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恰如其分地说出该说的──维特根斯坦的价值形而上学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喜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价值形而上学 维特根斯坦 伦理学意义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神秘 原始语言 人生意义 事实世界 经验主体
下载PDF
“神秘之域”的产生与消解——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玉军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受盎格鲁—萨克森和德国两种哲学传统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借助语言分析的途径 ,力图为“神秘之域”求得避难之所 ,但是却造成了可说的世界与不可说的“神秘之域”的分离。其后期哲学一改前期哲学的立场 ,不再对语言进... 受盎格鲁—萨克森和德国两种哲学传统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借助语言分析的途径 ,力图为“神秘之域”求得避难之所 ,但是却造成了可说的世界与不可说的“神秘之域”的分离。其后期哲学一改前期哲学的立场 ,不再对语言进行形而上的玄思 ,而是注重考察语言的日常用法。维特根斯坦正是通过“语言游戏”说与“生活形式”论 ,抹平了可说的东西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界限 ,“神秘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根斯坦 "神秘" 前期哲学 《逻辑哲学论》 后期哲学 差异
原文传递
试析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主体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高荣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2期12-16,共5页
表面上,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两种主体:认识主体或表象主体和形而上主体,并借用前者论证了后者的存在;事实上,维氏的表象主体只是用来为形而上主体服务的,他更看重后者。这与他的哲学趣旨是相关的:他十分关心人生的意义... 表面上,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两种主体:认识主体或表象主体和形而上主体,并借用前者论证了后者的存在;事实上,维氏的表象主体只是用来为形而上主体服务的,他更看重后者。这与他的哲学趣旨是相关的:他十分关心人生的意义问题。借用形而上主体,他不但给出了认识的界限,也为生命的意义找到了方向——要想幸福地生活,必须和世界和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 认识主体 形而上主体
下载PDF
意义与无意义——《逻辑哲学论》中的意义问题
4
作者 吴树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9-47,共9页
在《逻辑哲学论》中,“意义”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向度。本文将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关于意义与名称、意义与命题以及意义与神秘之域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规定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将维... 在《逻辑哲学论》中,“意义”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向度。本文将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关于意义与名称、意义与命题以及意义与神秘之域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规定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将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进行比较,来论析维特根斯坦对于意义的独特理解,并勾勒出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意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名称 意谓 命题 显示 神秘 价值 无意义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美学批判---兼论重返“美本身”之探讨的可能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90,共12页
美学研究需要深入讨论“美本身”,但这一课题已被人们遗忘。而重返这一课题则必须面对维特根斯坦美学,因为目前的遗忘正是自他而起。早期维特根斯坦美学将“美本身”置于“神秘之域”,主张对此“保持沉默”。但这一观点要么因其中的悖... 美学研究需要深入讨论“美本身”,但这一课题已被人们遗忘。而重返这一课题则必须面对维特根斯坦美学,因为目前的遗忘正是自他而起。早期维特根斯坦美学将“美本身”置于“神秘之域”,主张对此“保持沉默”。但这一观点要么因其中的悖论而无意义,要么只是对“美本身”问题的一种有前提的悬置,据此并不能导出放弃“美本身”之探索的结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在否弃“美的本质”探讨的基础上,将美学导向“语法”或“生活形式”研究,开辟了新的美学方向。但“美本身”和“美的本质”不是一回事,美学的“语法”研究或“生活形式”研究也不能取代促使“语法”或“生活形式”变动的“动力”研究。这样的动力追寻恰可将我们引向对“美本身”的探讨。因此,维特根斯坦美学不是我们遗忘或放弃探讨“美本身”的根据。重返“美本身”的探讨,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本身” 神秘 语言游戏 语法 生活形式
下载PDF
西康泰宁附近草地之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曲仲湘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45年第2期281-320,共40页
引言西康泰宁省康定属之十三县,大部均为草地,游牧生活之康民,赖以畜牧马牛羊,至今迄少改善进步之处。国人因其山险路阻,地高气寒,风俗隔阂,语文不通,视若化外或神秘之域,罔有知其内部详情者。自一八六八年外籍传教士,首在境内探集动植... 引言西康泰宁省康定属之十三县,大部均为草地,游牧生活之康民,赖以畜牧马牛羊,至今迄少改善进步之处。国人因其山险路阻,地高气寒,风俗隔阂,语文不通,视若化外或神秘之域,罔有知其内部详情者。自一八六八年外籍传教士,首在境内探集动植物标本之后,中外学者颇与注意,于是相继前往作学术工作者亦殊不乏其人。抗战以来国内学术团体,对西康物资之开发尤为注意,最近数年前往工作之团体更见踊跃,惟皆偏于采集调查方面工作,鲜有注意于全体康民依以为生之草地状况者。若谋康民生活之改进及边地畜牧事业之合理增产,势非从草地之组成及其生态方面之基本工作做起不可。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为明瞭应项基本科学智识起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初步研究 西康 植物标本 神秘 中国科学社 泰宁 生物研究所 传教士 畜牧事业
下载PDF
恩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主体的存在形式
7
作者 王冠杰 刘晓红 《中国商界》 2008年第9期240-240,242,共2页
维特根斯坦在前期哲学中设立了一个形而上主体作为世界界限和终极价值。形而上主体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独立存在体,它处在"神秘之域"中,它同宗教实体具有类似的特征,而最重要的是形而上主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qu... 维特根斯坦在前期哲学中设立了一个形而上主体作为世界界限和终极价值。形而上主体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独立存在体,它处在"神秘之域"中,它同宗教实体具有类似的特征,而最重要的是形而上主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类宗教体验式"存在,即也是一种意义式存在。在"意义"之下,形而上主体的存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形而上主体 存在形式 宗教 主体作为 终极价值 神秘 体验式 哲学 特征 色彩 界限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理论结构及启示
8
作者 郭俊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6,共7页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阐述了自己前期哲学中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即:世界结构问题、语言结构,世界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神秘之域等。这基本反映了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反映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所面临的...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阐述了自己前期哲学中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即:世界结构问题、语言结构,世界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神秘之域等。这基本反映了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反映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所面临的问题,也为他后期哲学的发展与转型奠定了基础。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对《逻辑哲学论》一书的哲学理论结构进行分析,并对《逻辑哲学论》一书对中国哲学的启示进行评述,可借以进一步加深对维特根斯坦整体哲学体系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哲学论》 世界结构 语言结构 神秘
下载PDF
语言的界限:“不可说者”与“神秘之域”的解蔽——从《逻辑哲学论》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对读谈起
9
作者 熊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之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 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之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文章分别剖析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并对这两种批判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不可说者 语言批判 神秘 实践批判
下载PDF
界限之思——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主体的超越
10
作者 李云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7,29,共5页
该文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是沿一条奇特的运思路向上游动,而《逻辑哲学论》中的划界思想则是理解其早期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该文拟从维特根斯坦由经验主体向先验主体的提升与超越入手,籍以展示其早期哲学之奇特的运思轨迹和本质... 该文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是沿一条奇特的运思路向上游动,而《逻辑哲学论》中的划界思想则是理解其早期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该文拟从维特根斯坦由经验主体向先验主体的提升与超越入手,籍以展示其早期哲学之奇特的运思轨迹和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主体 先验主体 界限 神秘 显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