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峰论争”始末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方丽 张立群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111-123,共13页
“盘峰论争”是当代诗歌从1990年代走向21世纪过程中一次影响深远的诗坛论争。从1999年4月16日至18日“世纪之交”到1999年11月12日至14日“龙脉诗会”在北京召开,再到两次会议后双方在各种刊物上刊发的争鸣文章,“盘峰论争”前后历时... “盘峰论争”是当代诗歌从1990年代走向21世纪过程中一次影响深远的诗坛论争。从1999年4月16日至18日“世纪之交”到1999年11月12日至14日“龙脉诗会”在北京召开,再到两次会议后双方在各种刊物上刊发的争鸣文章,“盘峰论争”前后历时达两年之久,引起诗坛内外的广泛关注。“盘峰论争”堪称世纪之交诗歌道路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为新世纪诗歌发展和诗学理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话题,期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学案式的梳理,力求客观再现“盘峰论争”的来龙去脉并以此探求关于诗歌本身的启示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峰诗会” 盘峰论争 学案 知识分子写作 民间写作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观念的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航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8-76,143,共9页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观念进行了整体性的阐述,也即对1989年以来不同时期观念流变的过程,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由来和争锋,也包括"盘峰论争"之后多元走向的格局进行了大致溯源...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观念进行了整体性的阐述,也即对1989年以来不同时期观念流变的过程,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由来和争锋,也包括"盘峰论争"之后多元走向的格局进行了大致溯源式的探析。诗歌观念流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断裂、消沉与再生长的初期,发育、形成与分化的中后期,冲突与走向多元的新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诗歌观念 盘峰论争 流变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的变与不变——以冯晏、哑石、臧棣为例
3
作者 张桃洲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5,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面貌相较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却也并不是人们预期的那种“跨越”式的巨变。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自身在观念、实践上的分歧,经由“盘峰论争”的激辩而变得越发明显;另一方面,21世纪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面貌相较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却也并不是人们预期的那种“跨越”式的巨变。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自身在观念、实践上的分歧,经由“盘峰论争”的激辩而变得越发明显;另一方面,21世纪历史语境的变迁使得诗歌的主题、写作趋向等,呈现出某种微妙的含混性。曾经风格化、辨识度较高的写者慢慢趋于平实、稳健,不经意间令人惊讶地滑入了“语词惯性”乃至“同质化”的泥潭。于是,对那些写作多年的诗人而言,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不仅是怎样保持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而且更有如何寻求新变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臧棣 盘峰论争 辨识度 含混性 历史语境 变与不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元素之火”与1990年代中后期诗歌语言的表意空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凯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引言尽管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经发生,但真正意义上的"边缘"则出现在199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经济制度改革后,中国社会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镜像空间的并置,使得大众... 引言尽管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经发生,但真正意义上的"边缘"则出现在199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经济制度改革后,中国社会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镜像空间的并置,使得大众在思想意识层面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空间;另一方面,诗人们在意识到"身份的尴尬"(1)后,不再仅仅满足于精神层面的抵制与对抗,而是通过具体的写作进入到对它的反思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峰论争 权力意识 孙文波 小说化 民间写作 本体性 知识分子写作 巴什拉 权力空间 中后期
原文传递
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盘峰论争:语词的交锋
5
作者 王士强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8,共7页
诗歌界虽然一直比较“热闹”,聚讼纷纭,但真正能够构成事件,具有文学史、诗歌史意义的,却也不多。这其中,发生于世纪之交的“盘峰论争”无疑是非常重要、不可忽略的。“盘峰论争”构成了继新时期之初的“朦胧诗论争”之后又一次参与者... 诗歌界虽然一直比较“热闹”,聚讼纷纭,但真正能够构成事件,具有文学史、诗歌史意义的,却也不多。这其中,发生于世纪之交的“盘峰论争”无疑是非常重要、不可忽略的。“盘峰论争”构成了继新时期之初的“朦胧诗论争”之后又一次参与者众多、持续时间长、论争激烈、影响深远的诗歌事件,它是在此之前已然发酵酝酿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之间矛盾的爆发,表征着关于“90年代诗歌”不同观念、不同立场的分裂,也颠覆了诗坛的既存格局,推助了年轻诗人的成长,并在新兴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加持下,将中国诗歌推进到了一个野蛮生长、固然有些“失序”却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写作 诗歌界 知识分子写作 90年代诗歌 朦胧诗论争 盘峰论争 新时期之初 互联网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存在及其矛盾——以“盘峰论争”为切入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0,共4页
一部20世纪的新文学史(新诗史),或隐或显都可以从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发展脉络中看到它们之前的影子。尤其是论争的形式,之前就从来没有缺少过,特别是"盘峰论争"似乎抽离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纠... 一部20世纪的新文学史(新诗史),或隐或显都可以从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发展脉络中看到它们之前的影子。尤其是论争的形式,之前就从来没有缺少过,特别是"盘峰论争"似乎抽离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纠拌,带有相当的自由主义的争辩性质。所以,世纪末的论争与世纪初的一些论争,就精神上来说有不少相似之处。我们正可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理解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启蒙性质及其80年代与90年代两度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处境,并从中发现知识分子在这个转型期中的可作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峰论争 知识分子写作 民间写作 矛盾
下载PDF
论九十年代诗歌“民间写作”的发生与发展
7
作者 梁聪 刘颖 《文存阅刊》 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
在 20 世纪 90 年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写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关于民间写作的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往上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随着新文学的产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90 年代的“民间写作”秉持平民立场,从日常生活寻找写作素... 在 20 世纪 90 年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写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关于民间写作的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往上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随着新文学的产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90 年代的“民间写作”秉持平民立场,从日常生活寻找写作素材,顺应了时代发展特征,成了一种写作潮流。而关于“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之间的论争,也成了 90 年代诗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诗歌 民间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 盘峰论争
下载PDF
如何处理历史——世纪之交中国诗坛“盘峰论争”的根本分歧
8
作者 何方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2-7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诗歌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历史的问题,“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双方诗人不同的处理方式。由处理历史方式的差别所引起的诗歌美学分歧是90年代末“盘峰论争”的重要原因,同时,“民间写作”的合... 20世纪90年代诗歌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历史的问题,“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双方诗人不同的处理方式。由处理历史方式的差别所引起的诗歌美学分歧是90年代末“盘峰论争”的重要原因,同时,“民间写作”的合法性问题及双方的身份意识、自我命名的焦虑恰恰成为论争的动力,更成为遮蔽二者根本分歧即如何处理历史问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峰论争 九十年代诗歌 历史 身份意识 自我命名
下载PDF
盘峰论争中的“民间”:命名、多义性与二重性
9
作者 梁余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8,220,共10页
1999年发生在中国诗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的盘峰论争是一次场面混乱但影响深远的事件。然而,对“民间”这一诗群的命名与内涵,学界一直缺乏深入探讨。盘峰论争中“民间”的命名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民间”诗人立马接受... 1999年发生在中国诗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的盘峰论争是一次场面混乱但影响深远的事件。然而,对“民间”这一诗群的命名与内涵,学界一直缺乏深入探讨。盘峰论争中“民间”的命名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民间”诗人立马接受了这一命名,并利用其多义性开始试图将“民间”理论化。尽管他们的理论建构多有瑕疵,却在实际上制造了一个新的“民间”概念,包括“口语诗学”与“非官方美学”两大基本元素,并使“民间”成为21世纪初的诗坛流行词。盘峰论争中的“民间”又呈现出一种二重性:它既是一种论战策略,又是一种诗歌理念。理解“民间”的多义性与二重性是理解盘峰论争的关键,也是理解21世纪初中国诗歌面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知识分子 盘峰论争 多义性 二重性
下载PDF
“民间写作”诗歌观念前史考探
10
作者 周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74,共8页
1999年中国诗坛爆发的"盘峰论争",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模糊不清的诗坛面目得以显影。客观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成为中国90年代以来诗歌观念的两条主脉,并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盘峰论争 民间写作 诗歌观念 前史
下载PDF
“盘峰论争”的遗产与遗毒——论新世纪诗歌的承袭与转向
11
作者 蒋成浩 马超群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5-89,104,共6页
盘峰论争"以争夺诗歌话语权力为目的,对新世纪的诗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催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同时它似乎也是诗歌光环陨落之前的最后一抹光辉。新世纪诗歌一方面承袭着"知识分子写作"与&qu... 盘峰论争"以争夺诗歌话语权力为目的,对新世纪的诗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催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同时它似乎也是诗歌光环陨落之前的最后一抹光辉。新世纪诗歌一方面承袭着"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某些消极面向,导致世纪之初诗坛呈现杂语共生的"浮躁"局面,另一方面又对盘峰论争的消极面进行诗学的反思,提出了新的诗学理论,推动了新世纪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峰论争 诗歌话语 知识分子写作 民间写作
下载PDF
边缘、常态与先锋诗歌的审美可能性
12
作者 刘波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3期18-26,4,共10页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发生,在具体的时间界定上并不是特别明确。有人将其上溯至“文革”前的“地下诗歌”或更早的以食指、黄翔、哑默为代表的“前朦胧诗”。这些说法和命名,一方面是为了诗歌史乃至文学史叙述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指向了先...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发生,在具体的时间界定上并不是特别明确。有人将其上溯至“文革”前的“地下诗歌”或更早的以食指、黄翔、哑默为代表的“前朦胧诗”。这些说法和命名,一方面是为了诗歌史乃至文学史叙述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指向了先锋诗歌的现代性起源。不管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对于先锋诗歌的认知,在诗人和诗歌研究者那里,好像是两套没有多大关联的系统。诗人们更关注诗歌的实践与本体,而研究者更注重挖掘诗歌的历史谱系,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博弈中,先锋诗歌才从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视野里映射出了一条复杂的逻辑呈现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歌 口语写作 盘峰论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