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牍与章:早期短章文本形成的物质背景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建委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8,F0002,共17页
近年古人执简而书,还是伏案书写的问题,颇受关注。但学者们多忽略了简、牍在日常书写中的分别,未能明确手执书写的往往是牍,而伏案而书的则应为简。牍是先秦两汉时代古人日常书写时的主要用具,著述、文书的起草,记录廷议与师说,牍版都... 近年古人执简而书,还是伏案书写的问题,颇受关注。但学者们多忽略了简、牍在日常书写中的分别,未能明确手执书写的往往是牍,而伏案而书的则应为简。牍是先秦两汉时代古人日常书写时的主要用具,著述、文书的起草,记录廷议与师说,牍版都应是原初载体。西汉以前的古书中,短章是一类占比很高的文献类型,古书的篇大多由短章组合而成。出土文献中,短章也最为常见。但先秦两汉时代为何形成以短章为主的文献体制,言之者少。牍的容字范围与古书中短章的字数范围基本重合,鉴于其使用之广,故可判断短章的形成应是受到牍版这种物质载体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载体 物质性 文本形制
原文传递
《九经直音》中所反映的知、章、庄、精组声母读如|t|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九经直音》中直音部分出现的知、章、庄、精组声母读如t的现象,说明在赣方言的发展历史中,上古时期见组发生颚化变成t、t‘,一部分字演变为精庄母字,另一部分字继续颚化与来自端组音t、t’的字合流,这部分中有些经历了喉化的过程读如[... 《九经直音》中直音部分出现的知、章、庄、精组声母读如t的现象,说明在赣方言的发展历史中,上古时期见组发生颚化变成t、t‘,一部分字演变为精庄母字,另一部分字继续颚化与来自端组音t、t’的字合流,这部分中有些经历了喉化的过程读如[h],但很快就消失了。而精、庄、知、章组受共同语的影响,很快又从喉音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与原来颚化后读如t、t’的部分合流,一部分发展到ts(知)、ts(知),与共同语的精、庄、知、章同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经直音》 赣方言 声母
下载PDF
明清章回小说的回下分章:由中国书籍史的“章”入手
3
作者 种方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如果从书籍史的视角进行历史地考察,就会发现“章”其实是中国古籍中普遍存在的最小内容单位,在章回体小说成型的明清时期仍然如此,而非现代语境下的最大结构单位。章回体小说作为中国书籍史谱系上的一个分支,它所使用的“章”,必定与... 如果从书籍史的视角进行历史地考察,就会发现“章”其实是中国古籍中普遍存在的最小内容单位,在章回体小说成型的明清时期仍然如此,而非现代语境下的最大结构单位。章回体小说作为中国书籍史谱系上的一个分支,它所使用的“章”,必定与其形成时对“章”的认识相一致。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可以证明,章回体小说确实普遍具有回下分章的结构,且十分重视各章间的照应。反过来说,回下分章也造就了章回体小说的一些独特风貌,如聚沙成塔的写作手法,复杂而自洽的故事系统,以及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小说 书籍史
原文传递
《女开科传》本事、成书时间及版本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文革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87-90,共4页
本文考证出《女开科传》成书于顺治十三年以后,康熙中期之前。最早的刊本是哈佛本,刊刻于苏州地区。名山聚刊本刊刻于绍兴地区。根据陈洪绶死于顺治九年,而《女开科传》本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的情况,推知江表蠡庵《引》之题署后“章矢”... 本文考证出《女开科传》成书于顺治十三年以后,康熙中期之前。最早的刊本是哈佛本,刊刻于苏州地区。名山聚刊本刊刻于绍兴地区。根据陈洪绶死于顺治九年,而《女开科传》本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的情况,推知江表蠡庵《引》之题署后“章矢”印章并非陈洪绶所钤,而是书坊的伪托,因此,江表蠡庵不是陈洪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开科传》 陈洪绶 本事 成书时间 版本
下载PDF
在日常生活中把“章”拆成“立早”并非错误——与《是“音十”而非“立早”》的作者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0-71,共2页
张凯在《是"音十"而非"立早"》一文中,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章"字拆分为"立早"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悖于造字原理。这从造字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对的。但汉字的拆分,还有一个功能,... 张凯在《是"音十"而非"立早"》一文中,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章"字拆分为"立早"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悖于造字原理。这从造字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对的。但汉字的拆分,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修辞。在汉字修辞中,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不拘"六书"法则。将章拆分为"立早"虽然不合"六书"的要求,却正好体现了汉字修辞在汉字形体利用上的特点,因而并非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凯 “立早” 汉字修辞
下载PDF
“章”与“章草”:汉、晋章草的再认识 被引量:3
6
作者 邢文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0,共6页
章草是汉、晋书法史上意义重要、风格独特的书体,却始终未得到书法界的足够重视。关于章草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章"的意义与"章草"的出处等,学界长期多有附会乃至误解。其实,"章草"之"章"取义文... 章草是汉、晋书法史上意义重要、风格独特的书体,却始终未得到书法界的足够重视。关于章草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章"的意义与"章草"的出处等,学界长期多有附会乃至误解。其实,"章草"之"章"取义文理彰明、"不乱乃章",既有"草书"之"草"所见造化之理与"天造草昧"的宇宙论意义,也指章草古逸不乱的独特形式特征。学界以"章草"一名首见于王献之语的通行之说不确,"章草"一名见于传世文献的年代下限为咸康六年即公元340年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书法
原文传递
《国语》中“美”的概念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望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国语》虽为史书,但重在立论,不少论述关涉美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几个关于“美”的概念:其一是“文”,文有多义,其中之一就是“美”。其二是“章”,章有诸多含义,几乎概括了美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其三是“和”,音乐特别看重和,其实不... 《国语》虽为史书,但重在立论,不少论述关涉美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几个关于“美”的概念:其一是“文”,文有多义,其中之一就是“美”。其二是“章”,章有诸多含义,几乎概括了美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其三是“和”,音乐特别看重和,其实不独音乐重视和,各种美的事物均重视和,和是美的本质。和是诸多因素的化合,和的实现是新事物的创造。其四是“美”,《国语》对“美”下了一个定义,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美”的基本性质:无害,有利,合德,成礼,可观。其五是“貌”,《国语》认为“貌”是重要的,但“言”比貌更重要,言是心之声,心决定言,因此,最重要的是心。《国语》的“美”论几乎集先秦儒家“美”论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下载PDF
居延简版中的“印”、“章”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德勝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7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在传世文献中,汉代'印'、'章'使用上无明显差异。而出土文献居延汉简的用例证明,《汉旧仪》等所言比二千石以上用'幸'、六百石以下用'印',是有根据的。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居延新简
原文传递
“文”“章”学的意义诠释 被引量:3
9
作者 金春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7,共5页
回顾我国几千年的文章学的基本理念,"文"、"章"与"文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究其根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文人正是通过"文"来获得社会存在的基本价值,来与人沟通,来实现与社会的"共... 回顾我国几千年的文章学的基本理念,"文"、"章"与"文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究其根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文人正是通过"文"来获得社会存在的基本价值,来与人沟通,来实现与社会的"共存"的意义。通过文章达到"公器"的要求,于是产生"大我",最终实现了为"文"之人的"外王内圣"的价值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下载PDF
论成都龙潭寺客家话的t■、t■'、■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4-56,68,共4页
本文介绍了龙潭寺客家话的t■、t■'、■声母,从中可以看出它们覆盖了古知、章、庄三组声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受老成都话的影响所致,并伴随成都话的发展而转变为t■、t■'、■。
关键词 龙潭寺 客家话 成都话 ts、ts'、s
下载PDF
让翻译“动”起来——钱钟书的语言之“动”与曹丕之“文章”和“作者”的翻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新乐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102,共13页
按照钱钟书先生对"画有六法"的解读,一向被视为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词组,恢复到它的动词的情态,可以显现出汉语的表达力量。这样的解读,因而也就成为一种方法论,可以作为理解汉语经典的一个法则。曹丕《典论·论文》之中的... 按照钱钟书先生对"画有六法"的解读,一向被视为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词组,恢复到它的动词的情态,可以显现出汉语的表达力量。这样的解读,因而也就成为一种方法论,可以作为理解汉语经典的一个法则。曹丕《典论·论文》之中的"文章"和"作者"二词也应如此解读,即将"章"读为"卓著"或"彰显","作"视为"创作"之"起"。在汉译英翻译中,从名词到动词的这种还原,依据的是词源学的意义,而语境本身的指向会决定这种意义的历史性。因而,这样的解读法,不仅能够纠正以往的译文,还可能为未来的重译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曹丕 作者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美学观念钩沉二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良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3,79,共7页
本文一是论述“风” ,是中国先人因触觉感受而生发的审美观念 ,由《周易》、宋玉《风赋》及以后由“风”构成有“风采”、“风韵”等审美话语可证之 ,流传到日本而形成日本歌论的“风的美学”。二是论述“音”不同于“声” ,“声成文 ,... 本文一是论述“风” ,是中国先人因触觉感受而生发的审美观念 ,由《周易》、宋玉《风赋》及以后由“风”构成有“风采”、“风韵”等审美话语可证之 ,流传到日本而形成日本歌论的“风的美学”。二是论述“音”不同于“声” ,“声成文 ,谓之音” ,具有美的意义 ,“音”因情而美 ,是形成“乐”的主要因素 ;“章”与“音”相关联 ,是由听觉美感而来 ,“声一无听” ,“六鼓四金”之音 ,可能是“章”字构成之由 ;“章”本义即音声之美 ,后又引申有色彩美、美之“彰显”等义 ,“文章”一词 ,即是合形色美与音声美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美学观念 审美观念 社会风气
原文传递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赪 《天中学刊》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主体范围应包括"直接从事矿山生产作业的人员"。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强令",其中的"章"应作广义的理解,"险"应作客观的理解,"作业"仅在危害公共安全的范...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主体范围应包括"直接从事矿山生产作业的人员"。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强令",其中的"章"应作广义的理解,"险"应作客观的理解,"作业"仅在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内理解。本罪中被强令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结合具体案件中强令者表现的强令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刑法修正案(六)》将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分别规定,属于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界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六) 强令违冒险作业罪 “强令” “险” “作业”
下载PDF
“竜”字音釋——談魚通轉例說之八
14
作者 孟蓬生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本文認為'竜'(所謂'龍'字古文)最初本罵'章'字之異寫。'章(竜)'前上古音本歸侵(談)部,與'龍'(前上古音在侵部)讀音相同,可以通假。其後讀音發生分化,分別轉入陽部或東部。後人用'章'... 本文認為'竜'(所謂'龍'字古文)最初本罵'章'字之異寫。'章(竜)'前上古音本歸侵(談)部,與'龍'(前上古音在侵部)讀音相同,可以通假。其後讀音發生分化,分別轉入陽部或東部。後人用'章'字表示其陽部音,用'竜'字表示其東部音(多借罵'龍'字),'竜'和'章'遂由異寫字而成為同源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上古音 侵部 談部 陽部 東部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章”义考释
15
作者 李建中 余慕怡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37-44,共8页
"章"字由"丶"这一符号演变而来,就外文(字形)而观,有终止之意,为文体结构之单位;就内义(字义)而言,有解经之功,为离析文意之手段。《文心雕龙》以"宅情"释"章",使"章"与"情&qu... "章"字由"丶"这一符号演变而来,就外文(字形)而观,有终止之意,为文体结构之单位;就内义(字义)而言,有解经之功,为离析文意之手段。《文心雕龙》以"宅情"释"章",使"章"与"情"发生关联。"宅"之内向性与"章"之外倾性,张力式铸成"章"对于"情"的收放隐显功能。如何以"宅情"为根基而"总义""成章"?刘勰提出动情为文、因情立体和控引情理等方法。考释《文心雕龙》之"章"义,诠解《章句》篇之"宅情曰章",可以发现作为刘勰文论关键词的"章",在由章句之学到文章之学的语义演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情曰
原文传递
新出陶觥铭献疑
16
作者 张乐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陶觥乃新见之商代青铜器,出土情况不明,就其铭文考察,存在诸多可疑之处。首先,铭文首句记小臣脯被王赐予百工之事,以当时之语言材料考察,与情理难容。其次,铭中“圭”“璧”“章”等字写法均与其常见形体不合。第三,出现了“上祖癸”这... 陶觥乃新见之商代青铜器,出土情况不明,就其铭文考察,存在诸多可疑之处。首先,铭文首句记小臣脯被王赐予百工之事,以当时之语言材料考察,与情理难容。其次,铭中“圭”“璧”“章”等字写法均与其常见形体不合。第三,出现了“上祖癸”这一生造之词。第四,铭末的“嗣”字用法不明,既无法以“继承”之本义解之,又与其时“嗣”字的假借情况、使用情况相悖。故笔者以为此铭实有作伪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觥
下载PDF
漢律構成中“篇”“章”“條”“事”之關係
17
作者 宋潔 《简帛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本文結合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奏識書》及“古人堤漢律目録”,認爲《晋書•刑法志》所載“集類爲篇,結事爲章”當理解爲:一章之中包含若干事項,若干事項組成一章,此是“結事爲章”;一章可視爲一事類,故若干章(事類)組成一篇,此是“... 本文結合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奏識書》及“古人堤漢律目録”,認爲《晋書•刑法志》所載“集類爲篇,結事爲章”當理解爲:一章之中包含若干事項,若干事項組成一章,此是“結事爲章”;一章可視爲一事類,故若干章(事類)組成一篇,此是“集類爲篇”。通過引入“律條”、“章條”、“刑罰條”、“事項條”等概念,有助於理解史料中律令統計數目的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律 事類 律條 刑罰條 事項條
下载PDF
《易经》之“章”的显与隐
18
作者 郑德 赵丽娜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2年第1期272-276,共5页
本文分析了由《乾》《坤》两卦暗示出的章美显、隐两种性质。显性倾向于形式因素,而隐性则指向内在的刚健品质。两者在《乾》《坤》之间循环转变,共同构成了章美的世界。以此为前提,结合卦气说,对《坤》《姤》《丰》之"章"美... 本文分析了由《乾》《坤》两卦暗示出的章美显、隐两种性质。显性倾向于形式因素,而隐性则指向内在的刚健品质。两者在《乾》《坤》之间循环转变,共同构成了章美的世界。以此为前提,结合卦气说,对《坤》《姤》《丰》之"章"美的内在联系作了一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原文传递
“璋”字源流考及其文化含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和学璋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璋是一种古代社会重要的礼器,"璋"字源于"章",金文中"章"和"璋"通用,文例中分别有人名和玉器两种用法。"章"字有"音十为章"和"辛璧为章"两说。我们认为早期&qu... 璋是一种古代社会重要的礼器,"璋"字源于"章",金文中"章"和"璋"通用,文例中分别有人名和玉器两种用法。"章"字有"音十为章"和"辛璧为章"两说。我们认为早期"章"字来源于章璧说;后由于礼乐制度的兴盛,"章"字被赋予了"音十"会意的"章节、规章"这一新义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区别字义,便给"章"字加注形符"玉",至此"璋"字便仅用于表示玉制礼器和人名,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流 文化
下载PDF
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通鉴释文》中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鄧强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年第1期411-421,共11页
《资治通鉴释文》约作于1150—1160年之间,作者为宋代四川人史炤。该书有大量反映知庄章三组声母混注的音切,这些材料反映出《通鉴释文》中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的方式是知组二等与庄组合并,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然后知组三等和章组又渐与... 《资治通鉴释文》约作于1150—1160年之间,作者为宋代四川人史炤。该书有大量反映知庄章三组声母混注的音切,这些材料反映出《通鉴释文》中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的方式是知组二等与庄组合并,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然后知组三等和章组又渐与知组二等和庄组合流。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通鉴释文》中正处在合流的过程中,尚未完全合并。这是宋代四川语音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释文》 宋代 声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