美学探索与进步文化活动,都紧密围绕“救亡图存”而展开。他开出的济世药方是“审美救国”,崇尚从人生的感化入手,从治疗人的劣根性开始。他寄希望于青年,试图以美育改造及培养青年。他还倡导创造的人生,“朝抵... 朱光潜抗战时期在四川的美学探索与进步文化活动,都紧密围绕“救亡图存”而展开。他开出的济世药方是“审美救国”,崇尚从人生的感化入手,从治疗人的劣根性开始。他寄希望于青年,试图以美育改造及培养青年。他还倡导创造的人生,“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激发、调动起全体国民的生命活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抗战中朱光潜的巴蜀时期,是其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既是开创期,也是转折期。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现代美学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部队 救亡图存 为青年 美育
下载PDF
拓展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新领域——评王向远教授关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系列研究
8
作者 凌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侵华史 王向远 文化侵略 部队 侵华文学研究 书评
下载PDF
尾崎士郎《某个从军部队》人物原型推证
9
作者 王佳梦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36期1-4,共4页
《某个从军部队》折射出了侵华时期日本社会对于“笔部队”的某种态度和认知。本文通过对于《某个从军部队》的原型的推证,判断出以尾崎士郎为代表的日本笔部队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向日本当局表达自己的“爱国心”的结论。这种表达是... 《某个从军部队》折射出了侵华时期日本社会对于“笔部队”的某种态度和认知。本文通过对于《某个从军部队》的原型的推证,判断出以尾崎士郎为代表的日本笔部队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向日本当局表达自己的“爱国心”的结论。这种表达是侵华时期日本内部言论统制体制的严苛化现实和作家个人规训双重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尾崎士郎 文坛关系 国民情感
下载PDF
杭州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以“笔部队”作家的文学为中心
10
作者 王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0期89-91,共3页
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更替、岁月的演变,这座古城也历经了几番洗礼。以杭州为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以“笔部队”作家的文学为中心为视角的杭州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将同是“笔部队”... 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更替、岁月的演变,这座古城也历经了几番洗礼。以杭州为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以“笔部队”作家的文学为中心为视角的杭州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将同是“笔部队”成员的小林秀雄、中谷孝雄、武田泰淳三位作家在侵华战争时期的杭州体验与见闻,却鲜有人写。通过对“笔部队”作家小林秀雄的《杭州》、中谷孝雄的《沪杭日记》相关章节以及武田泰淳《杭州之春》三部作品展开文本细读,分析他们的异同及成因,从而进一步分析作家的思想根源以及对战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题材 部队作家 战争的思考 日本文学
下载PDF
应该把它写上日本文学地图——王向远《“笔部队”和侵华战争》读后
11
作者 黎娜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暨南大学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上,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华文学史地图的问题,引起与会者的重视。任何文学史都是文学史家以一种史观和见识对文学发展历史的建构。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建构总会出现一些盲点或遗漏。
关键词 《“部队”和侵华战争》 王向远 日本文学 “侵华文学”
下载PDF
勇于揭开日本文学与文化的阴暗面
12
作者 祝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12-113,共2页
2001年,当第一次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读到王向远先生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一书时。我心底掀起的波澜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使读者看到了日本文学的另一面,也是黑暗的一面。继此之后,王先生又陆续发表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以及日... 2001年,当第一次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读到王向远先生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一书时。我心底掀起的波澜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使读者看到了日本文学的另一面,也是黑暗的一面。继此之后,王先生又陆续发表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以及日本右翼历史观的研究文章,到2005年.《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日本右翼言论批判》两部著作同时推出,与之前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一并构成对日本侵华史研究的“三部曲”.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出版项目、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军读书书目,堪称学界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份大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文化侵略 《“部队”和侵华战争》 抗战胜利60周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解放军总政治部 新闻出版署 日本右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