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广平
李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呈现"方向""情态""距离""结果""时间"等多个认知角度。每一认知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场,每一语义场又含有不同的"看视"概念场...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呈现"方向""情态""距离""结果""时间"等多个认知角度。每一认知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场,每一语义场又含有不同的"看视"概念场词语,精细多样。从运用形式来看,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既有"单用"又有"并用"。屈原赋通过使用"看视"概念场词语,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这些词语在屈原赋中是形象的活化点、画面的切换点以及情感的寄寓点,其运用促进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赋
“
看视
”
语义
运用形式
艺术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戴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1,共2页
通过对9个语义场和10个个案的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这些演变规律主要有:词项的变化、大量产生复合词、表达的丰富性及多样性、相邻义域的侵占影响。
关键词
上古
看视
类动词
演变规律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辞“看视”义动词的表达系统及其特点
3
作者
段勇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楚辞中看视义动词特别丰富,文章对楚辞中的看视义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词义的构成模式出发对其进行分类描写,发现楚辞中不仅有众多的单音节视觉动词还有大量的双音节看视义动词。通过比较的方法,从楚辞看视义动词的时代性、文体性...
楚辞中看视义动词特别丰富,文章对楚辞中的看视义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词义的构成模式出发对其进行分类描写,发现楚辞中不仅有众多的单音节视觉动词还有大量的双音节看视义动词。通过比较的方法,从楚辞看视义动词的时代性、文体性和方言性等三个方面全面揭示楚辞中看视义动词的特点。本研究对楚辞文本的深入阅读有裨益,也将深化对“楚语”以及汉以前的视觉类动词的认识,对汉语常用词的演变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看视
义
动词
楚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广平
李霖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涉及方向、情态、距离、时间和结果等多个认知角度,呈现"向上看""向下看""回头看""斜视""窥视""仔细看""远看"以及&...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涉及方向、情态、距离、时间和结果等多个认知角度,呈现"向上看""向下看""回头看""斜视""窥视""仔细看""远看"以及"看见"等多个子场。从运用特点来看,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有句中单用、句中连用、句间并用三种形式,丰富多样,灵活多变,而且形容准确,精细生动,往往与受事者特点相切合,与施事者性格相切合,与环境氛围相切合。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巧妙运用,使得人物形象得以"活化"、情感表现得到突出、语言错综而有变化、行文结构得到彰显,因而产生显著的艺术效果,实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艺术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赋
“
看视
”概念场词语
语义
特点
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看视”概念域的历史演变看古今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变化
被引量:
2
5
作者
贾燕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5-72,共8页
汉语“看视”概念域从古至今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上古时期,其词汇系统中单音词众多,主要采用综合型的词化方式。中古时期,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各子域主导词逐渐演变为“X+V视”式偏正复音词。在近现代汉语口语中,各种不同方式、...
汉语“看视”概念域从古至今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上古时期,其词汇系统中单音词众多,主要采用综合型的词化方式。中古时期,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各子域主导词逐渐演变为“X+V视”式偏正复音词。在近现代汉语口语中,各种不同方式、方向、情态等的看视动作多采用“修饰性词组+看”的句法格式来表达,由此导致该概念域常用成员的数量剧减。在对“看视”概念域历史演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和词化理论,总结了该概念域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古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视
”概念域
词汇系统
概念化
词化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玄合一之问: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
6
作者
刘伟生
《社科纵横》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载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的问题,可以关联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及理论。《世说新语》中有不少关于"看""视"的语词与叙述,以及"目"与"题目"之类的专用...
《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载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的问题,可以关联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及理论。《世说新语》中有不少关于"看""视"的语词与叙述,以及"目"与"题目"之类的专用语汇,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人物品评的时代风习与主客关系或心物关系问题的探究。六朝学术虽以道家为主,却不乏儒学、佛学、名理之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内容,而视觉形成问题又可以总归为主客关系或物我关系的大命题。六朝是文学创作与批评开始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也以心物关系的体认与总结为核心线索。从看视类语词的大量运用与看视场景的细致描写,到山水文学兴起与感物理论的发展,无不伴随着文学的身影。考察六朝学术对视觉形成问题的回应,并联系视觉形成问题的现代阐释,有助于古今、中西学术的对比与交流互鉴,也能显示出这科玄合一之问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视觉形成
心物关系
看视
叙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广平
李霖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摘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呈现"方向""情态""距离""结果""时间"等多个认知角度。每一认知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场,每一语义场又含有不同的"看视"概念场词语,精细多样。从运用形式来看,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既有"单用"又有"并用"。屈原赋通过使用"看视"概念场词语,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这些词语在屈原赋中是形象的活化点、画面的切换点以及情感的寄寓点,其运用促进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键词
屈原赋
“
看视
”
语义
运用形式
艺术效果
Keywords
Qu Yuan’s Fu
see
semantic
form of application
artistic effects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戴忠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1,共2页
文摘
通过对9个语义场和10个个案的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这些演变规律主要有:词项的变化、大量产生复合词、表达的丰富性及多样性、相邻义域的侵占影响。
关键词
上古
看视
类动词
演变规律
原因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辞“看视”义动词的表达系统及其特点
3
作者
段勇义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
出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YJC740008)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JD3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楚辞中看视义动词特别丰富,文章对楚辞中的看视义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词义的构成模式出发对其进行分类描写,发现楚辞中不仅有众多的单音节视觉动词还有大量的双音节看视义动词。通过比较的方法,从楚辞看视义动词的时代性、文体性和方言性等三个方面全面揭示楚辞中看视义动词的特点。本研究对楚辞文本的深入阅读有裨益,也将深化对“楚语”以及汉以前的视觉类动词的认识,对汉语常用词的演变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楚辞
看视
义
动词
楚语
Keywords
The Songs of South
Visual
Verb
The language of Chu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广平
李霖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文摘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语义丰富,涉及方向、情态、距离、时间和结果等多个认知角度,呈现"向上看""向下看""回头看""斜视""窥视""仔细看""远看"以及"看见"等多个子场。从运用特点来看,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有句中单用、句中连用、句间并用三种形式,丰富多样,灵活多变,而且形容准确,精细生动,往往与受事者特点相切合,与施事者性格相切合,与环境氛围相切合。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巧妙运用,使得人物形象得以"活化"、情感表现得到突出、语言错综而有变化、行文结构得到彰显,因而产生显著的艺术效果,实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艺术美的追求。
关键词
宋玉赋
“
看视
”概念场词语
语义
特点
效果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看视”概念域的历史演变看古今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变化
被引量:
2
5
作者
贾燕子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5-7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阈下汉语常用词的跨域演变模式研究”(20YJA740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
文摘
汉语“看视”概念域从古至今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上古时期,其词汇系统中单音词众多,主要采用综合型的词化方式。中古时期,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各子域主导词逐渐演变为“X+V视”式偏正复音词。在近现代汉语口语中,各种不同方式、方向、情态等的看视动作多采用“修饰性词组+看”的句法格式来表达,由此导致该概念域常用成员的数量剧减。在对“看视”概念域历史演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和词化理论,总结了该概念域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古今差异。
关键词
“
看视
”概念域
词汇系统
概念化
词化
历史演变
Keywords
“kan”conceptual domain
lexical system
conceptualization
lexicaliz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玄合一之问: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
6
作者
刘伟生
机构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文摘
《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载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的问题,可以关联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及理论。《世说新语》中有不少关于"看""视"的语词与叙述,以及"目"与"题目"之类的专用语汇,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人物品评的时代风习与主客关系或心物关系问题的探究。六朝学术虽以道家为主,却不乏儒学、佛学、名理之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内容,而视觉形成问题又可以总归为主客关系或物我关系的大命题。六朝是文学创作与批评开始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也以心物关系的体认与总结为核心线索。从看视类语词的大量运用与看视场景的细致描写,到山水文学兴起与感物理论的发展,无不伴随着文学的身影。考察六朝学术对视觉形成问题的回应,并联系视觉形成问题的现代阐释,有助于古今、中西学术的对比与交流互鉴,也能显示出这科玄合一之问的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视觉形成
心物关系
看视
叙述
分类号
I206.3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屈原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吴广平
李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
尹戴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楚辞“看视”义动词的表达系统及其特点
段勇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玉赋“看视”概念场词语的运用艺术
吴广平
李霖
《中国韵文学刊》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看视”概念域的历史演变看古今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变化
贾燕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科玄合一之问:眼往万形还是万形入眼
刘伟生
《社科纵横》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