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被引量:
45
1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97,共17页
“盆”“山”耦合和脱耦是在盆地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上油气勘探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含油气盆地研究新理论。这一研究主要表现为从“山”到“盆”,文章简要回顾了其形成的2个阶段(分别以内硅铝质的和...
“盆”“山”耦合和脱耦是在盆地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上油气勘探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含油气盆地研究新理论。这一研究主要表现为从“山”到“盆”,文章简要回顾了其形成的2个阶段(分别以内硅铝质的和内硅镁质的造山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要总结了耦合研究的3个重点方向(对盆地成因、沉积作用和盆地发育过程的制约)和脱耦的3种可能后果(盆地闭锁、盆地破坏、盆地遭受改造油气发生晚期次生成臧)及其运动学;也扼要介绍了从“盆”到“山”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章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理论上充实和完善“中国型盆地”的发育演化模式,实践上是通过3方面的努力(开创盆地研究新阶段,指导生储盖组合和圈闭的研究,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探讨油气运聚规律)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盆
”“
山
”
耦
合
“
盆
”“
山
”
脱
耦
产生背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1
2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8-660,共13页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仍未解脱;延变型叠合盆地则是原"盆""山"关系脱耦时发生闭锁。造山作用与盆地发育间有着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叠合盆地的本质是"盆""山"系统的更迭。造山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复合盆地发育,某些原视为复合盆地的构造盆地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原本不相连的盆地内的沉积经多期构造作用移位后拼凑出来的沉积物拼盘,必须对之进行构造复位。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对残留盆地认识的飞跃,因而"盆""山"耦合和脱耦是今后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区盆地研究的新思路,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盆
地分析
叠合
盆
地
“
盆
”“
山
”系统更迭
复合
盆
地
残留
盆
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盆""山"的耦合和脱耦及其运动学
被引量:
33
3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9-109,115,共12页
"盆""山"耦合和脱耦基于中国大陆是一个经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复合大陆、因而盆地演化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而提出,其核心是盆地研究的活动论构造观,包括用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建造的序列和用造山带古地理...
"盆""山"耦合和脱耦基于中国大陆是一个经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复合大陆、因而盆地演化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而提出,其核心是盆地研究的活动论构造观,包括用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建造的序列和用造山带古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进行古构造-古地理的重建,并采用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盆地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以造山作用为主线,在给予时间约束后,从4个方面(挤压与拉张空间上互为依存、走滑断裂的转换作用、深部过程的制约和构造逸脱)研究了"盆""山"的耦合特征及其运动学。文中以中国大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为例分析了"盆""山"脱耦的运动学,提出认识东、西两部侏罗纪以来的分异是理解印支期"盆""山"关系解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约束
复合大陆
活动论构造观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运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
33
4
作者
叶舟
马力
+3 位作者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
山
期造
山
作用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改造型残留
盆
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被引量:
15
5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 ,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 ,有 3个方面需要讨论 :1)空间关系上 ,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 ...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 ,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 ,有 3个方面需要讨论 :1)空间关系上 ,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 ;2 )两套分类体系并用 ,在“正序”的研究和区域的研究中采用理性的系统分类 ,在“反序”的和局部 (主要指油气藏 )的研究中以应用性的分类为主 ;3)以造山带和盆地研究近年里形成的成功方法为基础 ,努力汲取各种新知识 ,将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自身 ,包括其方法学 ,不断开拓新领域 ,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油气勘探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学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
盆
”“
山
”系统
分类体系
薪技术手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7,24,共11页
反转构造的反转点和“盆”“山”关系的切入点是“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抓准抓好反转点,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国大地构造特征所决定的“盆”“山”关系的复杂性,二是要全面了解区域内“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关...
反转构造的反转点和“盆”“山”关系的切入点是“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抓准抓好反转点,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国大地构造特征所决定的“盆”“山”关系的复杂性,二是要全面了解区域内“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关键问题。“盆”“山”关系的切入点,既应视具体的研究对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确定,也要强调首要的和必要的切入点是造山作用的类型。抓对反转点的必由途径是“盆”“山”研究中把“正序”与“反序”结合起来而以“反序”的研究为主,文章简要介绍了反序地编制“盆”“山”演化图的经验。反转点和切入点的确定体现在盆地研究中,是在给予时间约束和厘定盆地含义的前提下正确认识盆地的世代更迭和各世代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特别是正确认识重大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地世代更迭。“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的突破,必将造成盆地研究生动活泼的新局面,进而给残留海相盆地的油气勘探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点
切入点
反序研究
盆
地世代更迭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被引量:
45
1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97,共17页
文摘
“盆”“山”耦合和脱耦是在盆地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上油气勘探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含油气盆地研究新理论。这一研究主要表现为从“山”到“盆”,文章简要回顾了其形成的2个阶段(分别以内硅铝质的和内硅镁质的造山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要总结了耦合研究的3个重点方向(对盆地成因、沉积作用和盆地发育过程的制约)和脱耦的3种可能后果(盆地闭锁、盆地破坏、盆地遭受改造油气发生晚期次生成臧)及其运动学;也扼要介绍了从“盆”到“山”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章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理论上充实和完善“中国型盆地”的发育演化模式,实践上是通过3方面的努力(开创盆地研究新阶段,指导生储盖组合和圈闭的研究,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探讨油气运聚规律)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
盆
”“
山
”
耦
合
“
盆
”“
山
”
脱
耦
产生背景
Keywords
orogeny-coupled basin formation
orogeny-decoupled basin developme nt
formational background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1
2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8-660,共13页
文摘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仍未解脱;延变型叠合盆地则是原"盆""山"关系脱耦时发生闭锁。造山作用与盆地发育间有着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叠合盆地的本质是"盆""山"系统的更迭。造山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复合盆地发育,某些原视为复合盆地的构造盆地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原本不相连的盆地内的沉积经多期构造作用移位后拼凑出来的沉积物拼盘,必须对之进行构造复位。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对残留盆地认识的飞跃,因而"盆""山"耦合和脱耦是今后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区盆地研究的新思路,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盆
地分析
叠合
盆
地
“
盆
”“
山
”系统更迭
复合
盆
地
残留
盆
地
Keywords
orogeny and coupled/decoupled basin developing
basin analyses
superimposed basin
replacement of 'basin'-'orogen'system
composite basin
residual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盆""山"的耦合和脱耦及其运动学
被引量:
33
3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9-109,115,共12页
文摘
"盆""山"耦合和脱耦基于中国大陆是一个经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复合大陆、因而盆地演化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而提出,其核心是盆地研究的活动论构造观,包括用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建造的序列和用造山带古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进行古构造-古地理的重建,并采用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盆地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以造山作用为主线,在给予时间约束后,从4个方面(挤压与拉张空间上互为依存、走滑断裂的转换作用、深部过程的制约和构造逸脱)研究了"盆""山"的耦合特征及其运动学。文中以中国大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为例分析了"盆""山"脱耦的运动学,提出认识东、西两部侏罗纪以来的分异是理解印支期"盆""山"关系解脱的关键。
关键词
时间约束
复合大陆
活动论构造观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运动学
Keywords
time constraint
composite continent
tectonic outlook of mobilism
orogenesis0coupled/decoupled basin development
kinematics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
33
4
作者
叶舟
马力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资金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
文摘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
山
期造
山
作用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改造型残留
盆
地
Keywords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The Yanshanian Orogeny and orogen, Orogeny and coupled/decoupled basin developing, Reformed residual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被引量:
15
5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文摘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 ,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 ,有 3个方面需要讨论 :1)空间关系上 ,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 ;2 )两套分类体系并用 ,在“正序”的研究和区域的研究中采用理性的系统分类 ,在“反序”的和局部 (主要指油气藏 )的研究中以应用性的分类为主 ;3)以造山带和盆地研究近年里形成的成功方法为基础 ,努力汲取各种新知识 ,将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自身 ,包括其方法学 ,不断开拓新领域 ,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油气勘探新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方法学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
盆
”“
山
”系统
分类体系
薪技术手段
Keywords
methodology
coupling and decoupling of “basin” and “range”
“basin” and “range” system
new technical means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7,24,共11页
文摘
反转构造的反转点和“盆”“山”关系的切入点是“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抓准抓好反转点,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国大地构造特征所决定的“盆”“山”关系的复杂性,二是要全面了解区域内“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关键问题。“盆”“山”关系的切入点,既应视具体的研究对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确定,也要强调首要的和必要的切入点是造山作用的类型。抓对反转点的必由途径是“盆”“山”研究中把“正序”与“反序”结合起来而以“反序”的研究为主,文章简要介绍了反序地编制“盆”“山”演化图的经验。反转点和切入点的确定体现在盆地研究中,是在给予时间约束和厘定盆地含义的前提下正确认识盆地的世代更迭和各世代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特别是正确认识重大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地世代更迭。“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的突破,必将造成盆地研究生动活泼的新局面,进而给残留海相盆地的油气勘探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
反转点
切入点
反序研究
盆
地世代更迭
“
盆
”“
山
”
耦
合和
脱
耦
Keywords
inversion point
tangency-in point
study of “reversal succession”
alternation of basin generations
orogeny and coupled/decoupled basin development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吴根耀
马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
5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盆""山"的耦合和脱耦及其运动学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叶舟
马力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吴根耀
马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
吴根耀
马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