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弹劾制度建构的四个关键期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一项权力监控制度,由御史行使弹劾权,对权力进行监督,它的发展经历四个关键期。御史本是内廷官员,具有君主"私人"属性,秦汉时弹劾制度草创,御史被赋予弹劾权,监督权力的运行。唐代弹劾制度进一步发展,并最... 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一项权力监控制度,由御史行使弹劾权,对权力进行监督,它的发展经历四个关键期。御史本是内廷官员,具有君主"私人"属性,秦汉时弹劾制度草创,御史被赋予弹劾权,监督权力的运行。唐代弹劾制度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风闻弹劾的具体规则及定型化的弹劾文书制度。两宋时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制亦随之出现职、权分离趋向,弹劾制度于此时出现重大变化,台谏合流趋势逐渐形成。清代集历代之大成,在制度设计上有"民族"性色彩,但科道合一使得两宋以降的台谏合流最终完成,同时弹劾文书形制进一步规范,奏折的使用具有强烈的专制色彩。虽然御史弹劾制度作为君主监控权力的手段为君主专制服务,但其中所蕴含的分权制衡因素是一种可资借鉴的传统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史 弹劾制度 科道合一
原文传递
清代“科道合一”得失之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世闯 程天权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清雍正年间的"科道合一",是我国古代监察法制发展史上继"台谏合一"后的又一次重要变革。这一改制,使得六科给事中转隶都察院,并于客观事实上造成了我国古代监察法制中谏议制度的终结。通过对比"科道合一"... 清雍正年间的"科道合一",是我国古代监察法制发展史上继"台谏合一"后的又一次重要变革。这一改制,使得六科给事中转隶都察院,并于客观事实上造成了我国古代监察法制中谏议制度的终结。通过对比"科道合一"前后六科给事中的权责变化,以历史辩证法为分析进路,认为"科道合一"在巩固皇权和稳定国家政权、实现监察机构和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实效;然而,皇权专制下的"科道合一"更是加深了皇帝专权的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清中后期的官场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道合一 监察法制 六科给事中 都察院
下载PDF
清代“科道合一”的历史镜鉴
3
作者 张世闯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40,共8页
封建帝制时期的给事中制度是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就是制约和监督皇权。清代"科道合一"不仅对制度本身造成了破坏,而且也使得制度的效用归于消亡。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所处的政治体制环境和其内在的弊端是致... 封建帝制时期的给事中制度是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就是制约和监督皇权。清代"科道合一"不仅对制度本身造成了破坏,而且也使得制度的效用归于消亡。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所处的政治体制环境和其内在的弊端是致使其走向历史末路的主要原因。站在文化与制度承继的角度,基于对提升监察权威、增强监察效果的价值理念追求,当前完善监察法制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监察制度的宪法法律性、监督制约机制的人民性和专职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道合一 宪法法律性 人民性 独立性
原文传递
清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与法理分析
4
作者 章燕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清代监察制度在继承明代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变革,结合制度背后清代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显示出了监察官依附皇权的地位、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改革、风闻言事权力的弱化以及挟私忘公的御史陋习等主要特征,使得御史监察机能严重萎缩,与清代统... 清代监察制度在继承明代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变革,结合制度背后清代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显示出了监察官依附皇权的地位、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改革、风闻言事权力的弱化以及挟私忘公的御史陋习等主要特征,使得御史监察机能严重萎缩,与清代统治者预期反腐效果背道而驰。清代监察法制是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法制的技术性形式成果因专制皇权极端化影响,具有"人治"非"法治"的属性,与监察制度法治基本原则相违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史监察 科道合一 风闻言事 监察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