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被引量:34
1
作者 吴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5期1-6,共6页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吴迪批评大众媒介比登月球重要美国媒介批评家罗伯特·L·萨勇(RobertL.Shayon)说过一句堪称经典的话:“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意义上,比登月球重要。”(...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吴迪批评大众媒介比登月球重要美国媒介批评家罗伯特·L·萨勇(RobertL.Shayon)说过一句堪称经典的话:“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意义上,比登月球重要。”(OpentoCriticism)或许会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批评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大众媒介 电影批评 文艺批评 大众传播学 社会批评 精英文化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聂珍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88,共5页
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 ;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 ;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 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 ;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 ;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英国 小说 哈代 悲剧主题 《卡斯特桥市长》 《德伯家的苔丝》 发展 社会批评
下载PDF
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志卿 张燕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 ,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 ,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者忽视的细节和意象 ,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 ,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 ,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者忽视的细节和意象 ,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作的隐喻性的阐释。认为 ,小说中的“荒诞”主题揭露了西方社会道德与文明的荒谬和虚假 ,反映了奥氏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好人难寻》 隐喻 荒诞主题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社会批评 人文精神 批判意识
下载PDF
剑桥学术传统与研究方法:从利维斯谈起 被引量:16
4
作者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2,共7页
利维斯是剑桥学术传统的代表人物 ,他运用的文本分析批评方法深入研究文学作品 ,着重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和政治社会意义 ,是后来出现的新批评的先导。利维斯的文学批评始终是建立在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基础上的阅读批评 ,有很强的道德批... 利维斯是剑桥学术传统的代表人物 ,他运用的文本分析批评方法深入研究文学作品 ,着重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和政治社会意义 ,是后来出现的新批评的先导。利维斯的文学批评始终是建立在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基础上的阅读批评 ,有很强的道德批评的倾向。我国现在的文学研究追逐所谓的文化的、哲学的、美学的抽象阐释 ,忽视文学批评的社会使命感和评价文学的道德标准 ,显然脱离了文学批评的目的。因此 ,我们从利维斯的批评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批评 社会批评 文化批评 道德批评 文学研究 哲学 代表人物 道德标准
下载PDF
奥斯卡·王尔德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葛桂录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5,共8页
1 9世纪后期王尔德对庄子思想的吸纳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它标志着庄子思想与西方知识阶层开始在精神深处进行对话。王尔德没有停留于对庄子思想的表面认同 ,而是心契于庄子“无为”思想这一神髓 ,将之运用于社会批评与文艺批评 ,成... 1 9世纪后期王尔德对庄子思想的吸纳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它标志着庄子思想与西方知识阶层开始在精神深处进行对话。王尔德没有停留于对庄子思想的表面认同 ,而是心契于庄子“无为”思想这一神髓 ,将之运用于社会批评与文艺批评 ,成为一种新的思想准的。正是依循庄子对人类文明以及社会批评的思路 ,王尔德自己的价值判断才变得更加清晰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社会批评 庄子思想 文艺批评 知识阶层 认同 对话 无为 吸纳 清晰
下载PDF
论《谁害怕弗吉妮亚·沃尔夫?》的社会批评主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邹惠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作为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人物,爱德华·阿尔比在其代表作《谁害怕弗吉妮亚·沃尔夫?》中,以批评美国社会作为中心主题。由此表明,阿尔比是一位与欧洲荒诞派作家有着重大区别的自觉的社会批评家。
关键词 爱德华·阿尔比 《谁害怕弗吉妮亚·沃尔夫?》 社会批评
下载PDF
霍尔顿与脏话的政治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52,共9页
60年代中产阶级学生大量的脏话到底意味着行动的开始 ,还是行动的延宕或瘫痪 ?本文通过对《麦田守望者》这部脏话连篇的小说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脏话下的政治寂静主义的品格 ,指出它是社会批评能量从现实领域移向象征领域后的无害姿态。... 60年代中产阶级学生大量的脏话到底意味着行动的开始 ,还是行动的延宕或瘫痪 ?本文通过对《麦田守望者》这部脏话连篇的小说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脏话下的政治寂静主义的品格 ,指出它是社会批评能量从现实领域移向象征领域后的无害姿态。本文说明 :中产阶级学生的文化革命与其说危害了资本主义体制 ,不如说拓宽了它的制度空间 ,是早年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冲动在文化领域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 社会批评 守望 小说 象征 主义 现实 早年 意味 姿态
原文传递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11
8
作者 金元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3-71,62,共10页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金元浦我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极其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跨入了更加开放、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更宽松地进行新的思维探索,实现文化转型,铸造新的民族精魂的历史时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带...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金元浦我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极其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跨入了更加开放、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更宽松地进行新的思维探索,实现文化转型,铸造新的民族精魂的历史时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全部观念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其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学 文学范式 社会批评 阶级斗争 科学主义 语言论转向 文化转型 中国文化 核心范畴 视野融合
原文传递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向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4期37-41,共5页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的小说分类法,倡导所谓“有余裕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鲁迅 文明批评 《我是猫》 文学作品 小说 社会批评 夏日漱石 鸡冠花 《哥儿》
下载PDF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进与日本文学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向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2期38-43,共6页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进与日本文学王向远“杂文”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把难以归类的杂体文称为“杂文”。日本的“杂文”一词是从中国传入的。在明治时代之前,“杂文”一词在日本很少有人使用。日本人把相当于中国杂...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进与日本文学王向远“杂文”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把难以归类的杂体文称为“杂文”。日本的“杂文”一词是从中国传入的。在明治时代之前,“杂文”一词在日本很少有人使用。日本人把相当于中国杂文的几种文章分别称为“消息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批评 社会批评 鲁迅杂文 日本文坛 厨川白村 观念的形成 日本作家 日本文学 高山樗牛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宁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45,共10页
本文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夏目漱石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较完整的梳理和研究。笔者认为夏目漱石在天皇观、国家观、对外战争等重要问题上始终与日本政府保持一致 ,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其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亦相应地缺乏理论高度 ,有时甚... 本文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夏目漱石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较完整的梳理和研究。笔者认为夏目漱石在天皇观、国家观、对外战争等重要问题上始终与日本政府保持一致 ,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其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亦相应地缺乏理论高度 ,有时甚至落后于时代。所以 ,夏目漱石的文学声誉无法掩饰其批评思想的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精神世界 反差 虚像 史学研究 日本政府 对外战争 文明批评 社会批评 批评思想 国家观 文学
原文传递
当代女性精神的缺席——试析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晓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 ,认同男权”的倾向 ,因而缺乏时代感 ,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席。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贾平凹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精神 男权意识 社会批评
下载PDF
试论罗斯金的文化观 被引量:9
13
作者 殷企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43-151,共9页
认为罗斯金"从艺术批评转向社会批评"的说法失之于简单化,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文化观。无论是罗斯金发表的艺术批评还是社会批评,其实都受到他总体文化观的统辖。罗斯金的文化观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因此生发的焦虑有关。1... 认为罗斯金"从艺术批评转向社会批评"的说法失之于简单化,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文化观。无论是罗斯金发表的艺术批评还是社会批评,其实都受到他总体文化观的统辖。罗斯金的文化观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因此生发的焦虑有关。19世纪的英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转型,以形形色色的"分离"为特征的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愈演愈烈,这是让罗斯金深感焦虑的根本原因。焦虑的背后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向往,而这种焦虑和向往既体现于他的艺术批评,也体现于他的社会批评,并且促成了两者的高度融合。他跟卡莱尔、阿诺德一样,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由工业革命牵引的、以机械式进步为内涵的文化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反文化"现象。对于现代文明的焦虑使"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得以扩充与发展,这里面有着罗斯金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金 文化 艺术批评 社会批评 焦虑 和谐
下载PDF
80年代文学批评的“分层化”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5,共10页
我们说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社会批评”的色彩,同时应该说那些与社会观念变革密切相关的“文化评论”,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人文学批评的系列。因为80年代是很“文学化”的年代,许多文化评论大都显示出文学的性格和取向。但是,这样又... 我们说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社会批评”的色彩,同时应该说那些与社会观念变革密切相关的“文化评论”,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人文学批评的系列。因为80年代是很“文学化”的年代,许多文化评论大都显示出文学的性格和取向。但是,这样又带来将文学批评笼统化的问题,而没有做精细区分。因为事实上,80年代文学批评存在着“分层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80年代 社会批评 文化评论 观念变革 文学化
原文传递
论哈代小说的历史文化底蕴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海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5,共6页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赞扬和向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精神 ,他的这一思想倾向鲜明地表现在他的小说中游苔莎和淑等重要人物形象的身上。他的小说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进展与英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他的小说对基督教文化中传统的贞操...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赞扬和向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精神 ,他的这一思想倾向鲜明地表现在他的小说中游苔莎和淑等重要人物形象的身上。他的小说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进展与英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他的小说对基督教文化中传统的贞操观念持批判否定态度。他把民俗文化与他的小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民俗文化现象常常影响到人物的命运甚至生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小说 古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文化 民俗文化 英国 文学评论 社会批评
下载PDF
“无恩有爱”:新文化运动亲子伦理再考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瑀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新文化人通过强调生育行为的偶然性和自然性,否定了父于子有恩,同时也将生育的意义从世系延续改写为个体生命事件。与此同时,自然亲情被新文化人建构为亲子关系的本体性价值,情感原则成为了代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爱”取代“... 新文化人通过强调生育行为的偶然性和自然性,否定了父于子有恩,同时也将生育的意义从世系延续改写为个体生命事件。与此同时,自然亲情被新文化人建构为亲子关系的本体性价值,情感原则成为了代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爱”取代“恩”成为亲子伦理的本体价值和总体原则,反映的是中国家庭伦理由“秩序型”伦理向“情感型”伦理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社会批评 新文化运动 伦理
原文传递
《红色中华》与苏区社会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振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3-61,共9页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它及时引导苏区民众选择正确的社会信仰;宣传了党的社会主张和党制定的社会制度;围绕建设苏维埃新社会,充分发挥了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宣传、动员和批评等功能,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它及时引导苏区民众选择正确的社会信仰;宣传了党的社会主张和党制定的社会制度;围绕建设苏维埃新社会,充分发挥了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宣传、动员和批评等功能,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维埃新社会建设的号角,对苏维埃新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社会信仰引导 社会制度宣传 社会动员 社会批评
下载PDF
关于“文本分析”与“社会批评”(笔谈) 被引量:8
18
作者 洪子诚 耿占春 +1 位作者 敬文东 姜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共2页
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总是处在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中。从文学与政治的“一体化”,到文学与政治、甚至社会的“疏离”,再到文学与社会的“亲密”,其间自然携带着沉重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同时也敞开着通向未来的诸多可... 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总是处在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中。从文学与政治的“一体化”,到文学与政治、甚至社会的“疏离”,再到文学与社会的“亲密”,其间自然携带着沉重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同时也敞开着通向未来的诸多可能性。在反思文学与社会“疏离”的文学观时,“直接、急迫是否一定是最应选择的态度”?“强调”本身是否蕴含着“遗漏”,并再次导向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社会批评为什么不能代替文本分析,以及文本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何在?基础伦理学是否可以构成文学批评的惟一伦理学?在沟通文学的内部和外部方面,缺少的仅仅是某些“方法”,还是一种“围绕着自身特殊历史、特殊问题展开的处境感”,一种历史建构力?本期我们约请了几位学者,对上述及更多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社会 文本分析 社会批评
下载PDF
略论两汉童谣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子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9-24,共6页
汉代童谣承担了社会批评的职能,作为政治预言形式,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童谣是一种特殊的舆论方式,其形成和影响,都透露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研究相关现象,可以有重要的发现。
关键词 汉代 童谣 社会批评 政治预言 舆论
下载PDF
库哈斯方法:当建筑学成为反讽批评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秋野 《建筑师》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通过库哈斯的理论与实践,讨论作为个人批评立场与方法的反讽观念在建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后现代主义以后建筑学从普遍的公共期望中发展出个人反讽,以及从道德负担到自由批评的意义。
关键词 反讽 库哈斯 私人化 公共期望 社会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