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183
1
作者 杨善华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91,共18页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稳定特征的"恒常"。根据从生活的智慧、家本...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稳定特征的"恒常"。根据从生活的智慧、家本位文化、道德伦理、人缘口碑等方面对"社会底蕴"及其与现代性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的初步探讨发现,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深具传统特性的社会底蕴并非以一种消极对抗的形式出现,而是不断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并由此生发出建设性和包容性的面貌。而对这一"底蕴"的认识,与我们今天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与反思不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蕴 生活的智慧 家本位文化
下载PDF
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7
2
作者 周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54,200,共19页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居于核心位置。恢复重建后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在挖掘中国社会结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一些重要特征。新时代要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更加深入地把握时...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居于核心位置。恢复重建后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在挖掘中国社会结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一些重要特征。新时代要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更加深入地把握时代脉搏,需要通过总结田野调查的发展经验,提倡继承和发展费孝通"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推动迈向人民的社会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社会底蕴 将心比心
原文传递
总体性社会与即时性治理——探源“社会底蕴” 被引量:8
3
作者 门豪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第11期11-22,共12页
在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内部,长期维系的大一统帝国形态具有典型的结构刚性,形塑出多元融汇的华夏文明与家国同构的宗法制传统。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与政策执行中,应然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充分地浸润于在地场景,促使了... 在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内部,长期维系的大一统帝国形态具有典型的结构刚性,形塑出多元融汇的华夏文明与家国同构的宗法制传统。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与政策执行中,应然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充分地浸润于在地场景,促使了结构分化与再生产的产生。地方政府为达政策目的和执行效果而采取的"权宜性"的实践逻辑,带来了行政手段的变通,也带来了"行政过程软化制度刚性"的效果。这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总体性结构中持续的制度供给及地方治理创新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市场嵌入和经济转轨后,由开放促改革的范式概未脱离既有路径,转型社会因循一元化管理与即时性治理互嵌的逻辑,促使"自上而下"的制度刚性与"自下而上"的地方运作弹性交织与并构。这是"变中之未变"与"恒常在场",亦即"社会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蕴 总体性社会 社会结构 社会治理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之成因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景兰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权运动的发生,其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文学成为这种现象的有力表征。本文力图通过对女性文学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成因的梳理和解读,对19世纪...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权运动的发生,其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文学成为这种现象的有力表征。本文力图通过对女性文学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成因的梳理和解读,对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独放异彩的社会底蕴和文学自身资源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以期为今天方兴未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社会底蕴 文学资源
下载PDF
中国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61,共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作品,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主要反映个人在精神境遇中艰难探索的历程,具有不同时代的社会底蕴。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是:在五四启蒙引领下表现出“人觉醒”后... 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作品,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主要反映个人在精神境遇中艰难探索的历程,具有不同时代的社会底蕴。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是:在五四启蒙引领下表现出“人觉醒”后对成长前途的感伤情绪和忧患意识;在革命意识形态背景下反映出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平面化、脸谱化性质;新时期的成长叙事实质是用自由、民主、进步的新乌托邦取代意识形态下的革命乌托邦;90年代个人话语下的成长小说是对传统叙事的颠覆性重写,充满私语化的冲动、迷惘和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长小说 社会底蕴 话语
下载PDF
以代际中的自我为方法:当代白领青年的工作意义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锃 叶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74,83,共11页
伴随着劳动力过度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以及资本控制方式隐秘化,白领青年“工作为了赚钱谋生”的意识被进一步强化,工作之于青年似乎陷入意义贫困的状态中。但以往研究缺乏对青年“自我”主体化工作意义建构的纵、横双重维度的系统探索... 伴随着劳动力过度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以及资本控制方式隐秘化,白领青年“工作为了赚钱谋生”的意识被进一步强化,工作之于青年似乎陷入意义贫困的状态中。但以往研究缺乏对青年“自我”主体化工作意义建构的纵、横双重维度的系统探索。本文在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材料,借助“自我经营主体”的隐喻,区分白领青年的工作意义建构的典型类型和特征,明晰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底蕴以及代际传承的文化意义:力图提高收益仅是当代白领青年工作意义构建的一种表象,实则是为了获得重要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以实现自我的社会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领青年 工作意义建构 自我经营主体 社会底蕴
下载PDF
理性视角下农民与商贩博弈的实践逻辑--以W县农贸市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双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1-568,共8页
农民与商贩间的博弈是一场围绕其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本存量所展开的生活游戏。博弈共分为三个阶段:“找买主”阶段,农民运用“拉关系”策略寻求买家,但仍心存伦理顾虑;“议价”阶段,农民使用“晓之以情”和“捆绑销售”策略争取利益,商贩... 农民与商贩间的博弈是一场围绕其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本存量所展开的生活游戏。博弈共分为三个阶段:“找买主”阶段,农民运用“拉关系”策略寻求买家,但仍心存伦理顾虑;“议价”阶段,农民使用“晓之以情”和“捆绑销售”策略争取利益,商贩则通过“共谋”等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结果”阶段,农民形成“价格联盟”以抵抗共谋,但因忽略群体异质性而易于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综合理性视角和社会底蕴来审视当事人的行为,可发现其既是“理性”的,即所使用的手段与目的存在因果关联,同时又因掺杂着“人情”和“关系”等因素而显示出别样的社会意义。正如“价格顺从”和“适当提价”对农民与商贩而言,并不等于放弃利益,相反是利益最大化和关系再生产的辩证法,也是当事人在日常实践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此外,“社会底蕴”这一变量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农民理性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社会底蕴 农民与商贩 资本博弈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法律至上”的感叹
8
作者 顾栋材 《楚天主人》 2001年第8期47-48,共2页
在国外呆久了,慢慢就会嘴嚼出些许异国生活的内在滋味。当初那种莺歌燕舞、车水马龙的感观表象,渐渐地就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及社会底蕴的不断询问与凝思! 为什么一昼有白天与黑夜?有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其实最难回答:人类对“人... 在国外呆久了,慢慢就会嘴嚼出些许异国生活的内在滋味。当初那种莺歌燕舞、车水马龙的感观表象,渐渐地就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及社会底蕴的不断询问与凝思! 为什么一昼有白天与黑夜?有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其实最难回答:人类对“人”的探寻由来已久,而“人”际间的自然纷争与社会纷争也从未停息。自从“人”有了社会含义,情况就倏然复杂起来。哪一天“人”成了制度、宗教的奴隶,“人”是什么就成了大大的疑问,简单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至上 公权与私权 社会底蕴 社会氛围 社会含义 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 德国 收费 生活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的日常道德与社会底蕴——以大理“乡评”的演变与积淀为例
9
作者 李荣荣 《社会发展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54-174,M0006,共22页
本文以大理乡评为对象,通过讨论普通人对道德的构想与实践来理解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与延续。作为民间舆论的乡评曾与国家选拔官员及推行教化关系密切,今日大理乡评延续清末民国时期与谥号相结合的地方性特点,同时将品评对象从士绅... 本文以大理乡评为对象,通过讨论普通人对道德的构想与实践来理解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与延续。作为民间舆论的乡评曾与国家选拔官员及推行教化关系密切,今日大理乡评延续清末民国时期与谥号相结合的地方性特点,同时将品评对象从士绅贤达扩展到普通百姓。四民社会的解体以及民众对声名及道德理想的追求促成了乡评以“平民化”形式延续至今;体现普通人生命意义的同时再生产特定的道德价值则解释了乡评在当代社会的存在原因与方式。乡评的“平民化”转变为我们理解传统道德价值在“无士的乡村自治生活”中的延续提供了线索,而这种延续本身既表明道德观念与实践就编织在日常生活里,同时也是中国乡村“社会底蕴”的一种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评 日常道德 社会底蕴 道德人类学
原文传递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青枝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5-28,共4页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涵 :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孕育的“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的“奴性”。这不仅是她 ,而且是整个中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农民 ,过去现在所具有的民族“共相”。
关键词 《红楼梦》 社会文化底蕴 儒家文化 中国 农民 封建社会
下载PDF
斑斓的荒诞
11
作者 周政保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斑斓的荒诞周政保张抗抗的《赤彤丹朱》是一部很耐读的长篇小说,那种如实记录般的"复述"能达到目前的地步,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无疑《赤彤丹朱》是张抗抗的一个全新的台阶,恳切细腻,朴实无华,抛弃了一切方式的夸饰或矫情... 斑斓的荒诞周政保张抗抗的《赤彤丹朱》是一部很耐读的长篇小说,那种如实记录般的"复述"能达到目前的地步,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无疑《赤彤丹朱》是张抗抗的一个全新的台阶,恳切细腻,朴实无华,抛弃了一切方式的夸饰或矫情,也与那种扯着"新潮"旗号的隔靴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 小说结构 人物命运 《共产党宣言》 社会文化底蕴 小说叙述 叙述者 社会变迁 浪漫主义者 女性作家
原文传递
习近平时代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禚明亮 刘纲强 《前线》 CSSCI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习近平时代观具有深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其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特征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在坚守、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习近平... 习近平时代观具有深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其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特征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在坚守、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习近平时代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即强烈的问题意识、公平的全球观念、清晰的国际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下载PDF
老板,何以风靡大江南北?
13
作者 左安龙 《社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6,共3页
近来,绝耳近半个世纪的“老板”称呼又悄然盛行沪上,并大有越来越走红的架势。呼之者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受之者满面春风,怡然自得。被称作老板者有颈缠粗项链,腕带大金表,一串戒子全都套在指间的粗俗的暴发户,也有西服革履,养尊处优的... 近来,绝耳近半个世纪的“老板”称呼又悄然盛行沪上,并大有越来越走红的架势。呼之者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受之者满面春风,怡然自得。被称作老板者有颈缠粗项链,腕带大金表,一串戒子全都套在指间的粗俗的暴发户,也有西服革履,养尊处优的厂长、经理们,甚至连那些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或者政府官员也有被称之为“老板”的。当然和老板结伴而行的“老板娘”的呼叫也俱兴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资本家 《新华字典》 英汉词典 西服革 《辞海》 班主任 怡然自得 社会文化底蕴 白面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