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闻自由与个人名誉的艰难平衡——关于美国媒体的诽谤诉讼
被引量:
13
1
作者
任东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9,共9页
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案(1964年)中确定了诽谤诉讼的“确实恶意”原则。在后来的名誉权官司中,美国最高法院又把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从官员扩大到“公众人物”。由于何谓“公众人物”缺乏明确的定义,由此引发了媒体滥用新闻自由权...
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案(1964年)中确定了诽谤诉讼的“确实恶意”原则。在后来的名誉权官司中,美国最高法院又把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从官员扩大到“公众人物”。由于何谓“公众人物”缺乏明确的定义,由此引发了媒体滥用新闻自由权的倾向。为此,最高法院在1974年又作出了缩小《纽约时报》案原则适用范围的裁决。新闻自由权和个人名誉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公权和私权之一,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艰难地在这两者之间维持某种动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
“
确实
恶意
”
原则
新闻自由
美国最高法院
原文传递
题名
新闻自由与个人名誉的艰难平衡——关于美国媒体的诽谤诉讼
被引量:
13
1
作者
任东来
机构
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9,共9页
文摘
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案(1964年)中确定了诽谤诉讼的“确实恶意”原则。在后来的名誉权官司中,美国最高法院又把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从官员扩大到“公众人物”。由于何谓“公众人物”缺乏明确的定义,由此引发了媒体滥用新闻自由权的倾向。为此,最高法院在1974年又作出了缩小《纽约时报》案原则适用范围的裁决。新闻自由权和个人名誉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公权和私权之一,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艰难地在这两者之间维持某种动态的平衡。
关键词
诽谤
“
确实
恶意
”
原则
新闻自由
美国最高法院
Keywords
libel
'actual malice'
freedom of press
U.S. Supreme Court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闻自由与个人名誉的艰难平衡——关于美国媒体的诽谤诉讼
任东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