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2-25,共4页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科学 海洋科学考察 科考船
下载PDF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在“科学”号科考船使用心得
2
作者 刘合义 孟庆超 +2 位作者 陶传波 陈修峰 梁喜祥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2年第4期1-3,共3页
“科学”号作为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之一,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引领了我国新一代科学考察船的建造和发展,实现了深海考察“下得去,看得清,采得上,测得准,功能全,用得起”的目标,在这其中“科学”号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起到... “科学”号作为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之一,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引领了我国新一代科学考察船的建造和发展,实现了深海考察“下得去,看得清,采得上,测得准,功能全,用得起”的目标,在这其中“科学”号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本文将在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简要介绍、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在“科学”号科考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作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动力定位 科考船 水下机器人 海洋强国
下载PDF
建构与传达:科学传播视域下“科学旅行号”的运营策略分析
3
作者 杨锦萌 《科技传播》 2022年第15期133-136,共4页
以科学传播作为理论基础,选取短视频中排行第一的科普视频号“科学旅行号”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来探析科普视频号“科学旅行号”在科学传播框架中的运营经验与策略。经研究发现,“科学旅行号”不管是内容模块还是在商业渠道上均实施... 以科学传播作为理论基础,选取短视频中排行第一的科普视频号“科学旅行号”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来探析科普视频号“科学旅行号”在科学传播框架中的运营经验与策略。经研究发现,“科学旅行号”不管是内容模块还是在商业渠道上均实施利用了科学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模式,由此总结出了今后“科学传播+短视频”需要适宜的发布时机、加强对话模型、重视“科学传播”的情感、塑造“科学传播”的角色等优化措施。旨在解决传统科学传播中的不足,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科学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短视频 运营模式 科学旅行 对话建构
下载PDF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造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曹丽 王大洲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年第6期617-627,共11页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我国第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是进行深海探测和多学科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一手档案资料,参考有关传记、访谈及报道,就该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考察...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我国第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是进行深海探测和多学科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一手档案资料,参考有关传记、访谈及报道,就该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考察,回顾了其立项背景和立项过程,探讨了船体主结构设计论证以及项目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展示了从设备采购、方案变更到调试试验与验收的建造过程,并从运行管理框架、运行模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描述了项目运行状况。最后,从船体设计、组织管理、国际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总结了若干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工程 科学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工程史
下载PDF
国产热流探针HFP-6000在琼东南盆地热流原位探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宋永东 张建兴 +1 位作者 栾振东 阎军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25-230,240,共7页
海底热流探测是研究海底构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更好获取研究区热流数据,利用“科学”号考察船对自主研制的Lister型热流探针HFP-6000开展海底热流原位探测试验工作。本次海上试验热流站位布设于琼东南盆地北部陆坡区,... 海底热流探测是研究海底构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更好获取研究区热流数据,利用“科学”号考察船对自主研制的Lister型热流探针HFP-6000开展海底热流原位探测试验工作。本次海上试验热流站位布设于琼东南盆地北部陆坡区,水深100-1300 m,试验了5个热流站位,共获得3个站位的有效数据。国产热流探针HFP-6000工作性能稳定,测量数据精度可达0.001℃,满足开展高精度热流大断面调查的要求。该探针较长且重,属于大型科考设备,对科考船后甲板作业条件要求较高。国产热流探针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优化改进将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化 HFP-6000热流探针 琼东南盆地 热流原位测量 科学考察船
下载PDF
科学号吊舱式电力推进器基座装焊工艺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和 颜芳 《科技与管理(武汉)》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通过对科学号吊舱式电力推进器基座传统安装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基座结构的特征,探讨了一种新的基座的装焊方法,这种方法对基座法兰面精度控制、保证基座安装质量、缩短船舶船台建造周期有非常大的意义。
关键词 科学 基座 焊接 热应力 综合角度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5.12”汶川地震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军文 李宗凡 +5 位作者 王连捷 林为人 王薇 孙东生 高禄 钱华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3-2047,共15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背景下,深部物质沿壳内拆离层自SW向NE方向的"层状"流动,在地壳上部转化为沿映秀-北川断裂(YBF)的快速垂向挤出,而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作自SE往NW方向的重力滑覆,东侧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则表现为自NE往SW方向的走滑或右行旋转。晚新生代以来,扬子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造山带并无明显的或大尺度的陆内俯冲作用发生。龙门山前陆逆冲带深部高温低粘度物质垂直向上的、快速的流动和挤出,直接导致了"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松潘-甘孜地块E向扩展导致龙门山前陆带的强烈挤压和陆壳增厚及深部应力和地震能量的积聚则是诱导深部位移场发生突变和物质快速垂向挤出的主因,E向扩展是深部地震能量积聚和快速垂向挤出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ASR地应力测试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完全平行于GPS同震速度场的位移方向,似乎表明ASR测试获得的原地应力场或许真实地反映了或最接近于地震过程中的构造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井(WFSD-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 地震形成机制 逆冲作用 右行走滑作用(或右行旋转) 正滑作用 垂向挤出
下载PDF
音频宣传助力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魏建晶 刘旭 +1 位作者 崔红 李亚敏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基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微信号利用音频方式开展宣传工作的实践,发现音频具有节约读者时间、便于引导听众阅读论文原文等独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音频优缺点的系统总结,认为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音频宣传的优... 基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微信号利用音频方式开展宣传工作的实践,发现音频具有节约读者时间、便于引导听众阅读论文原文等独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音频优缺点的系统总结,认为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音频宣传的优势,依据论文属性选择全文播报形式的长音频或介绍论文亮点的短音频,采取音频与图文相结合等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弥补音频的不足,以期扩大科研论文的传播范围,提升期刊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音频宣传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微信
原文传递
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贾琪 李江苏 +1 位作者 张天娇 成雯 《河南科学》 2024年第9期1395-1404,共10页
研究科学传播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当前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走出发展困局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从用户感知的多个维度,提出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假设,并... 研究科学传播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当前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走出发展困局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从用户感知的多个维度,提出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假设,并采用问卷数据、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主观规范性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感知趣味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02,正相关性最强.②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62,相关性显著,表明感知易用性可直接调节感知有用性.③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存在较大直接效应,用户满意度决定是否持续使用科学传播公众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公众 持续使用意愿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高精度遥感相机大温差界面的热变形控制和分析
10
作者 余成锋 张永智 +4 位作者 付碧红 陈有梅 吉彦超 黄劲 梁记源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针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装载的微光多谱段相机安装面存在热变形,进而影响微光多谱段相机成像质量的问题,对微光多谱段相机的安装方式进行结构和隔热的优化设计,并对卫星在低温、高温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进行仿真分... 针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装载的微光多谱段相机安装面存在热变形,进而影响微光多谱段相机成像质量的问题,对微光多谱段相机的安装方式进行结构和隔热的优化设计,并对卫星在低温、高温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微光多谱段相机安装面在低温工况下的最大畸变为0.044 mm,在高温工况下的最大畸变为0.034 mm。控制安装界面的热变形量,并经地面试验和在轨验证,得到微光多谱段相机的在轨动态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0.1,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 大温差 热变形 调制传递函数 仿真 分析
下载PDF
基于Hydrolight模型的太湖SDGSAT-1卫星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
11
作者 王雅萍 胡雪可 +4 位作者 李家国 姜晟 陈兴峰 赵利民 陈洪真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对水质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悬浮物浓度反演过程中,如何避免或最大程度降低水体中叶绿素a、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干扰是当前的技术难点。文章针对可持续...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对水质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悬浮物浓度反演过程中,如何避免或最大程度降低水体中叶绿素a、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干扰是当前的技术难点。文章针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MII传感器,利用Hydrolight辐射传输模型,从理论上挖掘只与悬浮物强相关的反演因子,以此构建适用于MII影像的太湖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通过水体的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对模型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演因子R′(B_5/B_3)与悬浮物浓度为强相关,同时与叶绿素a、CDOM浓度弱相关;利用R′(B_5/B_3)作为反演因子构建的幂函数模型为最优反演模型;将幂函数模型分别应用于实测数据和2022年5月4日的太湖SDGSAT-1 MII数据,两次验证试验显示反演结果和现场测量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模型适用性较好。该研究可为SDGSAT-1卫星在湖泊水体悬浮物浓度监测、水资源评估与保护等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浓度反演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 相关性 水体辐射传输模拟 遥感应用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夜光影像开展土叙地震灾害评估
12
作者 李熙 曹汉瑞 巩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7-1705,共9页
2023-02-06,土耳其南部相继发生Mw 7.8和Mw 7.5地震,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评估灾区受灾情况对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震前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夜光影像和震后的仰望一号夜光影像... 2023-02-06,土耳其南部相继发生Mw 7.8和Mw 7.5地震,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评估灾区受灾情况对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震前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夜光影像和震后的仰望一号夜光影像,采用多元幂函数回归模型对两类影像进行了相对辐射定标,使用定标后的影像对土耳其阿德亚曼市和安塔基亚市-德芙内市进行了灾害评估。结果显示,所提的相对辐射定标模型能有效提升异源夜光影像之间的可比性;3座严重受灾城市在地震后出现大范围停电,建成区内超过50%的区域灯光损失率高于80%,建成区整体灯光损失率超过70%。结果表明,异源高分辨率夜光影像能有效评估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评估结果可为当地政府部门应急决策及震后重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叙地震 夜光遥感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 仰望一 灾害评估
原文传递
SDGSAT-1卫星微光影像的夜间渔船识别
13
作者 常昊 胡昌苗 +2 位作者 陆俊南 闫冬梅 唐娉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91-2698,共8页
现代渔民常利用鱼类的趋光特性来捕鱼,在夜晚出海时在船身安装集鱼灯,使用强烈的灯光照明来吸引鱼群,从而可以捕获大量的鱼类。开启集鱼灯的渔船在夜间微光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灯光辐射特征和几何特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The Sustaina... 现代渔民常利用鱼类的趋光特性来捕鱼,在夜晚出海时在船身安装集鱼灯,使用强烈的灯光照明来吸引鱼群,从而可以捕获大量的鱼类。开启集鱼灯的渔船在夜间微光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灯光辐射特征和几何特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ce Satellite 1,SDGSAT-1)的微光成像仪具有10 m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轻易地探测到夜间开启集鱼灯的渔船。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可以检测到夜间渔船的灯光。使用SDGSAT-1卫星的微光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夜间渔船的动态监测。分析了渔船夜间灯光在影像上的辐射特征和几何特征,构建不同渔船大小和船只种类的船只识别模型。结合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对识别的船只目标进行匹配验证,实现了影像灯光与船只的匹配。对中国南部的某渔场开展研究。实验使用了2022年3—9月的34景微光影像及对应AIS数据,研究区域的影像覆盖率达到100%。基于船只识别技术,对不同灯组数量的渔船、货船等船只实现了检测与匹配。在禁渔期的影像中检测到疑似存在非法捕鱼的渔船灯光,为微光遥感影像服务渔业检测,以及打击禁渔期非法捕捞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渔船识别 微光影像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
下载PDF
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科学精神传播研究——基于用户留言的分析
14
作者 霍连彬 《科技传播》 2018年第9期1-3,15,共4页
微信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局限在传播账号主体和科学信息的角度,对科学精神的研究鲜有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主体类型的科学类公众号文章用户留言的修辞分析,发现以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通俗化趣... 微信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局限在传播账号主体和科学信息的角度,对科学精神的研究鲜有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主体类型的科学类公众号文章用户留言的修辞分析,发现以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通俗化趣味性科学公众号在引起受众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上卓有成效,但在科学精神的体现上不如以知识分子和赛先生为代表的严肃化学术性公众号。整体来看,目前科学类公众号留言所体现的最高比例的科学精神是逻辑思维原则,其次是普遍怀疑的态度和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比例最低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学精神 用户留言 传播语态 科学类微信公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