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孔莹 邹伟 +7 位作者 乔胜楠 王珑 迟庆斌 刘鹏 黄亮 郭新年 滕伟 赵佳辉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脑复康)。分别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2天,7天三个时间点并完成相应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降低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利于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通过下调IL-6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及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大鼠模型 百会曲鬓针刺 IL-6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gsk3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孔莹 邢继杰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和gsk3β的影响,研究"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和gsk3β的影响,研究"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各24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针刺腧穴:百会穴向曲鬓穴方向透刺,在头部贯穿顶区、额区、颞区。造模并治疗后取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对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对针刺组在术后3天评分达到高峰,随后显著降低。针刺组在1天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缓慢升高,其后出现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3天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7天时评分有差异(P<0.05);gsk3β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最多,3天达高峰后减少,7天仍有少量表达。针刺组各时间点免疫标记神经元均比模型组增高,具有显著差异。针刺组与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针刺组+LY294002相比无意义。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好转,提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显示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下调gsk3β的蛋白表达,能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和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大鼠模型 百会曲鬓针刺 神经功能 GSK3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